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和管理监测方法与流程

2022-08-10 14: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鱼稻共生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和管理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2.鱼稻共生系统是一种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该种植、养殖方案通常是先将秧苗插进了稻田,再将鱼苗放入稻田中养殖,鱼的活动对水稻有除草、松土、保肥施肥、促进肥料分解、利于水稻分蘖和根系发育、控制病虫害的作用,稻草又能够为鱼儿遮阴蔽日,达到了相互改善环境的目的,最终实现稻、鱼的共同丰收;
3.在鱼稻共生技术中,除了两者相互改善环境之外,对水体温度的把控也尤为重要,由于鱼是冷血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温度变化而变化,水温的变化直接影响鱼的代谢程度,影响摄食和成长,过高过低的温度都会使鱼类死亡,因此,需要通过人工量测或装置自动监测的方式对水温进行管理把控;
4.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52568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禾花鱼稻田生态养殖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利用摄像器实时监控禾花鱼稻田场景、禾花鱼群图像数;利用检测设备实时采集禾花鱼稻田水位、水温、水质数据;利用消毒器对禾花鱼稻田进行定期水体消毒;利用投饲机对禾花鱼进行定时、定量投食;利用判断程序根据采集的禾花鱼群图像判断禾花鱼稻田养殖状态情况;利用评估程序评估禾花鱼稻田等级;利用显示器显示采集的禾花鱼稻田水温、水位、水质、监控视频数据。上述专利中的系统存在以下不足:虽能够获取水温等一系列数据,但是,由于水温的高低还受到水位以及区域的影响,单一点位的监测并不能够获取到可靠的水体信息,固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和管理监测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多个管理监测设备和多组区域围栏,所述管理监测设备设置在区域围栏内侧,所述区域围栏的拐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区域围栏的固定桩;所述管理监测设备包括:
8.安装架,安装架布置于区域围栏内侧的中心位置;
9.侧支撑臂,所述侧支撑臂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架的圆周外壁上,多个侧支撑臂沿安装架的外侧呈均匀圆周分布设置,所述侧支撑臂底部固定有固定扣;
10.环形气囊浮子,所述环形气囊浮子的截面呈“8”形结构,固定扣呈与环形气囊浮子上半部形状适配的弧形结构,环形气囊浮子顶部可拆卸的安装于固定扣内;
11.重力座,重力座设置于安装架下方,重力座底端设置有锥形头;
12.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架与重力座之间依次设置为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
区,三个温度传感器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串联于安装架与重力座之间,并且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布置于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内,温度传感器通过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模块。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架顶部安装有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
14.施肥器,所述施肥器固定于安装架顶部外壁,施肥器顶部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多个肥料输出端,施肥器内设置有储肥室,储肥室与肥料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肥料的泵体;
15.施肥管,施肥管安装于施肥器的肥料输出端处,施肥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施肥管通断的控制阀;
16.顶盖,施肥器的储肥室顶部设置有添肥口,顶盖通过螺纹可拆卸的安装于添肥口上。
