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3:52: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服装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


背景技术:

2.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齿排,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等。
3.目前,拉链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然后由拉链头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由于拉链的两排金属齿排缝制于衣服门襟后,使用拉链头将两排金属齿排啮合,此时拉链的两排金属齿排裸露在外,影响衣服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衣服的美观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包括固定连接于衣服门襟的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排的拉链头以及连接于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的连接板,所述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于衣服门襟,所述连接板为柔性板,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不在同一平面;衣服门襟连接有覆盖组件,覆盖组件包括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分别位于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拉链头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排的啮合件和固定连接于啮合件的挤压组件,啮合件具有弹性,第二齿排和第二覆盖件穿设于啮合件的内部,挤压组件一端抵接于啮合件的表面,啮合件的长度小于第一齿排的长度,且啮合件的长度大于第一齿排上的齿形长度。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使用本技术时,将第二齿排穿入拉链头的内部,拉动拉链头后,第二齿排通过拉链头的按压,使得第二齿排与第一齿排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完成啮合,完成拉链的闭合;用户在拉动拉链头时,第二覆盖件可以随着拉链头的运动向第一覆盖件靠近,使得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相互抵近,使得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将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覆盖,实现对拉链金属齿排的遮盖,实现了拉链金属齿排隐形,提高衣服的美观性。
8.可选的,所述啮合件包括啮合部和覆盖部,啮合件为s形,第一齿排滑动连接于啮合部的内部,第二齿排和第二覆盖件滑动连接于覆盖部的内部,第二覆盖件远离第一齿排的一侧表面贴合于啮合部的内壁。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啮合件的形状可对第一齿排、第二齿排以及覆盖组件进行约束,啮合件的弯折处可对第一齿排、第二齿排和覆盖组件的运动进行限位,使得第一齿排、第二齿排和覆盖组件不会轻易从啮合件的弯折处滑出,啮合件与第二覆盖件的表面紧密贴合,对拉链头的运动提供更优的引导作用,提高拉链头的滑动效果。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覆盖件具有磁性,第二覆盖件设置有磁性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相互靠近时,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通过磁性相互吸引,达到覆盖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的目的,实现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的隐形,提高衣服的美观性。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齿排和第一覆盖件之间存在空隙。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相互啮合时,第一覆盖件不会产生阻碍。
14.可选的,所述第二齿排和第二覆盖件之间存在空隙。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相互啮合时,第二覆盖件不会产生阻碍。
16.可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啮合件的转动架和转动连接于转动架的挤压条,挤压条的一端抵接于啮合件的表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手持挤压条向靠近第一覆盖件的方向挤压啮合件时,啮合件发生形变,使得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啮合,使得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靠近。
18.可选的,所述转动架包括固定连接于啮合件表面的两个支撑板和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轴,挤压条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转动轴穿过挤压条,挤压条转动连接于转动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挤压条转动连接的目的。
20.可选的,所述第一齿排、第二齿排、拉链头以及覆盖组件均具有防水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本技术的防水性,降低本技术被水侵蚀的可能性,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啮合部和覆盖部,使得第一覆盖件和第二覆盖件相互靠近吸引,使得第一齿排和第二齿排被覆盖,实现拉链隐形的目的,提高了衣服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去掉衣服门襟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齿排;2、第二齿排;3、拉链头;31、啮合件;311、啮合部;312、覆盖部;32、挤压组件;321、挤压条;322、转动架;3221、支撑板;3222、转动轴;4、连接板;5、覆盖组件;51、第一覆盖件;52、第二覆盖件;521、磁性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具有隐形功能的防水拉链包括第一齿排1、第二齿排2、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排1的拉链头3、固定连接于衣服门襟的连接板4以及固定连接于衣服门襟的覆盖组件5,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连接板4,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通过连接板4固定连接于衣服门襟,连接板4为柔性板,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不在同一平面,拉链头3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排1,用
