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2022-08-13 01:32: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配电柜。


背景技术:

2.不间断电源配电柜多在电力机房中心使用,有功能完善,结构紧凑,稳定可靠等特点,不间断电源配电柜是针对ups不间断电源特性量身打造的设备,其在企业及车间的大型设备的运作时,可实现迅速送电或断电。目前,在设计超大功率的不间断电源时,由于主要的元器件体积大、数量多、进出线的数量多,内部元器件布局存在不合理性,不仅杂乱,影响散热,且后续的维护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内部器件布局合理、走线规整、便于维护且结构紧凑的配电柜。
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技术方案一,一种配电柜,包括柜体,其前侧开口;进线母排,其垂直安装于柜体内;至少一个第一电气排,各第一电气排沿竖直方向布设于柜体内,每个第一电气排包括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的若干个电气单元,每个电气单元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微断和第一检测器;各微断的输入端接入所述进线母排,每个微断的输出端所引出的线缆穿过对应的第一检测器;第一理线器,其数量与第一电气排的数量相等,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柜体内各第一电气排的下方,其用于将对应的第一电气排的各微断的输出端穿过第一检测器所引出的线缆汇聚成线束;盖板,其与柜体于各微断前方转动连接并绕竖直的轴线转动,其用于盖设于柜体的开口;监控模块,其对应其中一个第一电气排避让该第一电气排的各电气单元安装于盖板的背面,其与各第一电气排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信号连接以监控各第一电气排。
6.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每个微断设有至少一个输入端和与输入端数量相等的输出端;所述进线母排的数量与微断的输入端数量相等,各进线母排位于各第一电气排的后方并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个进线母排对应各第一电气排设有与第一电气排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进线端子组,各进线端子组沿垂直方向布设,每个进线端子组设有与对应的第一电气排的电气单元的数量相等的进线端子以接入对应的第一电气排的微断的输入端。
7.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还包括与第一电气排的数量相等的接线组件,各接线组件沿垂直方向布设,每个接线组件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固接于柜体内;各第一电气排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接线组件上,每个第一电气排的各电气单元的微断沿第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布设于第一安装架的正面,每个第一电气排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沿第二安装架的长度方向布设于第二安装架的正面。
8.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还包括与第一安装架的数量相等的第二理线器,所述第二理线器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第一安装架的背面,所述第二理线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过线槽,其在第一方向上设有供线缆引入的第一口,在竖直方向上靠近各微断的输入端开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口,所述第二口的数量不小于各微断的输入端所引入的线缆数量之和以供线缆引出从而在进线端子引出的线缆引入微断的输入端之前对线缆分隔。
9.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还包括与第二安装架的数量相等的第三理线器,所述第三理线器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第二安装架的背面,所述第三理线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口和第四口,所述第三口和第四口相对设置,且其数量不小于每个第一电气排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的数量之和以对各第一检测器与监控模块之间的信号线缆分隔。
10.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还包括第四理线器和第五理线器,所述第四理线器和第五理线器分别于监控模块的上侧和下侧安装于盖板的背面,所述第四理线器和第五理线器的其中一个用于对引入监控模块的线缆分隔,另一个对引出监控模块的线缆进行分隔。
11.基于技术方案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微断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
12.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还包括第二电气排,所述第二电气排于各第一电气排上方安装于柜体内;所述第二电气排包括主路开关、与进线母排的数量相等的第二检测器、端子组和熔断器组;各第二检测器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主路开关和各第二检测器自上而下排布;所述端子组、主路开关和熔断器组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主路开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进线母排的数量相等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主路开关的输入端连接配电柜的输入端,所述主路开关的输出端通过铜排一一对应地接入各进线母排;各第二检测器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各进线母排上并与监控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端子组与各第二检测器电连接;所述熔断器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接入进线母排和监控模块;所述第一电气排至少为两个,所述监控模块对应最下方的第一电气排安装于盖板的背面。