1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顶部外壁固定有多个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组件关于施肥器呈均匀圆周布置,光伏发电组件与施肥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侧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座,所述环形座内滑动连接有钉杆,钉杆底部呈锥形结构,钉杆底端插入地底实现固定。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区域围栏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加固板的底部呈v形结构,加固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安装有卡紧架,区域围栏卡接于卡紧架内侧,且卡紧架一侧内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卡齿;所述加固板一侧外壁设置有插条,加固板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插槽,插槽与插条相适配。
19.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所述加固板两侧外壁均固定有定位座和导向座,导向座位于加固板底端侧壁,导向座呈“j”形结构,定位座和导向座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加固弹杆,加固弹杆底端呈锥形结构,两个加固弹杆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
2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钉杆一侧外壁固定有与卡紧架适配的连接架,所述卡紧架可拆卸的插接于连接架中,所述连接架一侧内壁可拆卸的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一侧外壁设置有与第一卡齿适配的第二卡齿,所述连接架一侧设置有螺纹筒,螺纹筒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旋钮。
2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支撑臂上还安装有捕捞装置,所述捕捞装置包括:
22.捕笼骨架,捕笼骨架呈伞形结构,捕笼骨架顶部中心位置通过连接绳连接有弹性箍,所述弹性箍可拆卸的安装于侧支撑臂外侧;
23.笼网,笼网固定于捕笼骨架之间,笼网一侧开设有捕捞洞;
24.斗形网布,斗形网布固定于捕捞洞内侧,斗形网布的内径朝远离笼网的方向逐渐减小。
25.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笼网的捕捞洞外侧固定有圆周分布的第二磁吸块,所述捕捞装置还包括与捕捞洞配合使用的阻隔片,阻隔片一侧外壁固定有与第二磁吸块适配的第一磁吸块,第一磁吸块与第二磁吸块相互吸引;
26.所述侧支撑臂顶部外壁设置有成对分布的卡条,且每对中卡条的间距与弹性箍的尺寸适配。
27.一种上述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根据现场情况规划种植、养殖区域;
29.s2:根据规划的区域架设区域围栏及固定桩;
30.s3:将管理监测设备通过钉杆固定于区域围栏内侧中心位置;
31.s4:将重力座通过锥形头固定;
32.s5:在钉杆外侧安装加固板进行加固处理;
33.s6:种植水稻、养殖鱼虾;
34.s7:利用温度传感器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
35.s8:收获时,将安装于侧支撑臂上捕捞装置的阻隔片拆除;
36.s9:在笼网内放置诱饵,利用捕捞装置进行捕捞。
37.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s6步骤中,养殖鱼虾的选种为黑鱼和龙虾,其中,养殖水温控制在16~32℃,具体的,浅层水区的温度控制在16~28℃;中层水区的温度控制在18~30℃;深层水区的温度控制在20~32℃。
3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39.1.本发明由于设置了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三个水区,能够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在深层水区养殖龙虾,在中层水区养殖鱼类,以实现鱼稻共生的养殖技术,利用稻田水面养殖鱼虾,既可获得鱼虾产品,又可利用鱼虾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虾排泄粪肥,翻动泥土可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40.2.本发明能够更好的规划和管理种植、养殖区域,由于设置了环形气囊浮子、重力座和温度传感器等结构,在架设管理监测设备时,安装架能够基于环形气囊浮子的浮力浮于水面上,而重力座在重力作用下沉于底部,并基于锥形头插入地底进行固定,由于三个温度传感器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串联于安装架与重力座之间,即便水位发生变化,三个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弹力绳的形变仍保持等距分布状态,从而便于对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模块,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调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提升产量,保障了经济效益。
