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与流程

2022-08-28 05:13: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借助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析岩体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2.砂岩铀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主要采用“层间氧化带理论”和“水成铀成矿理论”,并且,主要在盆地边缘的浅层部位开展,寻找层间氧化带型和潜水氧化带型铀矿。随着铀矿勘查和研究工作不断向盆地内部及深部延伸,发现了一些难以用层间氧化带理论和水成铀成矿理论阐明成矿机理的矿床,这些铀矿床与盆地中油气产区的渗出作用关系密切,亟需一种能够有效地在油气渗出区中确定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
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包括: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还原色砂体分布区为氧化色建造中经过蚀变而形成的还原色砂体分布的区域;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逸散区,油气逸散区为油气渗出区中油气和/或煤层气发生逸散的区域;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控矿断裂分布区,控矿断裂分布区为将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与氧化色建造所在的地层连通的断裂构造分布的区域;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的成矿区带,其中,若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渗出流体的作用形成,则基于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油气逸散区和断裂构造分布区的叠合区域确定成矿区带。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能够有效地在油气渗出区中确定出砂岩铀矿的成矿区带,为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地质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附图说明
6.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油气田分布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矿断裂分布区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成矿区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
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8.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若全文中涉及“第一”、“第二”等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先后次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应该理解为“第一”、“第二”等描述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若全文中出现“和/或”,其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9.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成矿区带确定方法,参照图1,包括:步骤s102: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本实施例中,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是指氧化色建造中经过蚀变而形成的还原色砂体分布的区域。
10.步骤s104: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逸散区。本实施例中,油气逸散区是指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和/或煤层气发生逸散的区域。
11.步骤s106: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控矿断裂分布区。本实施例中,控矿断裂分布区是指将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与氧化色建造所在的地层连通的断裂构造所分布的区域。
12.步骤s108: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
13.步骤s110: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的成矿区带。其中,若在步骤s108中确定了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渗出流体的作用形成,则在步骤s110中可以基于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油气逸散区和断裂构造分布区的叠合区域来确定成矿区带。
14.在步骤s102中,需要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此处的油气渗出区可以泛指存在有机能源矿产并且存在油气逸散的区域,油气渗出区通常位于盆地中,其可以发育有油气田、煤田等有机能源矿产,这些有机能源矿产能够发生油气逸散,例如,油气田逸散的油气、煤田逸散的煤田气等等。这些油气田、煤田所在的地层在下文中的相关部分中也被称为深部地层。
