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13 08:25: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不断向全面屏发展,其显示屏的尺寸越来越大,而较大的显示屏不仅能够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性,还能为用户带来较好的视觉冲击,目前市面主要推出折叠屏和卷曲屏,以使用户进行玩游戏、浏览信息或观看电影等活动时,能够有较好的使用体验。
3.其中,采用卷曲屏的电子设备在增大显示面积的过程中,为了克服显示屏与设备主体之间的摩擦力、显示屏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显示屏自身的重力等,驱动机构需要输出较大的驱动力,为了避免电子设备的厚度较大,通常行业内采用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然而,采用多个驱动机构相对独立地同时驱动显示屏运动很难保持同步性,并且,多个驱动机构占据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采用多个驱动机构驱动柔性显示屏时的同步性较差以及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7.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8.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配合;
9.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和至少两个驱动源,所述至少两个驱动源均与所述传动机构相连,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所述至少两个驱动源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同时驱动所述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以使所述柔性显示屏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10.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同一侧;在所述柔性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设备主体的相背的两侧。
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两个驱动源同时与传动机构相连,并且该至少两个驱动源通过同一个传动机构驱动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从而提高第二壳体和柔性显示屏滑动的同步性;并且,采用较少的传动机构同时与至少两个驱动源相连,可以减小驱动机构的占用空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采用多个驱动机构驱动柔性显示屏时的同步性较差以及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柔性显示屏处于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柔性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结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至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17.图7至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18.图9至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柔性显示屏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1至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柔性显示屏在不同状态下的侧视图;
20.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1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结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5至图1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23.图1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18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公开的结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9至图20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26.图21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22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公开的结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3至图24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00-设备主体、110-第一壳体、111-滑槽、120-第二壳体、121-滑轨;
31.200-柔性显示屏、210-第一部分、220-第二部分;
32.300-驱动机构、310-传动机构、311-丝杆、312-螺母、320-驱动源、321-第一驱动源、322-第二驱动源、323-第三驱动源;
33.400-转轴;
34.500-支架、510-第二板段、511-凸出部、520-第三板段、530-第一板段;
35.600-导向杆;
36.700-边框、710-第一框体、720-第二框体;
37.800-位置检测件;
38.910-摄像头模组、920-主板、930-副板、940-电池、950-第一齿轮箱、960-第二齿轮箱。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42.参考图1至图2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设备主体100、柔性显示屏200、驱动机构300、摄像头模组910、主板920、副板930和电池940等结构。
43.设备主体100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能够为电子设备的其它构件提供设置基础。设备主体100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摄像头模组910、主板920、副板930和电池94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
44.柔性显示屏200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可选地,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便于安装,同时可以提高柔性显示屏200的美观性。第一部分210与第一壳体110相连,可选地,第一部分210可以粘接于第一壳体110,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这里不作具体限制。第二部分220与第二壳体120滑动配合。
45.驱动机构30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驱动机构300包括传动机构310和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可选地,驱动源320可以包括电机、液压缸、形状记忆合金等多种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这里不作具体限制。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均与传动机构310相连,传动机构310与第二壳体120相连,至少两个驱动源320通过传动机构310同时驱动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滑动,以使柔性显示屏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柔性显示屏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位于设备主体100的同一侧,此时柔性显示屏200的有效显示面积较大,以满足用户对大屏幕电子设备的使用需求,例如进行玩游戏、观看电影等活动。在柔性显示屏200处于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一部分210和第二部分220位于设备主体100的相背的两侧,此时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较小,便于携带;与此同时柔性显示屏200的有效显示面积较小,能够满足用户查看信息等需求。