41.3.本发明能够基于中央控制模块的控制,定期从施肥管输出肥料,节省了人力,圆周分布的施肥管保障了肥料的输出效果,提升了实用性;并且基于光伏发电组件实现光伏发电,节省了能源,提升了环保性,保障了经济效益。
42.4.本发明能够将钉杆插入环形座内,进而将钉杆底端插入地底进行固定,该方式利用钉杆对安装架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并能够对环形气囊浮子上下浮动进行导向,避免了管理监测设备过分晃动影响监测效果,提升了可靠性。
43.5.本发明能够将加固板通过卡紧架安装于区域围栏外侧,并将加固板底端插入地底,达到加固区域围栏的目的,第一卡齿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摩擦力,防止卡紧架与区域围栏相互滑动,进一步保障了结构牢固度;此外,能够将一个加固板的插条插接于另一个加固板的插槽内,进行拼接使用,以便于提升围挡效果,保障了结构牢固度,使用灵活性高。
44.6.本发明能够在将加固板底部插入地底后,通过顶板将加固弹杆向下锤击,加固弹杆底端在导向座的导向下弯折,在加固板的两侧斜向上延伸,以提升加固板安装的牢固度,在拆卸时可通过顶板将加固弹杆向上拉起,解除钩爪形态,以便于将加固板拔出,该结构装卸方便,实用性强。
45.7.本发明还能够根据需求,将卡紧架安装于连接架内,并使加固板底端插入地底,
进而将固定板装于连接架内,使第二卡齿与第一卡齿相啮合,旋拧紧固旋钮,使固定板进一步贴紧卡紧架,从而实现与加固板的可靠连接,此时,即达到了利用加固板加固钉杆的作用,提升了实用性。
46.8.本发明能够在笼网内侧放置食物,吸引鱼虾通过捕捞洞进入笼网内,由于斗形网布的内径朝远离笼网的方向逐渐减小,在鱼虾进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能够限制鱼虾游出,从而达到捕捞的效果,提升了实用性;由于设置了第二磁吸块、第一磁吸块和阻隔片,能够根据需求,以第一磁吸块和第二磁吸块磁吸的方式,利用阻隔片对捕捞洞进行封堵,提升了实用性;设置卡条,能够对弹性箍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避免弹性箍在侧支撑臂外壁上滑动,提升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管理监测设备与区域围栏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管理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施肥器、环形气囊浮子的结构示意图;
50.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温度传感器在液面下分布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51.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加固板通过卡紧架安装于区域围栏上的结构示意图;
52.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钉杆、侧支撑臂、捕捞装置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53.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卡紧架与连接架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54.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捕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5.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中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的布局图;
56.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57.图1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中养殖水温与收获总值的关系图;
58.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中鱼的选种与收获价值的关系图;
59.图1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中鱼的选种与收获总值的关系图;
60.图1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中施肥频率与收获总值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图。
