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13:23: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以及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人们在对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进行预测和计算时,常从大气、水质、生物、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等多个要素进行研究。
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860691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装置,包括固定脚仔、支架、太阳能电池板、设备箱、显示屏、支撑板、检测仪、固定柱、把手,支架通过焊接方式与固定柱相连接,固定柱上端设有支撑板两个。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检测仪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当操作人员需要进行多点检测时,检测仪一直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如果在移动装置的过程中意外发生碰撞,存在有检测仪损坏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检测仪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包括安装箱、设置于所述安装箱内的检测仪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箱底部的支撑架,所述安装箱内滑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检测仪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检测仪的夹持组件,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板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水平驱动组件,且所述安装箱上设置有移动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先打开移动门,接着操作人员利用水平驱动组件使得支撑板移动,支撑板移动带动工作台穿出移动门并移动至安装箱外,接着操作人员将检测仪放入导向环中,导向环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检测仪倾斜,然后操作人员利用夹持组件将检测组件固定,当操作人员需要更换检测点时,操作人员再次利用水平驱动组件将工作台移入安装箱内,安装箱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碰撞对于检测仪的影响,夹持组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检测仪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检测仪与安装箱内侧壁的碰撞,进而提高检测仪的使用寿命。
8.优选的,所述水平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箱内的驱动电机、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箱内侧壁上的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螺纹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丝杆上套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转动使得支撑板沿第一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板移动带动工作台移动。
10.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定位环内侧壁上的弧形板、设置于所述弧形板上的弹性垫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弧形板上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弧形板的端部与所述弹性垫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垫相互靠近的侧面与所述检测仪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垫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检测仪的外表面,第一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吸收检测仪震动产生的势能,从而降低检测仪振动的幅度,第一弹簧以及弹性垫有利于提高检测仪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检测仪的使用寿命。
12.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穿设于所述工作台内并与所述工作台滑移配合,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板移动的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工作台内的双向丝杆、套设于所述双向丝杆两端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弧形板一一对应,且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弧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与所述双向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双向丝杆上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工作台内穿设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驱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使得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使得滑动块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滑动块相互靠近带动弧形板与弹性垫相互靠近,从而实现对于检测仪的夹持固定,当滑动块相互远离时,操作人员方便更换工作台上的检测仪。