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7:56:2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技术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0003]
现有技术中,其中申请号为cn202120099393.1的专利,涉及矿山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包括钻头机构和若干钻杆机构,若干钻杆机构呈线性排列分布且两两之间螺纹连接,钻头机构与一钻杆机构螺纹连接,钻杆机构包括杆体,杆体顶端固定有盖板,杆体底端固定有端盖,端盖下表面轴心处开有卡槽,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钻杆机构的相互拼接组合,螺纹连接后的钻杆机构可以在气压作用下调节一组限位杆的位置,使得一组限位杆对两螺纹连接后的钻杆机构进行有效的限位处理,从而给对钻杆机构的连接进行有效的加固,但是,钻杆在地质勘探过程中,由于待勘探地质环境的复杂性,需要利用不同长度的钻杆进行勘探工作,多个钻杆在连接的时候,通过简单的螺纹连接方式,导致钻杆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钻杆连接时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第一钻杆、第二钻杆以及限位环的设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钻杆连接时的稳定性以及钻杆连接时的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包括第一钻杆和多个第二钻杆,所述第一钻杆和多个第二钻杆均呈一端开口的空心设置,所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上均分别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分别位于限位环内侧壁的左右两侧,位于第一钻杆上的所述限位环通过安装块与第一钻杆固定连接,位于第二钻杆上的所述限位环通过安装块与第二钻杆固定连接。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钻杆和多个第二钻杆上均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安装槽均匀分布在相对应的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的外表面上。
[000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钻杆和多个第二钻杆的顶端均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二钻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钻头,所述第一螺纹钻头远离第二钻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三固定杆远离第一螺纹钻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
纹杆,所述第一螺纹钻头呈倒圆台设置,所述内螺纹孔与呈倒圆台设置的第一螺纹钻头相适配,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块,多个所述弧形块在限位环的内侧壁上呈均匀排列,所述弧形块弧形面内嵌设有螺纹板,所述弧形块通过安装槽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一钻杆以及第二钻杆的内部,所述螺纹杆通过多个螺纹板与限位环螺纹连接。
[0008]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固定杆的直径小于第一钻杆以及第二钻杆的内直径。
[000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钻杆和多个第二钻杆的顶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钻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第一固定杆一端的底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接块,所述限位环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拼接块,多个所述拼接块均匀分布在限位环的内侧壁上,所述拼接块通过安装槽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一钻杆以及第二钻杆的内部,所述拼接块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块通过相对应的卡接槽与拼接块卡接,所述第一钻杆通过相对应的卡接块和卡接槽与限位环卡接。
[001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块由两个圆台体连接而成,所述第一限位块通过第一限位槽与相对应的第一钻杆或者第二钻杆卡接。
[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勘探机构,所述勘探机构包括两个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勘探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拼接成环形套块,所述环形套块套接在两个第二限位块上,所述环形套块通过固定螺栓和第二限位槽与对应的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钻杆和多个第二钻杆纵向穿过环形套块,所述第一钻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钻头。
[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环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承托块,两个所述承托块形成空心环形板,所述空心环形板嵌设在限位环中的环形槽内。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发明中,通过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的设置,利用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的安装,实现钻杆装置长度的调节,从而便于钻杆装置在不同勘探环境中的使用,在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的外侧分别设置限位环,通过限位环的设置,将第二钻杆安装到第一钻杆上,且将多个第二钻杆拼接在一起,在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情况下,在限位环的内侧壁上设置弧形块,且在弧形块的内部设置螺纹板,螺纹板沿着弧形块的弧度嵌设在弧形块上,多个弧形块等间距的安装在限位环的内侧壁上,利用弧形块上的螺纹板实现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的限位操作,在第二钻杆的下端设置第一螺纹钻头、第三固定杆和螺纹杆,在第一钻杆的内顶部设置内螺纹孔,利用第一螺纹钻头与内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实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的初步安装,随着第二钻杆上的第一螺纹钻头在第一钻杆内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钻杆上设置的螺纹杆与弧形块上的螺纹板接触,从而在第二钻杆安装的过程中,螺纹杆与螺纹板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的双重限位,同时,在第一螺纹钻头和螺纹杆之间设置第三固定杆,且第三固定杆的宽度小于第一钻杆内环直径,从而在第二钻杆与第一钻杆进行安装的时候,第三固定杆与第一钻杆的内侧壁不接触,从而第三固定杆对第二钻杆进行支撑的同时,降低第二钻杆与第一钻杆之间的摩擦,从而提升第二钻杆与第一钻杆安装的安装效