15.本技术提出,这些有机能源矿产的油气逸散与砂岩铀矿的成矿密切相关,逸散的油气将会作为还原流体而渗出到油气田、煤田上方的地层中,例如发育有氧化色建造的地层中,并对其中的氧化色砂体进行蚀变,增加其还原容量,其中所携带的铀也将会沉淀富集形成铀矿体,在铀矿体形成后,油气的渗出、逸散也将会起到保矿的作用,避免铀矿体被氧化破坏。
16.基于此,本技术首先确定油气渗出区的氧化色建造中经过蚀变而形成的还原色砂体分布的区域,这些还原色砂体有较大的可能经过油气逸散所形成的渗出流体的改造而形成铀矿化。
17.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可以基于油气渗出区中的地质资料来实现,这些地质资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钻孔数据、地质剖面图、构造纲要图、物探综合剖面图、地震剖面图等等,可以收集油气渗出区中现有的地质资料和/或对油气渗出区开展地质勘查来获取所需要的地质资料,对此不作限制。图2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所确定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示意图,图中示出了还原色砂体21、氧化色建造22以及氧化色建造与还原色砂体
之间的过度带23,作为示例地,图中还原色砂体21以及过渡带23所在的区域可以共同作为本技术中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
18.在步骤s104中,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逸散区,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的形成与油气逸散密切相关,为此,需要确定油气渗出区中有哪些区域发生了油气逸散,以为后续确定砂岩铀矿成矿区带提供依据。
19.油气逸散的发生与断裂构造的存在密切相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可以基于油气渗出区中油气田、煤田等有机能源矿产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中的断裂构造的分布情况来对可能发生油气逸散的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可以结合物化探数据等地质资料来进行综合分析,进而确定油气逸散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本领域中的相关技术来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油气逸散区,下文中的相关部分也将会具体提供用于确定油气逸散区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20.图3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油气田分布图,图4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的断裂构造分布示意图,作为示例地,在确定油气逸散区时,可以基于图3中油气田31的分布情况,以及图4中断裂构造41的分布情况,结合断裂构造41的性质、形成时间、演化期次等来综合确定油气逸散区。
21.在步骤s106中,需要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油气逸散形成的渗出流体需要转移到氧化色建造中发生作用,因此,铀矿化的形成需要渗出流体向上运移的通道,这些通道可以是沟通了油气田、煤田所在的深部地层与氧化色建造所在地层的断裂构造,本实施例中将这样的断裂构造所在的区域作为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
2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油气渗出区中的地质剖面分析、断裂构造分布图、油气田和煤田分布图等地质资料来确定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对此不作限制。仍可参照图4,可以对这些断裂构造41进行分析,例如对这些断裂构造41的剖面进行分析,从中挑选沟通了油气田所在深部地层以及上方的氧化色建造所在地层的断裂构造,并将这样的断裂构造所分布的区域作为本技术中的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
23.可以理解地,如果存在上文中所描述的渗出流体作用形成的铀矿体,那么铀矿体将会形成在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油气逸散区和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叠合的位置处,可以基于三者的叠合区域来确定成矿区带,然而,在确定成矿区带之前,需要在步骤s108中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确定铀矿体确实为渗出流体的作用而形成后,才能够进一步的完成步骤s110中成矿区带的确定,以确保所确定的成矿区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判造成损失。
24.在步骤s108中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时,可以对还原色砂体进行采样,可以基于钻孔测井数据、遥感数据、物化探数据等来选择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化异常点位来进行采样,以确保所采集的还原色砂体的样本中包含铀矿体。而后,可以通过对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形态、铀矿体的演化过程、还原色砂体中成矿物质的来源等进行识别,来确定其是否为渗出流体的作用而形成。通常而言,如果能够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还原性流体的改造,并且能够确定还原色砂体中成矿物质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深部地层渗出,则能够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为渗出流体的作用而形成。
