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08-03 05:1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及汽车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生活必需品。
3.当冬天拿着手机从室内走向室外,或者夏天拿着手机从空调房出来后,手机屏幕会产生水雾。又或者南方回南天天气时,汽车中控屏也会出现异常水雾。当屏幕为触控屏幕时,如果屏幕产生水雾,不仅会影响屏幕的手感,严重时还会影响屏幕的触控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容易产生水雾而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包括:
7.显示屏;
8.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正面;
9.透明石墨烯膜,所述透明石墨烯膜叠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设有触控层;
10.加热金属层,所述加热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加热所述透明石墨烯膜。
11.可选的,所述加热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
12.可选的,所述加热金属层为纵线和横线交叉的网格状结构。
13.可选的,所述加热金属层贴设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
14.可选的,所述触控层为镀设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的ito触控层或为贴设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
15.可选的,所述透明石墨烯膜通过oca光学胶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屏粘贴。
16.可选的,所述盖板为透明钢化玻璃盖板。
17.可选的,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板的厚度。
18.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
19.可选的,所述加热金属层直接与所述显示屏的驱动ic连接或直接与移动终端的主电路板连接。
20.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1.当应用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产生水雾后,由加热金属层加热透明石墨烯膜,再由透明石墨烯膜加热盖板,通过发热触控显示模组自身发热,快速及时加热蒸发掉水雾,减少移动终端因产生水雾而影响手感甚至影响触控功能的风险。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透明石墨烯膜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附图1-2中具体包括下述附图标记:
26.显示屏-1;盖板-2;透明石墨烯膜-3;触控层-4;加热金属层-5;oca光学胶-6;油墨-7。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1、盖板2、透明石墨烯膜3和加热金属层5。显示屏1、透明石墨烯膜3和盖板2依次叠置在一起。加热金属层5设置在透明石墨烯膜3上。当应用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产生水雾后,由加热金属层5加热透明石墨烯膜3,再由透明石墨烯膜3加热盖板2,通过发热触控显示模组自身发热,快速及时加热蒸发掉水雾,减少移动终端因产生水雾而影响手感甚至影响触控功能的风险。
29.显示屏1的构造与通常的相同,包括设有tft的下基板、设有cf层的上基板和夹设在上基板、下基板之间的液晶等。下基板上设有驱动tft的驱动ic,驱动ic与移动终端的主电路板连接。
30.盖板2的构造也与通常的相同,为透明钢化玻璃盖板2。盖板2的外周设有油墨7,由油墨7遮挡盖板2的非显示区。
31.透明石墨烯膜3为由石墨烯材料形成的薄膜。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柔韧度及导电导热特性,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通过透明石墨烯膜3加热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基本不影响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光学效果,而且盖板2各部位的温度基本相同,减少盖板2产生破裂的风险。
32.透明石墨烯膜3在朝向显示屏1的一面设有触控层4。触控层4可以为镀设在透明石墨烯膜3上的ito触控层4,也可以为贴设在透明石墨烯膜3上的纳米银线。通过触控层4实现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触控功能。
33.透明石墨烯膜3在朝向盖板2的一面设有加热金属层5。加热金属层5可以为纵线和横线交叉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加热金属层5可以通过oca光学胶6固定在透明石墨烯膜3上。如此设置,便于设置加热金属层5,结构简单;加热金属层5的加热效果好,提高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34.透明石墨烯膜3的厚度可以小于盖板2的厚度,以保证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光学效果。透明石墨烯膜3可以在设置好加热金属层5和触控层4后,通过oca光学胶6与盖板2和显
示屏1粘接,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组装。
35.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汽车中控屏等。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在该移动终端中,当产生水雾后,由加热金属层5加热透明石墨烯膜3,再由透明石墨烯膜3加热盖板2,通过发热触控显示模组自身发热,快速及时加热蒸发掉水雾。
36.加热金属层5可以直接与显示屏1的驱动ic连接,驱动ic与移动终端的主电路板连接,由主电路板通过驱动ic控制加热金属层5。加热金属层5也可以直接与移动终端的主电路板连接,以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37.在移动终端上可以设置控制按键。当需要打开加热金属层5时,由控制按键向主电路板发送信号,打开加热金属层5。当然,也可以在移动终端上设有检测水雾的检测器,当检测器检测到水雾后,向主电路板发送信号,使主电路板打开加热金属层5。
3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正面;透明石墨烯膜,所述透明石墨烯膜叠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设有触控层;加热金属层,所述加热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加热所述透明石墨烯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朝向所述盖板的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金属层为纵线和横线交叉的网格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金属层贴设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为镀设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的ito触控层或为贴设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石墨烯膜通过oca光学胶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屏粘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透明钢化玻璃盖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盖板的厚度。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触控显示模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金属层直接与所述显示屏的驱动ic连接或直接与移动终端的主电路板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发热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盖板,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正面;透明石墨烯膜,其叠置在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透明石墨烯膜的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面设有触控层;加热金属层,其设置在所述透明石墨烯膜上,加热所述透明石墨烯膜。本实用新型中,当应用发热触控显示模组的移动终端产生水雾后,由加热金属层加热透明石墨烯膜,再由透明石墨烯膜加热盖板,通过发热触控显示模组自身发热,快速及时加热蒸发掉水雾,减少移动终端因产生水雾而影响手感甚至影响触控功能的风险。而影响手感甚至影响触控功能的风险。而影响手感甚至影响触控功能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28
技术公布日:2022/8/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