61.图中:1管理监测设备、2捕捞装置、3加固板、4区域围栏、5固定桩、6钉杆、7环形气囊浮子、8侧支撑臂、9重力座、10安装架、11捕笼骨架、12笼网、13加固弹杆、14施肥管、15施肥器、16顶盖、17控制阀、18光伏发电组件、19卡条、20固定扣、21弹力绳、22锥形头、23温度传感器、24顶板、25定位座、26导向座、27第一卡齿、28卡紧架、29连接架、30紧固旋钮、31插条、32阻隔片、33连接绳、34弹性箍、35固定板、36第二卡齿、37螺纹筒、38插槽、39斗形网布、
40第一磁吸块、41第二磁吸块、42连通沟。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6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64.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65.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66.实施例1:
67.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如图1-9所示,包括中央控制模块、多个管理监测设备1和多组区域围栏4,所述管理监测设备1设置在区域围栏4内侧,所述区域围栏4的拐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区域围栏4的固定桩5;所述管理监测设备1包括:
68.安装架10,安装架10布置于区域围栏4内侧的中心位置;
69.侧支撑臂8,所述侧支撑臂8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架10的圆周外壁上,多个侧支撑臂8沿安装架10的外侧呈均匀圆周分布设置,所述侧支撑臂8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固定扣20;
70.环形气囊浮子7,所述环形气囊浮子7的截面呈“8”形结构,固定扣20呈与环形气囊浮子7上半部形状适配的弧形结构,环形气囊浮子7顶部可拆卸的安装于固定扣20内;
71.重力座9,重力座9设置于安装架10下方,重力座9底端一体式设置有锥形头22;
72.温度传感器23,所述安装架10与重力座9之间依次设置为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三个温度传感器23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21串联于安装架10与重力座9之间,并且三个温度传感器23分别布置于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内,温度传感器23通过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的方式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模块;
73.本系统由于设置了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三个水区,能够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向下开挖虾沟,形成深层水区,从而在深层水区养殖龙虾,此外,在虾沟之间开挖形成连通沟42,保障鱼虾的活动范围;在中层水区养殖鱼类,以实现鱼稻共生的养殖技术,利用稻田水面养殖鱼虾,既可获得鱼虾产品,又可利用鱼虾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虾排泄粪肥,翻动泥土可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74.通过设置多个管理监测设备1和多组区域围栏4,能够更好的规划和管理种植、养殖区域,由于设置了环形气囊浮子7、重力座9和温度传感器23等结构,在架设管理监测设备1时,安装架10能够基于环形气囊浮子7的浮力浮于水面上,而重力座9在重力作用下沉于底部,并基于锥形头22插入地底进行固定,由于三个温度传感器23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21串联于安装架10与重力座9之间,即便水位发生变化,三个温度传感器23能够通过弹力绳21
的形变仍保持等距分布状态,从而便于对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模块,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调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提升产量,保障了经济效益。
75.为了便于施肥;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架10顶部安装有施肥机构,所述施肥机构包括:
76.施肥器15,所述施肥器15通过螺丝固定于安装架10顶部外壁,施肥器15顶部圆周外壁上设置有多个肥料输出端,施肥器15内设置有储肥室,储肥室与肥料输出端之间设置有用于输送肥料的泵体;
77.施肥管14,施肥管14安装于施肥器15的肥料输出端处,施肥管1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施肥管14通断的控制阀17;
78.顶盖16,施肥器15的储肥室顶部设置有添肥口,顶盖16通过螺纹可拆卸的安装于添肥口上;
79.通过设置施肥机构,能够基于中央控制模块的控制,定期从施肥管14输出肥料,节省了人力,圆周分布的施肥管14保障了肥料的输出效果,提升了实用性。