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内转动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主动齿轮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丝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块滑移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板内转动安装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工作台内穿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套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转动杆另一端套设有用于与所述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的转动齿轮,所述蜗杆远离所述蜗轮的端部套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丝杆转动时,第一丝杆通过第一卡块与第一卡槽的配合使得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转动使得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带动转动杆以及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使得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使得蜗杆转动。
16.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支撑板插接配合的插接槽,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竖向驱动组件,竖向驱动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安装箱内侧壁上的驱动板、穿设于所述驱动板并与所述驱动板螺纹配合的第二丝杆,所述工作台内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板插接配合的安装槽,所述的第二丝杆一端与所述安装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三锥齿轮,且所述安装箱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位置的调节组件,所述安装箱上设置有封闭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槽的设置使得支撑板能够与工作台分离,操作人员利用调节组件使得第一锥齿轮仅与第三锥齿轮啮合,接着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配合使得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转动使得驱动板沿第二丝杆的长度方向移动,驱动板移动带动工作台穿过封闭门到达安装箱外,从而方便操作人员使得检测仪检测气体。
18.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固定套设有第一转动环,所述第一转动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内侧壁滑移配合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丝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转动环,所述第二转动环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二丝杆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三卡块滑移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箱内侧壁上的固定套筒、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套筒内的用于推动第二锥齿轮的推动块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箱上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端穿入推动块内并与推动块螺纹配合,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设置有旋钮,所述固定套筒上连通有朝向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内滑动设有用于推动第三锥齿轮的抵紧块,所述推动块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抵紧块插接配合限位槽,所述抵紧块远离所述第三锥齿轮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内端壁设置有斜面,所述抵紧块与所述推动块上的斜面相匹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向一侧转动旋钮,旋钮使得螺纹杆转动,螺纹杆使得驱动块移动,驱动块移动使得第二锥齿轮移动,此时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二锥齿轮脱离与第一锥齿轮的啮合状态,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只能使得第三锥齿轮转动;当操作人向另一侧转动旋钮,螺纹杆转动使得推动杆朝向旋钮方向移动,此时一方面第二锥齿轮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重新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另一方面,推动块与抵紧块的斜面配合驱动抵紧杆沿定位套筒方向移动,抵紧块驱动第三锥齿轮移动,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锥齿轮脱离与第一锥齿轮的啮合状态,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只能使得第二锥齿轮转动,调节组件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调节第二锥齿轮以及第三锥齿轮的位置。
