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0:3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与一种散热系统有关,尤指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用于如服务器等电子发热场合的水冷式散热系统,主要通过一水箱将冷却液分送至各服务器机匣内的水冷头上,使冷却液可吸收发热源产生的高温后,再输送回水箱作冷却。
3.而传统在将冷却液分送各服务器机匣的设计上,主要采用如节流阀等元件,但在市售规格品的尺寸限制下,往往因配置空间有限而不利于装设,同时也较仰赖水箱内的主泵浦来带动冷却液,使得冷却液在输送的动力上也受到局限或不足,同时在冷却液的流量控制上也较为不易。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通过多个水泵的排列设计,以在有限的空间下便于安装,同时能有效提供冷却液输送动力,且便于控制流量。
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通过上述水泵的排列设计,而能进一步提供水泵以曲管连接至服务器机匣内,以提供冷却液顺势流动而具有更佳的流畅性。
7.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包括一主控箱、多个机匣、以及两个分流构件;各机匣彼此上、下相叠置而一并叠设于主控箱上,且各机匣内皆设有一散热回路,而两个分流构件设于机匣叠置后的一侧外,且各分流构件皆具有一蓄水器、一由主控箱连通至蓄水器的连接管、以及多个设于蓄水器上的曲管,蓄水器沿着机匣上、下叠置的方向而呈长条状者,以供各曲管沿着所述呈长条状的蓄水器依序间隔配置且连通至所对应的各该机匣内部,并分别与各散热回路相连接而形成回路;其中,两个分流构件至少一者中,其蓄水器与各曲管间皆设有一水泵作动力连通。
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10.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1.图3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2.图4为本发明机匣内的散热回路的示意图。
13.图5为本发明分流构件将冷却液打入的局部示意图。
14.图6为本发明分流构件将冷却液打出的局部示意图。
15.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其中,附图标记:
17.1:主控箱
18.10:机匣
19.11:散热回路
20.110:连通管路
21.111:冷却头
22.2:分流构件
23.20:蓄水器
24.21:连接管
25.22:水泵
26.220:曲管
27.d: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然而所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29.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局部放大示意图、以及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包括一主控箱1、多个叠置于该主控箱1上的机匣10、以及至少两个分别连通于主控箱1与各机匣10间的分流构件2;其中:
30.该主控箱1可以是一水箱、也可以是一机箱内设有主泵浦、水箱及热交换器等组件;更进一步地,还可以具备一控制系统(如cdu,cooling distribution unit),用以控制泵浦运转及对于热交换效率进行检测等工作。
31.各机匣10内可供一电子运作单元(图略)设置,如服务器机板,并彼此上、下相叠置而一并叠设于上述主控箱1上。如图4所示,各机匣10内设有一散热回路11,该散热回路11具有用以连通上述两个分流构件2的连通管路110、以及串接于该连通管路110上的冷却头111,使通过该冷却头111对所述电子运作单元提供散热所需。
32.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两个分流构件2设于上述各机匣10叠置后的一侧外,且该两个分流构件2可为同一侧或不同侧。各分流构件2皆具有一蓄水器20、一由主控箱1连通至该蓄水器20的连接管21、以及多个设于该蓄水器20上的水泵22,且该蓄水器20沿着各机匣10上、下叠置的方向而呈长条状,以供各水泵22沿着所述呈长条状的该蓄水器20而依序配置且作动力连通,各水泵22皆具有一曲管220连通至所对应的机匣10内部,并与上述散热回路11的连通管路110相连接,即如图4所示。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方式上,该两个分流构件2也可视情况增设为更多组,例如针对上述各机匣10内部的多个电子运作单元(图略)而提供多组散热回路11及其冷却头111等,可使不同的散热回路11皆各自对应所述两个分流构件2;当然,亦可通过连通管路110作整合而只对应两个所述分流构件2。
33.再请参阅图1、图5及图6所示,上述两个分流构件2的连接管21连通至主控箱1内,
指连接至主控箱1内的水箱、或是该主控箱1本身即为一水箱,以供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液可通过任一分流构件2的蓄水器20(该蓄水器为分流器)输送至各机匣10内的散热回路11,并由另一分流构件2的蓄水器20(该蓄水器为集水器)输送回所述水箱,进而达到循环散热的目的。
34.承上所述,本发明主要使各分流构件2的水泵22配置于蓄水器20的一侧处,所述一侧指该蓄水器20面向各机匣10的侧向位置,例如两个分流构件2的蓄水器20彼此相面对的一侧;当然,亦可为彼此相背对的一侧、或是为前述相面对与相背对的两侧作交错排列。如此,各分流构件2的蓄水器20与机匣10之间可提供较宽的距离d而配置所述曲管220,使所述曲管220能有足够的延伸长度而能供水泵22将冷却液打入散热回路11内(如图5所示)、或由散热回路11被水泵22打出至蓄水器20内(如图6所示),且所述水泵22的旋向配合曲管220的弯曲方向而顺向旋转。例如图5的蓄水器20为分流器,而曲管220呈向上弯曲,其所配置的水泵22在旋转方向上即顺向旋转,以顺势将冷却液通过曲管220输送至散热回路11内;而如图6的蓄水器20为集水器,曲管220呈向下弯曲,其所配置的水泵22在旋转方向上亦顺向旋转,以顺势将冷却液通过曲管220输送回蓄水器20内。
35.此外,如图7所示,上述设于两个分流构件2上的水泵22,也可以仅配置于其中一所述分流构件2上、而另一所述分流构件2上则没有设置所述水泵22。
36.因此,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发明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
37.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而解决已知的缺失,又因极具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发明专利申请条件,因此依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发明人的权利。
38.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控箱;多个机匣,彼此上、下相叠置而一并叠设于该主控箱上,且各该机匣内皆设有一散热回路;以及两个分流构件,设于该多个机匣叠置后的一侧外,且各该分流构件皆具有一蓄水器、一由该主控箱连通至该蓄水器的连接管、以及多个设于该蓄水器上的曲管,该蓄水器沿着该多个机匣上、下叠置的方向而呈长条状,以供各该曲管沿着所述呈长条状的该蓄水器依序间隔配置且连通至所对应的各该机匣内部,并分别与各该散热回路相连接而形成回路;其中,该两个分流构件至少一者中,其该蓄水器与各该曲管间皆设有一水泵作动力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机匣的该散热回路具有连通该两个分流构件的连通管路、以及串接于该连通管路上的冷却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分流构件的该水泵配置于该蓄水器的一侧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指该蓄水器面向各该机匣的侧向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的旋向配合该曲管的弯曲方向而顺向旋转。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器至少其一为分流器,该曲管呈向上弯曲。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器至少其一为集水器,该曲管呈向下弯曲。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控箱为一水箱。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控箱内设有主泵浦、水箱及热交换器。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控箱更具有一控制系统,用以控制该主泵浦的运转。

技术总结
一种液冷式水泵分流散热装置,包括一主控箱、多个机匣、以及两个分流构件;各机匣相叠置于主控箱上,且内部皆设有一散热回路,而两个分流构件设于机匣叠置后的一侧外,各分流构件皆具有一蓄水器、一由主控箱连通至蓄水器的连接管、以及多个设于蓄水器上的曲管,蓄水器沿着机匣上、下叠置的方向而呈长条状,以供各曲管沿着所述呈长条状的蓄水器而依序间隔配置且连通至所对应的各机匣内部,并与散热回路相连接而形成回路。连接而形成回路。连接而形成回路。


技术研发人员:邱耀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尼得科超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19
技术公布日:2022/8/2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