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利用第二钻杆底端设置的螺纹杆改变第一钻杆与第二钻杆之间的力矩,力矩的改变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钻杆对第二钻杆的支撑,从而加强钻杆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程度,降低第二钻杆与第一钻杆连接处容易出现折断的弊端。
[0015]
2.同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在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上分别设置限位环,利用限位环的设置,实现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以及第二钻杆和第二钻杆之间的安装,调节钻杆装置在勘探过程中的长度,以便钻杆装置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通过在限位环的内部设置拼接块,且在拼接块上开设卡接槽,利用第二钻杆上的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卡接,完成卡接块与限位环的卡接操作,同时,通过在第二钻杆的下端设置第一限位块,将第一限位块设置成两个圆台组成的形式,利用第一限位块对第二钻杆进行双重支撑,同时,第二钻杆下端设置的卡接块能够进一步调节第二钻杆与第一钻杆安装时的力矩,利用限位环与卡接块的卡接,提升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安装时的稳定程度,从而便于钻杆装置在勘探中的使用。
[0016]
3.在限位环的外侧设置与勘探机构相适配的环形槽,利用环形槽的设置,能够便于钻杆装置在勘探机构的辅助下转动,从而便于钻杆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在保持钻杆转动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钻杆装置与勘探机构之间额外的摩擦。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安装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图2中限位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4中限位环外侧开设环形槽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图1中第一钻杆和第二钻杆安装的另一实施例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0024]
图8为图6中限位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图8中限位环开设环形槽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为钻杆装置使用时利用勘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10、第一钻杆;101、第一限位块;102、第一固定杆;103、第二固定杆;104、卡接块;11、第一螺纹钻头;12、第三固定杆;13、螺纹杆;20、第二钻杆;201、内螺纹孔;202、第一限位槽;21、安装槽;22、第二螺纹钻头;30、限位环;301、环形槽;31、安装块;32、弧形块;321、螺纹板;33、拼接块;331、卡接槽;40、勘探机构;41、支撑块;411、第二限位槽;42、第二限位块;421、承托块;4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另外,本发明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0]
请参阅图1-图10,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矿山用的地质勘探的钻杆装置,包括勘探机构40、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所述第一钻杆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钻头22,所述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均呈一端开口的空心设置,所述第二螺纹钻头22呈倒圆台设置,所述勘探机构40包括两个支撑块41,所述支撑块41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11,所述勘探机构40还包括两个第二限位块42,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42拼接成环形套块,所述环形套块套接在两个第二限位块42上,所述环形套块通过固定螺栓43和第二限位槽411与对应的支撑块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纵向穿过环形套块,所述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上均分别安装有限位环30,所述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块31,两个所述安装块31分别位于限位环30内侧壁的左右两侧,位于第一钻杆10上的所述限位环30通过安装块31与第一钻杆10固定连接,位于第二钻杆20上的所述限位环30通过安装块31与第二钻杆20固定连接。
[0031]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勘探机构40对钻杆装置进行限位,根据实际勘测深度,将第一钻杆10或者第二钻杆20上的限位环30放置到勘探机构40内部形成的环形套块内,由于环形套块由两个第二限位块42拼接而成,因此,在两个第二限位块42上为拼接的时候,将第一钻杆10或者第二钻杆20上对应的限位环30放置到两个第二限位块42之间,利用两个第二限位块42的拼接实现限位环30的限位操作,将两个第二限位块42拼接完成之后形成的环形套块套接到支撑块41上,然后,利用固定螺栓43安装到第二限位槽411的内部对环形套块进行限位,从而实现环形套块对限位环30的限位操作,通过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设置,利用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安装,实现钻杆装置长度的调节,从而便于钻杆装置在不同勘探环境中的使用,在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外侧分别设置限位环30,通过限位环30的设置,将第二钻杆20安装到第一钻杆10上,且将多个第二钻杆20拼接在一起。
[0032]
实施例1:
[0033]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上均分别开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安装槽21均匀分布在相对应的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的顶端均分别设置有内螺纹孔201,所述第二钻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钻头11,所述第一螺纹钻头11远离第二钻杆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杆12,所述第三固定杆12远离第一螺纹钻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13,所述第一螺纹钻头11呈倒圆台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固定杆12的直径小于第一钻杆10以及第二钻杆20的内直径,所述内螺纹孔201与呈倒圆台设置的第一螺纹钻头11相适配,利用第一螺纹钻头11与内螺纹孔201的螺纹连接实现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初步安装,所述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弧形块32,多个所述弧形块32在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呈均匀排列,利用弧形块32上的螺纹板321实现第一钻杆10与第二钻杆20的限位操作,所述弧形块32弧形面内嵌设有螺纹板321,螺纹杆13与螺纹板321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双重限位,所述弧形块32通过安装槽21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一钻杆10以及第二钻杆20的内部,所述螺纹杆13通过多个螺纹板321与限位环30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钻头11和螺纹杆13之间设置第三固定杆12,且第三
