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重量可调节哑铃的制作方法

2022-08-23 23:04: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量可调节哑铃。


背景技术:

2.哑铃是一种用于增强肌肉力量训练的简单器材。它的用途是用于肌力训练,肌肉复合动作训练。因运动麻痹、疼痛、长期不活动等导致肌力低下的患者,手持哑铃,可利用哑铃的重量进行抗阻力主动运动,训练肌力。哑铃可训练单一肌肉;如增加重量,则需多个肌肉的协调,也可作为一种肌肉复合动作训练。哑铃通常有固定重量的和可调节重量的两种。

固定重量哑铃,用生铁铸成,中间是铁棒,两端为实心的圆球练习。

可调节哑铃,类似缩小的杠铃,在短铁棒两端套上重量不等的圆形铁片,长约40~45厘米。固定重量的哑铃无法进行调节重量,在进行训练时,通常需要准备多个重量的哑铃,非常不便;可调节哑铃,虽然可以调节重量,但是在使用时通常为人工拆卸,较为费时,在拆卸过程中容易发生哑铃片掉落的意外,并且现有可调节哑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哑铃片之间相互转动摩擦,会使紧固螺母松动,虽然可以使用固定器进行固定,但是固定器会占用哑铃片的位置,造成哑铃无法添加哑铃片达不到预期的重量。
3.专利cn108721831a公开了一种哑铃重量调节装置,该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哑铃和哑铃支撑装置,所述哑铃中设有哑铃杆,所述哑铃杆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哑铃片,所述每块第一哑铃片的外侧面紧贴安装有第二哑铃片,所述每块第二哑铃片的外侧面紧贴安装有第三哑铃片,所述每块第三哑铃片的外侧面紧贴安装有第四哑铃片;所述哑铃支撑装置中设有支撑架、哑铃片支撑块和调节板,通过调节板的作用可调节哑铃片支撑块的位置。该装置虽然便于调节哑铃的重量,但是在调节的过程中,当选择了不合适的重量时,无法及时进行调节,并且在调节的时候没有保护装置,防止在调节的过程中哑铃掉落或被人拿起,造成哑铃片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可调节哑铃,实现多个配重任意自动化调节;固定扣以及连接的相关机构,增加配重拆卸时的稳定性。
5.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量可调节哑铃,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固定有立板,在立板上固定有水平滑轨,水平滑轨上滑动设有重量调节架,重量调节架上放置有哑铃组件;在水平滑轨上设有一号滑槽,在一号滑槽内设有数个凸起块;在水平滑轨上与凸起块对应位置设有数对一号转轮,一号转轮的转轴向下穿过水平滑轨,在底座与水平滑轨底面之间设有一号传动轴,一号传动轴与相邻的转轴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转轴之间均通过一号皮带相连;在重量调节架底面设有一号伸缩筒,一号伸缩筒所处位置与一号滑槽对应,一号伸缩筒的伸缩杆上固定有两节连杆,两节连杆两端穿设有二号传动轴,二号传动轴底端固
定有结构与一号转轮匹配的二号转轮,二号传动轴向上穿过重量调节架底面并在二号传动轴顶端设有直角传动件;在重量调节架上设有两个垂直的二号滑槽,在两个二号滑槽之间滑动设有推拉杆,在二号滑槽内、于推拉杆的上下分别设有一号齿条和一号弹簧;在重量调节架上还分别设有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和三号齿轮,一号齿轮与一号齿条啮合连接,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通过二号皮带连接,二号齿轮和三号齿轮啮合连接,三号齿轮的转轴通过直角传动件与二号传动轴连接;在重量调节架底面上固定有二号伸缩筒和双侧齿条,二号伸缩筒两端分别固定一个一号支撑板,一号支撑板上设有双向丝杠,同时,一号支撑板上滑动设有夹持壳(夹持壳分为上下两部分),夹持壳同时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杠上;在底座上开设有两个三号滑槽,在三号滑槽内滑动设有滑块,滑块与三号滑槽侧壁之间设有二号弹簧;所述滑块、双向丝杠和一号传动轴通过三号皮带相连;在两个一号支撑板上各固定设有一个三号伸缩筒,在立板上设有与三号伸缩筒尺寸匹配的四号滑槽,每个三号伸缩筒上垂直固定有一个限位杆,在每个限位杆下端固定一个二号齿条,在立板上还设有两个四号齿轮,两个四号齿轮分别与两个二号齿条啮合连接;所述双侧齿条穿过立板,并与两个四号齿轮同时啮合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一号滑槽沿中心被分为两条通道,所述凸起块处于其中一条通道内,在两条通道两端相交处设有单向挡板,在所述的两条通道中间设有两个连接槽,在连接槽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单向挡板。
