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2022-08-03 00:4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对作物土传病害土壤进行深耕;s2.采用喷雾法或拌土撒施法或浇灌法将三氯异氰尿酸施用于深耕的土壤中;s3.作物秧苗的根部采用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浸湿;s4.作物秧苗定植结束后,用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灌根处理;s5.作物定植后5-10天,使用微生物菌剂冲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喷雾法具体为:将土地翻耕20-40厘米深时,将30-50%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100-300倍配置而成的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均匀喷至翻耕处,喷后即可平整,再在平整的土壤表层喷雾一次,4-8小时后土壤可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拌土撒施法具体为:将土地翻耕20—40厘米深时,将30%-50%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按照1:10-1:30拌匀,均匀直接撒入翻耕土壤层面,撒后即可平整土地,4-8小时后该土壤可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浇灌法具体为:将30%-50%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100-1000倍而成的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通过喷灌、滴灌、微灌、直接浇灌的方式,直接对土壤靶标目标实施杀菌消毒。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为36%-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成500-1500倍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为36%-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兑水稀释300-600倍而成。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的亩用量为500-1000克。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翻耕时的土壤温度>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氯异氰尿酸稀释液采用二次稀释法制得。10.三氯异氰尿酸在防治作物土传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氯异氰尿酸为30%-50%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和/或三氯异氰尿酸水溶液;所述作物土传病害包括但不限于枯萎病(fusarium sp.)、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粉痂病(spongosporasubterranean)、干腐病(fusarium sp.)、青枯病(ralstoniasolanacearum)和白绢病(selerotium rolfsii sacc)。

技术总结
发明涉及土壤病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三氯异氰尿酸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的方法及应用,通过土壤深耕、翻耕消毒、作物定植前蘸根、作物定植时灌根及定植后冲施等步骤,将三氯异氰尿酸应用于作物种植的各个阶段,有效减缓作物连作障碍,降低作物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于由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疫病、白绢病、枯萎病、根腐病、青枯病、溃疡病等防治土传病害见效快,效果显著,操作步骤简便,成本低廉,高效安全,无抗性无残留,经济效益显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周艳 钟平宣 吴晓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神隆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7
技术公布日:2022/8/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