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固结构及具有其的装配式墙板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22:30: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固结构及具有其的装配式墙板。


背景技术:

2.装配式房屋诞生于上个世界50年代末,其主要概念是通过在工厂预制墙体、房屋等,按照设计要求加工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承重结构,能够迅速组装成一套房屋的一种建房模式。广泛用于建筑工地的临时办公室、宿舍、交通、水利、石油、天然气等大型野外勘探、野外作业施工用房、城市办公、民用安置、展览等临时用房。
3.目前市场售卖的加固装配式墙板多为一体式设计,其重量较重,不便于上下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加固结构及具有其的装配式墙板,其解决了传统的加固式墙板重量较重,不便运输安装使用的问题,为建筑施工工作带来了便捷,降低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固结构,适用于加固内有腔体的装配式墙板,包括:
6.支撑组件、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加固组件;
7.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分别适用于嵌入墙体的顶部、所述墙体的底部;
8.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
9.所述支撑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
10.所述加固组件设置两组,两组所述加固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相对的两侧,两组所述加固组件均适用于与所述墙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道,所述支撑组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道;
12.所述第一滑道和所述第二滑道均沿所述支撑组件的长度方向设置;
13.所述第一限位块朝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道相匹配;
14.所述第二限位块朝向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道相匹配。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基架;
16.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基架的相对两侧,以使所述第一夹板、所述基架和所述第二夹板呈“工”形结构设置;
17.所述基架内填充有加气混泥土。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固组件包括龙骨架和支撑板;
19.所述龙骨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龙骨架沿从所述第一限位块到所述第二限位块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20.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与所述龙骨架的数量相匹配,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龙骨架的一侧,用于支撑所述龙骨架。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上均开设有灌封孔,所述灌封孔适用于与所述墙板的内部腔体连通设置,用于向所述墙板的内部灌封密封胶。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
23.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适用于可拆卸安装在顶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的所述墙体,所述第二密封盖适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底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的所述墙体;
24.所述第一密封盖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盖覆盖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的所述灌封孔;
25.所述第二密封盖与所述第二限位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密封盖覆盖所述第二限位块上的所述灌封孔。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盖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
27.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三凸台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的相对的两侧;
28.所述第二凸台呈“t”字形设置,所述第二凸台临近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端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凸台远离所述第一限位块的端面面积;
29.所述第一凸台到所述第二凸台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所述第三凸台到所述第二凸台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
30.所述第一凸台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凸台的结构相同;
31.所述第二密封盖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盖的结构相同。
3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固结构和墙体;
33.其中,所述墙体内有腔体,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加固组件均固定在所述墙体的内部腔体处;
34.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嵌入所述墙体的顶部、所述墙体的底部。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有两组,两组防护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墙体的相对两侧外壁上。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水板和防火板;
37.所述防水板安装在所述墙体的外壁上,所述防火板固定在所述防水板背离所述墙体的一侧板面上。
38.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用于加固内有腔体的装配式墙板,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对的安装在装配式墙板的内部腔体处,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安装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组件,且加固组件与墙体可拆卸连接,由此,完成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的组装。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在运输时可以将支撑组件和加固组件从墙体的内部拆分出来,可以单独运输,解决了传统的加固式墙板重量较重,不便运输安装使用
的问题,为建筑施工工作带来了便捷,降低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39.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40.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41.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主体结构图;
42.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支撑组件的结构图;
43.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一密封盖处的局部放大图;
44.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防护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46.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新型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49.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50.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主体结构图。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支撑组件的结构图。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一密封盖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结构的防护组件的结构图。如图1、图2、图3或图4所示,该加固结构适用于加固内有腔体的装配式墙板,该加固结构包括:支撑组件100、第一限位块200、第二限位块300和加固组件400,其中,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300分别嵌入墙体900的顶部和墙体900的底部,且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300相对设置。支撑组件100可拆卸安装在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300之间。加固组件400设置有两组,两组加固组件400分别设置在支撑组件100的相对的两侧,两组加固组件400均与墙体900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51.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用于加固内有腔体的装配式墙板,第一限位块 200和第二限位块300相对的安装在装配式墙板的内部腔体处,在第一限位块 200和第二限位块300之间安装支撑组件100,支撑组件100的两侧均设置有加固组件400,且加固组件400与墙体900可拆卸连接,由此,完成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的组装。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在运输时可以将支撑组件100和加固组件400从墙体900的内部拆分出来,可以单独运输,解决了传统的加固式墙板重量较重,不便运输安装使用的问题,为建筑施工工作带来了便捷,降低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组件100呈矩形板状结构,支撑组件100 朝向第一限位块200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道140,支撑组件100朝向第二限位块30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道150,第一滑道140和第二滑道150均沿支撑组件 10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限位块200朝向支撑组件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滑块210,第一滑块210与第一滑道140相匹配。第二限位块300朝向支撑组件100 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块310,第二滑块310与第二滑道150相匹配。由此,更加的方便了支撑组件100与第一限位块200、第二限位块300的连接。
