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08:35: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连接领域,尤其是一种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


背景技术:

2.线束可以帮助进行电线的连接工作,通常pcb板端连接器的一端与pcb连接,另一端与线端连接器,线束结构则与线端连接器连接后延伸出来,解决传统连接的不便,同时可以方便进行延伸,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方便进行检修工作,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但是目前线束连接器端子存在以下问题:
3.一、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线束结构与线端连接器之间、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不稳定。
4.二、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区,比如高寒地区或者水雾比较大的地区或者灰尘大的地区等恶劣环境影响使对线束与线端连接器之间、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包括线端连接器产品、与线端连接器产品一端连接的线束结构、与线束结构扣接的护套,所述线束结构包括与线端连接器产品连接的线束头、从线束头引出的线束带,所述护套套接在线束头和线端连接器产品的外侧。
7.进步一技术方案,所述护套的材料为弹性橡胶材料,所述护套紧密套接在线束头的外侧,所述护套与线端连接器产品之间设有间隙一。
8.进步一技术方案,所述护套的侧壁设有将线束头固定的扣接头,所述扣接头的两侧设有u型槽,所述线束头的外侧设有加强筋。
9.进步一技术方案,所述护套设为中空的且与线端连接器产品外形一致的长方形,所述护套靠近线束头的一端设有中空的长方体一,所述护套的另一端设有与长方体一相通的中空的长方体二,所述长方体一的长和宽均大于长方体二,所述长方体一和长方体二相通且长方体一与长方体二相接的内侧设有台阶,所述长方体一和长方体二相接之间的外侧设有过渡的倒角。
10.进步一技术方案,所述护套的开口处端开口处,所述开口处设有避空位。
11.进步一技术方案,所述线端连接器产品的另一端与pcb板端连接器连接,所述pcb板端连接器连接插入pcb板,所述线束头被紧密套接约束在长方体一内,所述pcb板端连接器从护套的尾端开口处进入长方体二内与线端连接器产品对插,所述pcb板端连接器的尾端突出护套的尾端开口处,所述pcb板端连接器的尾端与pcb板之间存在间隙二。
12.进步一技术方案,所述线端连接器产品对插连接有pcb板端连接器,所述护套套接在pcb板端连接器的外侧,所述护套与pcb板端连接器设有间隙三。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所述线端连接器产品的另一端与pcb板端连接器连接,所述pcb板端连接器连接插入pcb板,所述线束头与线端连接器连接后,所述线束头被紧密套接在护套内,使得护套和线束头形成一体,确保消除线束结构与线端连接器之间的拉扯力,防止线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影响松脱,以保护线端连接器及与其连接的线束头不受损伤,确保线束头与线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稳定,所述间隙一、间隙三的设置方便护套与pcb板端连接器、线端连接器产品套接,同时限定线束结构、线端连接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晃动的幅度,确保线端连接器产品与pcb板端连接器连接稳定。同时护套将线束头与线端连接器对插的地方保护住,将恶劣天气环境的寒气、水雾、灰尘等阻挡在护套外面,确保线束头与线端连接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护套和线端连接器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本实用新型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的实施例2的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22.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23.实施例1:
24.护套和连接器产品的实配结构,包括与pcb板端连接器6对插连接的线端连接器产品1、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连接的线束结构2、与线束结构2扣接的护套3,所述线束结构2包括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连接的线束头21、从线束头21引出的线束带22,所述护套3套接在线束头21和线端连接器产品1的外侧。
25.所述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连接后,所述线束头21被紧密套接在护套3内,使得护套3和线束头21形成一体,防止和线束头21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影响松脱,确保消除线束结构2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之间的拉扯力,以保护线端连接器产品1及与其连接的线束头21不受损伤,确保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之间的连接稳定,从而确保线端连接器产品1与pcb板端连接器6连接器连接稳定。同时护套3将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对插的地方保护住,将恶劣天气环境的寒气、水雾、灰尘等阻挡在护套3外面,确保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护套3的材料为高弹性的橡胶材料,所述护套3紧密套接在线束头21的外侧,所述护套3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之间设有间隙一
4。所述pcb板端连接器6与间隙三10对插后,护套3和线束头21形成一体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对插,防止线束结构2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影响松脱,确保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之间的连接稳定,从而确保保证线端连接器产品1与pcb板端连接器6连接器连接稳定。所述间隙一4的设置方便护套3与pcb板端连接器6、线端连接器产品1套接,同时限定线束结构2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晃动的幅度,确保线端连接器产品1与pcb板端连接器6连接器连接稳定。
2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护套3的侧壁设有将线束头21固定的扣接头31,所述扣接头31的两侧设有u型槽32,所述线束头21的外侧设有加强筋33。所述扣接头31将线束头21固定在护套3内,所述u型槽32的设计方便扣接头31将线束扣接在护套3内且减少了扣接头31与护套3侧面之间的应力作用,增加扣接头31的使用寿命,所述加强筋33的设置使线束头21结构更加牢固。
2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护套3设为中空的且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外形一致的长方形,所述护套3靠近线束头21的一端设有中空的长方体一34,所述护套3的另一端设有与长方体一34相通的中空的长方体二35,所述长方体一34的长和宽均大于长方体二35,所述长方体一34和长方体二35相通且长方体一34与长方体二35相接的内侧设有台阶36,所述长方体一34和长方体二35相接之间的外侧设有倒角37实现长方体一34和长方体二35相接之间的平稳过渡。
29.所述线束头21被套接在长方体一34内,当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连接时,所述台阶36限定了线束头21进入长方体一34以内的位置确,台阶36的设计和扣接头31的设计确保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之后固定不动,确保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的连接稳定。所述长方体二35比长方体一34大,方便线端连接器产品1与pcb板端连接器6对插。
3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线端连接器产品1的另一端与pcb板端连接器6连接,所述pcb板端连接器6连接插入pcb板7,所述线束头21被紧密套接约束在长方体一34内,所述护套3的尾端设开口处38,所述pcb板端连接器6从护套3的尾端开口处38进入长方体二35内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对插,所述pcb板端连接器6的尾端突出护套3的尾端开口处38,所述pcb板端连接器6的尾端与pcb板7之间存在间隙二9,从而确保护套3和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产品1对插后尾端开口处38不碰触到pcb板7面,从而确保线束头21与线端连接器之间连接稳定。
31.所述长方体一34套接在线束头21、线端连接器产品1的外侧,所述入长方体二35套接在pcb板端连接器6的外侧,时限定线束头21、线端连接器产品1在连接后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晃动的幅度,确保线端连接器产品与pcb板端连接器连接稳定,同时限定线端连接器产品1、pcb板端连接器6对插后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晃动的幅度,确保线端连接器产品1、pcb板端连接器6的连接稳定性。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线端连接器产品1对插连接pcb板端连接器6,所述护套3套接在pcb板端连接器6的外侧,所述护套3与pcb板端连接器6设有间隙三10,所述间隙三10的大小为0.20mm。所述间隙三10的设置方便护套3与pcb板端连接器6的套接,同时限定线束结构2、线端连接器产品1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晃动的幅度,确保线端连接器产品1与pcb板端连接器6连接器连接稳定。
33.实施列2,参照图7,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是所述护套3的尾端设开口处38,所述开口处38设有避空位351,当pcb板端连接器6外部有凸出结构时,所
述避空位351用于避开pcb板端连接器6外部的凸出结构。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