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及实现方法与流程

2022-07-30 18:30: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及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车载以太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2.车载以太网用于连接汽车内不同电气设备的一种网络,从而满足车载环境中一些特殊需求。车载以太网主要由mac(介质访问控制)、phy(物理接口收发器)组成,其中,mac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它一端通过总线连接mcu/mpu,另一端通过相关接口连接到phy;mac或cpu通过smi(serial manage interface)对phy的行为、状态进行管理和控制,而具体管理和控制动作是通过读写phy内部的寄存器实现。
3.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载以太网的唤醒方式分别由不同分立的硬件设备完成,这就导致在系统进入休眠时,需要多路电源向唤醒设备供电,而在软件处理方面,也要面对多套唤醒模式,这些都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故障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及实现方法,在以太网phy中实现本地定时唤醒和远程网络唤醒功能,降低软硬件的复杂性和事故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包括,以太网phy单元、以太网设备、系统供电单元,其中,
6.所述以太网phy单元,分别与所述以太网设备和所述系统供电单元连接,根据定时唤醒时间或来自所述以太网设备的网络唤醒包消息,唤醒所述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
7.所述以太网设备,其向所述以太网phy单元发送网络唤醒包消息,请求唤醒所述系统供电单元;
8.所述系统供电单元,接收所述以太网phy单元的唤醒指令,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
9.进一步地,所述以太网phy单元,包括,定时唤醒模块和网络包唤醒模块,其中,
10.所述定时唤醒模块,接受定时唤醒时间设置,定时唤醒所述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
11.所述网络包唤醒模块,接收所述以太网设备的网络唤醒包消息,唤醒所述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
12.更进一步地,所述系统供电单元,在处于休眠状态时,保持对所述定时唤醒模块和所述网络包唤醒模块的供电。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接收系统休眠指令,断开相关系统的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休眠状态;
15.到达定时唤醒时间或接收到网络唤醒包消息,唤醒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16.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系统休眠指令,断开相关系统的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休眠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17.系统供电单元接收系统休眠指令,断开相关系统的供电,保持对以太网phy单元的定时唤醒模块和网络包唤醒模块的供电。
18.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系统休眠指令,断开相关系统的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休眠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19.设置定时唤醒时间并启动定时唤醒模块;
20.启动网络包唤醒模块,等待接收网络唤醒包消息。
21.更进一步地,到达定时唤醒时间或接收到网络唤醒包消息,唤醒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工作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22.到达定时唤醒时间,定时唤醒模块向系统供电单元发送唤醒指令,唤醒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23.接收到以太网设备发送的网络唤醒包消息,网络包唤醒模块向系统供电单元发送唤醒指令,唤醒系统供电单元为相关系统提供供电,使相关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2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实现方法的步骤。
25.本发明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及实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以太网phy中同时实现定时唤醒和远程以太网设备唤醒的功能,休眠时系统仅需保持一路供电,使硬件的设计更加简易;软件只需处理一种唤醒模式,同时使软件处理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为根据本发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实现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0.实施例1
31.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系统,包括,以太网phy单元10、以太网设备20、系统供电单元30,其中,
32.以太网phy单元10,其对定时唤醒时间进行设置,并根据定时唤醒时间或接收到的以太网设备20发送的网络唤醒包消息,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
33.以太网设备20,其与以太网phy单元10进行数据交换,向以太网phy单元10发送网
络唤醒包消息,请求唤醒相关系统40。
34.系统供电单元30,其接收以太网phy单元10的唤醒指令,为相关系统40提供供电。
35.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关系统40,包括adas系统、车辆和信息娱乐系统等车载系统。
36.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phy单元10,包括定时唤醒模块11和网络包唤醒模块12,
37.定时唤醒模块11,其接收用户指令,对定时唤醒时间进行设置,当计时到达唤醒时间,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唤醒系统供电单元30为相关系统40提供供电。
38.网络包唤醒模块12,其接收以太网设备20发送的网络唤醒包消息,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唤醒系统供电单元30为相关系统40提供供电。
39.本发明实施例中,定时唤醒模块11和网络包唤醒模块12集成于以太网phy单元10内,在功能上相互独立。系统在休眠时,保持系统供电单元30对定时唤醒模块11和网络包唤醒模块12的供电,便于进行唤醒条件的检测。首先定时唤醒模块11对计时情况进行检测,若已到唤醒时间,定时唤醒模块11直接唤醒系统供电单元30;若唤醒时间未到,网络包唤醒模块12对是否接收到以太网设备20的网络唤醒包消息的情况进行检测,若检测其已收到所述网络唤醒包,网络包唤醒模块12唤醒系统供电单元30;否则,系统休眠状态不变,重新开始进行唤醒条件的检测,直到满足唤醒系统供电单元30的条件,为相关系统40供电,实现对系统的唤醒操作。
40.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在休眠时,定时唤醒模块11和网络包唤醒模块12并行独立工作,分别进行唤醒条件的检测,任意一个满足唤醒条件,即可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
41.实施例2
42.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实现方法流程图,下面将参考图2,对本发明的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实现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43.首先,在步骤201,以太网phy单元初始化。
44.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系统开始运行时,以太网phy单元10要先进行初始化设置,将定时唤醒模块11和网络包唤醒模块12设置为待接收指令状态。
45.在步骤202,以太网设备正常收发数据。
46.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phy单元完成初始化后,以太网设备20通过以太网正常对外收发数据,包括对以太网phy单元10发送以太网唤醒数据包。
47.在步骤203,系统是否休眠。
48.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phy单元10等待接收系统休眠指令,如果没有接收到休眠指令,则返回步骤202,以太网正常对外收发数据;如果接收到休眠指令,则进入下一步骤。
49.在步骤204,以太网phy单元接收系统的唤醒功能设置。
50.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phy单元10收到系统休眠指令对唤醒功能的设置,为系统在即将进入的休眠状态中的唤醒需求做准备。
51.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phy单元10接收系统的唤醒功能设置,包括,设置定时唤醒模块11的定时唤醒时间和打开网络包唤醒模块12的以太网包唤醒功能。
52.在步骤205,系统进入休眠状态。
53.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指令,对系统供电单元30进行“仅保持对以太网phy单元供电”的设置,并正式进入休眠状态。
54.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在休眠状态下,系统供电单元30仅保持对定时唤醒模块11和网络包唤醒模块12的供电,检测定时唤醒时间和等待接收以太网设备20发送的网络唤醒包消息。
55.在步骤206,检查是否已到定时时间,如果到达定时时间,则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进入步骤208,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56.本发明实施例中,处于工作状态的定时唤醒模块11检查定时时间,如果时间已到,进行步骤208;否则,进行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57.在步骤207,检查是否收到网络唤醒包消息,收到则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6。
58.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包唤醒模块12等待接收来自以太网设备20的网络唤醒包消息,收到则向系统供电单元30发送唤醒指令。
59.在步骤208,系统供电单元打开对相关系统40的供电。
60.实施例3
61.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支持唤醒功能的以太网phy实现方法的步骤。
6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