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野营灯的制作方法

2022-08-16 22:2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营灯。


背景技术:

2.野营灯是人们户外活动时采用的照明具,较老的野营灯采用蜡、煤油等可燃介质燃烧照明。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灯泡与电池技术的进步,现今绝大部分野营灯绝采用led作为光源,匹配内置电池或外接电源工作。
3.现有野营灯内部多配置可充电电池,当内部可充电电池放电完毕,再对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但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内部可充电电池放电完毕后,需要取出对其进行充电。在对可充电电池充电的过程中,野营灯由于缺少电源无法使用。造成野营灯续航时间不够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营灯,其内部的电池仓即可适用可充电电池,也可适用干电池。当可充电电池一次放电完毕后,可取出并装入干电池,以此来解决可充电电池充电期间,野营灯的电源供电问题,以此提高野营灯的工作时间。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
6.一种野营灯,包括上壳体、中壳体、下壳体、电路板、灯体和电源,所述中壳体一面与所述上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中壳体另一面与所述下壳体卡扣连接;所述中壳体内部凹陷形成有电池仓,所述电源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电池仓内,所述电源为可充电电池或干电池;所述灯体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中壳体底面。
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一种野营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本技术的一种野营灯的电池仓即可适用可充电电池,也可适用干电池。当可充电电池一次放电完毕后,可打开上壳体取出可充电电池,使用干电池作为电源,以延长野营灯的续航时间。本技术上壳体与中壳体之间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卡扣连接方式具有便于拆卸的优点,方便对电池仓内的电源进行更换。
9.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按钮,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按钮之间连接有开关。
10.本技术方案中,使用者可通过对按钮进行按压,使开关通过电路板控制灯体打开或关闭。
11.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挂钩。
12.本技术方案中,挂钩可转动安装在上壳体上,挂钩两端固定在转动杆上,转动杆通过压盖可转动安装在上壳体上。
13.优选的,所述电池仓内壁上设置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14.优选的,所述中壳体外壁上开设圆弧型卡槽,所述卡槽包括入口段和卡接段,所述卡接段内设置有凸起;所述上壳体内壁上对应所述卡槽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起配合。
15.有益效果:上壳体和中壳体采用旋转卡扣的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的优点。
16.优选的,所述中壳体底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
17.有益效果:定位柱和定位孔的设置,有利于电路板在中壳体底面快速的定位,提高中壳体和电路板的装配效率。
18.优选的,所述中壳体底面设置有螺丝柱,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螺丝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中壳体螺丝连接。
1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底部开设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和所述灯体相适配。
20.本技术方案中,灯体发射出的光通过透光孔照射到外界。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野营灯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野营灯的爆炸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壳体和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壳体1、中壳体2、下壳体3、电路板4、灯体5、电源6、电池仓7、按钮8、开关9、挂钩10、导电片11、卡槽12、入口段13、卡接段14、凸起15、凸条16、凹陷部17、定位柱18、定位孔19、螺丝柱20、螺丝孔21、透光孔22、转动杆23、压盖24。
29.如附图1-6所示,本实施例展示了一种野营灯,包括上壳体1、中壳体2、下壳体3、电路板4、灯体5和电源6,中壳体2一面与上壳体1卡扣连接,中壳体2另一面与下壳体3卡扣连接;中壳体2内部凹陷形成有电池仓7,电源6可拆卸安装在电池仓7内,电源6为可充电电池或干电池;灯体5与电路板4连接,电路板4固定在中壳体2底面。
30.具体的,电池仓7内壁上设置有导电片11,导电片11与电路板4连接。其中干电池为7号电池。
31.本实施例的电源6安装在电池仓7内,电源6通过电池仓7内的导电片11与电路板4连接,电源6为电路板4和灯体5提供电能。本实施例的电池仓7即可适用可充电电池,也可适用干电池。当可充电电池一次放电完毕后,可打开上壳体1取出可充电电池,使用干电池作为电源6,以延长野营灯的续航时间。
32.其中,上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按钮8,电路板4与按钮8之间连接有开关9。使用者可通过对按钮8进行按压,使开关9通过电路板4控制灯体5打开或关闭。
33.其中,开关9与按钮8连接端一端贯穿中壳体2设置。开关9一端与电路板4连接,开关9的另一端与按钮8连接。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开关9为轻触开关。
34.其中,下壳体3底部开设有透光孔22,透光孔22和灯体5相适配。灯体5发射出的光
通过透光孔22照射到外界。
35.进一步的,上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挂钩10。其中挂钩10可转动安装在上壳体1上。具体的,上壳体1上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23。挂钩10两端固定在转动杆23上,转动杆23通过压盖24可转动安装在上壳体1上。其中压盖24与上壳体1通过螺丝连接。
36.在一实施例中,中壳体2外壁上开设圆弧型卡槽12,卡槽12包括入口段13和卡接段14,卡接段14内设置有凸起15;上壳体1内壁上对应卡槽12设置有凸条16,凸条16上设置有凹陷部17,凹陷部17与凸起15配合。
37.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上壳体1和中壳体2的装配过程如下:
38.先将上壳体1的凸条16和中壳体2的入口段13对齐,使凸条16通过入口段13落入卡槽12内,然后转动上壳体1使凸条16旋入卡接段14内,旋转上壳体1使凸条16上的凹陷部17与凸起15相互卡接,即完成了上壳体1和中壳体2的旋转卡扣连接。
39.同理,当需要对中壳体2和上壳体1进行拆卸时,只需反向转动上壳体1,使上壳体1和中壳体2之间的卡扣连接脱离即可。
40.其中,中壳体2底面设置有定位柱18,电路板4上设置有定位孔19,定位柱18与定位孔19相配合。定位柱18和定位孔19的设置,有利于电路板4在中壳体2底面快速的定位,提高中壳体2和电路板4的装配效率。
41.具体的,中壳体2底面设置有螺丝柱20,电路板4上设置有螺丝孔21,电路板4与中壳体2螺丝连接。
4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