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4:5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属于病虫害防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橘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昆虫,近几年来,在北方苹果、桃、梨、枣、山楂、石榴等果园中广泛发生,该虫隐蔽为害,通过成虫产卵于果实内,多头幼虫于果内蛀食,致使果实糜烂并提前落果。橘小实蝇发生量大,繁殖力强,危害严重,在北方地区于7月份开始爆发为害,是中晚熟果树减产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橘小实蝇成虫产卵于寄主果实,幼虫在果实中取食果肉并发育成长,这一隐蔽性为害特征导致果农往往会忽略该虫的预防性防治,等发现幼虫蛀食危害后,果实已失去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果品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橘小实蝇在果实中蛀食为害的幼虫虫态(果蛆)极易造成消费者食用心理障碍和恐惧,因此,橘小实蝇一旦大面积爆发危害,必将对我省及北方地区果树产业造成毁灭性灾难!
3.北方橘小实蝇的发生为害和南方不同,南方气候适合橘小实蝇全年繁殖为害,张锐等报道,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橘小实蝇诱捕器诱捕实蝇数量从8月中旬开始逐渐增加,9月上旬-11月中旬虫口急剧上升,在11月中旬时达到峰值,12月份之后虫口数持续降低,至翌年4月虫口均处于较低水平。橘小实蝇世代重叠,年繁殖9-10代,且迁飞性强,喜出没在遮阴处或者日照少的沃柑果园。而北方通过近几年的监测,发现在每年6月份以后开始诱捕到橘小实蝇成虫,但数量极少(两种说法,一种能越冬,一种南方水果调运携带而来),直至7、8月份数量开始暴增,为害加重。
4.经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cn111109306a公开了一种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成引诱剂和诱捕胶粘剂、利用虚拟波长为530-550纳米的黄绿板设计一个水果形状的诱捕器;将在诱捕器表面涂覆诱捕胶粘剂,将引诱剂通过孔洞投入诱捕器内;将装有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在果树上进行诱捕作业;加强果园内的栽培管理;本发明方法通过利用引诱剂和诱捕胶粘剂中的植物诱捕成分对橘小实蝇进行诱捕,植物成分的番石榴果实挥发物、香蕉果泥等应用于防治橘小实蝇,不仅能减少橘小实蝇的危害,还能提高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并且够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利用虚拟波长为530-550纳米的黄绿板设计一个水果形状的诱捕器,可以从视觉角度对橘小实蝇产生引诱,能提高引诱效果。中国专利文献cn110150009a公开了一种综合防控沃柑果园橘小实蝇及木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物理防控:在果园四周围网,网高4-5m,网外侧设置一圈植物隔离防护带;果园内的果树行间搭设防护架,所述防护架上间隔悬挂黄色或蓝色的粘虫板,防护架上方安装诱虫灯,防护架上或下方还设置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还包括化学防控:在柑橘小实蝇幼虫期和出土期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液喷施地面,成虫盛发期,用混合诱剂喷布果园及周围杂树树冠;在黄龙病普查期和沃柑每次新梢抽发期,用防控木虱的药剂喷施于沃柑的叶面及叶背。本技术通过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生物防控等手段综合防控柑橘小实蝇及木虱,可有效防控沃柑的两大致命害虫,确保沃柑增产增收。
5.以上技术及其他防治橘小实蝇的现有技术,都是以南方橘小实蝇为研究对象和防治对象,没有区分南北方橘小实蝇的具体生活习性,这些已公开的方案对南方橘小实蝇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应用于北方橘小实蝇的防治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关于北方橘小实蝇的防控与南方的防控策略应有所不同,才能更好地预防北方橘小实蝇的危害和暴发。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该防控方法针对北方橘小实蝇的生活习性而设计,结合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等手段,以预防性防控为主,其防治效果远远优于现有已知技术。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步骤一,实时监测
10.每年5月上旬,在果园内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设置1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距离果园外围均50m以上,且相邻诱捕点距离不低于50m,将性信息素诱捕器悬挂于树体2/3高度,每隔1个月更换1次性信息素引诱剂;
11.步骤二,外围诱捕
12.每年7月上旬至10月下旬,在果园外围等间距设置三道诱捕防线作为隔离区,每一道诱捕防线都在果园外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8个方位设置诱捕点,诱捕点挂置可降解黄板或塑料瓶,黄板或塑料瓶上喷施昆虫物理诱黏剂;
13.步骤三,定点喷杀
14.在隔离区和果园内部,将配制好的蛋白饵剂均匀点喷在果树背阴面的叶片和枝干背面,每亩地15个点,每个点20毫升,每10天喷一次。
15.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昆虫物理诱黏剂选用果实气味引诱剂。此设计的好处是,采用果实气味引诱剂,比如番石榴实蝇引诱剂,该类型引诱剂不同于性诱剂散发雌性激素吸引周边的橘小实蝇来交配(性激素引诱范围为半径15米到20米),而该引诱剂为果实气味引诱剂(引诱范围为半径5米),能把已进入该引诱范围的橘小实蝇进行诱捕,但不会引诱外部区域的橘小实蝇进入诱捕区域,可在实现一定区域内的精准引诱的同时,又能避免引诱果园外围的橘小实蝇迁飞至果园。
