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0-13 02:4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移动终端的定位业务是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的位置业务,移动终端精确的地理定位是开展网络结构优化、故障定位、业务信息收集等网络运维方面工作的基础。
3.现有的5g网络的定位架构,由移动终端、多个基站以及数据中心构成。当移动终端与邻近多个基站进行通信时,其无线信息会通过主小区基站传输到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根据移动终端、多个基站记录并上传的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时间,结合各基站的地理坐标,确定移动终端的位置。
4.但是,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需要同时获取移动终端、多个基站提供的信号传输时间,而版本较低的移动终端不具备该功能,可能会导致无法获取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其能够根据基站提供的测量信号时间差,生成多个位置圆,再根据多个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在无需移动终端提供测量时间的情况下,就直接确定了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对移动终端定位的精确性,以及对移动终端的版本兼容性。
6.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中的数据中心,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包括:所述数据中心、多个基站以及目标移动终端,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数据中心以及所述目标移动终端通信连接;
8.接收各所述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所述测量信号时间差用于描述对应的基站向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出信号测量请求报文与所述对应的基站接收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出的测量信号响应报文之间的时间差值;
9.根据各所述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算法,生成多个位置圆,各所述位置圆的范围内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备选位置点集合;
10.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1.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算法,生成多个位置圆,包括:
12.分别根据各所述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与预设信号传输速度的乘积,确定各所述位置圆的半径;
13.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半径以及各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圆,各所述位置圆与各所述基站相对应。
1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所述目
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15.根据各所述位置圆之间的交点数量,确定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
16.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位置圆之间的交点数量,确定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包括:
17.若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位置圆、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基站对应的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4个,则确定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一类交汇方式,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为与所述第一基站相邻的基站,所述第三基站为分别与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基站相邻的基站;
18.若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5个,则确定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
19.若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6个,则确定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三类交汇方式。
20.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包括:
21.若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一类交汇方式,则将所述第三位置圆的圆心作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22.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包括:
23.若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则根据将所述第一位置圆、所述第二位置圆以及所述第三位置圆的交汇区域,确定第一备选位置区域;
24.根据第三位置圆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备选位置区域的交汇线段,确定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25.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包括:
26.若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三类交汇方式,则根据将所述第一位置圆、所述第二位置圆以及所述第三位置圆的交汇区域,确定第二备选位置区域;
27.若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满足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28.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若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满足预设条件,则将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包括:
29.根据预设最小面积以及预设步长比例,确定最大比较面积;
30.若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最大比较面积且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最小面积,则将所述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一长度,将所述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二长度,将所述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三长度;
31.若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最大比较面积,则将所述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四长度,将所述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五长度,将所述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六长度;
32.重新确定新的第二备选位置区域,并将新的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第二备选位置区域;
33.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预设最小面积;
