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二维码在灌注桩施工中的方法与流程

2022-08-21 19:35: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桩基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二维码在桩基工程中灌注桩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二维码在日常的使用非常普及,而工程中二维码的应用也已经有许多范例,但基本都是较为单一地张挂在现场,以输出信息为主,且交换信息时也多侧重于安检和管理,具体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非常少见,其主要是二维码在设置的时候,对使用对象设有要求,一般只涉及到管理层面,施工生产者因为文化差异,对填写许多专业数据较为困难,所以导致具体施工应用上难以普及。
3.而实际施工生产中,对二维码这种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需求是比较大的,例如在工序比较复杂的灌注桩施工中,除了测量定位、安装护筒、成孔、安放钢筋笼、浇灌等工序外,还有后注浆等施工内容,从而使得整套成桩工序环节多,工序繁杂,特别对混凝土的凝固时间节点控制要求严格,用常规施工记录,在反应多梯次凝固时间节点时,人为干扰因素多,信息传递速度慢,且中间传递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出错,目前这种传统的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施工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解决常规中施工环节较多,工序繁杂,需多梯次传递施工任务,依靠传统的施工记录收集施工信息的方式,提供一种在桩基工程灌注桩施工中二维码的应用方法。
5.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在桩基工程灌注桩施工中二维码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工程项目成立后,在现场准备的同时,用二维码编辑软件依据项目工程提供的施工图纸将每根灌注桩编辑成为不同的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扫描后会出现成孔、灌注、注浆三个施工阶段的小程序图表,然后分别将二维码程序标识植入在成孔、灌注、注浆三个阶段的施工记录中。
6.s2:施工开始后,分别将相应施工阶段的施工记录下发于各施工队伍,同时将所有桩位的二维码程序标识编成电子版施工进度图。
7.s3:进行成孔施工:在钻机进场后,施工班组通过扫描施工记录中二维码获取任务清单,每道工序都以扫描二维码开始,完成后扫描二维码结束,扫描后开始施工,电脑主机自动备注开工时间,本工序完成后,会按编辑好的程序弹出表格,只需将成孔时间和成孔各项参数,沉渣验收数据、成孔验收数据、施工人员以及验收人员的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小程序中的表格,填写后传回主机电脑,电子版的二维码进度图中同步更新桩基进度。
8.s4:进行灌注施工:施工人员通过扫描施工记录上的二维码获取施工任务,浇筑完成后,设有权限的施工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后获取的二维码表格,用手机填写混凝土塌落
度、浇筑方量,试块制作等参数提交会主机电脑。
9.s5:进行注浆施工:在灌注桩浇筑完成后,需24-48小时内用清水顶开桩侧注浆阀,在扫描施工记录中二维码后,获取的施工任务中自动生成时效期,需间歇两天后方可安装压力表和注浆设备,若间歇时间不足,则扫描后无法操作下一环节的施工任务,等灌注桩达到规定的凝固时间,然后进行注浆施工,注浆顺序、注浆时间,压力数据、水灰比、注浆量均按扫描二维码后生成的小程序表格提示,或单次扫描提交时间信息,或按提示填写施工内容。
10.s6:将步骤s3、s4和s5收集的信息整合成灌注桩二维码电子档案,并将二维码电子档案植入竣工资料,绘制二维码竣工图纸。
11.所述的步骤s3中,具体成孔施工过程为:施工人员扫描二维码获取任务清单

进行钢护筒埋设,施工人员扫描二维码更新数据,埋设时间上传后台

进行钻机成孔,扫描二维码提交开钻时间数据

进行复核验孔,施工人员扫描后同过填写二维码小程序中的表格,将成孔参数上传主机电脑

扫描二维码,进行沉渣置换

检测沉渣厚度,扫描二维码提交检测数据

进行成孔验收,扫描二维码提交验收数据。
12.所述的步骤s4中,具体浇灌施工过程为:扫码,验收钢筋笼,并通过二维码小程序中表格,填写验收数据提交主机电脑

扫码,安放钢筋笼

扫码、安放导管并检测沉渣厚度,通过小程序表格提交检测数据

扫码,填写坍落度数据

扫码,浇灌混凝土

测量已灌砼深度

提升导管

继续灌注混凝土

完成本孔作业,给试块植入二维码身份标签

扫码,通过二维码小程序提交所有浇灌数据;所述的步骤s4中,灌注施工的工程单另编辑材料专属二维码,从材料来源、进场至使用状况,依次汇编成永久性电子档案二维码,最后附在材料竣工资料页面。
13.所述的步骤s5中,具体灌注施工过程为:注浆准备