25.可以理解地,如果无法确定铀矿体是否为渗出流体的作用形成,或者确定铀矿体
并非为渗出流体的作用形成,则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成矿理论来进行解释,并进一步选用其他合适的成矿理论来进行成矿区带的确定,在此不再赘述。
26.在确定铀矿体为渗出流体的作用而形成后,步骤s110中基于还原色砂体分布区、油气逸散区和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的叠合区域来确定成矿区带,可以理解地,铀矿体发育在还原色砂体所在的层位中,因此,成矿区带也确定在还原色砂体所在的层位中,而油气逸散区、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实际上在还原色砂体所在层位下方的层位,在将三者进行叠合时,可以将三个区域的范围投影在还原色砂体所在的层位中,而后基于这些区域的投影的重叠区域在还原色砂体所在的层位中确定成矿区带。
27.图5中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所确定的成矿区带的示意图,图5中将图2、3、4中示出的内容进行了叠加,本实施例中,基于对油气田31和断裂构造41的分析确定了油气逸散区(图中未示出),基于对断裂构造41的分析确定了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图中未示出),最终,基于这些区域的叠合确定了成矿区带51。
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油气渗出区中确定出砂岩铀矿的成矿区带,为油气渗出区中砂岩铀矿地质勘查部署提供依据,提高找矿的效率。
29.下面将描述几种能够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的方法,以下几种方法能够被单独地或者组合地使用来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
3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成因时,可以首先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还原流体的作用,而后确定该还原流体的来源,如果确定还原流体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则可以该还原流体为上文中所描述的渗出流体,进而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渗出流体的作用形成。
31.可以通过对还原色砂体的蚀变特征、还原色砂体所在地层中的构造沉积特征、构造演化史等进行分析,来确定还原色砂体是否经过还原流体的改造形成,进而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是否经过还原流体的改造。接下来,可以通过对还原色砂体中成矿物质的来源进行分析,从而确定该还原流体是否为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的渗出流体。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还原流体的作用时,可以首先确定还原色砂体的蚀变特征,如果还原色砂体中残留有层状、透镜状和/或团块状的氧化色砂体,则可以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所述还原流体的作用。
33.具体地,如果还原色砂体中残留有层状、透镜状或者团块状的氧化色砂体,则可以认为该处的还原色砂体是经过早期氧化作用、中期氧化作用 还原蚀变交替作用、后期还原蚀变叠加作用而形成的,进而能够确定其中的铀成矿也是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作用和潜水氧化作用、中期层间氧化 还原流体叠加成矿作用、后期还原蚀变保矿作用而形成。
34.除了上文中所描述的基于蚀变特征来确定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是否经过还原流体的改造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通过构造特征分析、构造反演等方式来确定铀矿体是否经过还原流体的改造,在此不再赘述。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还原流体的来源可以具体包括:基于还原色砂体中有机质的来源确定还原流体的来源,其中,若还原色砂体中存在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的有机质,则确定还原流体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
36.本技术提出,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所渗出的还原流体通常富含有机质,并且,与地表水下渗作用所带来的有机质不同,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所渗出的还原流
体带来的有机质通常颜色较深并呈现流动态,例如地沥青。并且,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的还原流体还可能包括烃类、成熟度较高的腐泥型干酪根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来对还原色砂体中有机质的来源进行识别,例如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包裹体测试分析、酸解烃分析等来确定还原色砂体中所包含的有机质的形态、类型,进而确定是否存在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的有机质。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还原流体的来源可以包括:基于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类型和铀矿体伴生矿物确定还原流体的来源,若还原色砂体中铀矿体的类型包括铀石和/或沥青铀矿,并且,铀矿体的伴生矿物包括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中的至少一种,则确定还原流体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
