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13:11: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1.本技术是分案申请,原案申请的申请号为201880010291.9,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8/004308,申请日为2018年02月08日,发明名称为“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以往,作为将触摸面板功能内嵌化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像素电极,其呈现红色、绿色以及蓝色这3个颜色;多个数据配线,其与各像素电极相邻;多个触摸电极,其为自电容式;以及多个触摸配线,其连接到多个触摸电极,蓝色的像素电极的占有面积比绿色和红色的各像素电极小,触摸配线与该蓝色的像素电极相邻配置。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02629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8.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蓝色的像素电极的占有面积被设为比其它颜色的像素电极的占有面积小。因此,需要进行与上述占有面积的差相应的特殊的白平衡的调整,并且可能会难以实现透射率的最大化。而且,各个颜色的像素电极与相邻的数据配线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也会产生差,其结果是,显示质量可能会下降。
9.本发明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抑制显示质量的下降。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发明的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具备:多个像素电极;多个信号配线,其分别传送供应给多个上述像素电极的信号,以与上述像素电极相邻的形式配置;多个共用电极,其以至少一部分隔着绝缘膜与上述像素电极重叠的形式配置;位置检测电极,其是将上述共用电极分割而成的,与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检测上述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以及多个位置检测配线,其与上述共用电极之间至少隔着上述绝缘膜,并通过至少形成于上述绝缘膜的接触孔连接到上述位置检测电极,并且,上述多个位置检测配线以介于上述信号配线与上述像素电极之间且将至少多个上述像素电极和多个上述信号配线夹在中间的形式配置,多个上述信号配线配置为,将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位置检测配线夹在中间的一对上述信号配线的间隔比将上述像素电极夹在中间的一对上述信号配线的间隔宽。
12.根据这种构成,在像素电极与至少一部分隔着绝缘膜与像素电极重叠的共用电极之间,能产生基于由信号配线传送并供应给像素电极的信号的电位差,使用该电位差进行
显示。另一方面,与共用电极之间至少隔着绝缘膜配置的多个位置检测配线通过接触孔连接到将共用电极分割而成的位置检测电极。位置检测电极能够与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之间形成静电电容,使用由位置检测配线供应的信号来检测位置输入体的输入位置。
13.多个位置检测配线以介于信号配线与像素电极之间且将多个像素电极和多个信号配线夹在中间的形式配置,因此,如果与将多个位置检测配线以分别与多个像素电极中的每一个像素电极相邻的形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各像素电极的配置空间较宽,在实现开口率的提高这一点上是适合的。而且,多个信号配线中的、将像素电极和位置检测配线夹在中间的一对信号配线的间隔比将像素电极夹在中间而不将位置检测配线夹在中间的一对信号配线的间隔宽,因此,能将与位置检测配线相邻的像素电极和不会与位置检测配线相邻的像素电极设为同等的大小。从而,例如,在由各像素电极控制的显示呈现不同颜色的情况下,白平衡的调整成为一般的调整,并且各像素电极的显示亮度容易最大化。而且,在各像素电极与各信号配线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不易产生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得到抑制。
14.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5.(1)具备多个彩色滤光片,上述多个彩色滤光片以与多个上述像素电极分别重叠的形式配置,至少呈现蓝色、绿色以及红色,上述位置检测配线以夹在多个上述像素电极中的与呈现特定颜色的上述彩色滤光片重叠的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信号配线之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一来,至少呈现蓝色、绿色以及红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以与多个像素电极重叠的形式配置,因此,能基于由多个信号配线传送并供应给多个像素电极的信号而显示规定的彩色图像。在此,对于与信号配线之间隔着位置检测配线的像素电极、以及与信号配线之间不会隔着位置检测配线的像素电极这两者来说,前者与信号配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后者与信号配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有可能会产生差,并由于该差而致使前者产生显示不良。对此,由于与信号配线之间隔着位置检测配线的像素电极与呈现特定颜色的彩色滤光片是重叠的,因此,即使是在产生了因上述的寄生电容的差而引起的显示不良的情况下,特定颜色以外的颜色的显示不良也不易醒目。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上述的特定颜色,能适当地抑制显示质量的下降。
16.(2)上述位置检测配线以夹在多个上述像素电极中的与呈现上述蓝色的上述彩色滤光片重叠的上述像素电极、与上述信号配线之间的形式配置。蓝色的视觉识别性比绿色或红色低,因此,通过将与信号配线之间隔着位置检测配线的像素电极设为与呈现蓝色的彩色滤光片重叠的像素电极,从而,即使是在产生了因上述的寄生电容的差而引起的显示不良的情况下,该显示不良也不易醒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适当地得到抑制。