46.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同时与传动机构310相连,并且该至少两个驱动源320通过同一个传动机构310驱动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滑动,从而提高第二壳体120和柔性显示屏200滑动的同步性;并且,采用较少的传动机构310同时与至少两个驱动源320相连,可以减小驱动机构300的占用空间。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解决目前采用多个驱动机构300驱动柔性显示屏200时的同步性较差以及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47.可选地,传动机构310可以为传动杆,但是传动杆的运动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且传动杆的运动幅度较大,容易与其它结构发生干扰。故,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10包括丝杆311和螺母312,丝杆311绕自身轴线转动,其占据的空间较小,且运动幅度较小,能够避
免与其他结构发生干扰,另外,丝杆311还具有传动效率高的特点。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均与丝杆311相连,螺母312套接于丝杆311,螺母312与丝杆311螺纹配合,螺母312与第二壳体120相连,至少两个驱动源320通过丝杆311同时驱动螺母312运动,以使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滑动。由此可知,本实施例通过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同时与一个丝杆311相连,在丝杆311绕自身轴线转动的同时螺母312发生位移,有利于精确控制第二壳体120相对于第一壳体110的滑动位移量,从而满足用户对柔性显示屏200的有效显示面积的灵活控制。
48.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包括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传动机构310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驱动源32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驱动源32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该实施例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传递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输出的驱动力,从而改变该驱动力的大小,以满足丝杆311运动实际所需的驱动力;另外,采用传动齿轮传递驱动力具有工作平稳、可靠性高以及传动比恒定的特点。
49.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齿轮箱950,第一齿轮箱95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均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50内,以保护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50.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10还包括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均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50内,以保护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间隔套设于丝杆311的第一端,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第一驱动源321输出的驱动力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传递至丝杆311,第二驱动源322输出的驱动力通过第二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传递至丝杆311,从而共同驱动丝杆311转动;当然,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也可以仅其中的一者工作,这里不作具体限制。由此可知,该方案中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可以各自单独工作,有利于减小丝杆311对第一驱动源321或第二驱动源322的依赖性。
51.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均可以设置于丝杆311的同一侧,此时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沿丝杆311的轴线间隔设置,导致整个驱动机构300占据的空间较大。故,可选地,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分别位于丝杆311的两侧,有利于减小整个驱动机构300的尺寸,以便于为其它结构节省空间。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驱动源321的输出轴的轴线、第二驱动源322的输出轴的轴线和丝杆311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个平面,也就是说,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传动机构310还包括第五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套设于丝杆311第一端,第五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50内,以保护第五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均与第五传动齿轮啮合,此时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共用第五传动齿轮,有利于减小传动机构310的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驱动机构300的占用空间。
52.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400,转轴40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壳体110的边缘,即转轴40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远离第二壳体120的一端,转轴400与柔性显示屏200的内表面接触,从而为柔性显示屏200提供支撑力,避免柔性显示屏200出现折痕,同时可以确保柔性显示屏200滑动的顺畅性。可选地,丝杆311的第一端位于转轴400和丝杆311的第二端之间,由于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均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导致
整个驱动机构300的重力不对称,当丝杆311的第一端位于转轴400和丝杆311的第二端之间时,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均位于转轴400和丝杆311的第二端之间,在柔性显示屏200处于第一状态的情况下,通常用户握持于电子设备的设置转轴400的一端,故采用此种设置方式,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稳定性,避免因驱动机构300的一端偏重而使整个电子设备失衡。
53.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包括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传动机构310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第一驱动源32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驱动源32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与丝杆311的第二端相连,此时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位于丝杆311的两端,以及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分别位于丝杆311的两端,以使驱动机构300自身的重力分布均匀,有利于提高丝杆311的转动稳定性;并且,此时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之间的距离较远,可以减小驱动源320的设置难度。
