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通讯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4:01: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移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2.手机后盖是影响手机外观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关技术中,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后壳多采用塑料材质或者玻璃材质,玻璃材质具有优秀的光线通透效果,但其难以加工,且良率较低,成本高,故对于中低端机型塑料材质使用更普遍,而塑料材质的后盖通透性较差,无法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炫彩效果,无法满足用户的外观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以提高后壳的通透性,提高后壳的外观效果。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包括:
5.前壳;以及
6.后壳,所述后壳安装于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包括透明壳体以及图案层,所述图案层设于所述透明壳体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且所述后壳与所述前壳磁性连接。
7.可选的,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还包括:
8.第一磁吸组件,设置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以及
9.第二磁吸组件,设置于所述前壳朝向所述后壳的一侧,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通过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磁性连接。
10.可选的,所述前壳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主体和环绕所述主体设置的台阶结构;
11.所述后壳包括基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基板边缘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在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和所述第二磁吸组件的磁吸力作用下与所述台阶结构抵接。
12.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吸组件包括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呈环状,所述第一磁体粘接于所述基板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并靠近所述折弯部设置;
13.所述第二磁吸组件包括多个第二磁体,多个所述第二磁体固定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每一所述第二磁体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设置。
14.可选的,所述第一磁吸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三磁体,多个所述第三磁体粘接于所述折弯部朝向所述主体的一侧;
15.所述第二磁吸组件还包括多个第四磁体,多个所述第四磁体固定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折弯部的一侧,多个所述第四磁体环绕所述主体外周壁间隔排布,且所述第四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相对设置。
16.可选的,多个所述第四磁体与多个所述第二磁体错位间隔设置。
17.可选的,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供所述第二磁体容纳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磁体粘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主体朝向所述折弯部的一侧设有供所述第四磁体容纳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四磁体粘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8.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壁凸设有多个凸块,多个所述凸块之间间隔形成有胶槽。
19.可选的,所述移动通讯终端还包括防水圈,所述防水圈夹持于所述折弯部和所述主体之间。
20.可选的,所述图案层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壳体朝向所述前壳的一侧。
21.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包括前壳和后壳,后壳包括透明壳体以及图案层,图案层设于透明壳体朝向前壳的一侧,且后壳与前壳磁性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后壳采用透明壳体制作,光线透过透镜壳体照射至图案层上,配合其图案设计实现手机后壳的通透炫彩效果;而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后壳与前壳通过磁性连接,而不是通过卡扣连接,如此,无需在后壳上设置用于与前壳连接的扣位结构,即后壳表面不会形成有凸出或者凹陷的结构,如此,不会出现光线在扣位结构处发生折射或者反射,避免扣位结构对后壳的通透性造成影响,同时避免用户直接看到扣位结构的存在;而且,由于后壳表面不会形成有凸出或者凹陷的结构,即不会影响后壳表面的平整性,保证后壳图案层在光线下呈现的效果一致,保证后壳的外观效果,可以满足用户对手机外观的需求;另外,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后壳与前壳磁性连接,相比于采用胶粘连接,可方便后壳拆卸,不会因胶水连接过于牢固而暴力拆卸导致将后壳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通讯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移动通讯终端的后壳的剖面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移动通讯终端的后壳与第一磁吸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移动通讯终端的前壳与第二磁吸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的前壳与后壳磁吸连接的一剖面示意图。