17.(3)具备多个彩色滤光片,上述多个彩色滤光片以与多个上述像素电极分别重叠的形式配置,至少呈现蓝色、绿色以及红色,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配线以将数量为上述彩色滤光片的颜色数的多倍的数量的上述像素电极夹在中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一来,如果与将夹在位置检测配线之间的像素电极的数量设为与彩色滤光片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的情况相比,位置检测配线的设置数量变少,因此,能够确保多个像素电极的配置空间更宽。从而,能实现开口率的进一步提高。
18.(4)多个上述信号配线以与成为上述信号的传送对象的上述像素电极相邻的形式配置,而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配线以介于上述信号配线与不是该信号配线所传送的上述信号
的传送对象的上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一来,在信号被传送到信号配线时,由于位置检测配线被设为与共用电极相同的电位,因此,能够通过成为与共用电极相同电位的位置检测配线将不是信号配线的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从由信号配线发出的电场屏蔽开。因此,能够抑制从信号配线发出的电场所引起的显示不良,另外,能够使与像素电极有关的寄生电容的总和在各像素电极中成为同等的,从而显示质量良好。
19.(5)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配线和多个上述信号配线与上述像素电极配置在同一层。这样一来,在位置检测配线及信号配线与共用电极之间所隔着的、与在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间所隔着的是相同的绝缘膜。因此,如果与位置检测配线和信号配线中的任意一方相对于像素电极隔着第2绝缘膜配置在与共用电极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第2绝缘膜,能够削减与此相应的制造成本。
20.(6)具备多个上述位置检测电极,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配线相对于上述像素电极隔着第2绝缘膜配置在与上述共用电极侧相反的一侧,并通过形成于上述绝缘膜和上述第2绝缘膜的上述接触孔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上述位置检测电极。这样一来,会在共用电极与位置检测配线之间隔着绝缘膜和第2绝缘膜。因此,在位置检测配线和不与该位置检测配线连接的位置检测电极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进一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
21.(7)上述共用电极以与上述位置检测配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多个上述信号配线相对于上述像素电极隔着第2绝缘膜配置在与上述共用电极侧相反的一侧。这样一来,共用电极具有与位置检测配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开口部,因此,在位置检测配线和不与该位置检测配线连接的位置检测电极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而另一方面,当信号被传送到信号配线时,有可能会在信号配线与共用电极中的开口部的开口缘之间产生电场,并因此而诱发从开口部附近产生漏光。对于这一点,由于在共用电极与信号配线之间隔着绝缘膜和第2绝缘膜,因此,在信号配线与共用电极之间可能产生的电场被削弱。从而,不易因信号配线而从开口部附近产生漏光。
22.(8)具备遮光部,上述遮光部遮挡光,并具有以与上述像素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置的像素开口部,具备多个上述位置检测电极,而多个上述位置检测配线通过上述接触孔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上述位置检测电极,上述共用电极以与上述位置检测配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缘中的相对于上述位置检测配线位于上述像素电极侧的第1开口缘配置为比相对于上述位置检测配线位于与上述像素电极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开口缘靠近上述位置检测配线。这样一来,共用电极以与位置检测配线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因此,在位置检测配线和不与该位置检测配线连接的位置检测电极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在此,如果在共用电极的开口部中的开口缘与位置检测配线之间在俯视时空开有间隙,则有可能会由于从临近该间隙的上述开口缘产生的电场而从间隙附近产生光的漏出,致使显示质量恶化。要防止该漏光,例如只要扩大遮光部的形成范围即可,但这样一来,又可能会缩小像素开口部而使开口率下降。对于这一点,共用电极的开口部的开口缘中的相对于位置检测配线位于像素电极侧的第1开口缘配置为比相对于位置检测配线位于与像素电极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开口缘靠近位置检测配线,因此,在位置检测配线的像素电极侧不易产生漏光。因此,遮光部无需在位置检测配线的像素电极侧太扩大形成范围,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像素开
口部的大小。从而,开口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23.(9)多个上述像素电极中的与上述位置检测配线相邻的上述像素电极的面积、与多个上述像素电极中的不与上述位置检测配线相邻的上述像素电极的面积被设为同等。这样一来,例如,在由各像素电极控制的显示呈现不同颜色的情况下,白平衡的调整成为一般的调整,并且各像素电极的显示亮度容易最大化。而且,在各像素电极与各信号配线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不易产生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得到抑制。