53.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组件100包括第一夹板110、第二夹板130和基架120,第一夹板110和第二夹板130分别设置在基架120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夹板110、基架120和第二夹板130呈“工”形结构设置。基架120内填充有加气混泥土。由此,通过在基架120内部填充加气混泥土来调高承重能力,使得整体更加的牢固。
54.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夹板110、第二夹板130和基架120均成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夹板110的大小和第二夹板130 的大小相同。第一夹板110、基架120和第二夹板130想成的“工”形结构的两个开口侧分别朝向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300设置,且第一滑道140、第二滑道150均为第一夹板110、基架120和第二夹板130围城的槽状区域。
5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固组件400包括龙骨架410和支撑板420,龙骨架410设置有多个,多个龙骨架410沿从第一限位块200到第二限位块300 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支撑板420设置有多个,支撑板420的数量与龙骨架410 的数量相匹配,支撑板420设置在龙骨架410的一侧,用于支撑龙骨架410。由此,通过龙骨架410和支撑板420的配合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稳定性能,加强了抗挤压性能,使得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墙板更加的坚固耐用。
56.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龙骨架410可以呈
“×”
形结构,且支撑板420固定在龙骨架410朝向第二限位块300的一侧,由此龙骨架410和支撑板420呈“又”字形连接。由此,增加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稳定性。
57.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板420可以与相邻的龙骨架410固定连接。由此,进一步的增加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稳定性。
58.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 300上均开设有灌封孔500,灌封孔500适用于与墙板的内部腔体连通设置,用于向墙板的内部灌封密封胶。
59.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组件100朝向第一限位块200的一侧与第一限位块200、第一滑块210之间均设置有间隙,支撑组件100朝向第二限位块300的一侧与第二限位块300、第二滑块310之间均设置有间隙。由此,方便后续的密封胶的注入。
60.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墙体900上开设有与灌封孔500相对应的通孔,由此,方便密封胶的注入。
61.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灌封孔500可以开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灌封孔500可以两个为一组沿支撑组件10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为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62.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密封盖600和第二密封盖700,其中,第一密封盖600适用于可拆卸安装在顶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槽的墙体900,第二密封盖700适用于可拆卸安装在底部开设有第二密封槽的墙体900。第一密封盖600与第一限位块200相对设置,第一密封盖600覆盖第一限位块200上的灌封孔500。第二密封盖700与第二限位块300相对设置,第二密封盖700覆盖第二限位块300上的灌封孔500。由此,通过第一密封盖600 和第二密封盖700的设置可以将密封孔封住,进一步的增加了米鞥效果。
63.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盖600朝向第一限位块2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台610、第二凸台620和第三凸台,第一凸台610和第三凸台分别设置在第二凸台620的相对的两侧。第二凸台620呈“t”字形设置,第二凸台620临近第一限位块200的端面面积小于第二凸台620远离第一限位块200的端面面积。第一凸台610到第二凸台620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第三凸台到第二凸台620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第一凸台610的结构与第三凸台的结构相同。第二密封盖700的结构与第一密封盖600的结构相同。
64.此处,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台610到第二凸台620之间形成凹槽式的结构,第二凸台620到第三凸台之间也想成凹槽式结构。
65.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台610朝向第一限位块200的一侧与第三凸台朝向所述第一限位块200的一侧平齐设置。第二凸台620包括一号凸台和二号凸台,且一号凸台和二号凸台呈“t”字形连接,且一号凸台与第一密封盖600连接,且一号凸台的台面面积大于二号凸台的台面,一号凸台与二号凸台同轴设置。且一号凸台朝向第一限位块200 的一侧与第一凸台610朝向第一限位块200的一侧平齐设置。灌封孔500与第二凸台620相对设置。
66.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第一密封盖600与墙体900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第二密封盖700与盖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由此进一步的增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性。
67.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密封盖600、第一凸台610、第二凸台620和第三凸台为一体成型。
68.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密封盖600 为圆柱形时,第一凸台610和第三凸台为绕第一密封盖600的边缘位置周向设置的圆环。
69.此处,还应当指出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中,第一密封盖600与墙体900通过螺栓连接。
70.本技术实施例加固结构在使用时,将支撑组件100、加固组件400和墙体 900运输到工作区域后,通过将支撑组件100滑动安装在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300之间,然后通过灌封孔500打入密封胶,将支撑组件100、第一限位块200和第二限位块300固定。并将第一密封盖600通过螺栓连接在墙体 900的第一密封槽内,第二密封盖700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第二密封槽内,由此达成了一个整体的效果。通过在第一密封盖600上设置第一凸台610、第二凸台620和第三凸台使得连接更加的紧凑,利于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密封
性。并通过将加固组件400设置为龙骨架410和支撑板420,由此提高了墙体900的稳定性,加强抗挤性能,使得墙体900坚固耐用,并通过在加固组件400内部注入加气混泥土,提高承重能力,使得整体更加的牢固。
71.基于前面任一项所述的加固结构,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其中,本技术装配式墙板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固结构和墙体900,其中,墙体900内有腔体,支撑组件100和加固组件400均固定在墙体900的内部腔体处,第一限位块200和和第二限位块300分别嵌入墙体900的顶部、墙体900的底部。由此,将装配式墙板做成可拆分式的结构,解决了传统的加固式墙板重量较重,不便运输安装使用的问题,为建筑施工工作带来了便捷,降低运输成本,也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72.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防护组件800,防护组件800设置有两组,两组防护组件800分别安装在墙体900的相对两侧外壁上。由此提高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的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
73.更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护组件800包括防水板810和防火板820,防水板810安装在墙体900的外壁上,防火板820固定在防水板810 背离墙体900的一侧板面上。由此提高了防火和防水能力,进一步的延长了使用寿命。
74.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