户使用本技术时,将第二齿排2穿入拉链头3的内部,拉动拉链头3后,第二齿排2通过拉链头3的按压,使得第二齿排2与第一齿排1位于同一平面,且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完成啮合,完成拉链的闭合。
28.参照图1和图2,覆盖组件5包括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均固定连接于衣服门襟,且第一覆盖件51具有磁性,第二覆盖件52朝向第二齿排2的一侧表面嵌设有磁性条521,磁性条521的中线和第二覆盖件52的中线重合,且磁性条521的宽度小于第二覆盖件52,第二覆盖件52穿设于拉链头3之后,拉链头3与磁性条521的接触面积较小,可减少拉链头3对磁性条521的损伤。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分别位于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相互远离的一侧,其中第二覆盖件52可以穿设于拉链头3的内部,且拉链头3可以滑动于第二覆盖件52表面,使得用户在拉动拉链头3时,第二覆盖件52可以随着拉链头3的运动向第一覆盖件51靠近,使得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通过磁性抵近,使得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将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覆盖,实现对拉链金属齿排的遮盖,实现了拉链金属齿排隐形,提高衣服的美观性。且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不受覆盖组件5的磁性的影响。
29.进一步的,第一齿排1、第二齿排2以及拉链头3的表面均涂有pb型聚合物、丙烯酸等具有防水效果的涂层,提高第一齿排1、第二齿排2以及拉链头3的防水性,降低水对第一齿排1、第二齿排2以及拉链头3的侵蚀的可能性,提高第一齿排1、第二齿排2以及拉链头3的使用寿命。
30.进一步的,第二齿排2和第二覆盖件52之间存在空隙,且第一齿排1与第一覆盖件51之间存在空隙,使得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啮合时,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不会对金属齿排产生阻碍,便于用户使用本技术。
31.进一步的,第二覆盖件52和第一覆盖件51均采用pvc夹网布、ptfe防水透气等防水材质制成,当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位于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之间时,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可降低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被水侵蚀的可能性,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性能。第二覆盖件52和第一覆盖件51亦可通过设置夹层提高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的整体强度,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的夹层可采用热塑性聚酯、橡胶等具有弹性的硬质材料制成,使得拉动拉链头3时,第二覆盖件52为拉链头3的运动提供着力点,便于用户拉动拉链头3,且用户拉动拉链头3后,第二覆盖件52可发生形变,使得第二覆盖件52向第一覆盖件51靠近,使得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将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遮挡,实现隐形的目的。
32.参照图1和图2,拉链头3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齿排1的啮合件31和固定连接于啮合件31的挤压组件32,第二齿排2和第二覆盖件52穿设于啮合件31的内部,挤压组件32一端抵接于啮合件31的表面,啮合件31可采用弹性钢、黄铜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材质制成,啮合件31的长度小于第一齿排1的长度,且啮合件31的长度大于第一齿排1上的齿形长度。当用户按压挤压组件32时,啮合件31发生形变,第二齿排2在挤压组件32的挤压下,带动连接板4发生形变,拉链头3从第二齿排2经过后,第二齿排2靠近第一齿排1并与第一齿排1相互啮合,第二覆盖件52和第一覆盖件51相互靠近,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通过磁性相互吸引,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将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覆盖实现,实现隐形的目的,提高本技术的美观度。
33.参照图1和图2,啮合件31包括啮合部311和覆盖部312,啮合件31为s形,啮合部311靠近第一覆盖件51,且啮合件31的弯折处均为直角,使得第一齿排1、第二齿排2以及覆盖组件5不会轻易从啮合件31的转弯处滑出,第一齿排1滑动连接于啮合部311的内部,第二齿排2和第二覆盖件52滑动连接于覆盖部312的内部,第二覆盖件52远离第一齿排1的一侧表面贴合于啮合部311的内壁,使得啮合件31与第二覆盖件52的表面紧密贴合,对拉链头3的运动提供更优的引导作用,提高拉链头3的滑动效果。
34.参照图1和图2,挤压组件32包括固定连接于啮合件31的转动架322和转动连接于转动架322的挤压条321,挤压条321的一端抵接于啮合件31的表面,用户手持挤压条321向靠近第一覆盖件51的方向挤压啮合件31时,啮合件31发生形变,使得第一齿排1和第二齿排2啮合,使得第一覆盖件51和第二覆盖件52靠近。转动架322包括固定连接于啮合件31表面的两个支撑板3221和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3221之间的转动轴3222,挤压条321位于两个支撑板3221之间,且转动轴3222穿过挤压条321,挤压条321转动连接于转动轴3222,实现挤压条321转动连接的目的。
3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