28.图6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的前壳与后壳磁吸连接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30.图8为图1中移动通讯终端的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手机是目前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移动通讯设备,而目前市场上手机琳琅满目,人们在购置手机时,除了考虑手机本身的配置以及功能,手机外观也是人们权衡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机正面为屏幕,背面为后壳,所有手机屏幕在息屏状态下为黑屏,外观差异不大,故手机后壳成为手机的主要外观面,手机后壳设计很大程度上影响手机的整体外观效
果。
34.相关技术中,由于金属后壳对手机天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有一定屏蔽作用,故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后壳多采用塑料材质或者玻璃材质,玻璃材质具有优秀的光线通透效果,但其难以加工复杂形状,且良率较低,故塑料材质使用更普遍,而塑料后壳的通透性较差,为了实现塑料后壳的通透性,使后壳在光线下呈现通透炫彩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移动通讯终端。其中,移动通讯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下文将以手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移动通讯终端100包括前壳10和后壳20。
36.其中,前壳10是手机的主要支撑和定位部件,前壳10用于固定至少包括屏幕、摄像头、电路板以及电池等在内的各种元器件。
37.后壳20安装于前壳10,以将安装于前壳10的各种电子元件与外界隔离,同时后壳20作为供人手握持的承载部件。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后壳20包括透明壳体21以及图案层22,图案层22设置于透明壳体21朝向前壳10的一侧。
39.可以理解的,透明壳体21可以使光线穿透,透明壳体21本身可以具有颜色,透明壳体21的具体颜色可根据图案层22对应设置;光线透过透明壳体21照射至图案层22上,配合图案层22的图案和颜色从而实现后壳20的通透炫彩效果;其中,图案层22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图案层22可以是渐变色图案设计,也可以是呈3d效果的图案设计。
40.其中,图案层22可以包括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形成的丝印图案层22,也可以包括通过镀膜工艺形成的镀膜图案层22,还可以包括通过喷涂工艺形成的喷涂图案层22,图案层22的具体制程工艺在此不做限定。
41.目前市场上的手机后壳20与前壳10之间往往通过卡扣连接,则需在手机后壳20上设置有扣位结构,由于扣位结构凸出或者凹陷于后壳20表面,则影响手机后壳20表面的平整性,光线在扣位结构处容易发生折射或反射,影响手机后壳20的通透性,为了避免影响后壳20的外观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
42.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后壳20与前壳10通过磁性连接,而不是通过卡扣连接,如此,无需在后壳20上设置用于与前壳10连接的扣位结构,即后壳20表面不会形成有凸出或者凹陷的结构,如此,不会出现光线在扣位结构处发生折射或者反射,避免扣位结构对后壳20的通透性造成影响,同时避免用户直接看到扣位结构的存在;而且,由于后壳20表面不会形成有凸出或者凹陷的结构,即不会影响后壳20表面的平整性,保证后壳20图案层22在光线下呈现的效果一致,保证后壳20的外观效果,可以满足用户对手机外观的需求;而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相比于采用胶粘连接,可方便后壳20拆卸,不会出现因胶水连接过于紧密而暴力拆卸导致将后壳20损坏的情况。
43.可以理解的,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后壳20的外观效果,图案层22完全覆盖透明壳体21朝向前壳10的一侧。
44.为将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和图4,移动通讯终端还包括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第一磁吸组件30设置于后壳20朝向前壳10的一侧;第二磁吸组件40设置于前壳10朝向后壳20的一侧,前壳10和后壳20通过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磁性连接。
45.可以理解的,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相对的两面极性相反设置,以使得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之间产生磁吸力,从而将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
46.请结合参考图3、图4和图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前壳10包括中框11,中框11包括主体111和环绕主体111设置的台阶结构112;后壳20包括基板211以及连接于基板211边缘的折弯部212,折弯部212在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的磁吸力作用下与台阶结构112抵接。