13.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还包括第三安装架和第六理线器,所述第三安装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固接于柜体内;所述端子组、主路开关和熔断器组沿第三安装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安装于第三安装架的正面;所述第六理线器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架的背面,所述第六理线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五口和第六口,所述第五口和第六口相对设置,且其数量不小于第二电气排所引入的线缆的数量之和。
14.基于技术方案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还包括门板和显示模块,所述门板于盖板前侧与柜体转动连接并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柜体;所述显示模块嵌设于门板并与监控模块和熔断器电连接。
15.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6.1、技术方案一中,进线母排垂直安装,微断的输入端接入进线母排,微断的输出端所引出的线缆穿过对应的第一检测器,第一理线器将对应的第一电气排的各微断的输出端
穿过第一检测器所引出的线缆汇聚成线束,微断、第一检测器和第一理线器自上而下依次排布,器件布局合理,便于布线,且线缆排布规整,走线整齐,便于维护;监控模块对应其中一个第一电气排避让该第一电气排的各电气单元安装于盖板的背面,使得不必在柜体的竖直方向上为监控模块单独留出安装空间,充分利用了柜体的深度空间,从而减小了柜体的竖直高度,使得柜体的体积更为小巧,柜体内的器件布局更为紧凑,且不会对电气单元的接线造成影响,监控模块可实现对配电柜内电子器件的检测,便于及时维护。
17.2、技术方案二中,进线母排的设置,进线端子组与第一电气排一一对应,每个进线端子组设有与电气单元的数量相等的进线端子,便于进线端子和微断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且使得线缆的长度大大减少,整体更为美观,接线不易错乱,操作更为便捷,便于维护和安装。
18.3、技术方案三中,接线组件的设置便于第一电气排的安装。
19.4、技术方案四中,第二理线器的设置使得各进线端子引出的线缆在接入微断的输入端之前可通过第二理线器,如可由第二理线器的第一口进入第一过线槽并由第二口引出,从而使得线缆排布更为有序,便于接线,且第二理线器还可对线缆起到支撑作用。
20.5、技术方案五中,第三理线器的设置可对各第一检测器与监控模块之间的信号线分隔,如第一检测器的信号线缆可穿过第三口和与之相对设置的第四口,由于第三口和第四口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信号线缆也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从而使得线缆排布更为规整有序,便于接线。
21.6、技术方案六中,第四理线器和第五理线器的设置使得引入或引出监控模块的线缆排布更为有序,便于接线。
22.7、技术方案七中,微断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便于接线操作。
23.8、技术方案八中,第二电气排设置于各第一电气排的上方,监控模块对应最下方的第一电气排安装于盖板的背面,使得柜体内的电子器件错开排布,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且便于接线。
24.9、技术方案九中,第三安装架的设置便于第二电气排的安装,第六理线器的设置便于对引入第二电气排的线缆分隔,线缆排布规整,便于接线。
25.10、技术方案十中,显示模块的设置便于实时了解柜体内各电子器件的运行状态。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藏盖板和监控模块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隐藏柜体后面板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微断和第二理线器均安装于第一安装架上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第一检测器和第三理线器均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监控模块的盖板的示意图;
33.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4.柜体100;盖板10;窗口11;门板20;第一电气排200;微断210;输入端211;输出端212;第一检测器220;第二电气排300;主路开关310;第二检测器320;端子组330;熔断器组340;接线组件400;第一安装架410;第二安装架420;第一理线器510;贯通孔511;第二理线器520;第一口521;第二口522;第五口523;第三理线器530;第三口531;第四口532;第六口533;第四理线器540;第五理线器550;第六理线器560;第三安装架570;进线母排610;进线端子组611;地排620;零排630;监控模块700;显示模块800。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37.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38.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39.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40.参见图1-6,图1-6示出了一种配电柜,包括柜体100、盖板10、门板20、第一电气排200、第二电气排300、接线组件400、第一理线器510、第二理线器520、第三理线器530、第四理线器540、第五理线器550、第六理线器560、进线母排610、地排620、零排630、监控模块700和显示模块800。
