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散热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23 02:39: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机散热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电机。


背景技术:

2.电动机是工业控制的心脏,是自动化工业的动力基础,电机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而电机在工作时,通常需要连续工作数天甚至数月,电机内部也会产生热量,为了维持电机的正常工作,就需要给电机进行散热,避免电机内部温度过高导致工作异常;
3.现有的给电机散热的方式通常是:将风从进风口引入,吹经内部的线圈组件后,自下部旁侧的出风口排出,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带走电机内部产生的热量,但是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电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将风从进风口引入,吹经内部的线圈组件后,自下部旁侧的出风口排出的方式散热效果不是很理想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电机,包括:第一基座、基座主体、第二基座、叶轮、转动组件、静导叶;
6.所述基座主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所述基座主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所述静导叶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上,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内,所述第一基座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叶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的进风口处,且与所述转动组件连接,在所述转动组件的驱动下,所述叶轮可相对所述基座主体、所述第一基座转动和所述第二基座转动,
7.其中,在电机工作时,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叶轮在所述基座主体内旋转形成旋转气流并往所述静导叶流动,在所述静导叶的作用下,所述旋转气流转化为轴向气流并流向所述基座主体,从而带走所述转动组件产生的热量。
8.优选的,所述基座主体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横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通过若干个第一筋板连接,所述静导叶设置在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壁面、第二壁面接触,所述第二壁面、所述横面及所述第二基座合围形成一密闭腔体,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连接,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横面后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可在所述密闭腔体内转动,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叶轮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9.优选的,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安装座和若干个扇叶,所述第一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中间处向外凸出形成通风口,所述若干个扇叶均匀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连接,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中心处,且与所述转动组件的第二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壁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板,所述第二筋板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上。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壁面靠近所述第二基座的一端设置为倾斜斜面,沿着气流的方向,所述倾斜斜面与所述第一壁面的距离逐渐变大。
12.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子、定子、转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横面上,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还穿过所述横面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的内侧,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转轴中部。
13.优选的,所述静导叶包括圆环柱体和若干个导流片,所述圆环柱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壁面上,所述导流片等间隔且按照设定角度设置在所述圆环柱体表面,所述导流片还与所述第一壁面接触,其中,相邻的所述导流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14.优选的,所述若干个导流片与所述若干个第一筋板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流片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筋板处同一直线。
15.优选的,所述导流片为圆弧状,所述导流片沿着气流进来的方向按照设定角度倾斜设置。
16.优选的,所述圆环柱体上设置有卡接件,所述第二壁面上设置有卡接槽,当所述圆环柱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壁面上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槽卡接。
17.本技术的一种散热电机,包括:第一基座、基座主体、第二基座,叶轮、转动组件、静导叶;转动组件可以带动叶轮转动产生旋转气流并流向静导叶,静导叶通过康达效应捕捉从叶轮甩出的旋转气流,通过静导叶本身的特定设计,使旋转气流其沿着静导叶表面流动并将旋转气流导为轴向气流,从而减少气流流动阻力和涡流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风引到线圈组件上的散热方式时,因线圈组件会对风产生较大的流动干扰,容易导致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电机的剖面图一;
