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蒸汽空气烤箱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5:5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烤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空气烤箱。


背景技术:

2.蒸汽烤箱是用发热管发热、使烤箱的腔体内部的温度升高以烹饪食材,同时蒸汽发生器输出蒸汽以保持食材水分的烹饪电器。由于蒸汽烤箱制作出的食物在具有可口味道的同时保持食物水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3.例如2022年03月22日公开的公告授权号cn111000456b的一种烤箱,该烤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后部设置有热风组件的热风罩,热风罩的上方形成安装空间;内胆,内胆设置在箱体的内部;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内胆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和加热体,壳体的顶部形成敞开式的容水槽,加热体固定安装于壳体,加热体用于对容水槽中的水进行加热;储水容器,储水容器设置在箱体的外侧并位于安装空间内,储水容器用于为蒸汽发生器进行供水;储水容器包括盒体和固定在盒体上的限位件,盒体的内部形成有储水腔;储水容器安装架,储水容器安装架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外侧壁上并位于安装空间内,储水容器安装架上形成有限位槽,盒体放置在储水容器安装架上且限位件保持在限位槽中。
4.上述蒸汽烤箱以及目前市场上的蒸汽烤箱的加热系统主要包括热风对流系统与蒸汽发生系统,两者相互独立工作,但由于功率的限制,热风对流系统与蒸汽发生系统不能同时工作,影响加热性能,导致蒸汽烤箱存在成本高,进而导致烹饪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空气烤箱实现了热气流与蒸汽同时输入烤箱本体的内部对食物进行蒸烤,保证良好的加热性能以及最佳的烹饪效果。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蒸汽空气烤箱,包括:
8.烤箱本体,所述烤箱本体的通风端上设置有气流动力装置;
9.发热环组件,主要由电热管及水管螺旋交错堆叠而成,且所述发热环组件位于所述通风端与所述气流动力装置之间,所述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烤箱本体的内部;
10.所述电热管用以对所述水管内部的水加热成蒸汽并对所述电热管附近的空气加热,所述气流动力装置用以将加热后的空气形成热气流,使所述热气流混合所述蒸汽对所述烤箱本体内部的食物进行蒸烤。
11.综合上述,发热环组件中的水管利用电热管的热量进行转化为蒸汽,不仅避免了功率受限的问题,同时,电热管同步对空气及水进行加热,不仅达到加热空气及发生蒸汽两不误的效果,还实现高效利用电热管产生的热量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电热管与水管螺旋交错堆叠,不仅从两侧对称对水管的水进行均匀加热,且电热管的热量迅速传递至水管上对水管内部的水进行加热,达到高效形成蒸汽的目的。
12.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端与所述气流动力装置还设置有加热件。
13.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发热环组件的外侧。
14.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通过导热件与所述水管组装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烤箱本体包括设置有所述通风端的主箱体及封设在所述通风端上的封箱盖,所述封箱盖固定于所述主箱体,并形成加热腔,所述发热环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的内部。
16.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及装配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的循环风扇,所述循环风扇位于所述加热腔的内部,且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封箱盖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气流动力装置还包括用于驱散封箱盖外部周围热量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装配在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上。
18.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端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分隔部,所述加热腔通过若干所述通孔与所述主箱体的蒸烤腔相连通。
19.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通孔包括至少一设置在所述发热环组件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冷气孔、以及若干设置在所述发热环组件垂直投影范围外的热气孔。
