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7:56: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麦克风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


背景技术:

2.专业枪式麦克风,简称枪麦,多用于较为专业的户外收音,比如户外新闻采访、街头采访、影视外景拍摄、体育赛事评论等,其极强的指向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消麦克风左右两侧及后方的环境噪音,从而清晰录制主体声音。
3.枪式麦克风的枪体越长,其单一指向性(麦克风正前方拾音)越强,拾音角度也会越来越窄,以便更加有效地拾取主体音源。较常用于街头采访、脱口秀、舞台表演等场景。枪式麦克风在使用时,容易麦克风发生晃动,晃动容易影响麦克风的收音效果,另外,市面上的usb电容麦克风有效拾音范围都是50厘米以内,超过50厘米声音就会变得空旷不扎实,并且会将环境的噪音放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通过usb音频芯片连接电脑、手机,即插即用,操作方便的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包括底座、活动座、麦克风本体以及若干组减震支架,所述活动座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若干组所述减震支架并列设置所述活动座上,若干组所述减震支架均包括外架、内架以及若干个连接环,所述外架于所述活动座连接,所述外架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槽体,所述内架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槽体,若干个所述连接环对应卡合在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所述外架和所述内架上均设有与所述麦克风本体相适配的开口,所述开口两端的距离沿由外至内方向减小。
6.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内架上设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推块,所述推块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内架转动连接,所述推块与所述麦克风本体相适配。
7.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麦克风本体沿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设有防风罩、干涉管和拾音咪头,所述麦克风本体的外壁上设有控制按钮和若干个槽孔,所述麦克风本体的底部设有数据连接端口,所述麦克风本体的顶部设有盖头,所述盖头内设有防尘网。
8.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干涉管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每组所述通孔的尺寸不等同。
9.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通孔采用圆形、矩形或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来布置。
10.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活动座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转动配合。
11.一个优选方案是,所述内架和所述推块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刮层。
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所述减震支架的设置,能有效降低因晃动产生机械噪声和其它的振动噪声干扰;
14.2、所述干涉管声的设置,可以将拾音距离增加到2米以内,并且人声清晰有力, 这样解决了现在直播行业远距离拾音不清晰的难题;
15.3、通过设置有所述防风罩,所述防风罩采用绵纸制成,便于减少说话时的气流对信号的影响。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麦克风本体的爆炸示意图;
20.图4是内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3.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包括底座1、活动座2、麦克风本体3以及若干组减震支架,所述活动座2与所述底座1转动配合,若干组所述减震支架并列设置所述活动座2上,若干组所述减震支架均包括外架4、内架5以及若干个连接环6,所述外架4于所述活动座2连接,所述外架4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槽体,所述内架5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槽体,若干个所述连接环6对应卡合在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此设计中,所述连接环6呈周向环绕设置,减震效率好,所述外架4和所述内架5上均设有与所述麦克风本体3相适配的开口7,所述开口7两端的距离沿由外至内方向减小,所述麦克风本体3通过所述开口7进入并卡紧在所述内架5中,在发生晃动或振动时,采用减震材料制成的所述连接环6能有效减少振动,有效降低振动噪声的干扰。
24.如图4所示,所述内架5上设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推块8,所述推块8靠近所述开口7的一端与所述内架5转动连接,所述推块8与所述麦克风本体3相适配,通过人工转动所述推块8,所述推块8绕铰接点转动,位于所述麦克风本体3两侧的所述推块8对所述麦克风本体3施加挤压力,进而将所述麦克风本体3从所述内架5中挤出。
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麦克风本体3沿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设有防风罩9、干涉管10和拾音咪头,所述麦克风本体3的外壁上设有控制按钮12和若干个槽孔13,所述麦克风本体3的底部设有数据连接端口14,所述麦克风本体3的顶部设有盖头15,所述盖头15内设有防尘网16,此设计中,所述盖头15与所述麦克风本体3之间为螺纹连接,通过拆卸所述盖头15,即可对所述防尘网16和所述防风罩9进行清洁或更换。
26.如图3所示,所述干涉管10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17,每组所述通孔17的尺寸不等同,所述通孔17采用圆形、矩形或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来布置,在本方案中,采用三组圆心处于同一直线的圆形孔,每组所述圆形孔的直径沿所述麦克风本体3顶部至尾部方向减少,通过声学结构原理增加了拾音距离,并且人声清晰有力, 这样解决了现在直播行业远距离拾音不清晰的难题。
27.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座2通过转轴18与所述底座1转动配合,所述活动座2绕与所述底座1的铰接点转动,进而调节所述麦克风本体3与所述活动座2之间的夹角;所述内架5和所述推块8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刮层,所述防刮层采用硅胶、硅橡胶材料制成,能有效防止刮花所述麦克风本体3。
2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1)、活动座(2)、麦克风本体(3)以及若干组减震支架,所述活动座(2)与所述底座(1)转动配合,若干组所述减震支架并列设置所述活动座(2)上,若干组所述减震支架均包括外架(4)、内架(5)以及若干个连接环(6),所述外架(4)于所述活动座(2)连接,所述外架(4)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槽体,所述内架(5)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槽体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槽体,若干个所述连接环(6)对应卡合在所述第一槽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所述外架(4)和所述内架(5)上均设有与所述麦克风本体(3)相适配的开口(7),所述开口(7)两端的距离沿由外至内方向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5)上设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推块(8),所述推块(8)靠近所述开口(7)的一端与所述内架(5)转动连接,所述推块(8)与所述麦克风本体(3)相适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本体(3)沿由外至内方向依次设有防风罩(9)、干涉管(10)和拾音咪头,所述麦克风本体(3)的外壁上设有控制按钮(12)和若干个槽孔(13),所述麦克风本体(3)的底部设有数据连接端口(14),所述麦克风本体(3)的顶部设有盖头(15),所述盖头(15)内设有防尘网(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管(10)上开设有若干组通孔(17),每组所述通孔(17)的尺寸不等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7)采用圆形、矩形或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来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2)通过转轴(18)与所述底座(1)转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架(5)和所述推块(8)的内壁上均设有防刮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通过USB音频芯片连接电脑、手机,即插即用,操作方便的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一种远距离枪式拾音USB麦克风包括底座、活动座、麦克风本体以及若干组减震支架,活动座与底座转动配合,若干组减震支架并列设置活动座上,若干组减震支架均包括外架、内架以及若干个连接环,外架于活动座连接,外架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第一槽体,内架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槽体一一对应的若干个第二槽体,若干个连接环对应卡合在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之间,外架和内架上均设有与麦克风本体相适配的开口,开口两端的距离沿由外至内方向减小。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麦克风结构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麦克风结构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麦克风结构的技术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钟国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恩平市奥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1
技术公布日:2022/10/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