34.将所述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35.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装置,包括:
36.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各所述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所述测量信号时间差用于描述对应的基站向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出信号测量请求报文与所述对应的基站接收所述目标移动终端发出的测量信号响应报文之间的时间差值;
37.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所述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算法,生成多个位置圆,各所述位置圆的范围内为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备选位置点集合;
38.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所述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3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设备,所述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所述处理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40.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步骤。
4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42.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基于各基站上报的测量信号时间差,生成多个用于描述目标移动终端的备选位置点的位置圆。进一步地,在各位置圆的交互区域内,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数据中心能够在无法获知目标移动终端侧测量时间延迟的情况下,直接根据各基站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就能够获知目标移动设备的位置,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定位功能对目标移动终端的版本兼容性,提升了定位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44.图1为现有技术中multi-rtt定位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4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4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又一步骤流程示意图;
4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基站覆盖范围示意图;
4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又一步骤流程示意图;
5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第一类交汇方式示意图;
5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第二类交汇方式示意图;
5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第三类交汇方式示意图;
5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另一交汇方式示意图;
5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又一步骤流程示意图;
55.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又一步骤流程示意图;
56.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又一步骤流程示意图;
57.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8.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59.图标:101-lmf;102-gnb/trp;103-用户设备;201-数据中心;2021-第一基站;2022-第二基站;2023-第三基站;203-目标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的定位装置;1001-接收模块;1002-生成模块;1003-确定模块;2001-处理器;2002-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6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3.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65.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是一种通过无线网络或其他定位系统获取终端位置信息,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的服务。定位能力是5g的核心能力之一,5g包含新的编码方式、波束赋形、大带宽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明确了5g通信系统定位的服务器的定位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简称lmf)主要采用多行程时间(multi-round trip time,简称multi-rtt),通过上行定位和下行定位结合,lmf可基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或其他移动终端与多个下一代基站(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简称gnb)或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简称trp)来互发参考信号,并根据ue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时间差、gnb/trp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ue的位置。multi-rtt的定位过程中,gnb/trp与用户设备的交互流程可由图1表示。
66.下文中,为便于说明,将用于实现lmf的实体记作lmf。应理解,上述命名仅为用于区分不同的功能,并不代表这些网元分别为独立的物理设备,本技术对于上述网元的具体形态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中,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的物理设备。此外,上述命名仅为便于区分不同的功能,而不应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定,本技术并不排除在5g
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采用其他命名的可能。例如,在6g网络中,上述各个网元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沿用5g中的术语,也可能采用其他名称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67.图1中所示的gnb/trp可以理解为核心网中用于实现不同功能的网元,例如可以按需组合成网络切片。这些核心网网元可以各自独立的设备,也可以集成于同一设备中实现不同的功能,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68.如图1所示,首先,lmf101响应于用户的用户设备定位命令,向gnb/trp102发出定位请求,可以理解的是,用户设备103附近的多个gnb/trp102均可以接收到定位请求,与用户设备103进行rtt测量信号的交互,下面,仅以其中一个gnb/trp102与用户设备103的交互过程进行说明。
69.gnb/trp102接收到lmf101的定位请求后,可以向用户设备103发出rtt测量请求,并在t0时刻发送rtt测量信号至用户设备103。
70.用户设备103在t1时刻收到各gnb/trp102发送的下行定位rtt测量信号后,生成用户设备103端的rtt测量信号并在t2时刻发送该信号,之后gnb/trp102在t3时刻收到用户设备103端的rtt测量信号。然后,用户设备103将t2时刻与t1时刻的时间差t