20.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固定驱动板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插接槽内顶面的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上的连接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两端的定位块,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复位所述支撑柱的复位件,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块插接配合的定位槽。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位于插接槽内时,支撑板顶起支撑柱,当驱动板使得工作台上升时,支撑柱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连接板下降,连接板下降带动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有利于防止工作台脱离驱动板。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导向环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检测仪倾斜,然后操作人员利用夹持组件将检测组件固定,当操作人员需要更换检测点时,操作人员再次利用水平驱动组件将工作台移入安装箱内,安装箱的设置有利于减少碰撞对于检测仪的影响,夹持组件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检测仪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检测仪与安装箱内侧壁的碰撞,进而提高检测仪的使用寿命;2.弹性垫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检测仪的外表面,第一弹簧的设置有利于吸收检测仪震动产生的势能,从而降低检测仪振动的幅度,第一弹簧以及弹性垫有利于提高检测仪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检测仪的使用寿命;3.当支撑板位于插接槽内时,支撑板顶起支撑柱,当驱动板使得工作台上升时,支撑柱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连接板下降,连接板下降带动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定位块与定位槽配合有利于防止工作台脱离驱动板。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箱;11、固定柱;12、移动门;13、封闭门;14、支撑板;141、转动空腔;142、主动齿轮;143、第一卡块;144、从动齿轮;15、检测仪;2、支撑架;21、连接套筒;22、支撑套筒;23、定位柱;3、工作台;31、插接槽;32、定位环;33、滑动槽;34、转动杆;341、转动齿轮;35、主动锥齿轮;36、蜗杆;37、蜗轮;371、从动锥齿轮;38、安装槽;39、导向槽;4、水平驱动组件;41、驱动电机;411、第一锥齿轮;42、第一丝杆;421、第二锥齿轮;422、第一转动环;423、第二弹簧;424、第一卡槽;425、第二卡块;5、夹持组件;51、弧形板;52、弹性垫;53、第一弹簧;6、动力组件;61、双向丝杆;62、滑动块;7、竖向驱动组件;71、驱动板;711、驱动柱;712、导向杆;713、定位槽;72、第二丝杆;721、第二卡槽;73、第三锥齿轮;731、第三卡块;74、第二转动环;75、第三弹簧;8、定位组件;81、支撑柱;82、连接板;83、定位块;84、复位件;841、复位板;842、第四弹簧;9、调节组件;91、固定套筒;92、推动块;921、限位槽;93、螺纹杆;931、旋钮;94、定位套筒;95、抵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参照图1、图2,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包括安装箱1、支撑架2以及检测仪15。
33.参照图1、图2,安装箱1为矩形箱体,安装箱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11。支撑架2设置于安装箱1的下方,支撑架2包括连接套筒21、支撑套筒22以及定位柱23,连接套筒21套设于固定柱11上,且连接套筒21与固定柱11螺纹配合。支撑套筒22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套筒22环绕连接套筒21的轴线均匀布置,支撑套筒22一端与连接套筒21远离安装箱1的端面铰接,支撑套筒22另一端套设于定位柱23上,定位柱23与支撑套筒22螺纹配合。定位柱23设置有四个,四个定位柱23与四个支撑套筒22一一对应,连接套筒21的设置方面操作人员安装拆除安装箱1,且支撑架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安装箱1的稳定性。
34.参照图1、图2,安装箱1内设置有工作台3,工作台3的横截面为矩形,工作台3的外侧壁与安装箱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安装箱1的外侧面上铰接有用于通过工作台3的移动门12,且安装箱1的顶面铰接有用于通过工作台3的封闭门13。
35.参照图2、图3,安装箱1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工作台3位置的水平驱动组件4。水平驱动组件4包括驱动电机41以及第一丝杆42,驱动电机41安装于安装箱1的内底面上,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411。第一丝杆42水平设置,且第一丝杆42与安装箱1设有移动门12的内侧壁转动连接。安装箱1的内底面上滑动设置有支撑板14,工作台3的底
面开设有用于与支撑板14插接配合的插接槽31,第一丝杆42穿过支撑板14,且第一丝杆42与支撑板14螺纹配合。
36.参照图4、图5,第一丝杆42靠近第一锥齿轮411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锥齿轮421,第一锥齿轮411与第二锥齿轮421相互啮合。第二锥齿轮42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425,第一丝杆42上开设有第一卡槽424,第一卡槽42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丝杆4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二卡块425与第一卡槽424的内侧壁滑移配合。第一丝杆42上固定套设有第一转动环422,第一丝杆42上套设有第二弹簧423,第二弹簧423一端与第一转动环422固定连接,第二弹簧423另一端与第二锥齿轮421固定连接。