扫码注浆施工记录,生成小程序表格,填写压力数据、水灰比内容,并将数据上传主机电脑

扫描二维码开始桩侧注浆

注浆完成,扫描二维码填写桩侧注浆数量,提交主机电脑

扫描二维码,开始桩端注浆

桩端注浆完成,扫描二维码填写注浆数量提交主机电脑

扫描二维码,提交最后注浆完成时间。
14.编辑二维码的主机电脑备注有所有管理层和施工层手机身份信息,对管理层的共享内容和施工班组填写人员分别设有职能权限,例如:项目经理、总监工程师、业主等一级管理层,能获取到项目工程中所有施工信息,各部门科室等二级管理层,能获取到本部门和与之相关科室的所有施工信息,现场施工人员,只能获取到与自己生产任务相关信息。工程项目局外人员,扫码后只能读取到工程标识。
15.若施工中相关人员身份变更,在主机电脑报备后获得相应的权限变更。
16.所述的二维码程序有效期从施工开始至工程结束,工程完工时,二维码授予的所有权限终止,此二维码失效。
17.整理竣工资料时,重新编辑永久的电子档案二维码,植入相应的竣工资料。
18.主机电脑编辑的电子版施工进度图表,通过投影设备传送至项目办公室多媒体显示屏幕中,现场业主、总包、监理和项目管理人员获得授权的管理层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手机,下载电子版“施工进度图表”小程序,通过互联网,动态监控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灌注桩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打卡”二维码特性,通过
反复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来传递和收集各个施工环节信息,达到了大数据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传递的应用效果:1、施工时通过将二维码标识植入到(地标)施工记录的方式传递施工任务要求,施工人员利用扫描二维码填写施工参数传回主机电脑2、通过施工人员现场扫描二维码,数据实时传递回项目办公室,利用二维码编制成的施工进度图动态增长变化,按需调整施工进度。3、施工完成后,每根灌注桩都整合成一份完整的二维码电子档案,并将二维码附在(地标)的竣工资料页面上,同时植入在竣工图纸的桩位置中。
20.通过使用本发明方法,可提高灌注桩施工中的信息传递速度,达到施工过程中动态变化共享,简化施工资料繁杂、臃肿等问题。本发明夯实了大数据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碎片化的各种施工信息有效整合,使得传统施工资料、竣工图纸立体化,给桩基基础领域的bim制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植入二维码的施工记录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施工进度意图;图4为本发明竣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一种在桩基工程灌注桩施工中二维码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s1:在工程项目成立后,在现场准备的同时,用二维码编辑软件依据项目工程提供的施工图纸将每根灌注桩编辑成为不同的二维码标识,通过手机扫描后会出现成孔、灌注、注浆三个施工阶段的小程序图表,然后分别将二维码程序标识植入在成孔、灌注、注浆三个阶段的(地标)施工记录中(施工记录如图2所示)。
25.s2:施工开始后,分别将相应施工阶段的(地标)施工记录下发于各施工队伍,同时将所有桩位的二维码程序标识编成电子版施工进度图。
26.s3:进行成孔施工阶段:在钻机进场后,施工班组通过扫描施工记录中二维码获取任务清单,从护筒埋设、钻机成孔、复合孔深、沉渣置换到成孔验收,每道工序都以扫描二维码开始,完成后扫描二维码结束,最后将成孔时间和成孔各项参数,沉渣验收数据、成孔验收数据、施工人员、验收人员的详细信息通过二维码小程序中的表格,填写后传回主机电脑,电子版的二维码进度图中同步更新桩基进度。
27.在施工扫码过程中,单一扫码操作,主机电脑只是为了获取各施工环节中的开始、结束时间。扫码后填写施工内容的,是为了收集灌注桩施工完成参数信息。
28.具体过程为:施工人员扫描二维码获取任务清单

