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5:5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2.番茄潜麦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鳞翅目麦蛾科的一种重要害虫。番茄潜麦蛾以茄科的番茄为主要寄主植物,也可为害茄子、马铃薯、青椒、人参果、烟草等经济作物。番茄潜麦蛾为小型蛾类昆虫,成虫主要将卵产于叶片背面或正面,以及芽、嫩茎或绿色果实上;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茎秆或果实内取食为害,老熟幼虫主要在土壤中化蛹。番茄潜麦蛾可在寄主植物的整个生长期进行为害,露地及保护地番茄均可严重受害如若防控不及时,番茄减产可达80%~90%,甚至绝收。
3.传统的番茄潜麦蛾防治手段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直接喷洒,由此带来的安全和生态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生物与物理防治将是今后发展趋势。常规的生物防治利用诱捕器结合性诱剂来诱杀害虫,应用最多的诱捕器为盛水盆型,但是由于盛水盆型诱捕器的水分蒸发,往往给实际生产带来很大麻烦,需要大量的人工来补水,人工成本较高,所以在大面积推广的时受到了很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解决了现有诱捕器无法自动补水的问题,且诱杀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包括盛水盆和诱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装置,所述盛水盆其内底面设有蓝色诱虫层,其外侧壁设有补水筒,所述补水筒通过补水装置往盛水盆内自动补水。
6.所述补水装置包括浮球、连杆、阀门和出水管,所述浮球为塑料浮球,连杆一端与浮球连接,另一端铰接在阀门上,所述出水管一端与补水筒底部连通,另一端伸入盛水盆内。
7.所述盛水盆侧壁上设有水筒固定架,所述补水筒安装在水筒固定架上。
8.所述盛水盆侧壁上方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中部设有用于插接诱芯的插管,所述插管顶部设有挂钩。
9.所述诱虫层为涂覆的蓝油漆或蓝色自发光涂料。
10.较优的,所述盛水盆直径25~30cm,高度5~8cm,所述诱芯距离水面保持2~3cm,防治效果更好。
11.较优的,所述补水筒由半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12.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解决了现有诱捕器无法自动补水的问题,且诱杀效果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补水装置,通过浮球升降打开
或关闭阀门,从而通过补水筒进行自动补水,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添水工作量,并且可以随时保持盛水盆中水的量,提高诱虫的效果。通过在盛水盆其内底面设有蓝色诱虫层,利用番茄潜麦蛾对蓝色的趋光性而进行诱杀,进一步增大诱虫效果,提高了杀虫效率。如果番茄潜麦蛾发生较为严重,在插管下方插接一根诱芯,防治效果更好。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盛水盆,2-诱虫层,3-固定支架,4-诱芯,5-补水筒,6-水筒固定架,7-挂钩,8-补水装置,81-浮球,82-连杆,83-阀门,84-出水管,9-插管。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
20.参见如图1至图3所示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包括盛水盆1和诱芯4,还包括补水装置8,盛水盆1其内底面设有蓝色诱虫层2,其外侧壁设有补水筒5,补水筒5通过补水装置8往盛水盆1内自动补水。补水装置8包括浮球81、连杆82、阀门83和出水管84,浮球81为塑料浮球,连杆82一端与浮球81连接,另一端铰接在阀门83上,出水管84一端与补水筒5底部连通,另一端伸入盛水盆1内。盛水盆1侧壁上设有水筒固定架6,补水筒5安装在水筒固定架6上。盛水盆1侧壁上方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固定支架3,固定支架3中部设有用于插接诱芯4的插管9,插管9顶部设有挂钩7。诱虫层2为涂覆的蓝油漆或蓝色自发光涂料。盛水盆1直径25~30cm,高度5~8cm。补水筒5由半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在番茄潜麦蛾发生初期时,将盛水盆1装入清水,水距上边1~2cm,然后滴几滴香油,放置于种植番茄的田块地面上,每亩放置15~20个,或通过挂钩7悬挂在田间支架上,并注意打捞诱杀的番茄潜麦蛾成虫。为了能持续补水,将补水筒5安装至水筒固定架6上,并将补水装置8的出水管84一端与补水筒5底部连通,另一端伸入盛水盆1内。浮球81始终漂在水上,当补水筒5通过出水管84向盛水盆1补水时,水面上涨时,浮球81也跟着上升,上升的同时就带动连杆82也上升。由于连杆82与阀门83铰接相连,当上升到一定位置时,连杆82支起(关闭)阀门83,封闭水源,从而停止补水。当盛水盆1水面蒸发,水位下降时,浮球81也下降,连杆82带动阀门83开启,以此反复循环实现自动补水。本实用新型诱杀可大大减少传统诱捕器田间人工添水工作量,炎热季节由每天添水改为10~15天添水一次,可至少减少田间诱捕水工作量的90%以上,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随时自动补充所蒸发水分,始终保持盛水盆里1中水量不变,提高诱虫的效果。通过在盛水盆1其内底面设有蓝色诱虫层2,利用番茄潜麦蛾对蓝色的趋光性而进行诱杀,进一步增大诱虫的效果,提
高了杀虫效率。如果番茄潜麦蛾发生较为严重,在插管9下方插接一根诱芯4,诱芯4距离水面保持2~3cm,防治效果更好。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携带。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包括盛水盆(1)和诱芯(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装置(8),所述盛水盆(1)其内侧底面设有蓝色诱虫层(2),其外侧壁设有补水筒(5),所述补水筒(5)通过补水装置(8)往盛水盆(1)内自动补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8)包括浮球(81)、连杆(82)、阀门(83)和出水管(84),所述浮球(81)为塑料浮球,连杆(82)一端与浮球(81)连接,另一端铰接在阀门(83)上,所述出水管(84)一端与补水筒(5)底部连通,另一端伸入盛水盆(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盆(1)侧壁上设有水筒固定架(6),所述补水筒(5)安装在水筒固定架(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盆(1)侧壁上方设置有向上突起的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中部设有用于插接诱芯(4)的插管(9),所述插管(9)顶部设有挂钩(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层(2)为涂覆的蓝油漆或蓝色自发光涂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水盆(1)直径25~30cm,高度5~8cm,所述诱芯(4)距离水面保持2~3c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筒(5)由半透明塑料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该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包括盛水盆和诱芯,还包括补水装置,盛水盆其内底面设有蓝色诱虫层,其外侧壁设有补水筒,补水筒通过补水装置往盛水盆内补水。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农业种植用便携式番茄潜麦蛾诱杀装置,解决了现有诱捕器无法自动补水的问题,且诱杀效果好。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研发人员:王田珍 阿普前 王众举 冯凡 李竑阳 吴文祥 王树明 沈宏祥 李秀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明保腾生化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8
技术公布日:2022/7/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