41.如图1所示,柜体100前侧开口,采用立式安装方式,柜体100侧板为可拆卸式侧封板,顶部接线,即本实施例的配电柜为上进上出式,更为符合配电柜内电子器件的布局,且可减少外部导线对配电柜内走线的干扰。盖板10与柜体100转动连接并绕竖直的轴线转动,其用于盖设于柜体100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盖板10与柜体100铰接。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有三个盖板10,三个盖板10自上而下排布,三个盖板10配合可将柜体100的开口关闭。门板20于盖板10前侧与柜体100铰接并用于打开或关闭柜体100。
42.如图2所示,各第一电气排200沿竖直方向布设于柜体100内,每个第一电气排200
包括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的若干个电气单元,第一方向在图2中主要为左右方向,每个电气单元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微断210和第一检测器220;每个微断210设置至少一个输入端211和与输入端211数量相等的输出端212,本实施例还在,每个微断21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3个输入端211和3个输出端212,微断210的输出端212靠近第一检测器220,便于接线,其中,第一检测器220主要为霍尔传感器,每个微断210的输出端212所引出的线缆穿过对应的第一检测器220。
43.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第一电气排200的数量为三个,位于最下方的第一电气排200设有七个电气单元,位于上方的两个第一电气排200均设有五个电气单元。但应理解,每个电气排的电气单元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44.如图3所示,进线母排610的数量与微断210的输入端211数量相等,即进线母排610的数量为三个,各进线母排610于各第一电气排200的后方垂直安装于柜体100内并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个进线母排610对应各第一电气排200设有与第一电气排200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进线端子组611,各进线端子组611沿垂直方向布设,每个进线端子组611设有与对应的第一电气排200的电气单元的数量相等的进线端子以接入对应的第一电气排200的微断210的输入端211,如此设置便于进线端子和微断210的输入端211一一对应连接,且使得线缆的长度大大减少,整体更为美观,接线不易错乱,操作更为便捷,便于维护和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进线母排610分别用于接入a相、b相和c相电。应理解,盖板10的转动轴线位于各电气单元的前侧。
45.如图2所示,地排620和零排630均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安装于柜体100内,本实施例中,地排620位于零排630上方,零排630位于各第一电气排200上方。具体实施中,地排620上引出的地线接入各微断210的输入侧后在各微断210的输出侧接回到地排620上。零排630上引出的零线接入各微断210的输入侧后在各微断210的输出端212经过第一检测器220检测后又接回到零排630上。
46.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气排200布设于柜体100内主要通过接线组件400实现,如图3-5所示,接线组件400的数量与第一电气排200的数量相等,即为三个,各接线组件400沿垂直方向布设,每个接线组件400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第一安装架410和第二安装架420,第一安装架410和第二安装架420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固接于柜体100内;各第一电气排20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接线组件400上,每个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的微断210沿第一安装架410的长度方向布设于第一安装架410的正面,每个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220沿第二安装架420的长度方向布设于第二安装架420的正面。
47.如图2所示,第一理线器510的数量与第一电气排200的数量相等,即为三个,第一理线器510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一一对应地安装于柜体100内各第一电气排200的下方,其用于将对应的第一电气排200的各微断210的输出端212穿过第一检测器220所引出的线缆汇聚成线束。本实施例中,第一理线器510沿第一方向布设有若干贯通孔511,实际操作中可通过扎线带穿过贯通孔511将线缆扎紧固定。
48.如图6所示,监控模块700对应其中一个第一电气排200避让该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安装于盖板10的背面,本实施例中,监控模块700对应最下方的第一电气排200安装于盖板10的背面。监控模块700与各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220信号连接以监控各第一电气排200。第四理线器540和第五理线器550分别于监控模块700的上侧
和下侧安装于盖板10的背面,第四理线器540和第五理线器550的其中一个用于对引入监控模块700的线缆分隔,另一个对引出监控模块700的线缆进行分隔。本实施例中,第四理线器540和第五理线器550的结构与第一理线器510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详细赘述。具体实施中,第五理线器550用于对引入监控模块700的线缆分隔,第六理线器560用于对引出监控模块700的线缆进行分隔,如此,使得引入或引出监控模块700的线缆排布更为有序,便于接线。在实际应用中,各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220的信号线汇聚成一个线束接入第五理线器550,线束预留一定的长度,使得盖板10打开时,线束随着盖板10一起被展开,盖板10关上时,线束则束入柜体100内,线束由第五理线器550分隔后接入监控模块700,监控模块700的引出线则接入第四理线器540并由第四理线器540分隔。