固定杆12的宽度小于第一钻杆10内环直径,从而在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进行安装的时候,第三固定杆12与第一钻杆10的内侧壁不接触,从而第三固定杆12对第二钻杆20进行支撑的同时,降低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之间的摩擦,从而提升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安装的安装效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利用第二钻杆20底端设置的螺纹杆13改变第一钻杆10与第二钻杆20之间的力矩,力矩的改变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钻杆10对第二钻杆20的支撑,从而加强钻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程度,降低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连接处容易出现折断的弊端。
[0034]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情况下,在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设置弧形块32,且在弧形块32的内部设置螺纹板321,螺纹板321沿着弧形块32的弧度嵌设在弧形块32上,多个弧形块32等间距的安装在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利用弧形块32上的螺纹板321实现第一钻杆10与第二钻杆20的限位操作,在第二钻杆20的下端设置第一螺纹钻头11、第三固定杆12和螺纹杆13,在第一钻杆10的内顶部设置内螺纹孔201,利用第一螺纹钻头11与内螺纹孔201的螺纹连接实现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初步安装,随着第二钻杆20上的第一螺纹钻头11在第一钻杆10内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钻杆20上设置的螺纹杆13与弧形块32上的螺纹板321接触,从而在第二钻杆20安装的过程中,螺纹杆13与螺纹板321的设置能够实现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双重限位。
[0035]
实施例2:
[0036]
在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图6-图8所示,所述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上均分别开设有安装槽21,所述安装槽21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安装槽21均匀分布在相对应的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钻杆10和多个第二钻杆20的顶端均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02,所述第二钻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101,所述第一限位块101由两个圆台体连接而成,通过在第二钻杆20的下端设置第一限位块101,将第一限位块101设置成两个圆台组成的形式,利用第一限位块101对第二钻杆20进行双重支撑,所述第一限位块101通过第一限位槽202与相对应的第一钻杆10或者第二钻杆20卡接,所述第一限位块1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02,所述第一固定杆102远离第一限位块1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03,所述第二固定杆103远离第一固定杆102一端的底部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卡接块104,第二钻杆20下端设置的卡接块104能够进一步调节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安装时的力矩,利用限位环30与卡接块104的卡接,提升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安装时的稳定程度,所述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拼接块33,多个所述拼接块33均匀分布在限位环30的内侧壁上,所述拼接块33通过安装槽21延伸至相对应的第一钻杆10以及第二钻杆20的内部,所述拼接块33上开设有卡接槽331,所述卡接块104通过相对应的卡接槽331与拼接块33卡接,所述第一钻杆10通过相对应的卡接块104和卡接槽331与限位环30卡接。
[0037]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在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上分别设置限位环30,利用限位环30的设置,实现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以及第二钻杆20和第二钻杆20之间的安装,调节钻杆装置在勘探过程中的长度,以便钻杆装置在不同环境中的使用,通过在限位环30的内部设置拼接块33,且在拼接块33上开设卡接槽331,利用第二钻杆20上的卡接块104与卡接槽331的卡接,完成卡接块104与限位环30的卡接操作,同时,通过在第二钻杆20的下端设置第一限位块101,将第一限位块101设置成两个圆台组成的形式,利用第一限位块101对
第二钻杆20进行双重支撑,同时,第二钻杆20下端设置的卡接块104能够进一步调节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安装时的力矩,利用限位环30与卡接块104的卡接,提升第一钻杆10和第二钻杆20安装时的稳定程度,从而便于钻杆装置在勘探中的使用。
[0038]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环3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301,所述第二限位块4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承托块421,两个所述承托块421形成空心环形板,所述空心环形板嵌设在限位环30中的环形槽301内,在限位环30的外侧设置与勘探机构40相适配的环形槽301,利用环形槽301的设置,能够便于钻杆装置在勘探机构40的辅助下转动,从而便于钻杆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在保持钻杆转动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钻杆装置与勘探机构40之间额外的摩擦,便于勘探工作的进行。
[003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0040]
首先,根据实际勘探的环境,将多个第二钻杆20与第一钻杆10安装在一起,以便钻杆装置的长度满足实际勘探需求,在安装的过程中,首先将多个第二钻杆20拼接在一起,然后,将拼接之后的第二钻杆20安装到第一钻杆10上,实现钻杆装置长度的调节,安装完成之后,利用环形槽301的设置,通过勘探机构40内部设置的与环形槽301相适配的承托块421,承托块421的设置能够便于钻杆装置在勘探机构40的辅助下转动,从而便于第一钻杆10在勘探过程中的应用,在保持第一钻杆10以及第二钻杆20转动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钻杆装置与勘探机构40之间额外的摩擦勘探机构40通过承托块421对限位环30进行限位,能够进一步提升限位环30对安装的第二钻杆20进行限位操作。
[004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42]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