16.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每一道诱捕防线围成一矩形,第二道诱捕防线的诱捕点位于第一道诱捕防线相邻诱捕点的中轴线上,第三道诱捕防线的诱捕点位于第二道诱捕防线相邻诱捕点的中轴线上。此设计的好处是,三道诱捕防线的诱捕点交错设置,形成严密的防护网络,整个外围防护无死角,最大程度上避免果园外围周边的橘小实蝇进入果园。
17.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蛋白饵剂由水解植物大豆蛋白调味粉和水按照质量比1:1或1:2混合而成。
18.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配制好的蛋白饵剂是指将蛋白饵剂与水蜜桃粉及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按照质量比进行配制,蛋白饵剂:水蜜桃粉: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质量比为88:5:2。
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使用气压式喷水壶将配制好的蛋白饵剂点喷在叶片和枝
干背面,喷水壶容量为500ml或1000ml。
20.优选的,还包括步骤四,当果园内部性信息素诱捕器开始诱捕到橘小实蝇时,将配制好的食诱剂放入盆中,悬挂在果树高度2/3位置处,每隔10米放置1个,隔行放置,每7-10天更换1次食诱剂。
21.优选的,所述食诱剂由水:蛋白饵剂:水蜜桃粉:红枣粉:有机硅质量比为85:10:1:1:2混合而成。
22.本发明的技术特点和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防控方法,针对北方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以及橘小实蝇自身的生活习性,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独创性地设计了一套防治方法,能够替代传统做法,有效防控北方果园橘小实蝇的暴发,防控效果大大优于传统做法。
24.2、本发明防控方法,具体利用果园内防治和果园外部诱捕,避免外部橘小实蝇入侵的同时又对内部橘小实蝇进行有效的诱捕诱杀,里外结合、标本兼治,大大提升防控防治效果,通过实验对比,其效果显著,作用明显。
附图说明
25.图1-8为北方果园2012-2019年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动态图;
26.图9为北方果园外围设置诱捕点的位置示意图;
27.图中:1-第一道诱捕防线,2-第二道诱捕防线,3-第三道诱捕防线,4-诱捕点。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29.实施例1:
30.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步骤一,实时监测
32.每年5月上旬,在果园内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设置1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距离果园外围均50m以上,且相邻诱捕点距离不低于50m,将性信息素诱捕器悬挂于树体2/3高度,每隔1个月更换1次性信息素引诱剂;诱捕器选用市售的橘小实蝇诱捕器。
33.附图1-8为北方山东某果园2012-2019年橘小实蝇成虫发生动态图。从图中可以观察出,在北方果园中一年只有一个高峰期,即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在8月中旬开始诱捕到橘小实蝇成虫后,橘小实蝇诱捕量持续增加,在9月中下旬达到诱捕高峰。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期间只出现一个诱捕高峰,说明在这一期间,橘小实蝇迅速繁殖,数量急剧增加,致使单纯使用性诱瓶诱捕橘小实蝇不能准确监测其在田间的发生代数。通过对北方地区果园橘小实蝇生态活动的观察,可以发现其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
34.步骤二,外围诱捕
35.每年7月上旬(根据往年监测结果,在果园橘小实蝇成虫出现之前)至10月下旬(根据往年监测结果,在果园中不再诱捕到橘小实蝇成虫时),在果园外围等间距设置三道诱捕防线作为隔离区,每一道诱捕防线都在果园外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8个方位设置诱捕点,诱捕点挂置可降解黄板或塑料瓶,黄板或塑料瓶上喷施昆虫物理诱黏剂;该物理诱黏剂为果实气味引诱剂,主要成分为天然黏胶、植物香料、溶剂和推进剂等,本实施
例中选用山东东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东本昆虫物理诱黏剂。该类型引诱剂不同于性诱剂散发雌性激素吸引周边的橘小实蝇来交配(性激素引诱范围为半径15米到20米),而该引诱剂为果实气味引诱剂(引诱范围为半径5米),能把已进入该引诱范围的橘小实蝇进行诱捕,但不会引诱外部区域的橘小实蝇进入诱捕区域,可实现一定区域内的精准引诱。
36.进行外围诱捕的目的,是在不引诱更外围的橘小实蝇成虫进入隔离区的情况下,捕获游离在隔离区附近的橘小实蝇,并将橘小实蝇隔离在隔离区外围,使橘小实蝇不能进入果园。由步骤一可知,现在已明确北方橘小实蝇最早诱捕到的数量极低,在这一时期进行园区周边隔离诱捕,能有效降低后期橘小实蝇爆发期的危害。
37.利用雌成虫对黄色具较强的产卵趋性,在产卵期增加黄板诱捕雌虫,结合东本昆虫物理诱黏剂可以把周边活动的橘小实蝇自然诱杀,进而有效隔离橘小实蝇进入园区。效果是达到不引诱周边橘小实蝇进入隔离区,只是把隔离区内活动的橘小实蝇持续诱杀。
38.步骤三,定点喷杀
39.将配制好的蛋白饵剂灌入500ml或1000ml气压式喷水壶,使用气压式喷水壶将配制好的蛋白饵剂均匀点喷在果树背阴面的叶片和枝干背面(避免雨水冲刷),每亩地15个点,每个点20毫升,每10天喷一次。
40.蛋白饵剂由水解植物大豆蛋白调味粉和水按照质量比1:1混合而成。然后将蛋白饵剂与水蜜桃粉及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按照质量比进行配制,蛋白饵剂:水蜜桃粉: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质量比为88:5:2。
