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20:53: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的施工建筑内都会安装一些给水装置,不但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需要,并且水资源使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在建筑内部安装给水装置的同时就会安装排水装置,保证使用后的污水可以及时排出,为了防止水管堵塞,一般会在水管内设置过滤网,进行废屑的过滤,之后需要定期对水管进行拆卸,对水管内部的废屑进行清理,从而造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需要定期对水管进行拆卸,对水管内部的废屑进行清理,从而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包括水管,所述水管的内部安装有锥形过滤网,所述水管上连通有收集箱,所述锥形过滤网的中轴线上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收集箱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一侧面与锥形过滤网的外侧壁相紧贴,所述水管上安装有驱动件,其用于使所述封堵板在锥形过滤网上转动或停止转动,以使所述封堵板将收集箱位于水管内部的一端进行封堵或解除封堵。
6.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在水管上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端部固设有锥齿轮一,所述封堵板上固设有与锥齿轮一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
7.进一步地,所述封堵板上安装有作用于锥形过滤网的疏通件。
8.进一步地,所述疏通件包括固设在封堵板上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穿过锥形过滤网且固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固设有与锥形过滤网表面相接触的毛刷。
9.进一步地,所述封堵板安装有作用于收集箱的密封件。
10.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安装在封堵板上的密封圈,所述收集箱的内侧壁与密封圈相抵触。
1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的内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铰接有密封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该装置在使用时,污水通过锥形过滤网进行过滤,杂质留在锥形过滤网的表面,待污水排完后,通过启动驱动件,驱使封堵板在锥形过滤网上进行转动,此时,收集箱解除封堵,封堵板推动着锥形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转动并推动至收集箱的内部,从而便于杂质进行清理与收集,无需拆卸水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b方向剖视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c-c方向剖视图;
20.附图标记:1、水管;2、锥形过滤网;3、收集箱;4、封堵板;5、驱动件;501、电机;502、锥齿轮一;503、锥齿轮二;6、疏通件;601、转轴;602、连接架;603、毛刷;7、密封件;70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包括水管1,水管1的内部安装有锥形过滤网2,水管1上连通有收集箱3,锥形过滤网2的中轴线上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收集箱3的封堵板4,封堵板4的一侧面与锥形过滤网2的外侧壁相紧贴,水管1上安装有驱动件5,其用于使封堵板4在锥形过滤网2上转动或停止转动,以使封堵板4将收集箱3位于水管1内部的一端进行封堵或解除封堵,当该装置在使用时,污水通过锥形过滤网2进行过滤,杂质留在锥形过滤网2的表面,待污水排完后,通过启动驱动件5,驱使封堵板4在锥形过滤网2上进行转动,此时,收集箱3解除封堵,封堵板4推动着锥形过滤网2上的杂质进行转动并推动至收集箱3的内部,从而便于杂质进行清理与收集,无需拆卸水管1,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23.如图3所示,驱动件5包括安装在水管1上的电机501,电机501的端部固设有锥齿轮一502,水管1的外表面固设有安装箱,电机501位于安装箱的内部,电机501的一端穿过水管1延伸至水管1的内部与锥齿轮一502固设,封堵板4上固设有与锥齿轮一502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503,水管1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箱,锥齿轮一502和锥齿轮二503均位于防护箱的内部且与防护箱转动连接,防止杂质附着在锥齿轮一502和锥齿轮二503上,当需要驱使封堵板4在锥形过滤网2上进行转动时,首先通过启动电机501,由于锥齿轮一502与电机501的端部固设,锥齿轮二503与锥齿轮一502啮合连接,锥齿轮二503固设在封堵板4上,因此当电机501进行转动时,能够驱使封堵板4在锥形过滤网2上进行转动,进而对锥形过滤网2表面进行清理,使用方便。
24.如图5和图6所示,封堵板4上安装有作用于锥形过滤网2的疏通件6,通过疏通件6,能够对锥形过滤网2表面进行疏通,减少杂质附着在锥形过滤网2上,使锥形过滤网2在长期使用后过滤时依旧流畅,使用方便。
25.如图5和图6所示,疏通件6包括固设在封堵板4上的转轴601,转轴601的一端穿过锥形过滤网2且固设有连接架602,连接架602上固设有与锥形过滤网2表面相接触的毛刷603,当封堵板4在锥形过滤网2上进行转动时,由于转轴601的两端分别与封堵板4和连接架602固设,毛刷603固设在连接架602上,毛刷603与锥形过滤网2表面相接触,从而当封堵板4
转动时,能够使毛刷603进行转动,并对锥形过滤网2表面进行刷蹭,减少锥形过滤网2上杂质,使锥形过滤网2在长期使用后过滤时依旧流畅。
26.如图5所示,封堵板4安装有作用于收集箱3的密封件7,通过设置密封件7,能够当封堵板4对收集箱3进行封堵时,减少污水从封堵板4和收集箱3之间的缝隙排出,提高封堵板4和收集箱3之间密封性。
27.如图5所示,密封件7包括安装在封堵板4上的密封圈701,收集箱3的内侧壁与密封圈701相抵触,通过设置密封圈701,能够增加封堵板4和收集箱3之间密封性,减少污水从封堵板4和收集箱3之间的缝隙排出。
28.如图3所示,收集箱3的内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料口,排料口上铰接有密封门,密封门的一端通过锁扣与收集箱3相连接,当需要将杂质从收集箱3的内部取出时,通过打开密封门,能够使杂质通过排料口排出,使用方便。
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管(1),所述水管(1)的内部安装有锥形过滤网(2),所述水管(1)上连通有收集箱(3),所述锥形过滤网(2)的中轴线上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收集箱(3)的封堵板(4),所述封堵板(4)的一侧面与锥形过滤网(2)的外侧壁相紧贴,所述水管(1)上安装有驱动件(5),其用于使所述封堵板(4)在锥形过滤网(2)上转动或停止转动,以使所述封堵板(4)将收集箱(3)位于水管(1)内部的一端进行封堵或解除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包括安装在水管(1)上的电机(501),所述电机(501)的端部固设有锥齿轮一(502),所述封堵板(4)上固设有与锥齿轮一(502)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5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4)上安装有作用于锥形过滤网(2)的疏通件(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件(6)包括固设在封堵板(4)上的转轴(601),所述转轴(601)的一端穿过锥形过滤网(2)且固设有连接架(602),所述连接架(602)上固设有与锥形过滤网(2)表面相接触的毛刷(60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4)安装有作用于收集箱(3)的密封件(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7)包括安装在封堵板(4)上的密封圈(701),所述收集箱(3)的内侧壁与密封圈(701)相抵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3)的内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上铰接有密封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建筑给排水管道装置,涉及排水管道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管,所述水管的内部安装有锥形过滤网,所述水管上连通有收集箱,所述锥形过滤网的中轴线上转动连接有作用于收集箱的封堵板,所述封堵板的一侧面与锥形过滤网的外侧壁相紧贴,所述水管上安装有驱动件。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该装置在使用时,污水通过锥形过滤网进行过滤,杂质留在锥形过滤网的表面,待污水排完后,通过启动驱动件,驱使封堵板在锥形过滤网上进行转动,此时,收集箱解除封堵,封堵板推动着锥形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转动并推动至收集箱的内部,从而便于杂质进行清理与收集,无需拆卸水管,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胡茂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茂秋
技术研发日:2022.02.24
技术公布日:2022/8/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