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

2022-09-11 14:48: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经专利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083949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该装置占地面积小,且处理效果优秀;
3.但其处理后的污水仍有较大的臭味,在处理完成后需要使用除臭装置对其异味进行处理;
4.而现有技术中的除臭装置为了保证除臭效果,通常会集中对污水进行除臭处理,不能够连续性地对污水进行加工,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它可以实现,连续性地在污水出料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除臭处理,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拥有较好的除臭效果。
7.2.技术方案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9.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污水池、曝气池、污水处理箱、漂白池和除臭机构;
10.所述除臭机构包括有依次连通的进药预混机构、搅拌机构和出液分流机构,所述进药预混机构和搅拌机构的上部相连,所述出液分流机构和搅拌机构的下部相连。
11.进一步的,所述进药预混机构包括有进水管和药液投送组件,所述进水管固定连接在搅拌机构外侧的上部,所述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片,所述螺旋片呈螺旋形,其围绕一圈为一箍,所述进水管内部的上侧安装有贯穿螺旋片的下液管,所述下液管和药液投送组件相连,所述下液管的外侧且位于螺旋片相邻的两箍之间开设有多个出液区。
12.进一步的,所述药液投送组件包括有位于搅拌机构一侧的储药罐,所述储药罐的内部储存有除臭剂,所述储药罐上装配有传输泵,所述传输泵的输出端装配有与下液管相连的导液管。
13.进一步的,所述进药预混机构还包括有与下液管相适配的清堵组件,所述清堵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进水管上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上装配有延伸至下液管内部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装配有多个分别用于对多个出液区进行清洁的清洁板。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和传导轨,所述传导轨固定连接在连杆延伸至下液管外侧的一端,且所述传导轨的长边和连杆的长边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机
固定连接在进水管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进水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远离第一电机输出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传动圆杆,且所述传动圆杆滑动连接在传导轨的内部。
15.进一步的,所述出液分流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搅拌机构外侧下部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远离搅拌机构的一端装配有三通转换件,所述三通转换件上装配有臭味监测机构,所述三通转换件上安装有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安装有与臭味监测机构电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门,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有与臭味监测机构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门。
16.3.有益效果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1)本方案通过设置进药预混机构和搅拌机构,能够对污水和除臭剂依次进行一次搅拌混合和二次搅拌混合,从而能够连续性地在污水出料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除臭处理,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拥有较好的除臭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药预混机构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液管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堵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搅拌机构;2、进水管;3、储药罐;4、传输泵;5、导液管;6、螺旋片;7、下液管;8、出液区;9、第一电机;10、传动板;11、传动圆杆;12、传导轨;13、清洁板;14、连杆;15、连通管;16、三通转换件;17、第一出水管;18、第二出水管;19、臭味监测机构;20、第一电磁阀门;21、第二电磁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污水池、曝气池、污水处理箱、漂白池和除臭机构;