37.参照图2、图3,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411转动,第一锥齿轮411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421转动,第二锥齿轮421转动使得第一丝杆42转动,第一丝杆42的转动使得支撑板14沿第一丝杆42的长度方向移动,支撑板14通过与插接槽31的配合驱动工作台3移动,从而使得工作台3经移动门12穿出安装箱1。
38.参照图3、图4,工作台3上设置有定位环32,定位环32的底面与工作台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定位环32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检测仪15的夹持组件5,夹持组件5包括弧形板51、弹性垫52以及第一弹簧53。弧形板51滑动穿设于定位环32内,弧形板51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板51相互靠近,且两个弧形板51关于定位环32的轴线对称布置。弹性垫52设置于弧形板51相互靠近的侧面上,第一弹簧53设置于弧形板51与弹性垫52之间,第一弹簧53一端与弧形板51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3另一端与弹性垫52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弹簧53沿弧形板5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39.参照图3,工作台3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弧形板51移动的动力组件6,动力组件6包括双向丝杆61以及滑动块62,双向丝杆61水平设置,且双向丝杆61的端部与工作台3转动连接。滑动块62设置有两个,工作台3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与两个滑动块62滑移配合的滑动槽33。滑动块62与弧形板51一一对应,且滑动块62的上表面与弧形板51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滑动块62分别套设于双向丝杆61两端,且滑动块62与双向丝杆61螺纹配合。
40.参照图4、图6,支撑板14内开设有转动空腔141,转动空腔141的横截面呈矩形。转动空腔141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主动齿轮142,主动齿轮142套设于第一丝杆42上,且主动齿轮142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43,第一卡块143与第一卡槽424内侧壁滑移配合。转动空腔141的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从动齿轮144,从动齿轮144设置于转动齿轮341上方,且主动齿轮142与从动齿轮144相互啮合,从动齿轮144远离转动齿轮341的端部延伸至工作台3内。
41.参照图4、图7,工作台3内穿设有转动杆34,转动杆34与工作台3转动连接,转动杆34靠近从动齿轮144的端部固定套设有转动齿轮341,转动齿轮341能够与从动齿轮144相互啮合。转动杆34远离转动齿轮341的端部固定套设有主动锥齿轮35。双向丝杆61的中部固定套设有蜗轮37,工作台3内穿设有蜗杆36,蜗杆36与工作台3转动连接,蜗杆36与蜗轮37相互啮合。蜗杆36远离蜗轮37的端部固定套设有从动锥齿轮371,主动锥齿轮35与从动锥齿轮371相互啮合。
42.参照图3、图4,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411转动,第一锥齿轮411与第二锥齿轮421配合使得第一丝杆42转动,第一丝杆42转动一方面使得支撑板14移动,支撑板14移动带动工作台3移动;第一丝杆42转动另一方面通过第
一卡槽424与第一卡块143的配合使得主动齿轮142转动,主动齿轮142使得从动齿轮144转动,从动齿轮144转动使得转动齿轮341转动,转动齿轮341转动使得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转动通过主动锥齿轮35与从动锥齿轮371的配合使得蜗杆36转动,蜗杆36转动使得蜗轮37转动,蜗轮37转动使得双向丝杆61转动,双向丝杆61转动使得滑动块62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
43.参照图3,当工作台3朝向安装箱1外移动时,两个滑动块62相互远离,滑动块62相互远离带动第一弹簧53以及弹性垫52移动,当工作台3位于安装箱1外时,操作人员将检测仪15放入定位环32,接着,操作人员使得驱动电机41反向转动,工作台3进入安装箱1的同时,两个滑动块62带动弧形板51相互靠近,两个弹性垫52相互配合锁定检测仪15的位置。第一弹簧53的设置有利于吸收检测仪15震动产生的势能。
44.参照图4、图6,安装箱1的上表面铰接有封闭门13,安装箱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工作台3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竖向驱动组件7,竖向驱动组件7包括驱动板71以及第二丝杆72,驱动板71水平设置,驱动板71设置于安装箱1远离移动门12的内侧壁上,驱动板71与安装箱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工作台3靠近驱动板71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与驱动板71插接配合的安装槽38。驱动板71靠近移动门12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柱711,驱动柱711穿入工作台3内并与工作台3滑移配合。驱动板71上穿设有两个导向杆712,两个导向杆712间隔设置,导向杆712一端与安装箱1的内底面固定连接,导向杆712另一端与安装箱1的内顶面固定连接,且导向杆712与驱动板71滑移配合。导向杆712的设置一方面为驱动板71的移动提供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使得驱动板71的移动更加顺畅。
45.参照图4、图5,第二丝杆72竖直设置,第二丝杆72的顶端与安装箱1的内顶面转动连接,第二丝杆72穿过驱动板71并与驱动板71螺纹配合,第二丝杆7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锥齿轮73,第三锥齿轮73能够与第一锥齿轮411相互啮合。第三锥齿轮73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卡块731,第二丝杆72沿自身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槽721,第三卡块731与第二卡槽72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第二丝杆72靠近第三锥齿轮73的端部上固定套设有第二转动环74,第二丝杆72上套设有第三弹簧75,第三弹簧75一端与第二转动环74固定连接,第三弹簧75另一端与第三锥齿轮73固定连接。