2-t1同步至gnb/trp102。
71.各gnb/trp102同步进行上述与用户设备的交互流程后,得到了各gnb/trp102与用户设备103之间信号传输的双程测量时间差t
3-t0。
72.最后,lmf101基于经由各gnb/trp102转发,由用户设备103上报的t
2-t1的时间差,以及各gnb/trp102上报的t
3-t0的时间差,可以确定用户设备103与各gnb/trp102的时间差为:(t
3-t0)-(t
2-t1)。进一步地,lmf101根据已知的各gnb/trp102的地理坐标,以及根据用户设备103与各gnb/trp102的时间差确定的用户设备103与各gnb/trp102间的距离,可以确定出ue的位置。
73.上述基于multi-rtt的定位方法是3gpp在r16版本提出的功能,lmf101的定位功能需要各gnb/trp102以及用户设备103均提供rtt测量信号的测量时间。
74.但是,对于r16以前的版本来说,用户设备103是不具有测量功能的,也就是说,用户设备103无法测量并上报lmf101t2、t1的时间。若使用multi-rtt进行定位,gnb/trp102向用户设备103发送rtt测量请求和rtt测量信号后,仅能够收到用户设备103回送的rtt测量信号,而无法收到用户设备103侧的延迟时间t
2-t1。这使得lmf101仅能收到各gnb/trp102同步的t
3-t0时间差,而无法获知用户设备103同步的t
2-t1,导致lmf101无法确定各gnb/trp102与用户设备103的距离,也就难以实现用户设备103的定位。
7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数据中心在无需获知移动终端的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就能够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内的定位处理结果,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定位功能对目标移动终端的版本兼容性,提升了定位的精确度。
76.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本地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
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未来的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等。
77.如下结合多个具体的应用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处理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解释说明。
78.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包括:数据中心201、多个基站以及目标移动终端203,多个基站分别与数据中心201以及目标移动终端203通信连接。
79.其中,数据中心201可以是运营商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的集合,可以包括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以及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的定位管理功能(lmf)实体等,当然,不以此为限。
80.目标移动终端203,可称为用户设备(ue),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还可以是端设备,逻辑实体,智能设备,如手机,智能终端等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网关,基站,控制器等通信设备,或者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电表,水表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81.基站可以是上述gnb节点、trp节点,还可以是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如,nr,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 dunit,du)等。
82.可选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中可以包括多个基站,具体数量在此并不限定,图2所示为基站的数量为3个时的示例图。第一基站2021、第二基站2022、第三基站2023可以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移动终端连接,第一基站2021、第二基站2022、第三基站2023可以分别通过有线光纤或者无线网络的方式与数据中心201连接。
83.应理解,上述应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仅是举例说明的从传统点到点的架构和服务化架构的角度描述的网络架构,适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并不局限于此,任何能够实现上述各个网元的功能的网络架构都适用于本技术实施例。
84.还应理解,图1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称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的名称可能为其他的名称,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上述各个网元之间的所传输的消息
(或信令)的名称也仅仅是一个示例,对消息本身的功能不构成任何限定。
85.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中心。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6.s301,接收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
87.测量信号时间差用于描述对应的基站向目标移动终端发出信号测量请求报文与对应的基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出的测量信号响应报文之间的时间差值。
88.由上述实施例,各基站响应于数据中心的定位请求,通过与移动终端进行rtt测量信号的交换,分别确定了发出rtt测量信号到收到移动终端回送的rtt测量信号的信号双程传输时间差,也就是图1中的t
3-t0,作为测量信号时间差发送至数据中心。
89.可以理解的是,数据中心可以同步将定位请求发送至移动终端通信范围内的至少一个基站,或仅发送至移动终端通信范围内的一个基站,由该基站将定位请求转发至相邻基站,以使移动终端附近的多个基站同步与移动终端交换rtt测量信号,获得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并发送至数据中心。
90.s302,根据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算法,生成多个位置圆。
91.其中,各位置圆的范围内为目标移动终端的备选位置点集合。
92.可以理解的是,各测量信号时间差是各基站与目标移动终端的双程通信时间以及目标移动终端侧的延迟时间之和,因此,各测量信号时间差能够有一定误差地、间接地确定目标移动设备相对于各基站的可能存在范围。
93.各基站的位置信息可以是各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由经纬度表示,预存储于数据中心。
94.因此,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基站的位置信息,通过预设算法生成位置圆的圆心、半径,得到多个位置圆。
95.由上述说明,可以将生成的各位置圆的范围内确定为目标移动终端可能存在的位置,即目标移动终端的备选位置点集合。
96.s303,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97.交汇区域可以是各位置圆之间的共同交集,需要说明的是,各位置圆的位置、大小可能不同,也就可能会有不同的交汇方式类型,具体根据各基站的位置信息确定。
98.可选地,数据中心可在各位置圆的交汇区域内,进行进一步定位,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或目标移动终端在交汇区域内的可能区域。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类型的交汇方式类型进行定位的方法不同,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详述。
99.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中心无需获取目标移动终端的测量时间差,就能够根据各基站发送的目标测量信号,生成位置圆,然后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了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定位功能对目标移动终端的版本兼容性,提升了定位的精确度。