28.其中,污水池、曝气池、污水处理箱和漂白池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且不是本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之处,本技术方案中不再详细赘述。
29.除臭机构用于对漂白完成的污水进行除臭处理,其包括有依次连通的进药预混机构、搅拌机构1和出液分流机构,进药预混机构和搅拌机构1的上部相连,出液分流机构和搅拌机构1的下部相连;
30.其中,进药预混机构用于在对漂白完的污水进液时向污水中添加除臭剂;
31.请参阅图1-2所示,进药预混机构包括有进水管2和药液投送组件,进水管2固定连接在搅拌机构1外侧的上部,进水管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片6,螺旋片6呈螺旋形,其围绕一圈为一箍,进水管2内部的上侧安装有贯穿螺旋片6的下液管7,下液管7和药液投送组件相连,下液管7的外侧且位于螺旋片6相邻的两箍之间开设有多个出液区8;
32.此时,药液投送组件会将除臭剂均匀的投送进入下液管7的内部,然后通过出液区8送入螺旋片6相邻的两箍之间,而污水在进水管2的内部进行流动时,会顺着螺旋片6的方向进行转动,形成螺旋水流,使污水的各个位置均能够位于进水管2内部的上侧,让污水能够均匀的与除臭剂接触,在污水的流动中对污水和除臭剂进行初次混合,然后通过搅拌机构1对污水和除臭剂进行二次搅拌混合,从而能够连续性地在出料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除臭处理,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拥有较好的除臭效果。
33.请参阅图1所示,药液投送组件包括有位于搅拌机构1一侧的储药罐3,储药罐3的内部储存有除臭剂,储药罐3上装配有传输泵4,传输泵4的输出端装配有与下液管7相连的导液管5,当传输泵4启动后会将储药罐3内部的除臭剂抽出,然后通过导液管5送入下液管7的内部。
34.请参阅图2-3所示,进药预混机构还包括有与下液管7相适配的清堵组件,清堵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进水管2上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上装配有延伸至下液管7内部的连杆14,连杆14上装配有多个分别用于对多个出液区8进行清洁的清洁板13,当驱动组件启动后会带动连杆14在下液管7的内部进行滑动,让连杆14带动清洁板13一起进行滑动,清洁板13移动时会对出液区8内部堵塞的异物进行清理;
35.在此,清洁板13可以为棉、毛刷或其余可以对孔洞进行清洁的机构,其为成熟的现有技术,且不是本技术方案的核心之处,本技术方案中不再详细赘述。
36.请参阅图2-4所示,驱动组件包括有第一电机9和传导轨12,传导轨12固定连接在连杆14延伸至下液管7外侧的一端,且传导轨12的长边和连杆14的长边呈垂直设置,第一电机9固定连接在进水管2上,且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延伸至进水管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传动板10,传动板10远离第一电机9输出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传动圆杆11,且传动圆杆11滑动连接在传导轨12的内部;
37.当第一电机9启动后会带动传动板10进行转动,传动板10转动时会带动传动圆杆11进行公转,传动圆杆11公转的过程中会对传导轨12进行推动,让传导轨12通过清洁板13带动连杆14进行往返移动,此时,通过第一电机9的同向转动,即可带动连杆14进行往返移动,避免了第一电机9的频繁启停,降低了第一电机9的损坏率。
38.请参阅图1所示,出液分流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搅拌机构1外侧下部的连通管15,连通管15远离搅拌机构1的一端装配有三通转换件16,三通转换件16上装配有臭味监测机构19,三通转换件16上安装有第一出水管17和第二出水管18,第一出水管17上安装有与臭味监测机构19电性连接的第一电磁阀门20,第二出水管18上安装有与臭味监测机构19电性连接的第二电磁阀门21;
39.此时,当搅拌机构1对污水和除臭剂进行搅拌混合后,混合后的液体会通过连通管15进入三通转换件16内部,让臭味监测机构19对混合液体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若检测合格,臭味监测机构19向第一电磁阀门20发送第一启动信号,将第一电磁阀门20启动,液体通过第一出水管17排出,若检测不合格,臭味监测机构19向第二电磁阀门21发送第二启动信
号,将第二电磁阀门21启动,液体通过第二出水管18排出,然后将检测不合格的液体再次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地保证除臭效果。
40.在使用时:先通过污水池、曝气池、污水处理箱和漂白池对污水进行依次处理,然后通过进水管2流入搅拌机构1的内部,此时,药液投送组件会将除臭剂均匀的投送进入下液管7的内部,然后通过出液区8送入螺旋片6相邻的两箍之间,而污水在进水管2的内部进行流动时,会顺着螺旋片6的方向进行转动,形成螺旋水流,使污水的各个位置均能够位于进水管2内部的上侧,让污水能够均匀的与除臭剂接触,在污水的流动中对污水和除臭剂进行初次混合,然后通过搅拌机构1对污水和除臭剂进行二次搅拌混合,从而能够连续性地在出料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除臭处理,在不影响工作效率的同时拥有较好的除臭效果。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