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2022-10-26 02:21: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古地貌恢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填型地 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古地貌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在古地貌的野外描 述和地貌年龄的恢复方面的研究。我国古地貌的研究工作起于20世 纪70年代,到目前为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对我国油气资源的 勘探和开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目前恢复古地貌的方法主要有:沉积学分析法、残余厚度法、印 模法、层拉平法和地震古地貌法、压实恢复法、地球物理法等以及上 述几种方法的综合。上述方法针对地址填充体地貌恢复,仅有少数能 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如压实法,印模法等,但是其工作量太大,效率 低,或者结果容易受一些客观因素或资料的影响,准确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装置及 存储介质,其在地球物理法和层拉平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层拉平法为 核心思想,地球物理法的属性提取和聚类分析为主要工具进行古地貌 的恢复,既继承了层拉平法的直观、立体化的优点,又避免了压实校 正曲线难以实现的缺点,能够高效、准确的解决充填型古地貌的恢复 问题。
5.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充填型地层古地貌 恢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根据二维地震数据,对目标地层顶底界面进行解释,获取顶层层 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将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做差,得到目标地层的残余厚度h
res

7.对二维地震数据分别计算关于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基于对地质异 常体的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分析处理,得到地质体厚度h
fil

8.将残余厚度h
res
和地质体厚度h
fil
做差,得到古地貌厚度h
anc

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包括相干体、灰 度共生矩阵差异性、灰度共生矩阵均一性、灰度共生矩阵能量以及灰 度共生矩阵熵。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于对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剖面进行 聚类分析处理,得到地质体厚度h
fil
包括:
11.对五种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处理,并对目标地层充填的地质体进行 聚类结果标定;
12.按道统计目标地层充填的地质体所属聚类类型所占的时间的采 样点数,再根据采样点数与采样频率做除,将对应的采样点数转化成 地质体厚度h
fil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类分析处理采用som聚类或k
‑ꢀ
means聚类其中之一。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对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分 析处理之前,还
包括:
15.对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剖面进行滤波处理。
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滤波处理采用mlv滤波、kuwah ara滤波或mcv滤波其中之一。
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装置,应用到如上述 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
18.残余厚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二维地震数据,对目标地层顶底界 面进行解释,获取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 将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做差,得到目标地 层的残余厚度h
res

19.属性提取模块,用于对二维地震数据分别计算关于地质异常体的 属性;
20.聚类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对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分析 处理,得到地质体厚度h
fil

21.古地貌厚度计算模块,用于将残余厚度h
res
和地质体厚度h
fil
做差,得到古地貌厚度h
anc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 所述的方法。
23.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 在层拉平法和地球物理法的基础上综合起来建立,既继承了地球物理 法需要的数据资料少,简单、高效的优点,又有调整少量参数就能运 算出结果,使古地貌恢复实现简单,高效、容易操作的优点;同时也 继承了层拉平法的直观、立体化地反映古地貌的优点;也巧妙地避免 了这两种方法中地震相的划分等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部分,使得工作量 相对减小,准确度高,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做指引。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的流程 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原理 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 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 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实施例1
28.经申请人研究发现,目前恢复古地貌的方法主要有:沉积学分析 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层拉平法和地震古地貌法、压实恢复法、 地球物理法等以及上述几种方法的综合。上述方法针对地址填充体地 貌恢复,仅有少数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如压实法,印模法等,但是 其工作量太大,效率低,或者结果容易受一些客观因素或资料的影响, 准确度较低。
29.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其 在地球物理法和层拉平法的基础上建立,以层拉平法为核心思想,地 球物理法的属性提取和聚类分析为主
要工具进行古地貌的恢复,既继 承了层拉平法的直观、立体化的优点,又避免了压实校正曲线难以实 现的缺点,能够高效、准确的解决充填型古地貌的恢复问题。
30.需要说明的是,区别于其他的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方法,考虑 在对某时期古地貌恢复时,会存在古地貌低部位,在后期过程中,低 部位可能会被其他地质体充填,但此时的古地貌并不能代表沉积时期 真实的古地貌,需要将充填的地质体抠除之后才能体现真实的古地貌。
31.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方案如下:
32.输入二维地震资料,一方面,根据二维地震数据,对目标地层顶 底界面进行解释,获取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将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做差h
res
=h
bot
ꢀ‑htop
,得到目标地层的残余厚度h
res