47.可以理解的,通过将后壳20设计为包括基板211以及连接于基板211边缘的折弯部212,即后壳20呈“盖”状设计,折弯部212可以起定位作用,相比于呈板状的后壳20(即没有折弯部212的后壳20),保证后壳20能够快速与前壳10安装对位,减小装配过程的装配难度,使得后壳20在安装过程中能够一次性装配到位,提高手机装配效率;同时,折弯部212外侧壁呈曲面设计,即手机侧壁为曲面过渡,可以方便人手握持,避免产生割手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8.请结合参考图3、图4、图5以及图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磁吸组件30包括第一磁体31,第一磁体31呈环状,第一磁体31粘接于基板211朝向前壳10的一侧并靠近折弯部212设置;
49.第二磁吸组件40包括多个第二磁体41,多个第二磁体41固定于主体111朝向基板211的一侧,且每一第二磁体41至少部分与第一磁体31相对设置。
50.通过将第一磁体31设计呈环状,而不是设计为板状覆盖整个基板211,避免第一磁体31占用手机内部过多空间,同时便于避开天线的位置布置,可以减小第一磁体31对手机天线的信号干扰;而且,第一磁体31呈环状设计,即第一磁体31为一个整体,仅需一次贴装到位,方便快捷,提升装配效率。
51.而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磁体31粘接在基板211朝向前壳10的一侧并靠近折弯部212设置(即粘接在基板211边缘),使得磁吸力主要集中在后壳20靠近折弯部212与中框11抵接的位置,保证折弯部212与中框11抵接的更紧密,从而保证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的牢固性。
52.其中,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41相对间隔设置,使得后壳20的折弯部212在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之间的磁吸力作用下而与中框11的主体111抵接,而不是直接将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磁性接触而将后壳20与前壳10连接,如此在装配过程中,仅需保证后壳20的折弯部212与主体111抵接即可,而无需考虑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是否刚好磁性接触,从而降低后壳20、前壳10以及磁吸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和装配精度要求,减小后壳20与前壳10的装配难度,相比于采用将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磁性直接磁性接触,可以避免因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使得磁吸组件相互干涉而导致前壳10与后壳20之间产生缝隙。
53.为了进一步保证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后壳20从前壳10轻易松脱,请结合参考图3、图4、图6和图7,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组件30还包括多个第三磁体32,多个第三磁体32粘接于折弯部212朝向主体111的一侧;第二磁吸组件40还包括多个第四磁体42,多个第四磁体42固定于主体111朝向折弯部212的一侧,多个第四磁体42环绕主体111外周壁间隔排布,且第四磁体42与第三磁体32相对设置。
54.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折弯部212朝向主体1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磁体32,以及在主
体111朝向折弯部212的一侧设置有第四磁体42,第三磁体32与第四磁体42之间产生磁吸力,从而使得折弯部212在磁吸力作用下具有靠近主体111的趋势,从而加强后壳20与前壳10的磁吸强度,进一步保证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的牢固性,防止后壳20从前壳10轻易脱离。
55.同理,通过将第四磁体42与第三磁体32相对设置,即第四磁体42与第三磁体32并未直接磁性接触,从而降低后壳20、前壳10以及磁吸组件的加工精度要求和装配精度要求,避免因加工误差或装配误差使得磁吸组件相互干涉而导致前壳10与后壳20无法装配。
56.具体的,请结合参考图8和图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主体111朝向基板211的一侧设有供第二磁体41容纳的第一安装槽113,第二磁体41粘接于第一安装槽113内;主体111朝向折弯部212的一侧设有供第四磁体42容纳的第二安装槽114,第四磁体42粘接于第二安装槽114内。
57.请参考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第四磁体42与多个第二磁体41错位间隔设置。
58.可以理解的,由于中框11本身较薄,若将第一安装槽113和第二安装槽114设置在主体111的同一部位,则会影响中框11的强度,在外力作用下(例如手机摔落)容易使中框11断裂,对此,本技术实施例将多个第四磁体42与多个第二磁体41错位间隔设置,相应的,第一安装槽113和第二安装槽114错位间隔设置,防止中框11在同一部位开设两个槽孔,保证中框11具有足够的强度。
59.而且,通过将第二磁体41与第四磁体42错位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第二磁体41与第四磁体42相互干扰。
60.请参考图9,第一安装槽113的槽壁凸设有多个凸块115,多个凸块115之间间隔形成有胶槽,以使胶水能够顺畅流入胶槽内与第一磁体31充分接触,保证第二磁体41与第一安装槽113粘接牢固。
61.为了使得该移动通讯终端100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移动通讯终端100还包括防水圈50,所述防水圈50夹持于折弯部212和主体111之间。
62.其中,防水圈50的材料为泡棉,在装配过程中,首先将防水圈50套设于主体111外周壁,再将后壳20与前壳10磁性连接,后壳20的折弯部212在第一磁吸组件30和第二磁吸组件40的磁吸力作用下与台阶结构112抵接,此时折弯部212朝向主体111的侧壁与防水圈50接触,同时防水圈50在折弯部212的挤压下压缩变形,从而使得防水圈50与折弯部212和主体111充分接触,从而消除折弯部212与主体111之间与外界连通的间隙,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水分进入,从而使得该移动通讯终端100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63.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6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