7.重量调节架在水平滑轨上向立板方向滑动时,先从设置有凸起块的通道内向前运动,到达最前端之后,从另一条通道返回,如果发现配重调节的不合适,可以不用完全返回到通道起点,而是沿着连接槽回到有凸起块的通道内。
8.进一步的,所述哑铃组件包括带有空腔的握柄,在握柄的空腔内滑动设有主连杆,主连杆一端通过三号弹簧与空腔壁相连,另一端通过端连杆连接有触发头,在主连杆上设有数个次连杆,次连杆端部向上穿过空腔壁,在哑铃组件的配重上设有与次连杆端部匹配的槽孔;在重量调节架上固定有电缸,电缸位于哑铃组件正下方。
9.为了防止哑铃组件的配重脱落,设计了连杆与电缸组合,实现配重的取下和安装。电缸向上顶起触发头,使得端连杆倾斜更大角度,进而主连杆向远离三号弹簧一侧运动,将次连杆的端部从配重的槽孔内拉出,使得配重与握柄分离。
10.进一步的,在重量调节架上固定有二号支撑板,二号支撑板上设有单向丝杠,单向丝杠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扣,固定扣下端固定有滑杆,滑杆与二号支撑板滑动连接;单向丝杠向下穿过重量调节架底面,并在单向丝杠下端部固定有五号齿轮,在水平滑轨上设有三号齿条,三号齿条与五号齿轮啮合连接。
11.为了使得配重在拆卸过程中稳定,通过固定扣将握柄扣紧。重量调节架在水平滑轨上向立板方向滑动时,三号齿条使得五号齿轮转动,带动单向丝杠转动,带动固定扣沿二号支撑板下移并扣在握柄上。
12.进一步的,在重量调节架上设有两对滚轮,两对滚轮与哑铃组件摩擦滑动相接触,每对滚轮通过四号皮带相连,其中一个滚轮连接有电机。
13.当放置哑铃组件时,可能触发头无法每次正好处于电缸正上方,通过电机、四号皮带带动两对滚轮转动,带动哑铃组件转动,使触发头调节到电缸正上方。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水平滑轨上滑动设置重量调节架,配合凸起块、一号转轮和二号转轮进行传动,再利用多个伸缩筒、双侧齿条、双向丝杠、夹持壳,实现多个配重任意自动化调节;固定扣以及连接的相关机构,增加配重拆卸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去掉立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c处放大图;图5是本发明去掉底座的正面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图7是本发明垂直于哑铃组件握柄剖面图;图8是图7中d处放大图;图9是本发明平行于立板剖面图;图10是图9中b处放大图;图11是图9中e处放大图;图12是滚轮、固定扣等相关部件连接示意图;图13是底座、立板、水平滑轨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f处放大图;图中,1、底座,2、立板,3、水平滑轨,301、一号滑槽,3011、单向挡板,3012、连接槽,302、凸起块,303、一号转轮,304、一号传动轴,305、一号皮带,4、重量调节架,401、一号伸缩筒,402、两节连杆,403、二号传动轴,404、二号转轮,405、直角传动件,406、二号滑槽,407、推拉杆,408、一号齿条,409、一号弹簧,410、一号齿轮,411、二号齿轮,412、三号齿轮,413、二号皮带,414、二号伸缩筒,415、双侧齿条,416、一号支撑板,417、双向丝杠,418、夹持壳,419、三号滑槽,420、滑块,421、二号弹簧,422、三号皮带,423、三号伸缩筒,424、四号滑槽,425、限位杆,426、二号齿条,427、四号齿轮,428、二号支撑板,429、单向丝杠,430、固定扣,431、滑杆,432、五号齿轮,433、三号齿条,434、滚轮,435、四号皮带,436、电机,5、哑铃组件,501、握柄,502、主连杆,503、三号弹簧,504、端连杆,505、触发头,506、次连杆,507、配重,508、电缸。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14所示,一种重量可调节哑铃,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固定有立板2,在立板2上固定有水平滑轨3,水平滑轨3上滑动设有重量调节架4,重量调节架4上放置有哑铃组件5;在水平滑轨3上设有一号滑槽301,在一号滑槽301内设有数个凸起块302;在水平滑轨3上与凸起块302对应位置设有数对一号转轮303,一号转轮303的转轴向下穿过水平滑轨3,在底座1与水平滑轨3底面之间设有一号传动轴304,一号传动轴304与相邻的转轴之间、以及相邻的两个转轴之间均通过一号皮带305相连;在重量调节架4底面设有一号伸缩筒401,一号伸缩筒401所处位置与一号滑槽301对应,一号伸缩筒401的伸缩杆上固定有两节连杆