33.另一方面,基于地球物理法进行属性提取,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 施方式中,提取五种关于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分别为相干体atv1、 灰度共生矩阵差异性atv2、灰度共生矩阵均一性atv3、灰度共生矩 阵能量atv4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熵atv5并分别进行计算,具体如下:
34.对于二维地震剖面s(t),对应的矩阵大小记为a
×
b,从灰 度为i的参考点(x,y)出发,统计其偏移角度为θ、偏移量为δ、 灰度为j的点同时出现的概率p:
35.p(i,j,δ,θ)={(x,y),(x dx y dy)∈ a
×
b|f(x,y)=i,f(x dx y dy)=j}
36.上式中,(x dx,y dy)为偏移点,f(x,y)=i表示参考点的灰度 值为i,f(x dx,y dy)=j表示偏移点的灰度值为j。
37.以下对相干体atv1、灰度共生矩阵差异性atv2、灰度共生矩阵 均一性atv3、灰度共生矩阵能量atv4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熵atv5的 计算流程分别进行举例说明:
38.相干体atv1计算流程如下:取二维地震剖面s(t)上一点m (x,y),则沿视倾角(p,q)的相干值c1为:
[0039][0040]
上式中,视倾角(p,q)中p和q分别为x方向和y方向上的地 震道之间的时移量,c
ii
(i=1,2)为第i道的自相关量,c
ij
(i,j=1, 2)为第i道和第j道的互相关量。
[0041]
遍历地震资料每一个点就可以得到s(t)的相干属性:
[0042]
atv1=c1(pm,qn)
[0043]
上式中,(pm,qn)中的pm和qn分别代表地震剖面上各个点x方 向和y方向上的地震道之间的时移量,m的取值范围为1~a,n的取 值范围为1~b。
[0044]
灰度共生矩阵差异性atv2、灰度共生矩阵均一性atv3、灰度共 生矩阵能量atv4以及灰度共生矩阵熵atv5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0045][0046]
[0047][0048][0049]
上式中,l表示灰度值的级数。
[0050]
进一步地,对上述五种属性剖面相干体atv1、灰度共生矩阵差 异性atv2、灰度共生矩阵均一性atv3、灰度共生矩阵能量atv4以 及灰度共生矩阵熵atv5分别进行滤波处理,可选的滤波方法包括mlv滤波、kuwahara滤波或mcv滤波,其中,mlv滤波器效果较好、 kuwahara滤波器效果最差,本实施例以mlv滤波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如下:
[0051]
需要说明的是,value-and-criterion structure结构的滤波器有两个 元素,一个是值(value)函数,另一个是评判标准(criterion)函数。
[0052]
首先,计算值函数v(x)的表达式如下:
[0053][0054]
上式中,(x,f(x))表示属性剖面上一数据点,n表示滤波窗口 中的数据点个数,n
x
表示窗口中的数据点。
[0055]
根据评判标准函数选择最后的值函数的值,其中,评判标准函数 的表达式如下:
[0056][0057]
点(x,f(x))滤波后输出得到:
[0058][0059]
上式中,表示n
x
的平移,使之等于以位置x为中心,x

和 mlv(.)分别对应原数据点滤波后的输出,v和c分别表示值函数和评 判标准函数,v(x)和c(x)表示其输出。
[0060]
遍历每一个数据点得到滤波后的数据:
[0061][0062]
上式中,matv1、matv2、matv3、matv4、matv5分别代表滤 波后的5个地震属性剖面,xa表示数据点(x,f(x))中的x坐标,x
′a表示取数据点上所有x值,a的取值范围为1~a(a指数据矩阵长度)。
[0063]
进一步地,对上述5个地震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分析处理,可选聚 类分析方法包括som聚类或k-means聚类,但是k-means聚类受初 始化影响较大,可视化效果也比som聚类差;本实施例以som聚 类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具体如下:
[0064]
对五种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处理,并对目标地层充填的地质体进行 聚类结果标定,假设充填的地质体在som聚类结果中类型值为i, 其余地震响应特征聚类结果标定为ii;在二维地震数据上,按道统计 目标地层充填的地质体所属聚类类型所占的时间的采样点数,如按道 统计i类值所占的时间的采样点数ni,并循环到整个二维地震数据, 其中此处i表示道坐标。
[0065]
再根据采样点数ni与采样频率fs做除将对应的采 样点数转化成地质体厚度h
fil

[0066]
将残余厚度h
res
和地质体厚度h
fil
做差h
anc
=h
res-h
fil
,得到古地 貌厚度h
anc

[0067]
按照上述步骤可以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循环操作,即可最终得到 整个三维地震数据目标地层最终去除充填地质体的古地貌。
[0068]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填型地层古地貌恢复装置,应用到 如上述所述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
[0069]
残余厚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二维地震数据,对目标地层顶底界 面进行解释,获取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 将顶层层位解释数据h
top
和底层层位解释数据h
bot
做差,得到目标地 层的残余厚度h
res

[0070]
属性提取模块,用于对二维地震数据分别计算关于地质异常体的 属性;
[0071]
聚类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对地质异常体的属性剖面进行聚类分析 处理,得到地质体厚度h
fil

[0072]
古地貌厚度计算模块,用于将残余厚度h
res
和地质体厚度h
fil
做差,得到古地貌厚度h
anc

[0073]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 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 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的方法。
[0074]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 果:本发明在层拉平法和地球物理法的基础上综合起来建立,既继承 了地球物理法需要的数据资料少,简单、高效的优点,又有调整少量 参数就能运算出结果,使古地貌恢复实现简单,高效、容易操作的优 点;同时也继承了层拉平法的直观、立体化地反映古地貌的优点;也 巧妙地避免了这两种方法中地震相的划分等人为因素影响大的部分, 使得工作量相对减小,准确度高,能够更好地为后续的油气勘探开发 做指引。
[0075]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