80.为了提升环保性;如图3所示,所述安装架10顶部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多个光伏发电组件18,光伏发电组件18关于施肥器15呈均匀圆周布置,光伏发电组件18与施肥器15和温度传感器23电性连接;
81.通过设置光伏发电组件18,能够实现光伏发电,节省了能源,提升了环保性,保障了经济效益。
82.为了提升管理监测设备1的稳定性;如图2、图6所示,所述侧支撑臂8的一端一体式设置有环形座,所述环形座内滑动连接有钉杆6,钉杆6底部呈锥形结构,钉杆6底端插入地底实现固定;
83.通过设置环形座和钉杆6,能够将钉杆6插入环形座内,进而将钉杆6底端插入地底进行固定,该方式利用钉杆6对安装架10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并能够对环形气囊浮子7上下浮动进行导向,避免了管理监测设备1过分晃动影响监测效果,提升了可靠性。
84.为了便于对区域围栏4进行加固;如图1、图5所示,所述区域围栏4的一侧设置有加固板3,加固板3的底部呈v形结构,加固板3的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可拆卸的安装有卡紧架28,区域围栏4卡接于卡紧架28内侧,且卡紧架28一侧内壁一体式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卡齿27;
85.通过设置加固板3、卡紧架28等结构,能够将加固板3通过卡紧架28安装于区域围栏4外侧,并将加固板3底端插入地底,达到加固区域围栏4的目的,第一卡齿27能够一定程度的提升摩擦力,防止卡紧架28与区域围栏4相互滑动,进一步保障了结构牢固度。
86.为了便于将多个加固板3拼接使用,如图6、图7所示,所述加固板3一侧外壁一体式设置有插条31,加固板3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插槽38,插槽38与插条31相适配;
87.通过设置插槽38和插条31,能够将一个加固板3的插条31插接于另一个加固板3的插槽38内,进行拼接使用,以便于提升围挡效果,保障了结构牢固度,使用灵活性高。
88.为了提升加固板3固定的牢固度;如图5所示,所述加固板3两侧外壁均通过螺丝固定有定位座25和导向座26,导向座26位于加固板3底端侧壁,导向座26呈“j”形结构,定位座25和导向座26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加固弹杆13,加固弹杆13底端呈锥形结构,两个加固弹
杆13顶部共同固定有顶板24;
89.通过设置加固弹杆13、定位座25和导向座26等结构,能够在将加固板3底部插入地底后,通过顶板24将加固弹杆13向下锤击,加固弹杆13底端在导向座26的导向下弯折,在加固板3的两侧斜向上延伸,以提升加固板3安装的牢固度,在拆卸时可通过顶板24将加固弹杆13向上拉起,解除钩爪形态,以便于将加固板3拔出,该结构装卸方便,实用性强。
90.本实施例由于设置了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三个水区,能够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向下开挖虾沟,形成深层水区,从而在深层水区养殖龙虾,在中层水区养殖鱼类,以实现鱼稻共生的养殖技术,利用稻田水面养殖鱼虾,既可获得鱼虾产品,又可利用鱼虾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鱼虾排泄粪肥,翻动泥土可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91.在架设管理监测设备1时,安装架10能够基于环形气囊浮子7的浮力浮于水面上,而重力座9在重力作用下沉于底部,并基于锥形头22插入地底进行固定,由于三个温度传感器23通过相同规格的弹力绳21串联于安装架10与重力座9之间,即便水位发生变化,三个温度传感器23能够通过弹力绳21的形变仍保持等距分布状态,从而便于对浅层水区、中层水区、深层水区进行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传输至中央控制模块,以利于管理人员进行调控,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92.此外,在种植、养殖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基于中央控制模块的控制,定期从施肥管14输出肥料,节省了人力。
93.实施例2:
94.一种鱼稻共生系统,如图1-8所示,为了提升钉杆6固定的牢固度;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以下改进:所述钉杆6一侧外壁通过螺丝固定有与卡紧架28适配的连接架29,所述卡紧架28可拆卸的插接于连接架29中,所述连接架29一侧内壁可拆卸的安装有固定板35,固定板35一侧外壁一体式设置有与第一卡齿27适配的第二卡齿36,所述连接架29一侧一体式设置有螺纹筒37,螺纹筒37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旋钮30;
95.通过设置连接架29、固定板35等结构,能够根据需求,将卡紧架28安装于连接架29内,并使加固板3底端插入地底,进而将固定板35装于连接架29内,使第二卡齿36与第一卡齿27相啮合,旋拧紧固旋钮30,使固定板35进一步贴紧卡紧架28,从而实现与加固板3的可靠连接,此时,即达到了利用加固板3加固钉杆6的作用,提升了实用性。