41.采用点喷方式应用蛋白饵剂的引诱结果:
42.表1-蛋白饵剂中添加不同比例乙基多杀菌素对橘小实蝇诱杀效果的影响
[0043][0044]
注:点喷试验点位于晚熟桃园,每株用量50ml。各列相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否则,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0045]
表1表明,添加不同比例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的蛋白饵剂诱杀效果差异显著。当添加剂量低于1%时,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诱杀效果较低。添加剂量为2.0-2.5%时效果最佳。
[0046]
表2-稀释不同倍数的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诱杀数量的比较
[0047][0048]
注:点喷试验点位于晚熟桃园,每株用量50ml。各列相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否则,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0049]
表2表明,不同用量蛋白饵剂的诱杀效果间差异显著。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蛋白饵剂的诱杀效果逐渐降低。原液和稀释2倍的诱杀效果最好,且差异不显著。稀释4倍时效果明显下降。
[0050]
表3-不同配方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诱杀数量的比较
[0051][0052]
注:点喷试验点位于晚熟桃园,每株用量50ml。蛋白饵剂配比为蛋白粉:水=1:1。各列相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否则,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0053]
表3表明,不同蛋白饵剂配方诱杀效果差异显著。蛋白饵剂 2.5%水蜜桃粉 2.5%红枣粉的诱杀效果最佳,高于蛋白饵剂 5%水蜜桃粉和蛋白饵剂 2.5%红枣粉,但差异不显著。
[0054]
表4-不同使用量的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诱杀数量的比较
[0055][0056]
注:点喷试验点位于晚熟桃园。各列相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差异不显著,否则,表示在p<0.0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0057]
表4表明,不同剂量蛋白饵剂配方诱杀效果差异显著。50ml和60ml使用量诱杀效果最佳,且差异不显著;20ml使用量诱杀效果最低。
[0058]
表5-不同周期的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诱杀数量的比较
[0059][0060]
注:点喷试验点位于晚熟桃园。蛋白饵剂中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添加量为2%,每株用量为50ml。
[0061]
表5表明,蛋白饵剂诱杀虫量随着诱捕天数的增加而递增,到第6d后,诱杀虫量不再增加。说明,蛋白饵剂持效期为6d。
[0062]
实施例2:
[0063]
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方法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二中,每一道诱捕防线围成一矩形,第二道诱捕防线的诱捕点位于第一道诱捕防线相邻诱捕点的中轴线(图9中x/y虚线,下同)上,第三道诱捕防线的诱捕点位于第二道诱捕防线相邻诱捕点的中轴线上。三道诱捕防线的诱捕点交错设置,形成严密的防护网络,整个外围防护无死角,最大程度上避免果园外围周边的橘小实蝇进入果园。
[0064]
实施例3:
[0065]
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方法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步骤三中,蛋白饵剂由水解植物大豆蛋白调味粉和水按照质量比1:2混合而成。
[0066]
实施例4:
[0067]
一种针对北方地区橘小实蝇的防控方法,方法步骤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该方法还包括步骤四,当果园内部性信息素诱捕器开始诱捕到橘小实蝇时,将配制好的食诱剂放入盆中,悬挂在果树高度2/3位置处,每隔10米放置1个,隔行放置,每7-10天更换1次食诱剂。
[0068]
食诱剂由水:蛋白饵剂:水蜜桃粉:红枣粉:有机硅质量比为85:10:1:1:2混合而成。
[0069]
表6-食诱配方和性信息素对橘小实蝇诱捕效果的影响
[0070][0071]
结果表明:食诱配方在桃园和苹果园全年诱捕总量分别为1552.34头/诱捕器和2180头/诱捕器,高于橘小实蝇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量(1260.67头/诱捕器和1694.67头/诱捕器)。其中,最明显的为食诱配方可诱捕大量橘小实蝇雌成虫,在桃园和苹果园全年诱捕量分别为577.67头/诱捕器和761.33头/诱捕器,高于橘小实蝇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捕量(0头/诱捕器和0头/诱捕器)。
[0072]
性信息素主要利用合成性信息素来诱捕或干扰雄虫定位雌虫的能力,进行发生监测、诱杀和交配干扰等,具有操作简单、高效专一、经济无毒、不伤天敌、不易产生抗性、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雌性性信息素只能诱捕雄虫,不能诱捕雌虫。而食诱配方可同时诱捕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应用食诱配方诱捕橘小实蝇对控制下一代虫口数量及整体防控有明显优势。
[007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