402,两节连杆402两端穿设有二号传动轴403,二号传动轴403底端固定有结构与一号转轮303匹配的二号转轮404,二号传动轴403向上穿过重量调节架4底面并在二号传动轴403顶端设有直角传动件405;在重量调节架4上设有两个垂直的二号滑槽406,在两个二号滑槽406之间滑动设有推拉杆407,在二号滑槽406内、于推拉杆407的上下分别设有一号齿条408和一号弹簧409;在重量调节架4上还分别设有一号齿轮410、二号齿轮411和三号齿轮412,一号齿轮410与一号齿条408啮合连接,一号齿轮410与二号齿轮411通过二号皮带413连接,二号齿轮411和三号齿轮412啮合连接,三号齿轮412的转轴通过直角传动件405与二号传动轴403连接;在重量调节架4底面上固定有二号伸缩筒414和双侧齿条415,二号伸缩筒414两端分别固定一个一号支撑板416,一号支撑板416上设有双向丝杠417,同时,一号支撑板416上滑动设有夹持壳418(夹持壳418分为上下两部分),夹持壳418同时螺纹连接在双向丝杠417上;在底座1上开设有两个三号滑槽419,在三号滑槽419内滑动设有滑块420,滑块420与三号滑槽419侧壁之间设有二号弹簧421;所述滑块420、双向丝杠417和一号传动轴304通过三号皮带422相连;在两个一号支撑板416上各固定设有一个三号伸缩筒423,在立板2上设有与三号伸缩筒423尺寸匹配的四号滑槽424,每个三号伸缩筒423上垂直固定有一个限位杆425,在每个限位杆425下端固定一个二号齿条426,在立板2上还设有两个四号齿轮427,两个四号齿轮427分别与两个二号齿条426啮合连接;所述双侧齿条415穿过立板2,并与两个四号齿轮427同时啮合连接。
17.配重调整过程为:将配重全部安装到哑铃组件5上,并放置到重量调节架4上,之后:第一步:两个夹持壳418靠近到哑铃组件5外侧。
18.推动重量调节架4在水平滑轨3上滑动,双侧齿条415向立板2一侧移动,带动四号齿轮427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二号齿条426运动,通过限位杆425带动三号伸缩筒423靠近,使得两个夹持壳418运行到哑铃组件5上。
19.第二步:两个夹持壳418分别加紧需要拆卸的配重。
20.在重量调节架4运动过程中,当一号伸缩筒401的伸缩杆触碰到第一个凸起块302时(本技术展示了四个凸起块302,对应四对一号转轮303,同样也对应了哑铃组件5的四个配重,即一号伸缩筒401触碰到第一个凸起块302时,两个夹持壳418可以取下或者安装最外侧的配重),伸缩杆收缩,两节连杆402外侧的一节向下转动,带动二号转轮404向下与第一对一号转轮303啮合;之后,将推拉杆407向下推动,在压缩一号弹簧409的同时带动一号齿条408沿二号滑槽406内向下滑动,进而啮合带动一号齿轮410转动,依次通过二号齿轮411、三号齿轮412、直角传动件405带动二号传动轴403转动,再通过二号转轮404带动一号转轮303转动,一号转轮303通过一号皮带305带动一号传动轴304转动,一号传动轴304通过三号皮带422带动双向丝杠417转动(二号弹簧421的作用是一直让三号皮带422绷紧),使得夹持壳418的上下两部分靠近并拆卸下配重,然后配重留在夹持壳418内。
21.所述一号滑槽301沿中心被分为两条通道,所述凸起块302处于其中一条通道内,在两条通道两端相交处设有单向挡板3011,在所述的两条通道中间设有两个连接槽3012,在连接槽3012的进口和出口均设有单向挡板3011。
22.重量调节架4在水平滑轨3上向立板2方向滑动时,先从设置有凸起块302的通道内向前运动,到达最前端之后,从另一条通道返回,如果发现配重调节的不合适,可以不用完全返回到通道起点,而是沿着连接槽3012回到有凸起块302的通道内。
23.所述哑铃组件5包括带有空腔的握柄501,在握柄501的空腔内滑动设有主连杆502,主连杆502一端通过三号弹簧503与空腔壁相连,另一端通过端连杆504连接有触发头505,在主连杆502上设有数个次连杆506,次连杆506端部向上穿过空腔壁,在哑铃组件5的配重507上设有与次连杆506端部匹配的槽孔;在重量调节架4上固定有电缸508,电缸508位于哑铃组件5正下方。
24.为了防止哑铃组件5的配重507脱落,设计了连杆与电缸508组合,实现配重的取下和安装。电缸508向上顶起触发头505,使得端连杆504倾斜更大角度,进而主连杆502向远离三号弹簧503一侧运动,将次连杆506的端部从配重507的槽孔内拉出,使得配重507与握柄501分离。
25.在重量调节架4上固定有二号支撑板428,二号支撑板428上设有单向丝杠429,单向丝杠429上螺纹连接有固定扣430,固定扣430下端固定有滑杆431,滑杆431与二号支撑板428滑动连接;单向丝杠429向下穿过重量调节架4底面,并在单向丝杠429下端部固定有五号齿轮432,在水平滑轨3上设有三号齿条433,三号齿条433与五号齿轮432啮合连接。
26.为了使得配重在拆卸过程中稳定,通过固定扣430将握柄501扣紧。重量调节架4在水平滑轨3上向立板2方向滑动时,三号齿条433使得五号齿轮432转动,带动单向丝杠429转动,带动固定扣430沿二号支撑板428下移并扣在握柄501上。
27.在重量调节架4上设有两对滚轮434,两对滚轮434与哑铃组件5摩擦滑动相接触,每对滚轮434通过四号皮带435相连,其中一个滚轮连接有电机436。
28.当放置哑铃组件5时,可能触发头505无法每次正好处于电缸508正上方,通过电机436、四号皮带435带动两对滚轮434转动,带动哑铃组件5转动,使触发头505调节到电缸508正上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