进行钢护筒埋设,施工人员扫描二维码更新数据,埋设时间上传后台

钻机成孔,扫描二维码提交开钻时间数据

复核验孔,施工人员
扫描后同过填写二维码小程序中的表格,将成孔参数上传主机电脑

扫码、沉渣置换

检测沉渣厚度、扫码提交检测数据

成孔验收、扫码提交验收数据。
29.s4:进行灌注施工:灌注工序包括钢筋笼的制作、验收、吊放、安放导管和浇灌成桩和制作试块,施工人员通过扫描施工记录上的二维码获取施工任务,浇筑完成后,设有权限的施工人员,通过扫描二维码后获取的二维码表格,用手机填写浇筑参数,提交会主机电脑,(该工程单另编辑材料专属二维码,从材料来源、进场至使用状况,依次汇编成永久性电子档案二维码,最后附在材料竣工资料页面)。
30.具体过程为:扫码,验收钢筋笼,并通过二维码小程序中表格,填写验收数据提交主机电脑

扫码,安放钢筋笼

扫码、安放导管并检测沉渣厚度,通过小程序表格提交检测数据

扫码,填写坍落度数据

扫码,浇灌混凝土

测量已灌砼深度

提升导管

继续灌注混凝土

完成本孔作业,给试块植入二维码身份标签

扫码,通过二维码小程序提交所有浇灌数据;s5:进行注浆施工:在灌注桩浇筑完成后,需24-48小时内用清水顶开桩侧注浆阀,在扫描施工记录中二维码后,获取的施工任务中自动生成时效期,需间歇两天后方可安装压力表和注浆设备,若间歇时间不足,则扫描后无法操作下一环节的施工任务,等灌注桩达到规定的凝固时间,然后进行注浆施工,注浆顺序、注浆时间,压力数据、水灰比、注浆量均按扫描二维码后生成的小程序表格提示,或单次扫描提交时间信息,或按提示填写施工内容。
31.具体过程为:注浆准备

扫码(地标)注浆施工记录,生成小程序表格,填写压力数据,水灰比等内容

扫二维码后开始桩侧注浆

注浆完成,扫码填写桩端注浆数量,提交主机电脑

扫码,开始桩端注浆

桩端注浆完成,扫码填写注浆数量提交主机电脑

扫码,提交最后注浆完成时间。
32.s6:将步骤s3、s4和s5收集的信息合成灌注桩二维码电子档案,并将二维码电子档案植入(地标)竣工资料,绘制二维码竣工图纸。
33.主机电脑编辑的电子版施工进度图表,通过投影设备传送至项目办公室多媒体显示屏幕中,现场业主、总包、监理和项目管理人员等获得授权的管理层人员,可通过终端手机,下载电子版“施工进度图表”小程序,通过互联网,动态监控灌注桩的整个施工过程。
34.本发明二维码在灌注桩中应用,包括灌注桩材料流程和材料类别,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获取灌注桩材料的来源、类别、使用状况和归属,最终将材料所属二维码附于相应(地标)竣工资料中。
35.编辑二维码的主机电脑备注有所有管理层和施工层手机身份信息,对管理层的共享内容和施工班组填写人员分别设有职能权限,不同职能匹配不同的权限,与该工程无关人员无法获取实质内容。
36.例如:项目经理、总监工程师、业主等一级管理层,能获取到项目工程中所有施工信息,各部门科室等二级管理层,能获取到本部门和与之相关科室的所有施工信息,现场施工人员,只能获取到与自己生产任务相关信息。工程项目局外人员,扫码后只能读取到工程标识。
37.施工中相关人员身份变更,在主机电脑报备后获得相应的权限变更。该二维码程
序有效期从施工开始至工程结束,工程完工时,二维码授予的所有权限终止,此二维码失效。整理竣工资料时,重新编辑永久的电子档案二维码,植入相应的竣工资料。
38.工程完工后,将每根灌注桩主要施工信息重新整合的二维码标签,附在(地标)竣工资料页面,并将该二维码直接植入竣工图纸的桩位内,查阅竣工图纸时可随机扫读每根灌注桩的主控信息,使得传统功能单一的竣工图纸变得立体化、数字化。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