100.可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302中,根据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算法,生成多个位置圆,可由下述步骤s401至s402实现。
101.s401,分别根据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与预设信号传输速度的乘积,确定各位置圆的半径。
102.预设信号传输速度可以根据传播介质确定,若基站与目标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或光纤方式进行通信,那么预设信号传输速度可以为光速c。可选地,若基站与目标移动终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通信时,也可根据通信场景具体设置。
103.在本实施例中,可设置预设信号传输速度为光速c,如图5所示,记其中第一基站的测量信号时间差t
3-t0为t1,则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位置圆的半径可以为t1*c。各基站对应的位置圆的半径均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
104.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位置圆的半径是根据第一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与预设传输速度的乘积确定的,其含义是在位置圆的半径范围的距离内,目标移动终端均有可能与基站进行通信。
105.s402,根据各位置圆的半径以及各基站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圆。
106.其中,各位置圆与各基站相对应。
107.确定了各基站对应的位置圆的半径后,进一步地,以各基站的位置信息所在的地理坐标为圆心,以确定的半径为位置圆的半径做圆,生成了多个位置、半径均可能不同的位置圆。
108.位置圆仅为目标移动终端可能存在位置的最大范围的一种示例,可选地,数据中心还可以将测量信号时间差的一半与光速的乘积做圆,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109.可以理解的是,多个位置圆仅为数据中心在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时,在数据中心生成的,可通过圆的方程的形式在数据中心表示,对网络的实际架构并不产生影响。
110.在本实施例中,将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预设信号传输速度的乘积作为位置圆的半径,生成了多个位置圆。据此缩小了目标移动终端的可能范围,以进一步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准确位置。
111.可选地,上述步骤s303中,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之前,还可以包括:根据各位置圆之间的交点数量,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
112.若基站的数量为多个,则生成的多个位置圆之间可能有多种不同的交汇方式,不同的交汇方式对应于不同的交汇区域,其交点数量也可能不同。也由此,在基站的数量确定了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交点数量对交汇方式进行分类,得到多种交汇方式类型。
113.示例性地,当基站数量为3个时,交点数量可以有1个、4个、5个、6个四种,也就能够确定四种交汇方式类型。
114.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交点数量确定交汇方式类型,从而根据不同的交汇方式类型进行不同的定位处理,提升了对目标移动终端定位的准确性。
115.可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中,根据各位置圆之间的交点数量,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可由下述步骤s501至s503实现。需要说明的是,下述步骤s501至s503的执行前后顺序并不限定,可根据不同情况下选择执行其中一个或多个步骤作为实施方式:
116.s501,若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位置圆、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基站对应的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4个,则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一类交汇方式。
117.第一基站为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第二基站为与第一基站相邻的基站,第三基站为分别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相邻的基站。
118.图7所示为基站数量为3个,各基站对应的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4个时,对应的第一类交汇方式的示意图。
119.记第一基站的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为t1,第二基站的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为t2,第三基站的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为t3,若t1》t2》t3,则第一位置圆的半径大于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第二位置圆的半径大于第三位置圆的半径。
120.当交汇方式类型为第一类交汇方式时,第一位置圆与第二位置圆相交,第三位置圆内切于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相交的区域,切点分别为a1、a2。此时,交汇区域为第三位置圆。
121.s502,若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5个,则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
122.图8所示为基站数量为3个,各基站对应的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5个时,对应的第二类交汇方式的示意图。
123.第二类交汇方式中,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相交,第三位置圆与第一位置圆内切,切点为a1,第一位置圆经过第三位置圆圆心的直径与第三位置圆相交于b点,第一位置圆与第二位置圆的交点分别为a2、a5,第三位置圆与第二位置圆的交点分别为a3、a4。
124.第二类交汇方式对应的交汇区域为由a3、b、a4、a1共同构成的,位于第三位置圆内的半圆区域。
125.s503,若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6个,则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三类交汇方式。
126.图9所示为基站数量为3个,各基站对应的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6个时,对应的第三类交汇方式的示意图。
127.第一位置圆的圆心为第一基站p1,第二位置圆的圆心为第二基站p2,第三位置圆的圆心为第三基站p3,第一位置圆与第二位置圆的交点分别为a1、a4,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的交点分别为a3、a6,第一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的圆心分别为a2、a5。连接p1a1并延长,与第三位置圆相交于b1点。连接p2a3并延长,与第一位置圆相交于b2点。连接p3a5并延长,与第二位置圆相交于b3点。
128.第三类交汇方式为基站数量为3个时,较为普遍出现的一种交汇方式,其对应的交汇区域为由a3、b3、a1、b2、a5、b1构成的类三角型区域,目标移动终端可能在该区域内。
129.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还可能为1,此时,第三位置圆内切于第二位置圆、第二位置圆内切于第一位置圆,若需满足这种交汇方式,则第一基站、第二基站以及第三基站与目标移动终端需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第三位置圆经过第二位置圆的直径上,无法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30.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各位置圆间交点的数量,确定了交汇方式类型。通过这种预分类的方式,确定目标移动终端可能存在的交汇区域,提升了定位的准确性。
