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升降支架、升降装置及升降桌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1:53: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支架、升降装置及升降桌。


背景技术:

2.作为常见的办公家具,升降桌在公司中的使用逐渐多了起来。升降桌比起传统桌具可以调节桌面高度以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群,但现在市面上的电动升降桌都是桌体位于升降桌腿上方且两者连接点在桌体底部的直推式升降桌,依靠桌腿的伸缩来控制桌体的升降,造型单一,并且单根桌腿的承载能力有限,在桌腿伸长后容易摇晃不稳定。
3.申请号为“202020449595.x”的新型升降桌腿及桌子中就提出了一种在口字型的支撑框架内设置有两根导杆并配合滑块及连接背板进行移动,通过连接背板带动桌板进行升降的桌腿结构。但是该结构仍相对复杂,支撑框架中的两根竖杆仅起到支撑作用,而支撑框架内的导杆也仅起到导向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仅靠两根导向支撑柱即可对上梁与下梁进行固定支撑,又可以对升降支撑件实现导向功能的升降支架。
5.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可设置于桌板两侧以配合桌板进行升降而不会占用桌板底部空间,且可对桌板两侧形成遮挡的升降装置。
6.本实用新型同时还提出一种即可在桌板两侧形成遮挡,又可对桌板进行升降的升降桌。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升降支架,包括上梁、下梁、升降支撑件和驱动机构,所述上梁、下梁和升降支撑件于竖直方向上由高到低依次排布,所述上梁和下梁均为一字型结构,所述上梁与下梁之间仅竖直设置有两根既对上梁进行支撑又对升降支撑件进行导向的导向支撑柱,所述两根导向支撑柱均贯穿所述升降支撑件,所述导向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梁、下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作用于升降支撑件以驱动升降支撑件沿导向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做升降动作。
9.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梁与下梁均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其中一根导向支撑柱位于所述上梁的头端与下梁的头端之间,另一根导向支撑柱位于上梁的尾端与下梁的尾端之间,所述上梁和下梁配合两根导向支撑柱构成口字型结构。由于两根导向支撑柱分设于上梁与下梁的头尾两端,其支撑效果更好,且在两根导向支撑柱的间距更大,便于驱动机构的设置。
1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沿上梁的长度方向位于两根导向支撑柱之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丝杆,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上梁与下梁之间并贯穿所述升降支撑件,所述丝杆上套设有丝母,所述丝母与所述升降支撑件于丝杆长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所述驱动组件作用于丝杆或丝母上,用以驱动所述丝母及升降支撑件沿丝杆高度方
向移动。
1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蜗轮和箱体,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升降支撑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箱体固定设置于所述驱动电机上,所述丝母、蜗杆与蜗轮均收纳于所述箱体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箱体一侧侧壁伸入箱体内部并连接有所述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丝母同轴心设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丝杆贯穿所述箱体并与所述丝母螺旋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时,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以使得所述丝母沿丝杆长度方向升降,所述丝母通过所述箱体带动所述驱动电机承托升降支撑件沿导向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做升降动作。
12.由于丝母收容于箱体内,箱体与驱动电机固定相连,在升降过程中驱动电机会随丝母同步移动以承托升降支撑件做升降动作。在此过程中驱动电机不仅是一个驱动件还是一个承托件,对升降支撑件及后续装载的桌板起到支撑作用。且整个结构只需要一个蜗杆蜗轮组件即可实现传动,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安装。