54.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齿轮箱950和第二齿轮箱960,第一齿轮箱950和第二齿轮箱96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第一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50内,以保护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二齿轮箱960内,以保护第二传动齿轮。
55.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均位于丝杆311的同一侧,此时整个驱动机构300占据的空间较小,有利于其它结构的布置。
56.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源322位于丝杆311背离第一驱动源321的一侧,在垂直于第二壳体120的滑动方向上,以使驱动机构300自身的重力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丝杆311的转动稳定性。
57.进一步可选地,至少两个驱动源320还包括第三驱动源323,传动机构310还包括第六传动齿轮,第三驱动源323通过第六传动齿轮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从而进一步增大驱动机构300的驱动力。第六传动齿轮设置于第一齿轮箱950,以保护第六传动齿轮。第三驱动源323和第一驱动源321分别位于丝杆311的两侧,以便于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三驱动源323的布置,并且,有利于提高驱动机构300的空间利用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驱动源321的输出轴的轴线、第二驱动源322的输出轴的轴线和丝杆311的中心轴线均位于同一个平面,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传动机构310还可以包括第五传动齿轮,第五传动齿轮套设于丝杆311的第一端,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均与第五传动齿轮啮合,此时第一传动齿轮和第六传动齿轮共用第五传动齿轮,以使传动机构310更加紧凑,从而减小传动机构310的尺寸。
58.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321可以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远离丝杆311的一侧,此时该驱动机构300在第二壳体120的滑动方向上占据的空间较大,故,可选地,第一驱动源321和丝杆311位于第一传动齿轮的同一侧,从而减小驱动机构300在第二壳体120的滑动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以提高驱动机构300的空间利用率;同理地,第二驱动源322和丝杆311位于第二传动齿轮的同一侧,从而减小驱动机构300在第二壳体120的滑动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以提高驱动机构300的空间利用率。在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均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相对设置,且第一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位于丝杆311的两侧,从而减小驱动机构300的占用空间。在第一驱动源321与丝杆311的第一端相连,第二驱动源322与丝杆311的第二端相连的实施例中,第一
驱动源321和第二驱动源322分别与丝杆311并排设置,以使驱动机构300的占用空间较小。
59.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架500,支架500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支架50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段530、第二板段510和第三板段520,第一板段530与第三板段520相对设置,丝杆311连接于第一板段530与第三板段520之间,丝杆311与第二板段510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存在运动间隙,以便于丝杆311绕自身轴线灵活转动。至少两个驱动源320均设置于第二板段510,此时第二板段510为各驱动源320的设置基础,同时可以保护第一壳体110。可选地,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板段510的侧面具有凸出部511,驱动源320设置于该凸出部511,以便于驱动源320的设置;并且,该凸出部511的设置可以增大驱动源320与丝杆311之间的距离,避免发生干扰。
60.进一步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导向杆600,导向杆600连接于第一板段530与第三板段520之间,导向杆600与丝杆311间隔设置,且导向杆600与丝杆311平行设置,螺母312开设有通孔,螺母312通过通孔套设于导向杆600。该实施例中的导向杆600可以为螺母312的运动提供导向,避免柔性显示屏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有利于提高柔性显示屏200的运动精度。
61.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位置检测件800,位置检测件800的一部分设置于螺母312,另一部分设置于支架500,从而检测螺母312的运动位置,以便于用户精确控制柔性显示屏200的有效显示面积,从而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可选地,位置检测件800可以包括磁栅尺和磁头,磁栅尺和磁头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检测行程长、不易受震动的特点。磁头设置于螺母312,磁栅尺设置于支架500,当磁头运动到预定位置时,磁栅尺将信息传递至驱动机构300,控制螺母312停止运动,从而提高螺母312的运动精度和运行稳定性。当然,该位置检测件800也可以为其它结构,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62.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边框700,边框700包括第一框体710和第二框体720,第一框体710和第二框体720均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框体710和第二框体720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10的两侧,以保护设置于第一壳体110内的结构。在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400的实施例中,转轴40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框体710和第二框体720转动连接,以便于转轴400灵活转动。
63.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开设有多个沿垂直于第二壳体120的滑动方向间隔排布的滑槽111,第二壳体120设有多个沿垂直于第二壳体120的滑动方向间隔排布的滑轨121,各滑轨121与各滑槽111一一对应配合。在驱动机构300驱动第二壳体120滑动的过程中,各滑轨121沿着各滑槽111运动,滑槽111为滑轨121的滑动提供导向,使第二壳体120沿着滑槽111预设的方向移动,避免第二壳体120偏移,而使柔性显示屏200的表面出现褶皱;并且,采用此种滑轨121与滑槽111滑动配合的方式,能够使柔性显示屏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其内部结构更加稳定。
6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制。
6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
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