131.可选地,上述步骤s303中,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可以包括:若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一类交汇方式,则将第三位置圆的圆心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32.继续参阅图7,在第一类交汇方式中,第三位置圆的范围内都可能是目标移动终端可能的位置。但是,由于设置各位置圆时,是将双程的信号传输时间、目标移动终端的延迟时间与光速的乘积作为半径的,所以,各位置圆标记的区域可能比目标移动终端实际的位置大。
133.若需满足第一交汇方式,则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需在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的交汇线段的中点上,即线段a1a2的中点,也就是第三位置圆的圆心。
134.在本实施例中,在无需目标移动终端上报测量时间差的情况下,定位了第一类交汇方式中,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对低版本目标移动终端的兼容性。
135.可选地,如图11所示,上述步骤s303中,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还可由下述步骤s601至s602实现。
136.s601,若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则根据将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汇区域,确定第一备选位置区域。
137.继续参阅图8,当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时,由a3、b、a4、a1共同构成的,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集,位于第三位置圆内的半圆区域可作为第一备选位置区域,用于标识目标移动终端可能存在的位置范围。
138.s602,根据第三位置圆的直径与第一备选位置区域的交汇线段,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39.位置圆内目标移动终端与各位置圆的连线用于描述目标移动终端与各基站的通信距离,因此,目标移动终端需位于各位置圆中,至少两个位置圆的半径的交集上。若需满足第二交汇方式,则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需设置在第一备选位置区域内,第三位置圆的直径与第二位置圆的直径的交点b与切点a1之间的交汇线段上。
140.可选地,可以根据精度需求,设置预设置信长度e,若交汇线段a1b的长度小于预设置信长度e,则可将a1b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41.否则,若交汇线段a1b的长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置信长度e,则可将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同时缩小预设长度,然后,重新生成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再次计算交汇线段a1b的长度,并与预设置信长度e相比较。其中,缩小的预设长度可以为交汇线段a1b的长度的二分之一。
142.重复上述缩小预设长度,计算交汇线段a1b的长度的过程,直至交汇线段a1b的长度小于预设置信长度e。
143.在本实施例中,在无需目标移动终端上报测量时间差的情况下,定位了第二类交汇方式中,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对低版本目标移动终端的兼容性。
144.可选地,如图12所示,上述步骤s303中,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还可由下述步骤s701至s702实现。
145.s701,若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三类交汇方式,则根据将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汇区域,确定第二备选位置区域。
146.继续参阅图9,当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时,第二备选位置区域可以是由a3、b3、a1、b2、a5、b1构成的类三角型区域。
147.s702,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满足预设条件,则将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48.位置圆内目标移动终端与各位置圆的连线用于描述目标移动终端与各基站的最远通信距离。因此,目标移动终端需位于各位置圆中,三个位置圆的交集上,才能够实现与各基站的通信时间满足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即,目标移动终端需设置在第二备选位置区域内。
149.当第二备选位置区域满足预设条件,例如,大小达到预设要求时,可将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50.在本实施例中,在无需目标移动终端上报测量时间差的情况下,定位了第三类交汇方式中,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对低版本目标移动终端的兼容性。
151.可选地,如图13所示,上述步骤s702中,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满足预设条件,则将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可由下述步骤s801至s806实现。
152.s801,根据预设最小面积以及预设步长比例,确定最大比较面积。
153.可以根据目标移动终端的定位精度,确定预设最小面积a。预设步长比例h可以是每次对各位置圆进行缩小的比例,可选地,h≤0.1。
154.这样,可以将(1 h*h)*a作为最大比较面积。
155.s802,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最大比较面积且大于等于预设最小面积,则将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一长度,将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二长度,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三长度。
156.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s满足预设条件s≥(1 h*h)*a,则可将a1b1*h作为第一长度d1,a3b2*h作为第二长度d2,a5b3*h作为第三长度d3。
157.然后,将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d1,将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d2,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d3。
158.s803,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最大比较面积,则将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四长度,将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五长度,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六长度。
159.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s满足预设条件s≥a且s≤(1 h*h)*a,则可计算第四长度d4=a1b1/q,第五长度d5=a3b2/q,第六长度d6=a5b3/q。
160.然后,将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d4,将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d5,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d6。
161.s804,重新确定新的第二备选位置区域,并将新的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第二备选位置区域。