38.本技术还提出,与地表下渗作用形成的铀矿体相比,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逇还原流体所形成的铀矿体的类型通常为铀石、沥青铀矿等,并且,其通常伴生有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矿物分析仪能谱分析、背散射电子图像等来对铀矿体的类型及其伴生矿物进行观察,进而确定还原流体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还原流体的来源还可以包括:基于还原色砂体中的元素含量确定还原流体的来源。除了上文中所提及到的有机质以外,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的还原流体与地表水从下渗作用形成的流体相比,还存在多种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导致经过渗出流体作用的还原色砂体与原生的还原色砂体或者其他成因的还原色砂体相比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之间的含量存在差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还原色砂体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并与原生成因的还原色砂体中的相关元素含量进行比较,确定元素的迁移情况,进而根据元素的迁移情况判断还原流体是否由油气田和/或煤田所在的地层渗出。
40.除了上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来对还原流体的来源进行识别,例如借助与铀矿体共生的黄铁矿中的硫同位素值、微量元素值的变化等进行识别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还原色砂体分布区可以具体包括:确定油气渗出区的盆地区域;确定盆地区域中的氧化色建造沉积的地层;在氧化色建造沉积的地层中确定还原色砂体分布区。
42.如上文中所描述的,油气田和煤田等通常发育在盆地区域中,因此,可以首先确定油气渗出区所在的盆地区域,而后,确定该盆地区域中氧化色建造沉积的地层。
43.可以收集与盆地区域相关的基础地质、铀矿地质、水文地质、油气和煤田等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成果报告、地质基础图件、文献等资料,基于这些资料来整理盆地区域的地质剖面图、钻孔连井剖面图、地震剖面图、物探磁法和电法剖面图等,以对盆地区域中的沉积建造地层结构和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基于上述资料来进一步的制沉积建造图和岩石地球化学图等,以确定盆地区域中氧化色建造沉积的地层,并进一步的确定氧化色建造中还原色砂体的分布区域。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油气渗出区的盆地区域时,可以确定存在沟通下方地层的断裂的盆地区域,可以基于油气渗出区中盆地盖层的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的空间分布来确定存在沟通下方地层的断裂的所述盆地区域。
45.如上文中所描述的,在后续确定成矿区带的过程中,需要将还原色砂体分布区与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进行叠合,即,最终所确定的成矿区带中,还原色砂体附近必然分布有断裂构造,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首先确定存在沟通下方地层的断裂构造的盆地区域,进一步的在该区域中来确定还原色砂体分布区域,从而,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确定的效率。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具体基于盆地区域中的构造演化特征来确定氧化色建造沉积的地层,并基于氧化色建造沉积的地层的钻孔数据来确定还原色砂体分布区。
47.具体地,可以利用盆地构造分析技术,系统分析盆地区域中新生带构造演化特征,建立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掌握盆地沉降充填序列和构造抬升剥蚀期次,确定氧化色建造所在的层位,而后,利用钻孔连井剖面图,建立地层格架,掌握各沉积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由此,可以以较高的效率完成确定还原色砂体分布区的步骤。
48.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方式来确定还原色砂体分布区域,对此不作限制。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4中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逸散区可以具体包括: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田和/或煤田的分布范围;确定油气田和/或煤田的分布范围中的断裂构造;基于断裂构造与油气田和/或煤田的位置关系,以及断裂构造的性质、形成时间、演化期次确定油气和/或煤层气发生逸散的区域,以确定油气逸散区。
50.油气田的形成要经历运移、聚集、保存等过程,生油层生成的油气,运移到储集层,再在储集层经过横向和纵向运移,进入到圈闭中,形成油气田,油气田形成后,还要经受地壳运动的“考验”,有的油气田的盖层或圈闭遭到破坏,油气逸散到地表。基于此,如果油气田或煤田的分布范围处存在油气田形成后出现的断裂构造,则意味着此处的盖层或圈闭在油气田形成后遭到了破坏,从而可能导致油气逸散。为此,本实施例中,可以确定断裂构造的性质、形成时间、演化期次等,以此来确定位于油气田的盖层、圈闭处并且在油气田形成后所出现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所覆盖和延伸的区域即可作为油气逸散区。