96.为了便于捕捞鱼虾,如图2、图6、图8所示,所述侧支撑臂8上还安装有捕捞装置2,所述捕捞装置2包括:
97.捕笼骨架11,捕笼骨架11呈伞形结构,捕笼骨架11顶部中心位置通过连接绳33连接有弹性箍34,所述弹性箍34可拆卸的安装于侧支撑臂8外侧;
98.笼网12,笼网12固定于捕笼骨架11之间,笼网12一侧开设有捕捞洞;
99.斗形网布39,斗形网布39固定于捕捞洞内侧,斗形网布39的内径朝远离笼网12的方向逐渐减小;
100.通过设置捕捞装置2等结构,能够在笼网12内侧放置食物,吸引鱼虾通过捕捞洞进入笼网12内,由于斗形网布39的内径朝远离笼网12的方向逐渐减小,在鱼虾进入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能够限制鱼虾游出,从而达到捕捞的效果,提升了实用性。
101.为了提升实用性,如图8所示,所述笼网12的捕捞洞外侧固定有圆周分布的第二磁吸块41,所述捕捞装置2还包括与捕捞洞配合使用的阻隔片32,阻隔片32一侧外壁固定有与
第二磁吸块41适配的第一磁吸块40,第一磁吸块40与第二磁吸块41相互吸引;
102.所述侧支撑臂8顶部外壁一体式设置有成对分布的卡条19,且每对中卡条19的间距与弹性箍34的尺寸适配;
103.通过设置第二磁吸块41、第一磁吸块40和阻隔片32,能够根据需求,以第一磁吸块40和第二磁吸块41磁吸的方式,利用阻隔片32对捕捞洞进行封堵,提升了实用性;设置卡条19,能够对弹性箍34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避免弹性箍34在侧支撑臂8外壁上滑动,提升了可靠性。
104.实施例3:
105.一种用于上述鱼稻共生系统的管理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6.s1:根据现场情况规划种植、养殖区域;
107.s2:根据规划的区域架设区域围栏4及固定桩5;
108.s3:将管理监测设备1通过钉杆6固定于区域围栏4内侧中心位置;
109.s4:将重力座9通过锥形头22固定;
110.s5:在钉杆6外侧安装加固板3进行加固处理;
111.s6:种植水稻、养殖鱼虾;
112.s7:利用温度传感器23对水温进行实时监测;
113.s8:收获时,将安装于侧支撑臂8上捕捞装置2的阻隔片32拆除;
114.s9:在笼网12内放置诱饵,利用捕捞装置2进行捕捞。
115.其中,所述s6步骤中,在养殖区域开挖虾沟,在虾沟之间开挖形成连通沟42,并对基于深度,将养殖区域分为浅层水区、中层水区和深层水区,水稻种植在养殖区域的浅层水区和中层水区,鱼养殖在养殖区域的中层水区,虾养殖在养殖区域的深层水区内。
116.其中,所述s6步骤中,养殖鱼虾的选种为黑鱼和龙虾,其中,养殖水温控制在16~32℃,具体的,浅层水区的温度控制在16~28℃;中层水区的温度控制在18~30℃;深层水区的温度控制在20~32℃。
117.实验一:
118.为了保障产出,选取相同批次的鱼苗、虾苗和稻苗,分成五组,控制其余条件不变,改变养殖水温;
119.第一组:浅层水区温度为19.8℃;中层水区温度为20.0℃;深层水区温度为20.2℃;
120.第二组:浅层水区温度为21.8℃;中层水区温度为22.0℃;深层水区温度为22.2℃;
121.第三组:浅层水区温度为23.8℃;中层水区温度为24.0℃;深层水区温度为24.2℃;
122.第四组:浅层水区温度为25.8℃;中层水区温度为26.0℃;深层水区温度为26.2℃;
123.第五组:浅层水区温度为27.8℃;中层水区温度为28.0℃;深层水区温度为28.2℃;
124.误差值控制在
±
0.2℃;
125.培育后对收获总值进行评测,得到以下结论:
126.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收获总值7890969386
127.由上可知,养殖水温与收获总值存在明显的关系,其中,第三组的收获总值最佳,因此,优选的,养殖水温控制在:浅层水区温度为23.8℃;中层水区温度为24.0℃;深层水区温度为24.2℃。
128.实验二:
129.为了保障收益,控制其余条件不变,改变鱼的选种,进行种植、养殖,一段时间后收获,对结果进行评测,得到以下结论:
130.选种鱼收获值虾收获值稻收获值罗非鱼748486禾花鱼778883黑鱼907987
131.由上可知,选取罗非鱼和禾花鱼这种草食性鱼类,能够保障龙虾的收获值,但是其本身生存能力欠佳,导致自身收获值较低;选取黑鱼这种杂食性鱼类,虽然龙虾的收获值相对较低,但是黑鱼本身的收获值较高;此外,在黑鱼投放的初期,保障饲料的供给量,能够减小虾苗的损失。
132.选种鲤鱼禾花鱼黑鱼收获总值244248256
133.由上可知,选用黑鱼进行共生培养,所获得的收获总值更高,因此,优选的,鱼的选种为黑鱼。
134.实验三:
135.为了保障收益,控制其余条件不变,改变施肥器15的施肥频率,进行种植、养殖,一段时间后收获,对结果进行评测,得到以下结论:
136.施肥频率3次/1天2次/1天1次/1天1次/2天1次/3天经济效益9193968663收获总值9695938881
137.由上可知,收获总值随着施肥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肥频率为1次/1天的时候,产生的经济效益最佳,因此,施肥频率限定为1次/1天。
1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