46.参照图3、图5,当第三锥齿轮73在第三弹簧75的弹力作用下与第一锥齿轮411相互啮合,当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时,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411转动,第一锥齿轮411与第三锥齿轮73配合使得第二丝杆72转动,第二丝杆72转动使得驱动板71沿导向杆712的长度方向移动。
47.参照图6、图7,工作台3内设置有定位组件8,定位组件8包括支撑柱81、连接板82以及定位块83,支撑柱81竖直穿设于插接槽31的内顶面上,支撑柱81与工作台3滑移配合。支撑柱81上设置有复位件84,复位件84包括复位板841以及第四弹簧842,复位板841固定连接于支撑柱81的外侧壁上,且工作台3内开设有用于与复位板841滑移配合的导向槽39。第四弹簧842一端与复位板841固定连接,第四弹簧842另一端与导向槽39的内底面固定连接。
48.参照图6、图7,连接板82设置于支撑柱81的顶部,且连接板82的中部与支撑柱81固定连接。定位块83设置有两个,连接板82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定位块83,且两个定位块83与两个驱动柱711一一对应,两个驱动柱711上均开设有用于与定位块83插接配合的定位槽713。
49.参照图6、图7,当支撑板14位于插接槽31内时,支撑板14顶起支撑柱81,支撑柱81
移动带动复位板841移动,此时第四弹簧842处于拉伸状态,当驱动板71使得工作台3上升时,复位板841在第四弹簧842的作用下带动支撑柱81以及连接板82下降,连接板82下降带动定位块83插入定位槽713内,定位块83与定位槽713配合有利于防止工作台3脱离驱动板71。
50.参照图4、图5,安装箱1内设置有调节组件9,调节组件9包括固定套筒91、推动块92以及螺纹杆93。固定套筒91水平设置,固定套筒91的横截面呈矩形,固定套筒9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丝杆42的长度方向,固定套筒91远离第二锥齿轮421的端部与安装箱1内侧壁固定连接。推动块92穿设于固定套筒91内,推动块92与固定套筒9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且推动块92延伸出固定套筒91的端部与第二锥齿轮421相抵接。螺纹杆93水平穿入推动块92内,螺纹杆93与推动块92螺纹配合,螺纹杆93远离第二锥齿轮421的端部穿出安装箱1,螺纹杆93与安装箱1转动连接,且螺纹杆93位于安装箱1外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旋钮931。
51.参照图4、图5,固定套筒91上连通有朝向第三锥齿轮73的定位套筒94,定位套筒94内滑动安装有抵紧块95,所述抵紧块95能够与第三锥齿轮73抵接,且推动块92上沿自身方向开设有限位槽921,推动块92与限位槽921的内侧壁滑移配合。限位槽921靠近第二锥齿轮42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斜面,抵紧块95靠近推动块92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抵紧块95与推动块92的斜面相匹配。
52.参照图3、图5,当操作人员顺时针转动旋钮931,旋钮931使得螺纹杆93转动,螺纹杆93转动使得推动块92朝向第二锥齿轮421移动,此时推动块92驱动第二锥齿轮421移动,第二弹簧423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二锥齿轮421脱离与第一锥齿轮411的啮合状态,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只能使得第三锥齿轮73转动;当操作人员逆时针转动旋钮931,螺纹杆93转动使得推动块92朝向旋钮931方向移动,此时一方面第二锥齿轮421在第二弹簧423的弹力作用下重新与第一锥齿轮411相互啮合,另一方面,推动块92与抵紧块95的斜面配合驱动抵紧杆沿定位套筒94方向向上移动,抵紧块95驱动第三锥齿轮73移动,第三弹簧75处于压缩状态,且第三锥齿轮73脱离与第一锥齿轮411的啮合状态,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只能使得第二锥齿轮421转动。
5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评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预测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操作先逆时针转动旋钮931,推动块92与抵紧块95配合使得第三锥齿轮73脱离与第一锥齿轮411的啮合状态,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通过第一锥齿轮411与第二锥齿轮421的配合使得第一丝杆42转动,第一丝杆42转动一方面使得支撑板14带动工作台3移动出移动门12;另一方面第一丝杆42转动通过转动齿轮341与从动齿轮144的配合使得转动齿轮341转动,转动齿轮341转动使得转动杆34转动,转动杆34通过主动锥齿轮35与从动锥齿轮371的配合使得蜗杆36转动,蜗杆36驱动蜗轮37转动,蜗轮37转动使得双向丝杆61转动,进而使得滑动块62带动弧形板51以及弹性垫52移动,从而方便检测仪15的放入。
54.操作人员反向启动驱动电机41转动,驱动电机41驱动第一丝杆42反向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14带动工作台3朝向安装箱1内移动,工作台3移动过程中,弧形板51同步移动使得弹性垫52夹紧检测仪15,进而实现检测仪15的固定。
55.当操作人员顺时针转动旋钮931,驱动块与抵紧块95配合使得第二锥齿轮421脱离与第一锥齿轮411的啮合状态,第三锥齿轮73在第三弹簧75的作用下与第一锥齿轮411啮合。操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41,驱动电机41通过第一锥齿轮411与第三锥齿轮73的配合使得
第二丝杆72转动,进而使得驱动板71带动工作台3、检测仪15经封闭门13移动出安装箱1,从而方便检测仪15进行气体检测。定位组件8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工作台3脱离驱动板71,安装箱1以及夹持组件5的设置有利于保护检测仪15,从而提高检测仪15的使用寿命。
5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