20.进一步地,所述水管的输入端连接动力泵。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空气烤箱,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22.通过电热管与水管螺旋交错堆叠设置的方式,不仅实现对空气及水进行同步加热,同时输入烤箱本体的内部对食物进行蒸烤,解决现有蒸汽烤箱的热风对流系统与蒸汽发生系统不能同时工作的问题,从而保证良好的加热性能以及最佳的烹饪效果。并且电热管从相对两侧向水管进行热传递,达到高效形成蒸汽的目的。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空气烤箱的整体装配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空气烤箱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气流动力装置与发热环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环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27.图标:1-烤箱本体,11-通风端,12-主箱体,13-封箱盖,14-加热腔,15-冷气孔,16-热气孔,17-蒸烤腔,2-气流动力装置,21-电机,22-循环风扇,23-散热风扇,3-发热环组件,31-电热管,32-水管,33-导热件,4-加热件,51-动力泵,52-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1.图1为了一种蒸汽空气烤箱的整体装配结构图,图2为了一种蒸汽空气烤箱的整体爆炸示意图,具体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空气烤箱,包括:
32.烤箱本体1,烤箱本体1的通风端11上设置有气流动力装置2;
33.发热环组件3,主要由电热管31及水管32螺旋交错堆叠而成,且发热环组件3位于通风端11与气流动力装置2之间,水管32的输出端连通烤箱本体1的内部;
34.结合图3所示,其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于位于水管32的两相对侧的电热管31可均匀地对水管32进行稳定地进行对水管32进行热传递,一方面,快速地对水管32进行加热,将水管32内部的水高效地转换成为蒸汽,另一方面,电热管31所释放的热量不仅可充分的传递至水管32的水中,而且可充分的传导到电热管31附近的空气中,从而使得电热管31上的热量得以充分的利用,不仅可实现提高加热效率,同步的,还实现有效利用电热管31的热量的目的。
35.进而,电热管31用以对水管32内部的水加热成蒸汽并对电热管31附近的空气加热,气流动力装置2用以将加热后的空气形成热气流,使热气流混合蒸汽对烤箱本体1内部的食物进行蒸烤。
36.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烤箱本体1包括设置有通风端11的主箱体12及封设在通风端11上的封箱盖13,其中,封箱盖13呈圆台状,当然,并不局限于呈圆台状,如还可以为棱台等,封箱盖13固定于主箱体12,并形成加热腔14,发热环组件3设置在加热腔14的内部。
37.具体的,气流动力装置2优选设置在发热环组件3沿着中心线投影方向的范围内。一方面,发热环组件3对加热腔14内部的空气进行迅速加热,同步的,气流动力装置2驱使加热后的空气进行流动,由于封箱盖13封设在主箱体12上,使得加热腔14与主箱体12内部形成密闭空间,避免加热后的空气外放到烤箱本体1外部,避免热量流失,同时,提高了烤箱本体1的加热效率。
38.另一方面,设定气流动力装置2在启动且运行正常后为吸气效果,如图1所示,由于发热环组件3内侧壁的分隔作用,当气流动力装置2驱使空气流动后,将有序的引导发热环组件3的内侧定向流动,即发热环组件3的内侧以及主箱体12内部的空气均沿着发热环组件3的中心线朝向气流动力装置2,并且,发热环组件3同步对流动空气进行加热。进一步的,当流动空气流动至封箱盖13时,将沿着封箱盖13的内侧面有序的流动,并通过通风端11输送至主箱体12的内部中,因此,通过封箱盖13与发热环组件3之间的配合使用,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以及热循环的意想不到效果。在此当然,封箱盖13不仅具备密封主箱体12的目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引导目的。
39.应当说明,设定气流动力装置2在启动且运行正常后为吹起效果,则空气流动的方向将与吹起效果所形成的空气流动的方向相反。上述的“封设”可以为螺栓连接等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焊接连接等的不可拆卸连接方式。
40.进一步的,图3示出了一种蒸汽空气烤箱中气流动力装置2与发热环组件3的装配示意图,为清楚断循环风扇22与散热风扇23分别与电机21的装配关系,循环风扇22、散热风扇23及电机21均剖面示意,同时结合图1所示,上述的气流动力装置2包括电机21及装配于电机21的驱动端上的循环风扇22,循环风扇22位于加热腔14的内部,且电机21固定安装在
封箱盖13上。当电机21启动后,电机21的驱动端将驱使循环风扇22转动,进而实现带动加热腔14内部的空气流动的目的。此处说明,气流动力装置2在启动且运行正常后为吸气效果,则循环风扇22为抽风扇。气流动力装置2在启动且运行正常后为吹起效果,则循环风扇22为吹风机或鼓风机。