49.如图3-4所示,第二理线器520的数量与第一安装架410的数量相等,第二理线器52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第一安装架410的背面,第二理线器52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过线槽,其在第一方向上设有供线缆引入的第一口521,在竖直方向上靠近各微断210的输入端211开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口522,第二口522的数量不小于各微断210的输入端211所引入的线缆数量之和以供线缆引出从而在进线端子引出的线缆引入微断210的输入端211之前对线缆分隔,实施中,为了便于加工,第二理线器520还在竖直方向上开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五口523,第五口523与第二口522相对设置。实际应用中,各进线端子组611端子组330所引出的线缆可由第一口521进入第一过线槽并由第二口522引出后接入对应的第一电气排200的微断210的输入端211,从而使得线缆排布更为有序,便于接线,且第二理线器520还可对线缆起到支撑作用。
50.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三理线器530的数量与第二安装架420的数量相等,第三理线器530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各第二安装架420的背面,第三理线器53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口531和第四口532,第三口531和第四口532相对设置,且其数量不小于每个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的第一检测器220的数量之和以对各第一检测器220与监控模块700之间的信号线缆分隔,实施中,第三理线器530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过线槽,第三理线器530沿第一方向设有第六口533,也即,第三理线器530的结构与第二理线器520的结构完全相同。实际应用中,第一检测器220的信号线缆可穿过第三口531和与之相对设置的第四口532,由于第三口531和第四口53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信号线缆也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从而使得线缆排布更为规整有序,便于接线。
51.如图2所示,第二电气排300于各第一电气排200上方安装于柜体100内;第二电气排300包括主路开关310、与进线母排610的数量相等的第二检测器320、端子组330和熔断器组340;各第二检测器320沿第一方向排布,第二检测器310为霍尔传感器;主路开关310和各第二检测器320自上而下排布;端子组330、主路开关310和熔断器组340沿第一方向排布;主路开关31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与进线母排610的数量相等的输入端211和输出端212,主路开关310的输入端211连接配电柜的输入端211,主路开关310的输出端212通过铜排一一对应地接入各进线母排610;各第二检测器320一一对应地套设于各进线母排610上并与监控模块700信号连接;端子组330与各第二检测器320电连接;熔断器组340的输入端211和输出端212分别接入进线母排610和监控模块700。实际操作中,主路开关310形成整个配电柜的总开关。熔断器组340的设置可保护监控模块700并为监控模块700取电。实际操作中,第二电气排300通过沿第一方向的第三安装架570安装于柜体100内,其中,端子组330、主路开
关310和熔断器组340沿第三安装架570的长度方向排布于第三安装架570的正面,同样地,如图3所示,第六理线器560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架570的背面,第六理线器560的结构与第二理线器520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六理线器560的设置便于对引入第二电气排300的线缆分隔,线缆排布规整,便于接线。本实施例中,零排630也位于第二电气排300的上方。
52.门板20于盖板10前侧与柜体100转动连接并绕竖直的轴线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柜体100;显示模块800嵌设于门板20并与监控模块700和熔断器组340电连接。显示模块800可显示监控模块700采集的数值,便于实时了解柜体100内各电子器件的运行状态。同样地,熔断器组340可保护显示模块800并为显示模块800供电。
53.实际操作中,盖板10上对应各微断210、主路开关310和熔断器组340设有窗口11以供其露出,使得不必打开盖板10即可操作配电柜。柜体100于各第一电气排200和第二电气排300的一侧还设置有扎线板或扎线槽以对各微断210输出的线缆整理和固定,柜体100的顶侧也可以设置扎线板或扎线槽以进一步对引出柜体100的线缆整理和支撑。扎线板的结构可与第一理线器510的结构相同,扎线槽的结构可与第二理线器520的结构相同,只是扎线槽垂直安装于柜体100内。
54.本实施例的配电柜主要为交流器件配电柜。
55.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进线母排610垂直安装,进线端子组611与第一电气排200一一对应,每个进线端子组611设有与电气单元的数量相等的进线端子,便于进线端子和微断210的输入端211一一对应连接,且使得线缆的长度大大减少,整体更为美观,接线不易错乱,操作更为便捷,便于维护和安装。微断210的输出端212所引出的线缆穿过对应的第一检测器220,第一理线器510将对应的第一电气排200的各微断210的输出端212穿过第一检测器220所引出的线缆汇聚成线束,该线束经由柜体100侧板的扎线板或扎线槽整理后再由柜体100顶侧的扎线板或扎线槽整理输出,以便于客户接线,微断210、第一检测器220和第一理线器510自上而下依次排布,器件布局合理,便于布线,且线缆排布规整,走线整齐,便于维护;监控模块700对应最下方的第一电气排200避让该第一电气排200的各电气单元安装于盖板10的背面,第二电气排300设置于各第一电气排200的上方,零排630和地排620位于第二电气排300的上方,柜体100内的电子器件错开排布,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且便于接线,且使得不必在柜体100的竖直方向上为监控模块700单独留出安装空间,充分利用了柜体100的深度空间,从而减小了柜体100的竖直高度,使得柜体100的体积更为小巧,柜体100内的器件布局更为紧凑,且不会对电气单元的接线造成影响,监控模块700可实现对配电柜内电子器件的检测,便于维护,显示模块800的设置便于实时了解柜体100内各电子器件的运行状态。
56.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