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以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07-21 00:39: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以及电机。


背景技术:

2.在电气工业技术领域中,电机上通常需要安装机壳,以通过机壳将内部的三相电引出提供给用户。
3.在将三相电引出提供给用户时,通常利用制冷水接口上方的平台来将三相线引出。然而,随着电机所要产生的功率越来越大,需要的接线平台尺寸也需要变大,而这就导致了机壳的整体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以及电机,能够减小机壳的整体尺寸。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包括:机壳本体、循环水平台和至少一个接线平台;
6.所述机壳本体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安装孔,电机穿过该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机壳本体的内部;
7.所述循环水平台和所述至少一个接线平台均设置于所述机壳本体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接线平台与所述循环水平台在位置上不重合;
8.至少有一个所述接线平台上设置有出线槽,所述电机的线缆通过该出线槽引出。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接线平台包括:第一接线平台和第二接线平台,且所述第一接线平台和所述第二接线平台上均设置有出线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平台和所述第二接线平台分别设置于所述循环水平台的两侧,且该第一接线平台和第二接线平台相对于所述循环水平台的垂直轴对称分布。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平台和所述第二接线平台之间形成有夹角,且夹角介于70
°
到90
°
之间。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置有出线槽的接线平台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且该第一固定孔上安装有绝缘板;
13.从所述出线槽引出的所述电机的线缆固定在所述绝缘板上。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壳本体的内表面上,与接线平台正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循环水平台包括: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
16.所述至少一个进水口,用于流入制冷水,以对所述电机进行降温;
17.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用于将对电机进行降温后的制冷水排出。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机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包括至少两个棱柱,且至少
两个棱柱交错分布形成第二凹槽;其中,该第二凹槽呈阶梯状从机壳本体的外部向内部的方向下沉。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出线槽中至少有两条边设置成圆弧形。
2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机壳;
21.所述机壳固定在所述电机本体上。
2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在机壳本体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接线平台,而且该接线平台可以与循环水平台在位置上不重合,即在机壳本体上设置了独立的接线平台。此外,该接线平台上可以设置出线槽,如此机壳内部的电机线缆可以从该出线槽引出来。由此可见,本方案在机壳本体的外表面上为电机的线缆提供了至少一个独立的出线槽,当电机功率增大,或需要多线缆输出时,不再通过增加制冷水口上方的平台尺寸来实现,而可以通过这些独立的出线槽将线缆引出。如此设计,不会由于单一平面的尺寸过大而造成机壳整体尺寸的增大,能够有效较低机壳的整体尺寸。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出线槽的机壳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出线槽的机壳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出线槽的机壳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绝缘板的机壳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的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的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列表:
32.10:机壳本体
ꢀꢀꢀꢀꢀꢀꢀꢀꢀꢀꢀꢀꢀ
20:循环水平台
ꢀꢀꢀꢀꢀꢀꢀꢀꢀꢀ
30:接线平台
33.100:第一安装孔
ꢀꢀꢀꢀꢀꢀꢀꢀꢀꢀ
301:出线槽
ꢀꢀꢀꢀꢀꢀꢀꢀꢀꢀꢀꢀꢀ
31:第一接线平台
34.32:第二接线平台
ꢀꢀꢀꢀꢀꢀꢀꢀꢀ
302:第一固定孔
ꢀꢀꢀꢀꢀꢀꢀꢀꢀ
303:绝缘板
35.101:第一凹槽
ꢀꢀꢀꢀꢀꢀꢀꢀꢀꢀꢀꢀ
102:棱柱
ꢀꢀꢀꢀꢀꢀꢀꢀꢀꢀꢀꢀꢀꢀꢀ
103:第二凹槽
36.201:进水口
ꢀꢀꢀꢀꢀꢀꢀꢀꢀꢀꢀꢀꢀꢀ
202:出水口
ꢀꢀꢀꢀꢀꢀꢀꢀꢀꢀꢀꢀꢀ
203: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如前所述,电机外部通常安装有机壳,不仅对机壳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可以通过机壳将电机内部的三相电引出来以提供给用户使用。
38.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电机功率增大,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出现了双绕组甚至多绕组电机。目前,多绕组电机和单绕组电机通常都采用同一个接线平台,即利用制冷水接口上方的平台将三相线引出。然而对于单绕组和多绕组电机来说,虽然外形和尺寸都相近,但由于接线平台不同需要分别开模具,即需要不同的机壳铸件,这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如果通过增大接线平台的尺寸来同时保证多绕组电机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电缆线,则会造成机壳的尺寸较大,进而也就导致电机的整体尺寸较大。