19.图2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电机的剖面图二;
20.图3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电机的仰视图;
21.图4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电机的叶轮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一实施例中散热电机的静导叶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第一基座;11、密封垫;2、基座主体;21、第一壁面;22、第二壁面;23、横面;24、第一筋板;25、第二筋板;3、第二基座;4、叶轮;41、第一安装面、42、第二安装面、43、安装座;44、扇叶;5、转动组件;51、转子;52、定子;53、转轴;54、第一轴承;55、第二轴承;6、静导叶;61、圆环柱体;62、导流片;63、卡接件。
2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
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电机,包括:第一基座1、基座主体2、第二基座3、叶轮4、转动组件5、静导叶6;
28.所述基座主体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1连接,所述基座主体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基座3连接,基座主体2为铝制体,铝制的基座主体2可以更好的导热,可以将转动组件5产生的热量传导出来,所述静导叶6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2上,所述转动组件5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2内,所述第一基座1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叶轮4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的进风口处,且与所述转动组件5连接,在所述转动组件5的驱动下,所述叶轮4可相对所述基座主体2、所述第一基座1和所述第二基座3转动,
29.其中,在电机工作时,所述转动组件5带动所述叶轮4在所述基座主体2内旋转形成旋转气流并往所述静导叶6流动,在所述静导叶6的作用下,所述旋转气流转化为轴向气流并流向所述基座主体2,从而带走所述转动组件5产生的热量。
30.如上所述,本技术要求保护的一种散热电机,包括:第一基座1、基座主体2、第二基座3,叶轮4、转动组件5、静导叶6,其中第一基座1为中空的凸字形形状,第一基座1的中间设置有进风口,叶轮4也大致为凸字形形状,安装时,叶轮4凸起的部分伸入到第一基座1的凸起部分里面,两者的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叶轮4是铝合金材质,可以保持本身一定的刚性,又相对较轻,不会增大电机的负载,在电机转动组件5高转速情况下,叶轮4上端会像刀一样锋利,会切割部分eva,从而达到完全贴合的效果,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
31.第一基座1、基座主体2、第二基座3组装形成电机的壳体,其中,基座主体2包括第一壁面21、第二壁面22、横面23,第二壁面22、横面23和第二基座3连接形成一个密闭腔体,转动组件5的主体设置在这个密闭腔体内,转动组件5的转轴53一端与第二基座3连接,另一端穿过横面23后与叶轮4连接,转动组件5转动时会带动叶轮4转动形成旋转气流并往所述静导叶6流动,静导叶6紧密夹持在第一壁面21、第二壁面22之间,不会受到叶轮4产生的气流的影响而发生转动,静导叶6中均匀设置多个导流片62,可以将叶轮4产生的旋转气流转化为轴向气流,并引导轴向气流顺着导流片62从第二壁面22流过,避免气流进入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组件部分,减少线圈组件排布复杂导致的气流干扰,带走转动组件5转动产生热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噪声。
32.参照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主体2包括第一壁面21、第二壁面22、横面23,所述第一壁面21与所述第二壁面22通过若干个第一筋板24连接,所述静导叶6设置在第一壁面21、第二壁面2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壁面21、第二壁面22接触,所述第二壁面22、所述横面23及所述第二基座3合围形成一密闭腔体,所述转动组件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3连接,所述转动组件5的第二端穿过所述横面23后与所述叶轮4连接,所述转动组件5可在所述密闭腔体内转动,所述第一基座1与所述叶轮4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垫11,所述密封垫11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33.如上所述,所述第二壁面22、所述横面23及所述第二基座3合围形成一密闭腔体,气流不能穿过第二壁面22、横面23流入到密闭腔体内,转动组件5的主体设置在这个密闭腔体内,第一筋板24设置在靠近第二基座3这端,静导叶6套设在第二壁面22靠近所述叶轮4的一端,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第一基座1与所述叶轮4接触处的密闭性,在两者接触处之间设置
一圈密封垫11,密封垫11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气流从进风口流向静导叶6时,会反向通过两者之间的间隙后又从进风口流出,密封垫11优选为耐磨耐折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可以减小磨损,第一筋板24设置有多个,且均匀环绕分布在第二壁面22的外表面,静导叶6紧密地卡持在第一壁面21、第二壁面22之间,不会受气流影响而发生偏移或者转动。
34.参照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叶轮4包括第一安装面41、第二安装面42、安装座43和若干个扇叶44,所述第一安装面41与所述第一基座1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41中间处向外凸出形成通风口,所述若干个扇叶44均匀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面42上,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面41连接,所述安装座4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41中心处,且与所述转动组件5的第二端连接。
