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2022-07-16 16:15: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监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光学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光学实验以及光学产品中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光学镜片市场空间广阔。据统计,仅我国每年的光学镜片产量已达30亿片以上,市场规模更在几千亿元以上,有很多光学镜片因为外包装的缺少,导致不了解其参数性能,搁置在仓库,造成浪费。
3.光学镜片具有稳定的光学性质,是实验室和光学产品中常用的光学元件。光学镜片包括光学透镜、激光透镜、反射镜、分束镜、棱镜、分光镜等,还包括了滤光片、波片、窗口片、保护镜片等。不同的光学镜片波长不同、透过率不同、反射率不同、折射率不同、色散系数不同、光学均匀性不同、光洁度不同、材料不同、化学稳定性不同、形状不同、镀膜不同、滤光效果不同以及各种机械性能也不同等等,可以说每一片镜片均有其独特的性能参数。
4.针对不同用途课题的研究、不同产品的设计以及不同应用的场景,所选择的光学镜片性能差异特别大,但是其外观差异却非常小,人眼很难识别。在现有的光学镜片应用中,是将其所有参数信息都标注在镜片外部包装(包装盒、包装纸或包装袋)中,有的甚至几百个镜片共用一个包装,当发生包装遗失或镜片脱离包装环境使用时,镜片的性能参数就无从得知,给使用人员造成极大困扰。由于镜片参数不能直接识别,不仅使很多光学镜片无法使用或无法再次使用,从而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再次购买、寻找或更换镜片更会给高校或企业带来巨大的时间浪费,影响实验进展以及产品生产周期;并且相似的外表还使得镜片的库存和管理难上加难。
5.所以目前的光学镜片因为外观相似,存在没有包装的前提下无法准确获取其性能参数,导致光学镜片不能很好的利用,从而造成了各种资源浪费、时间浪费以及库存和管理上的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学镜片性能参数查找低效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设计简单、成本低廉,查找快速的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一、根据光学镜片的参数数据库生成对应光学镜片参数的条码;二、将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上;三、通过扫描条码识别光学镜片的参数。
8.进一步的,条码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码。
9.进一步的,条码通过打印、打标或粘贴方式固定于光学镜片上。
10.进一步的,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外侧面上。
11.进一步的,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上下两端面的边缘。
12.进一步的,通过app扫描条码,关联到参数数据库,识别光学镜片的参数并显示在app上。
13.进一步的,打标时,采用激光打标技术,首先需利用电脑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传输至激光打标机,并利用激光打印技术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打印在光学镜片上。
14.进一步的,打标时,采用雾显打印技术,首先需利用电脑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传输至雾显打标机,并利用雾显打印技术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打印在光学镜片上。
15.进一步的,打标时,采用粘贴方式,首先需利用电脑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传输至传统打印机,利用打印机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打印至具有粘粘性的纸上,通过粘贴方式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信息固定在光学镜片上。
16.进一步的,还可以采用丝网印刷、化学腐蚀方式将条码固定在光学镜片上。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电脑记录光学镜片的参数,生成数据库,非常灵活;设计简单、成本低廉,且操作十分便捷。
18.2、对应已开封的光学镜片、实验中的光学镜片、产品中的光学镜片以及用完后的搁置的光学镜片等原始包装已经不存在的镜片,不用再去翻光学镜片的原始包装,通过app扫描就可获知所有光学镜片信息,为光学实验以及产品开发的进展提供了时间便利;为光学镜片的仓储和管理提供了大大的便捷;为光学镜片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充足的信息,避免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1是光学镜片、2是一维条码、3是二维码。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4,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实施例1: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步骤如下:一、根据光学镜片的参数数据库生成对应光学镜片参数的条码;二、将条码设置在对应参数的光学镜片1上;三、通过扫描条码识别光学镜片的参数。
26.所述光学镜片包括但不限于光学透镜、激光透镜、反射镜、分束镜、棱镜、分光镜等,还包括了滤光片、拨片、窗口片、保护镜片等所有应用于光学的镜片上。
27.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条码包括一维条码2和二维码3。
28.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参数包括:参数包括
但不限于光学镜片的出厂序列号、品牌、出厂日期及包括光学镜片自身的所有物理及化学属性数据等。
29.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镜片的波长、材质、透过率、反射率、尺寸、厂家、规格型号等。
30.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条码通过打印、打标或粘贴方式固定于光学镜片上。
31.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外侧面上。
32.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上下两端面的边缘,以减少条码对光学镜片的性能影响。
33.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上下两端面的任一面的边缘,以减少条码对光学镜片的性能影响。
34.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通过app扫描条码,关联到参数数据库,识别光学镜片的参数并显示在app上。
35.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打标时,采用激光打标技术,首先需利用电脑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传输至激光打标机,并利用激光打印技术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打印在光学镜片上。
36.激光打标技术是一种现代精密加工方法,现有成熟激光打标机可以实现激光在光学镜片上面打印图片或文字功能。
37.采用激光打标机打印的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非常精密且清晰,耐久性非常好、无污染,且激光打标机打印后的一维条形码或二维码图片极难更改的特性正好对应光学镜片稳定的光学镜片性能。
38.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打标时,采用雾显打印技术,首先需利用电脑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传输至雾显打标机,并利用雾显打印技术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打印在光学镜片上。
39.雾显打标技术是通过特殊工艺除去图标位置的防水层而不破坏光学镜片的膜层,不加酸腐剂,被除去的防水层不会存在自动愈合的现象,通过有防水层和没有防水层两种位置的光学镜片表面亲水性的能力不一样,做到哈气显标的效果。
40.利用该技术做出的光学镜片,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哈气显示一维条码或二维码获取光学镜片信息,在没需要的时候,图标不会显示,不会影响光学镜片的正常使用。
41.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打标时,采用粘贴方式,首先需利用电脑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传输至传统打印机,利用打印机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打印至具有粘粘性的纸上,通过粘贴方式将一维条码或二维码信息固定在光学镜片上。当光学镜片的数据库更新时,可以通过重新生成并打印一维条码或二维码,通过覆盖或更换的方式就能重新更换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操作简单便捷。
42.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还可以采用丝网印刷、化学腐蚀方式将条码固定在光学镜片上。
43.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利用电脑记录光学镜
片的参数,并生成数据库,数据库的模版可以按照光学镜片的实际需求编制,非常灵活;利用电脑将数据库转换为一维条码或二维码图片均为现有技术,十分成熟;所采用的打印、打标或粘贴等方式均有现成仪器可以实现;本系统所采用的设备有电脑、软件以及打印打标装置,其设备成本非常低。综上所述,采用本应用方法的整个光学镜片识别体系设计简单、成本低廉、技术成熟,且操作十分便捷。
44.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对应已开封的光学镜片、实验中的光学镜片、产品中的光学镜片以及用完后的搁置的光学镜片等原始包装已经不存在了的光学镜片,不用再去翻光学镜片的原始包装,通过app扫描就可获知所有光学镜片信息,为光学实验以及产品开发的进展提供了时间便利;为光学镜片的仓储和管理提供了大大的便捷;为光学镜片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充足的信息,避免了资源浪费;为产品的开发和实验的进展提供了省时省力的信息获取方式,大大提升了产品开发的时效性。
45.实施例2: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将一维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上端面或下端面的边缘。
46.实施例3: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将二维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上端面或下端面的边缘。
47.实施例4: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将一维条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外侧面上。
48.实施例5一种基于一维条码或二维码扫描识别光学镜片的应用方法,将二维码设置在光学镜片的外侧面上。
49.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