39.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中,考虑在电机的机壳本体上设置至少一个接线平台,而且该接线平台的位置不在循环水平台的位置上。进一步通过在设置的接线平台上设置出线槽来将电机的线缆引出来,以提供给用户使用。如此,不需要通过增大接线平台的尺寸来保证多绕组电机的线缆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以及电机进行详细说明。
4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接线平台的机壳,该机壳可以包括:机壳本体10、循环水平台20和至少一个接线平台30;
42.机壳本体10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安装孔100,电机穿过该第一安装孔100固定在所述机壳本体10的内部;
43.循环水平台20和至少一个接线平台30均设置于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且接线平台30与循环水平台20在位置上不重合;
44.至少有一个接线平台30上设置有出线槽301,电机的线缆通过该出线槽301引出。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考虑在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接线平台30,而且该接线平台30与循环水平台20在位置上不重合,即在机壳本体10上设置了独立的接线平台30。进一步,在接线平台30上可以设置出线槽301,如此机壳内部的电机线缆可以从该出线槽301引出来。由此可见,本方案在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为电机的线缆提供了至少一个独立的出线槽301,当需要多线缆输出时,不再通过增加制冷水口上方的平台尺寸来保证电机的线缆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而是可以通过这些独立的出线槽301分别将线缆引出。如此设计,不会由于单一平面的尺寸过大而造成机壳整体尺寸的增大,能够有效较低机壳的整体尺寸。此外,对于单绕组电机和多绕组电机,不再需要分别开模具,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46.需要说明的是,电机通过第一安装孔100设置在机壳本体10的内部,电机的定子铁芯与机壳本体10的内表面配合固定。
47.1、关于对接线平台30的说明。
48.本方案中,接线平台30可以同时包括多个,即在开模具的时候,可以根据经常用到的最大电机绕组的数量来设置平台的数量。比如,实际应用中,如果用到的最大绕组数量的电机为双绕组电机,那么在开模具的时候,设置成具有两个接线平台30的机壳模型;如果用到的最大绕组数量的电机为三绕组的,那么在开模具的时候,在机壳的表面设置成具有三个接线平台30的机壳模型。
49.下面以针对双绕组电机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即开模后铸成的机壳铸件上具有两个接线平台30。
50.如图2所示为具有两个接线平台30的机壳铸件的正视图,其中,两个接线平台30上都没有出线槽301。也就是说,在利用模具成型机壳铸件的时候,机壳铸件的接线平台30上没有设置出线槽301,在实际应用时,根据需要在接线平台30上设置出线槽301。比如,该机壳需要应用在单绕组电机上,那么可以在其中一个接线平台30上开出线槽301即可满足单绕组电机的需求;如果该机壳需要应用在双绕组电机上,那么需要在两个接线平台30上分别开出线槽301以满足双绕组电机的需求,即保证双绕组电机的线缆能够有足够的空间从出线槽301引出,而且不需要增加出线槽301和接线平台30的尺寸。
51.当然,如图3所示的设置有一个出线槽301的机壳示意图中,其中一个接线平台30中开有出线槽301,而在另一个没有出线槽301的接线平台30上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一些标志。比如,为了美观可以刻画一些图案、可以设置公司的logo、可以是用于指示能够进行出线槽301二次开发的标识、还可以进一步在图案上设置能够打开和关闭的盖子等。
52.容易理解的是,机壳本体10上的接线平台30均没有设置线槽、机壳本体10上有一个接线平台30设置有出线槽301、以及机壳本体10上两个接线平台30均设置有出线槽301的情况,其除了接线平台30不同外,其他部分可以具有相同的特征。比如,循环水平台20上的设置、以及机壳本体10其他位置的设置等。对于机壳其他特征的描述,后面会通过机壳上两个平台均设置有出线槽301的情况进行说明。
53.下面以具有两个接线平台30,且两个接线平台30均开有出线槽301的情况对机壳进行进一步详细到的说明。
54.如图4所示,机壳本体10上的至少一个接线平台30可以包括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且该第一接线平台31上和第二接线平台32上均设置有出线槽301。
55.此外,考虑将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分别设置于循环水平台20的两侧,而且使该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相对于循环水平台20的垂直轴对称分布,通过如此对称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机壳的外形更加美观。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一些位置关系。比如,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可以上下对称设置,即在第一接线平台31的正下方设置第二接线平台32,使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位于同一个平面,也就是说,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位于循环水平台20的同一侧。再比如,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可以关于循环水平台20的中心位置中心对称,即第一接线平台31位于循环水平台20一侧的上方,而第二接线平台32位于循环水平台20另一侧的下方。
56.考虑到机壳本体10呈圆柱状,而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成长方体状,当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位于循环水平台20的两侧设置在机壳本体10的表面时,如果对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的角度不加考虑,势必会造成机壳的整体尺寸过大。比如,如果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80
°
,也就是说,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与循环水平台20平行,那么则会造成机壳循环水平台20所在的平面的尺寸非常大,如此也就造成了机壳本体10的尺寸较大。再比如,如果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之间形成的夹角为20