51.如上文中所描述的,逸散的油气需要转移到上方氧化色建造所在的地层中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油气逸散区时,可以专注于沟通油气田与上方的氧化色建造所在地层的断裂构造,对这些断裂构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减少工作量,提高确定的效率。
5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增加确定油气渗出区中的油气田和/或煤田中存在铀源的步骤。尽管逸散出的油气、煤田气中通常包含有铀,但是如果油气田、煤田中铀含量过低,则可能会导致所形成的铀矿体不具备开采价值,为此,可以对油气田、煤田中的铀含量进行探测,确认其中是否含有足够的铀源。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了还原色砂体分布区后,可以进一步的根据还原色砂体分布区中,还原色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确定砂体蚀变分带,从而,在步骤s108中确定了还原色砂体中的铀矿体经过渗出流体的作用形成后,可以在步骤s110中基于砂体蚀变分带、油气逸散区和断裂构造分布区的叠合区域来确定成矿区带。
54.可以理解地,相较于还原色砂体分布区而言,砂体蚀变分带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渗出流体的作用范围,从而,使用砂体蚀变分带来代替还原色砂体分布区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所确定的成矿区带的准确性。
55.下面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渗出区进行的砂岩铀矿成矿区带预测为例,来对上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方法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和补充。
56.首先,全面、系统地收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报告、图件和文献等资料,其中,重点收集了研究区的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地震剖面图、物探综合剖面图和油气田分布图等图件。
57.利用各类剖面图和平面图,编制了盆地西南部中新生带沉积地层中构造纲要图,初步筛选出洛河组(k 1
l)和华池-环河组(k 1
h)为主要找矿目标层,其中发育有氧化色建造,并且氧化色建造中发育有还原色砂体。
58.针对筛选出的重点找矿目标层华池-环河组和洛河组,开展沉积建造分析。充分利用地矿、石油和煤田钻孔资料,编制整个研究区白垩系纵横钻孔连井剖面图,建立地层识别标志,构建白垩系等时地层格架。在白垩系氧化色建造中,重点圈定出华池环河组和洛河组中的灰绿色砂体、灰白色砂体等具有一定还原容量的还原色砂体。分层位分别编制了还原色砂体分布图。
59.接下来,充分利用地质剖面图、钻孔连井剖面图、地震剖面图、物探磁法和电法剖面图,以陇县—国家湾—平凉—彭阳—惠安堡一线为重点研究区,开展构造类型和构造样式识别与划分。通过分析认为该地区主体位于天环向斜西南翼构造斜坡上,局部发育小型向斜,如国家湾-神域地区发育李家河向斜,平凉地区发育林家寺向斜。向斜内部及周边发育多条高角度正断层,通过地震剖面解译,部分断裂沟通了深部三叠系烃源岩,该断裂向上延伸并衍射成多条小型正断层,又连通了重点找矿目标层洛河组和华池环河组,针对这种断层进行重点识别与划分,并将其分布的区域确定为控矿断裂分布区。
60.进一步的,查明油气田和煤田分布特征。充分整理盆地西南缘长庆油气田和各个煤矿资料,经查明确认油气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三叠系延长组,煤矿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延安组,通过分析油气田和煤田勘查工作程度,分别编制盆地西南部油气分布图、油田分布图。
61.分析断裂构造与油气田和煤田分布关系。通过编制的断裂构造体系图和油气田、煤田分布图,掌握盆地西南部断裂构造与油气田、煤田空间分布关系。重点在下白垩统华池-环河组和洛河组中筛查可沟通深部油气田、煤田和上部氧化色碎屑沉积建造层的断裂,分析该断裂的性质、形成时间及演化期次;分析并推测油气和煤层气在断裂沟通作用下逸散的区域,最终确定油气逸散区。
62.接下来,分析了赋矿砂体蚀变特征,认为矿区环河组砂体经过早期氧化作用、中期氧化作用 还原蚀变交替作用、后期还原蚀变叠加作用,导致巨厚层灰绿色砂体中还残留有薄层状、透镜状、团块状紫红色砂体,基于此,认为铀成矿也是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作用和潜水氧化作用、中期层间氧化 还原流体叠加成矿作用、后期还原蚀变保矿作用。
63.以盆地西南部新庄铀矿产地为研究对象,明确铀成矿物质来源,分析铀成矿作用,通过对铀矿石进行主量和微量分析、薄片鉴定、扫描鉴定、包裹体测试分析,发现还原色赋矿砂体中有少量暗色流动态有机质,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沥青铀矿,与铀矿物共伴生的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这些现象均说明具有深部还原性物质来源的特征,而非是地表水下渗作用,既铀成矿作用并非是层间氧化作用,而是深部渗出流体作用。通过上述分析,认为盆地西南部油气渗出区铀成矿主要以油气田和煤田所在地层渗出
的渗出流体作用为主。
64.最后充分利用编制的各类图件,厘定了沟通深部油气田和煤田并连通了上部白垩系氧化色建造层的断裂为关键控矿断裂,厘定华池-环河组和洛河组灰白色砂体为关键控矿的还原色砂体,厘定深部烃源岩为主要铀源。最后将油气逸散区、还原色分布区、控矿断裂构造分布区相叠置,通过铀成矿条件、成矿作用综合分析,圈定了华池-环河组1片i级成矿区带和洛河组1片ii级成矿区带,并经钻探查证发现了工业铀矿化。
65.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