1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蜗杆和蜗轮,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升降支撑件保持相对固定,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所述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同轴心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斜齿轮,所述丝母上同轴心设置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升降支撑件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丝母、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均收纳于所述升降支撑件的空腔内,所述丝杆贯穿所述升降支撑件与所述丝母螺旋配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蜗杆转动时,蜗杆带动蜗轮转动,所述蜗轮通过第一斜齿轮及第二斜齿轮带动所述丝母沿丝杆长度方向升降,从而带动升降支撑件沿导向支撑柱的高度方向做升降动作。
14.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升降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块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块上。
15.由于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撑块上,而第一支撑块位于第二支撑块上方,在第二支撑块下降至与下梁相抵时,驱动组件与地面之间仍留有间隔,对驱动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16.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两根导向支撑柱之间的间隔为20~40cm;所述导向支撑柱的长度为180~220cm。
17.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升降装置,包括上述方案中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升降支架对称设置,两个升降支架之间形成可容纳桌板的容纳区域。
18.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两个升降支架内的升降支撑件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将两个升降支撑件连为一体。
19.本实用新型同时提出一种升降桌,包括桌板及上述方案中的升降装置,所述桌板位于两个升降支架之间的容纳区域内,两个升降支架分设于所述桌板的左右两侧,每个升降支架内的上梁与下梁均沿桌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上梁与下梁的长度均小于桌板的宽度;每个升降支架内的升降支撑件均与所述桌板相连,所述升降支撑件沿导向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于上梁与下梁之间做升降动作时带动所述桌板同步升降。
20.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1.1,通过在上梁与下梁之间仅设有两根导向支撑柱,该导向支撑柱即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其结构相对稳固,又通过这两根导向支撑柱对升降支撑件起到导向的作用,简化了
上梁与下梁之间的结构,其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也便于安装。
22.2,通过桌板夹设于两个升降支架之间,每个升降支架内的升降支撑件均与桌板相连,升降支撑件沿导向支撑柱的高度方向于上梁与下梁之间做升降动作时带动桌板同步升降。不仅不会占用桌板的底部空间,而且升降支架设置于桌板两侧在套设外套等饰物后可以对桌板两侧进行遮挡,满足用户隔断视线保护隐私等作用。另外由于上梁与下梁的长度均小于桌板的宽度,升降支架也不容易与用户手臂发生碰撞。且在桌子与其他桌子相对设置形成对桌时或桌子后方抵靠在墙体上时升降支架也不会与其他部件或墙体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23.图1为实施例1中升降桌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单个升降支架与桌板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升降支架剖开升降支撑件后的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26.图4为实施例2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丝母与蜗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各附图标记为:1-桌板,2-升降支架,3-上梁,4-下梁,5-丝杆,6-升降支撑件,7-导向支撑柱,8-第一支撑块,9-第二支撑块,10-连接件,11-驱动电机,12-箱体,13-蜗轮,14-蜗杆,15-丝母,16-连接杆,17-横梁,18-第一斜齿轮,19-第二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2.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桌,其包括桌板1和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两个升降支架2。如图1所示,两个升降支架2对称设置,两个升降支架2之间形成容纳区域。上述桌板1则位于该容纳区域内,使得两个升降支撑架沿桌板1的长度方向位于桌板1的左右两侧,桌板1夹设与两个升降支撑架之间。如图所示,升降支撑架包括上梁3、下梁4、驱动机构和升降支撑件6。本方案中上梁3与下梁4均为一字型结构,上梁3与下梁4之间仅设有两根导向支撑柱7。本方案中上梁3与下梁4沿自身长度方向均具有头端与尾端,其中一根导向支撑柱7竖直设置于上梁3的头端与下梁4的头端组件之间,另一根导向支撑柱7竖直设置于上梁3的尾端与下梁4的尾端之间,每根导向支撑柱7的两端均分别与上梁3、下梁4固定连接以使得上梁3和下梁4配合两根导向支撑柱7构成口字型结构。升降支撑件6于竖直方向上位于上梁3与下梁4之间,两根导向支撑柱7均竖直贯穿该升级支撑件。