162.然后,重新计算s802或s803步骤中,缩小后的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相交的区域,即由a3、b3、a1、b2、a5、b1构成的类三角型区域的面积。
163.s805,判断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是否小于预设最小面积。
164.若否,则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最小面积。
165.若重新计算后的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相交的类三角型区域的面积小于上述预设最小面积,则将继续重复上述步骤,持续缩小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
166.s806,若是,根据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67.若重新计算后的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第三位置圆相交的类三角型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上述预设最小面积,则将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6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循环缩小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方式,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提升了目标移动终端定位的准确度。
169.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定位装置100,包括:
170.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测量信号时间差用于描述对应的基站向目标移动终端发出信号测量请求报文与对应的基站接收目标移动终端发出的测量信号响应报文之间的时间差值;
171.生成模块1002,用于根据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各基站的位置信息以及预设算法,生成多个位置圆,各位置圆的范围内为目标移动终端的备选位置点集合;
172.确定模块1003,用于根据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73.生成模块1002具体还用于,分别根据各基站对应的测量信号时间差与预设信号传输速度的乘积,确定各位置圆的半径;根据各位置圆的半径以及各基站的位置信息,生成多个位置圆,各位置圆与各基站相对应。
174.确定模块1003具体还用于,根据各位置圆之间的交点数量,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类型。
175.确定模块1003具体还用于,若第一基站对应的第一位置圆、第二基站对应的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基站对应的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4个,则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一类交汇方式,第一基站为多个基站中的任一基站,第二基站为与第一基站相邻的基站,第三基站为分别与第一基站、第二基站相邻的基站;若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5个,则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若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点数量为6个,则确定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三类交汇方式。
176.确定模块1003具体还用于,若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一类交汇方式,则将第三位置圆的圆心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77.确定模块1003具体还用于,若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二类交汇方式,则根据将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汇区域,确定第一备选位置区域;根据第三位置圆的直径与第一备选位置区域的交汇线段,确定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78.确定模块1003具体还用于,若各位置圆的交汇方式为第三类交汇方式,则根据将第一位置圆、第二位置圆以及第三位置圆的交汇区域,确定第二备选位置区域;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满足预设条件,则将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79.确定模块1003具体还用于,根据预设最小面积以及预设步长比例,确定最大比较面积;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最大比较面积且大于等于预设最小面积,则将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一长度,将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二长度,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三长度;若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最大比较面积,则将第一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四长度,将第二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五长度,将第三位置圆的半径缩小第六长度;重新确定新的第二备选位置区域,并将新的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第二备选位置区域;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第二备选位置区域的面积小于预设最小面积;将第二备选位置区域作为目标移动终端的位置。
180.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设备,该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2001、存储器2002和总线,存储器2002存储有处理器20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处理设备运行时,执行上述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2001与存储器2002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2001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人脸识别方法的步骤。
181.存储器2002、处理器2001以及总线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
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2002中或固化在处理设备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处理器20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02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处理装置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
182.其中,存储器2002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183.可选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18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本技术中不再赘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185.另外,在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18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