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透光好的钢化玻璃的制作方法

2022-08-21 08:3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化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光好的钢化玻璃。


背景技术:

2.钢化玻璃属于安全玻璃,钢化玻璃其实是一种预应力玻璃,为提高玻璃的强度,通常使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压应力,玻璃承受外力时首先抵消表层应力,从而提高了承载能力,增强玻璃自身抗风压性,寒暑性,冲击性等;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钢化玻璃隔音效果较差,导致外部噪音无法隔绝,影响用户生活,以及现有的钢化玻璃透光性差,导致内部环境光线亮度不足,不方便用户在室内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光好的钢化玻璃,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钢化玻璃隔音效果较差,导致外部噪音无法隔绝,影响用户生活,以及现有的钢化玻璃透光性差,导致内部环境光线亮度不足,不方便用户在室内工作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光好的钢化玻璃,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固定板,所述框架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相对应第一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本体,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相对应第一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固定套接在钢化玻璃本体相对应钢化玻璃本体的外部,所述框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组件。
6.优选的,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气筒、活动杆、活塞、吸气管、第一单向阀、出气管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气筒固定连接在框架的内部,所述活动杆活动插接在气筒的内部,所述活塞固定连接在活动杆位于气筒内部的一端,所述吸气管连通在气筒的外部,且所述吸气管延伸至两个钢化玻璃本体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吸气管的内部,所述出气管连通在气筒的外部,且所述出气管延伸至框架的外部,所述第二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出气管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位于气筒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8.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一侧与气筒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磁铁,两个磁铁之间活动连接。
9.优选的,两个所述钢化玻璃本体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透光组件。
10.优选的,所述透光组件包括防护层、缓冲层、透光层和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粘合在钢化玻璃本体的一侧,所述透光层固定连接在粘合层远离钢化玻璃本体的一侧,所述缓冲层固定连接在透光层远离粘合层的一侧,所述防护层固定连接在缓冲层远离透光层的一侧。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光好的钢化玻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装置设置有两个钢化玻璃本体,并且两个钢化玻璃本体之间形成空隙,并且
通过密封垫,能够保证密封性,通过把手操控活动杆,使活塞在气筒的内部往复移动,从而进行抽气和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使得吸气管的只能够进气而不能够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使出气管只能出气而不能进气,这样就能够将两个钢化玻璃本体内部的空气抽入气筒的内部,然后由出气管排出,这样能够将两个钢化玻璃本体之间空隙的空气抽出,这样声音缺少传播媒介,不抽气时可以将两个磁铁吸附,这样就能够将活塞的位置固定,防止其移动,由此达到了隔音效果好的作用。
13.2、通过透光层能够增加钢化玻璃本体的透光性,通过粘合层能够粘合在钢化玻璃本体上,通过防护层能够防止外界物体直接与透光层接触,对透光层进行保护,并且通过缓冲层,能够缓冲物体的力,这样进一步对透光层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对钢化玻璃本体进行保护,这样不仅增加了透光层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钢化玻璃本体的使用寿命,由此达到了增加透光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5.图2 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16.图3 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4 为本实用新型透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框架;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钢化玻璃本体;5、密封垫;6、抽气组件;601、气筒;602、活动杆;603、活塞;604、吸气管;605、第一单向阀;606、出气管;607、第二单向阀;7、把手;8、透光组件;801、防护层;802、缓冲层;803、透光层;804、粘合层;9、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1,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固定板2,框架1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与相对应第一固定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钢化玻璃本体4,且第二固定板3与相对应第一固定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密封垫5,密封垫5固定套接在钢化玻璃本体4相对应钢化玻璃本体4的外部,框架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气组件6。
21.具体的,本装置设置有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并且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之间形成空隙,并且通过密封垫5,能够保证密封性,通过抽气组件6,能够将空隙的空气抽出,减少声音传播的媒介,进行隔音。
22.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抽气组件6包括气筒601、活动杆602、活塞603、吸气管604、第一单向阀605、出气管606和第二单向阀607,气筒601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内部,活动杆602活动插接在气筒601的内部,活塞603固定连接在活动杆602位于气筒601内部的一端,吸气管604连通在气筒601的外部,且吸气管604延伸至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之间,第一
单向阀605固定连接在吸气管604的内部,出气管606连通在气筒601的外部,且出气管606延伸至框架1的外部,第二单向阀607固定连接在出气管606的内部。
23.具体的,操控活动杆602,使活塞603在气筒601的内部往复移动,从而进行抽气和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605,使得吸气管604的只能够进气而不能够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607,使出气管606只能出气而不能进气,这样就能够将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内部的空气抽入气筒601的内部,然后由出气管606排出,这样能够将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之间空隙的空气抽出。
24.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活动杆602位于气筒60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7。
25.具体的,通过把手7,能够方便操控活动杆602。
26.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活塞603的一侧与气筒601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磁铁9,两个磁铁9之间活动连接。
27.具体的,不使用时可以将两个磁铁9吸附,这样就能够将活塞603的位置固定,防止其移动。
28.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透光组件8。
29.具体的,通过透光组件8,能够增加装置的透光性,并且能够对钢化玻璃本体4进行保护。
30.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透光组件8包括防护层801、缓冲层802、透光层803和粘合层804,粘合层804粘合在钢化玻璃本体4的一侧,透光层803固定连接在粘合层804远离钢化玻璃本体4的一侧,缓冲层802固定连接在透光层803远离粘合层804的一侧,防护层801固定连接在缓冲层802远离透光层803的一侧。
31.具体的,通过透光层803能够增加钢化玻璃本体4的透光性,通过粘合层804能够粘合在钢化玻璃本体4上,通过防护层801能够防止外界物体直接与透光层803接触,对透光层803进行保护,并且通过缓冲层802,能够缓冲物体的力,这样进一步对透光层803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对钢化玻璃本体4进行保护,这样不仅增加了透光层803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钢化玻璃本体4的使用寿命,透光层803可以为聚丙烯光学膜层。
32.工作原理:
33.本装置设置有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并且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之间形成空隙,并且通过密封垫5,能够保证密封性,通过把手7操控活动杆602,使活塞603在气筒601的内部往复移动,从而进行抽气和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605,使得吸气管604的只能够进气而不能够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607,使出气管606只能出气而不能进气,这样就能够将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内部的空气抽入气筒601的内部,然后由出气管606排出,这样能够将两个钢化玻璃本体4之间空隙的空气抽出,这样声音缺少传播媒介,不抽气时可以将两个磁铁9吸附,这样就能够将活塞603的位置固定,防止其移动,通过透光层803能够增加钢化玻璃本体4的透光性,通过粘合层804能够粘合在钢化玻璃本体4上,通过防护层801能够防止外界物体直接与透光层803接触,对透光层803进行保护,并且通过缓冲层802,能够缓冲物体的力,这样进一步对透光层803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对钢化玻璃本体4进行保护,这样不仅增加了透光层803的使用寿命,也增加了钢化玻璃本体4的使用寿命。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