33.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丝杆5,该丝杆5竖直设置于上梁3与下梁4之间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且该丝杆5沿上梁3的长度方向位于两根导向支撑柱7之间。升降支撑件6于竖直方向上位于上梁3与下梁4之间,丝杆5也竖直贯穿上述升级支撑件。同时丝杆5上还丝母
15,丝母15与升降支撑件6于丝杆5长度方向上保持相对固定。驱动组件作用于丝杆5或丝母15上,用以驱动丝母15及升降支撑件6沿丝杆5高度方向移动。
34.而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和图3,本方案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1、蜗杆14和蜗轮13,其中驱动电机11与升降支撑件6保持相对固定。驱动电机11上还设置有箱体12,驱蜗轮13与蜗杆14均收容于该箱体12内,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箱体12的一侧侧壁伸入箱体12内部并与蜗杆14相连,蜗杆14与蜗轮13啮合。同时蜗轮13同轴心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穿过箱体12的一侧露出于箱体12外。且传动杆上设置有第一斜齿轮18,上述丝母15上则同轴心设置有第二斜齿轮19,第一斜齿轮18与第二斜齿轮19啮合。且在本方案中升降支撑件6内部设置有空腔,丝母15、第一斜齿轮18与第二斜齿轮19均收纳于升降支撑件6的空腔内,丝母15、第一斜齿轮18与第二斜齿轮19均沿丝杆5的长度方向与升降支撑件6保持相对固定。丝杆5贯穿升降支撑件6上下端面以与丝母15螺旋配合。当驱动电机11驱动蜗杆14转动时,蜗杆14带动蜗轮13转动,蜗轮13通过第一斜齿轮18及第二斜齿轮19带动丝母15沿丝杆5长度方向升降,从而带动升降支撑件6沿导向支撑柱7的高度方向做升降动作。而升降支撑件6则与桌板1相连。位于桌板1两侧的升降支架2上的升降支撑件6沿导向支撑柱7的高度方向做升降动作时带动桌板1同步升降。
35.且较优的,如图2所示,本方案中两个升降支架2内的升降支撑件6之间设置有横梁17,所述横梁17将两个升降支撑件6连为一体,该横梁17与桌板1的底端面相抵。该横梁17不仅使得两个升降支架2内的升降支撑件6可时刻保持在同一高度上,不至于一侧升降支撑件6上升高度过高而另一侧升降支架2上升高度相对较低而导致桌板1歪斜。同时该横梁17也可以对桌板1形成底部支撑从而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36.同时,在本方案中升降支撑件6包括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9,其中第一支撑块8于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支撑块9的上方,第一支撑块8和第二支撑块9之间通过连接件10固定连接。而上述驱动组件这设置于第一支撑块8上。容易理解的,由于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支撑块8上,而第一支撑块8位于第二支撑块9上方,在第二支撑块9下降至与下梁4相抵时,驱动组件与地面之间仍留有间隔,对驱动组件起到保护作用。
37.另外在本方案中,两根导向支撑柱7之间的间隔为20~40cm。而导向支撑柱7的长度为180~220cm。容易理解的,升降支架2的高度即为导向支撑柱7的高度加上上梁3的厚度及下梁4的厚度。上述导向支撑柱7的长度可使得桌板1可于站立位置与乘坐位置进行切换。桌板1上升至站立位置时,用户可站立并使用该桌板1,桌板1大致处于用户胸前位置。桌板1下降至乘坐位置时,用户可坐在椅子上并使用该桌板1,该桌板1还是大致处于用户胸前位置。同样的,升降支架2的宽度即为两根导向支撑柱7之间的间隔加上两个导向支撑柱7的宽度。由于两根导向支撑柱7之间的间隔仅为20~40cm,升降支架2的宽度就会相对较窄,不容易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而由于上梁3与下梁4之间仅设有两根导向支撑柱7,丝杆5位于两根导向支撑柱7之间,空间充足,也不会对丝杆5的安装造成影响。
38.实施例2: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升降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11、蜗杆14、蜗轮13和箱体12,其中驱动电机11与升降支撑件6保持相对固定。箱体12则固定设置于驱动电机11上,丝母15、蜗杆14与蜗轮13均收纳于该箱体12内部。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贯穿箱体12一侧侧壁伸入箱体12内部并与上述蜗杆14相连,蜗杆14与蜗轮13啮合传动。蜗轮13则与丝母15同轴心设置。升降支架2上的丝杆5则
贯穿箱体12、丝母15和蜗轮13并与丝母15螺旋配合。当驱动电机11驱动蜗杆14转动时,蜗杆14带动蜗轮13转动以使得丝母15沿丝杆5长度方向升降。同时丝母15通过所述箱体12带动驱动电机11承托升降支撑件6沿导向支撑柱7的高度方向做升降动作。
39.由于丝母15收容于箱体12内,箱体12与驱动电机11固定相连,在升降过程中驱动电机11会随丝母15同步移动以承托升降支撑件6做升降动作。在此过程中驱动电机11不仅是一个驱动件还是一个承托件,对升降支撑件6及桌板1起到支撑作用。且整个结构只需要一个蜗杆14蜗轮13组件即可实现传动,结构紧凑小巧,也便于安装在升降支撑件6上。
4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中升降支架2中上梁3、下梁4、导向支撑柱7及升降支撑件6的结构及装配关系均与实施例1中保持一致,故图4中并未显露出上梁3、下梁4、导向支撑柱7及升降支撑件6的结构及装配关系,但其结构也是清楚的。
41.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