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2022-08-09 02:25: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骨感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2.内植物相关感染是骨科的灾难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难治疗,易复发,疗效差,治疗周期长等特点,严重者可导致截肢或死亡。据报道,骨感染发病率在3%-5%,但复发率高达40%,引起内植物相关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骨感染难治疗的原因之一,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形成细菌生物膜的潜能。因为抗生素难以穿透细菌生物膜而无法杀菌,因此细菌生物膜是帮助细菌免疫逃逸的保护性装置。
3.近年来,广大科研工作者聚焦于金色黄色葡萄球菌致骨感染的相关研究。但既往多采用小鼠建造骨感染动物模型。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建造骨感染模型的依据较少、方法欠稳定,而且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契合度较低,因此使用范围受到局限。
4.基于此,本申请提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a.选取新西兰雌性大白兔;
9.b.选取钛合金螺钉、并对其预处理;
10.c.在新西兰大白兔左膝关节下方内侧2cm处做长1cm纵型切口,逐层切开至骨皮质;
11.d.选用直径2mm的钻头,将骨皮质开孔,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钛合金螺钉植入骨隧道,逐层缝合切口,无菌包扎;
12.e.获取ct影像学资料,并观察钛合金螺钉周围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情况等情况;
13.f.取出螺钉行扫描电镜检测,可见螺钉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及生物膜形成;
14.g.将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染色(he染色及革兰氏阴性染色),可见钉道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及呈蓝色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据此,可确认此模型构建成功。
15.优选地,所述a步骤中的新西兰大白兔为8-12周、体重在2-2.5千克的新西兰雌性大白兔。
16.优选地,所述b步骤中的钛合金螺钉规格为直径2.7mm,长10mm。
17.优选地,所述b步骤中的预处理方式为:将钛合金螺钉浸泡于1
×
105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菌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自然风干30分钟。
18.优选地,进行所述c步骤之前需要对新西兰大白兔备皮无菌消毒处理。
19.优选地,所述e步骤中获取ct影像学资料为植入钛合金螺钉术后七周图像。
20.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本申请简单有效便于操作、建模时间短,可作为一种完善而且切实可行的骨感染生物模型,对临床上骨感染发病机制的探索、骨感染治疗途径、研制新药的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价,可提供实验基础。
附图说明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造模所选钛合金螺钉外观;
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造模七周后组织大体观及感染性螺钉取出后扫描电镜图像;
24.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植入感染性螺钉后7周内连续ct图像;
25.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感染7周后左胫骨组织病理性染色结果;
26.其中:图1中a/b为造模所采用钛合金螺钉尺寸大小(直径2.7mm,长10mm);图2中c/d将感染性钛合金螺钉植入体内后7周时左胫骨组织大体观,可见局部软组织窦道形成,感染性软组织缺损严重,同时可见内侧骨皮质及螺钉尾部明显脓苔附着。e/f感染性螺钉取出后扫描电镜可见螺钉表面具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附着,同时可见大量纤维网状的生物膜形成;图3植入感染性螺钉后7周内连续ct图像,可见螺钉周围明显骨膜反应、皮质骨破坏、骨溶解形成(黄色箭头),提示骨感染存在;图4中i/j为he染色结果,髓腔内钉道周围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提示感染存在;k/l为革兰氏染色结果,髓腔内钉道周围可见大量呈蓝色的革兰氏阳性菌株寄生。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9.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a.选取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新西兰大白兔为8-12周、体重在2-2.5千克的新西兰雌性大白兔;
31.b.选取钛合金螺钉、并对其预处理,其中钛合金螺钉规格为直径2.7mm,长10mm,预处理方式为:将钛合金螺钉浸泡于1
×
105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菌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自然风干30分钟;
32.c.对新西兰雌性大白兔备皮无菌消毒处理,在其左膝关节下方内侧2cm处做长1cm纵型切口,逐层切开至骨皮质;
33.d.选用直径2mm的钻头,将骨皮质开孔,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钛合金螺钉植入骨隧道,逐层缝合切口,无菌包扎;
34.e.在植入钛合金螺钉术后每周获取ct影像学资料,并观察钛合金螺钉周围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情况等情况,术后第7天可见左胫骨内侧术区伤口肿胀明显,明显脓液及窦
道形成,并可见螺钉尾部自然暴露,附着大量脓苔;
35.f.术后第七周取出螺钉行扫描电镜检测,可见螺钉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及生物膜形成;
36.g.将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染色(he染色及革兰氏阴性染色),可见钉道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及呈蓝色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据此,可确认此模型构建成功。
37.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新西兰雌性大白兔;b.选取钛合金螺钉、并对其预处理;c.在新西兰大白兔左膝关节下方内侧2cm处做长1cm纵型切口,逐层切开至骨皮质;d.选用直径2mm的钻头,将骨皮质开孔,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钛合金螺钉植入骨隧道,逐层缝合切口,无菌包扎;e.获取ct影像学资料,并观察钛合金螺钉周围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情况;术后第7天可见左胫骨内侧术区伤口肿胀明显,明显脓液及窦道形成,并可见螺钉尾部自然暴露,附着大量脓苔;f.取出螺钉扫描电镜检测,可见螺钉表面有大量细菌附着及生物膜形成;g.将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染色,可见钉道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及呈蓝色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据此,可确认此模型构建成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的新西兰大白兔为8-12周、体重在2-2.5千克的新西兰雌性大白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的钛合金螺钉规格为直径2.7mm,长1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的预处理方式为:将钛合金螺钉浸泡于1
×
105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菌液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自然风干30分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所述c步骤之前需要对新西兰大白兔备皮消毒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步骤中获取ct影像学资料为植入钛合金螺钉术后连续七周图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新西兰大白兔骨感染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新西兰大白兔;b.选取钛合金螺钉、并对其预处理;c.在新西兰大白兔左膝关节下方内侧2cm处做长1cm纵型切口,逐层切开至骨皮质;d.选用直径2mm的钻头,将骨皮质开孔,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钛合金螺钉植入骨隧道,逐层缝合切口,无菌包扎;e.获取CT影像学资料,并观察钛合金螺钉周围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情况等情况;f.取出螺钉行扫描电镜检测、组织病理性染色。本申请简单有效便于操作、建模时间短,可作为一种完善而且切实可行的骨感染生物模型,对临床上骨感染发病机制的探索、骨感染治疗途径、研制新药的效果和安全性的评价,可提供实验基础。验基础。验基础。


技术研发人员:任有亮 杨晋 楚磊 邓忠良 金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2/8/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