35.如上所述,叶轮4呈现大致的凸字形形状,包括第一安装面41、第二安装面42、安装座43和若干个扇叶44,第一安装面41的中间处向外凸出形成通风口,第一安装面41的中间处向外凸出部分与第一基座1的凸出部分接触,进一步地,在两者之间设置有一个密封垫11,可以提高较好的密封效果,使进来的气流只能从扇叶44相邻之间流入到静导叶6处,扇叶44设置有多个,围绕通风口均匀排列在第二安装面42上,且与第一安装面41接触。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面22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筋板25,所述第二筋板25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22上。
37.如上所述,在第二壁面22靠近第二基座3这端设置有多个第二筋板25,第二筋板25围绕第二壁面22均匀排列,第二筋板25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筋板24之间,进一步地,第二筋板25的数量是第一筋板24的数量的数倍,因为第二壁面22是铝制品,增加第二筋板25的数量,可以将热量导出来,增大第二筋板25与轴向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筋板25的数量也不宜过多,避免加大气流的流通阻力。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面22靠近所述第二基座3的一端设置为倾斜斜面,沿着气流的方向,所述倾斜斜面与所述第一壁面21的距离逐渐变大。
39.如上所述,第二壁面22靠近所述第二基座3的一端设置为倾斜斜面,倾斜导流结构可以加速气流导向第二筋板25,提高导热效率。
40.参照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5包括转子51、定子52、转轴53、第一轴承54和第二轴承55,所述第一轴承54设置在所述横面23上,所述第二轴承55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3上,所述转轴5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55连接,所述转轴5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承55连接,所述转轴53的第二端还穿过所述横面23与所述叶轮4连接,所述定子52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22的内侧,所述转子51设置在所述转轴53中部。
41.如上所述,横面23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一轴承54设置在安装槽中,第二轴承55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3上,轴承可以减小转轴53转动时的阻力,所述转轴5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承55连接,所述转轴5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轴承55连接,并向靠近叶轮4处延伸出来,叶轮4的安装座43套设在第二端延伸部分,定子52设置在第二壁面22的内侧,转子51设置在所述转轴53中部与定子52对应处,通电时,在定子52和转子51的相互转动下,可使转轴53转动。
42.参照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导叶6包括圆环柱体61和若干个导流片62,所述圆环柱体61套设在所述第二壁面22上,所述导流片62等间隔且按照设定角度设置在所述圆环柱体61表面,所述导流片62还与所述第一壁面21接触,其中,相邻的所述导流片62之间形
成气流通道。
43.如上所述,若干个导流片62均匀环绕分别在第二壁面22,其中,导流片62与圆环柱体61在竖直方向上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这角度偏差可以使导流片62更好的迎合从叶轮4流出气流并进行分流,优选的,角度偏差的范围在30
°‑
60
°
之间,圆环柱体61和导流片62的总厚度应该与第二壁面22到第一壁面21的距离相同,使静导叶6可以紧密的卡接在第一壁面21和第二壁面22之间,而不会受到气流的影响而发生转动。
4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干个导流片62与所述若干个第一筋板24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导流片62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筋板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筋板24处同一直线。
4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62为圆弧状,所述导流片62沿着气流进来的方向按照设定角度倾斜设置。
46.如上所述,导流片62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筋板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筋板24处同一直线,即每一个导流片62会对接一个第一筋板24,进一步地,导流片62设置为圆弧状,导流片62沿着气流进来的方向倾斜设置,优选的,导流片62与圆环柱体61在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范围在30
°‑
60
°
之间,导流片62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筋板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筋板24处同一直线,使从导流片62流出的气流与第一筋板24可以无冲击流过,形成均匀的轴向气流,将导流片62与第一筋板24的对接,相当于加长了气流沿着第二壁面22流动时的整流区间,使导出的气流能够均匀轴向的流出,同时,导流片62与第一筋板24对接后气流直接流过第一筋板24的表面,可以带走第一筋板24的热量,可以提高第一筋板24的散热效果。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环柱体61上设置有卡接件63,所述第二壁面22上设置有卡接槽,当所述圆环柱体61套设在所述第二壁面22上时,所述卡接件63与所述卡接槽卡接。
48.如上所述,圆环柱体61上设置有卡接件63,卡接件63可以设置多个,在圆环柱体61也设置对应卡接槽,卡接件63可以与卡接槽形成卡接结构,避免静导叶6受气流的影响而发生偏移。
49.综上,本技术的一种散热电机,包括:第一基座、基座主体、第二基座,叶轮、转动组件、静导叶;转动组件可以带动叶轮转动产生旋转气流并流向静导叶,静导叶通过康达效应捕捉从叶轮甩出的旋转气流,通过静导叶本身的特定设计,使旋转气流其沿着静导叶表面流动并将旋转气流导为轴向气流,从而减少气流流动阻力和涡流噪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风引到线圈组件上的散热方式时,因线圈组件会对风产生较大的流动干扰,容易导致较大的噪音的问题。
50.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51.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