°
,那么会使得机壳非常的厚,也会导致机壳的尺寸较大。
57.基于此,对于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相对于循环水平台20的垂直轴对称分布的情况来说,考虑使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之间应形成有夹角,而且该夹角应介于70
°
到90
°
之间,如此能够使得第一接线平台31和第二接线平台32能够尽可能沿着圆柱状的弧面,从而不至于对机壳的尺寸产生过大的影响。
58.由于接线平台30上的出线槽301是用来从内部的电机引出线缆的,而电机的外壳经常为金属材质。如果电机线缆从出线槽301引出后随意放置,很容易造成触电的危险。基于此,如图5所示,考虑在设置有出线槽301的接线平台30上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302,且在该第一固定孔302上固定有绝缘板303,进而使得从出线槽301引出的电机的线缆固定在该绝缘板303上。
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考虑在接线平台30上,且在出线槽301的下方通过固定孔固定一个绝缘板303。比如,可以是绝缘橡胶材质的橡胶板,通过四个固定孔将该橡胶板固定在接线平台30上。当电机的线缆从机壳内部引出时,可以将线缆头放置在该橡胶板上,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线缆头固定在橡胶板上。如此,当将引出的电机线缆提供给用户使用时,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触电的风险,从而为用户的安全提供保障。
60.此外,考虑到电机的线缆通常为圆形的,且由于是三相电则需要引出多根线缆。因此,如图5所示,考虑将出线槽301中的至少两条边设置成圆弧形。比如,出线槽301可以设置成常见的跑道形状,即由一个矩形和两个半圆组成,其中两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与矩形的两条较短的边重合。如此,当电机的线缆从该出线槽引出时,多根线缆可以并排引出。而且由于出线槽301两端为圆弧形,不仅可以增加线缆引出的空间,而且该圆弧与圆形的线缆能够吻合,不容易对线缆造成损坏。
61.2、关于对机壳本体10的说明。
62.如图6所示,考虑在机壳本体10的内表面上,与接线平台30正对的位置设置第一凹槽101。
63.在从机壳内部的电机上将线缆从出线槽301引出时,需要人工操作将线缆穿出。而考虑到电机与机壳内部是紧密安装的,操作人员很难操作将线缆穿出。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考虑在机壳本体10的内表面上,与接线平台30正对的位置设置第一凹槽101,如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凹槽的空间来进行操作,以实现将线缆从出线槽301穿出。
64.机壳本体10的整体形状可以为圆柱形,即内表面形成圆形的第一安装孔100,用于通过该第一安装孔100安装在电机上,外表面上用于设置接线平台30和循环水平台20。为了增加机壳的强度,如图7所示,机壳的外表面上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棱柱102,而且该至少两个棱柱102交错分布形成第二凹槽103,其中该第二凹槽103可以是呈阶梯状从机壳本体10的外部向内部的方向下沉。如此通过将机壳本体10的表面设置凹槽和凸起的交错,能够释放应力以及增强机壳的强度。
65.当然,机壳的表面还可以利用圆柱之间的交错形成网格,然后将形成的网格固定在机壳的表面从而形成凹槽,以此来加固机壳。容易理解的是,增强机壳强度的第二凹槽103设计应设置在除接线平台30和循环水平台20之外的位置。
6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机壳本体10除接线平台30和循环水平台20之外的平面,可以直接考虑在该平面上交错固定棱柱和/或圆柱,比如让相交的棱柱和/或圆柱垂直、形成矩形、形成三角形等,以此达到增强机壳强度的目的。
67.3、关于对循环水平台20的说明。
68.如图8所示,机壳本体10上还可以包括循环水平台20,该循坏水平台上进一步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进水口201和至少一个出水口202;其中,该至少一个进水口201用于流入制冷水,以对电机进行降温;而该至少一个出水口202用于将对电机进行降温后的制冷水排出。
69.由于电机在工作时,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对电机进行及时的降温,很容易对电机造成损坏。因此,本实施例考虑在循环水平台20上设置第二固定孔203,并通过该第二固定孔203将循环水平台20固定在机壳本体10的外表面上,通过从循环水平台20的进水口201注入制冷水以对电机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制冷水从循环水平台20上的出水口202流出。
70.容易理解的是,可以将进水口201设置在循环水平台20的下方,将出水口202设置在循环水平台20的上方,如此,能够延长制冷水对电机进行制冷的时间,从而提高对电机的制冷效果。
71.当然,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设置在同一个水平面,即使得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的连线沿着电机的轴向,从而实现对电机的降温冷却。比如,机壳水平安装,进水口201和出水口202沿电机轴向水平设置。
7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本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机壳。
7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装置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74.以上各实施例中,硬件模块可以通过机械方式或电气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硬件模块可以包括永久性专用的电路或逻辑(如专门的处理器,fpga或asic)来完成相应操作。硬件模块还可以包括可编程逻辑或电路(如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可以由软件进行临时的设置以完成相应操作。具体的实现方式(机械方式、或专用的永久性电路、或者临时设置的电路)可以基于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确定。
75.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实用新型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