41.更进一步的,具体请结合图1和图3所示,气流动力装置2还包括散热风扇23,散热风扇23装配在电机21的驱动端上,则当电机21启动后,电机21的驱动端也将驱使散热风扇23转动,带动封箱盖13外部周围的空气流动,而气流动力装置2附近的热量也将随着流动空气进行驱散,达到驱散封箱盖13外部周围热量,对蒸汽空气烤箱进行降温的效果,保证蒸汽空气烤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及零部件正常运作的目的。
42.具体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通风端11为设置有若干通孔的分隔部,主箱体12的内部为蒸烤腔17,用以放置并蒸烤食物,加热腔14通过若干通孔与主箱体12的蒸烤腔17相连通,使得加热腔14内部的流动空气及热量能够输送至蒸烤腔17的内部,并将蒸烤腔17的内部的空气回送至加热腔14的内部,从而实现加热腔14与蒸烤腔17热传递及热循环的目的。
43.为避免进出加热腔14的空气产生冲突,从而实现更好的空气循环流动以及热循环,具体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若干通孔包括若干个设置在发热环组件3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冷气孔15、以及若干设置在发热环组件3垂直投影范围外的热气孔16。应当说明,并不局限于若干个冷气孔15,还可以为一个冷气孔15。
44.优选的,若干个冷气孔15以发热环组件3的中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热气孔16以发热环组件3的中轴线为中心均匀分布,并均分布在若干个冷气孔15的外侧,若干个冷气孔15与若干个热气孔16之间形成间隔。因此,主箱体12的蒸烤腔17内待加热的空气将从至少一冷气孔15流动入加热腔14的内部,而当内待加热的空气进入到加热腔14的内部时,将流动在发热环组件3垂直投影范围内,继而沿着发热环组件3的中心线定向导流至循环风扇22,待加热的空气流经发热环组件3的过程中,将完成对空气完成加热的过程。而加热后的空气将在封箱盖13的作用下流向发热环组件3垂直投影范围的外侧,最终经若干热气孔16流入到蒸烤腔17的内部,从而实现待加热的空气与加热后的空气分开的效果。
4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位于水管32的两相对侧的电热管31对水管32进行热传递,为使得整个水管32的管壁均能热传递的目的,如图4示出的发热环组件3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并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电热管31通过导热件33与水管32组装连接。具体的,导热件33上设置有与电热管31及与水管32相适配的装配孔,电热管31与水管32均对应装配在装配孔内,则电热管31产生的热量将先传递至导热件33,进入到导热件33的热量又将输送至水管32中,在导热件33的作用下,电热管31产生的热量均匀扩散在整个水管32的管壁,最终传导至水管32内部的水,不仅有效地将电热管31所释放的热量均匀传递至水管32内,同时,相较于通过空气介质传递至水管32的方式,更高效快速的将电热管31传递至水管32上。
46.优选的,导热件33为铸铝件。具体的,铝及铝合金的导热系数、热导率和比热容大,因此,铝及铝合金的导热快,则更加有效地将大量的热能被迅速传导到水管32的内部,均匀快速地对水管32中的水进行加热。
47.进一步的,为能控制水管32内部的水持续不断的输送以持续向蒸烤腔17中供应蒸汽,并同时控制水管32内部水的流速,具体请结合图1所示,水管32的输入端连接动力泵51。
具体的,动力泵51的输入端连接水箱52,动力泵51的输出端连接水管32,通过动力泵51的动力作用,将水箱52内部的水泵入到水管32中,同时控制水管32内部的水的流速,使得电热管31的热量传递至水管32内,使得水管32内的水完全转换成蒸汽,避免水管32内未转成蒸汽的水流入到蒸烤腔17的内部,影响食物的蒸烤效果。
48.具体请结合图1所示,通风端11与气流动力装置2还设置有加热件4。具体的,加热件4可以为管状电热元件,还可以为电加热圈,还可以为电热带,或者可以为电热丝,此外,还可以为若干个电热棒,且若干个电热棒均匀分布在通风端11处。优选的,加热件4优选安装在加热腔14的内部,配合发热环组件3对加热腔14内的空气进行双重加热,从而大大提高了加热效率,当然,还可以装配在蒸烤腔17的内侧顶部,当加热腔14内经过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通风端11输入蒸烤腔17时,在加热件4的作用下,对空气进一步二次加热,从而实现快速提高空气中的热量。
49.重要说明,加热件4设置在位于发热环组件3的外侧,此处的外侧指加热件4位于沿着发热环组件3的中心线的垂直投影方向的外侧,则通过加热件4两者的配合使用,使得经加热件4加热后的空气准备输入蒸烤腔17时,加热件4对加热后的空气进一步加热,相较于加热件4设置在位于发热环组件3的内侧,有效避免空气中的热量在封箱盖13位置产生大量流失,从而最终严重影响食物的加热效果,达到有效补充蒸烤腔17内部热量的效果。
50.此外,通过发热环组件3与加热件4之间的配合使用,当需要对蒸烤腔17内部的食物进行蒸烤时,则可启用发热环组件3实现对食物的蒸烤。当需要对蒸烤腔17内部的食物进行烘烤时,则可启用加热件4实现对食物的烘烤,而当需要对蒸烤腔17内部的食物进行快速高温蒸烤时,则可启用发热环组件3与加热件4并用来实现对食物的蒸烤,实现蒸汽空气烤箱多个使用模式,对食物进行不同加热工艺加工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蒸汽空气烤箱的使用体验。
51.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