24.发明效果
25.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显示质量的下降。
附图说明
26.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液晶面板的位置检测电极和位置检测配线的平面配置的俯视图。
27.图2是示出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28.图3是图2的a-a线截面图。
29.图4是图2的b-b线截面图。
30.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31.图6是图5的b-b线截面图。
32.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33.图8是图7的b-b线截面图。
34.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35.图10是图9的b-b线截面图。
36.图11是将图9中的开口部附近放大后的俯视图。
37.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构成液晶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像素排列的俯视图。
38.图13是图12的a-a线截面图。
39.图14是图12的b-b线截面图。
40.图15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面板中的像素部的中央附近截断后的截面图。
41.图16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液晶面板中的像素部的中央附近截断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实施方式1>
43.根据图1至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触摸面板功能(位置输入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此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了x轴、y轴以及z轴,以使各轴方向成为各附图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绘制。另外,将图3和图4等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
44.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至少具备: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其能显示图像;以及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其是将用于显示的光照射至液晶面板11的外部光源。背光源装
置具有配置在液晶面板11的里侧(背面侧)并发出白色的光(白色光)的光源(例如led等)、对来自光源的光赋予光学作用从而将其转换为面状光的光学构件等。此外,关于背光源装置,省略图示。
45.如图1所示,在液晶面板11中,屏幕的中央侧部分被设为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在图1中被单点划线包围的范围)aa,而屏幕中的包围显示区域aa的边框状的外周侧部分被设为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naa。在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中,安装有驱动器12和柔性基板13作为用于供应显示功能、触摸面板功能所涉及的各种信号的部件。驱动器12包括在内部具有驱动电路的lsi芯片,以cog(chip on glass;玻璃上芯片)方式安装于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用于处理由柔性基板13传送来的各种信号。柔性基板13设为在由具有绝缘性和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构成的基材上形成有多个配线图案(未图示)的构成,其一端侧连接到液晶面板11的非显示区域naa,另一端侧连接到未图示的控制基板(信号供应源)。由控制基板提供的各种信号经由柔性基板13传送至液晶面板11,在非显示区域naa中经过驱动器12处理后朝向显示区域aa输出。
46.详细说明液晶面板11。如图3所示,液晶面板11具有:一对基板11a、11b;以及液晶层(介质层)11c,其配置在两基板11a、11b间的内部空间,包含作为光学特性随着电场的施加而发生变化的物质的液晶分子,液晶层11c被介于两基板11a、11b间的未图示的密封部包围而实现了密封。一对基板11a、11b中的表侧(正面侧)设为cf基板(相对基板)11a,里侧(背面侧)设为阵列基板(有源矩阵基板、元件基板)11b。cf基板11a和阵列基板11b均是在玻璃制的玻璃基板的内面侧层叠形成各种膜而成的。此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面侧分别贴附有未图示的偏振板。
47.如图2所示,在阵列基板11b的显示区域aa的内面侧(液晶层11c侧、cf基板11a的相对面侧),tft(薄膜晶体管、开关元件)11f和像素电极11g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排列多个而设置成矩阵状,并且在这些tft11f和像素电极11g的周围,以包围它们的方式配设有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扫描配线)11i和源极配线(信号配线、数据配线)11j。栅极配线11i沿着x轴方向大致笔直地延伸,相对于作为驱动对象的像素电极11g配置在图2所示的下侧的相邻之处。源极配线11j大体沿着y轴方向延伸,相对于作为图像信号(信号、数据信号)的供应对象的像素电极11g配置在图2所示的左侧的相邻之处。更具体来说,源极配线11j中的与像素电极11g相邻的部分(斜延伸部11j1)沿着相对于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斜方向延伸,而与像素电极11g不相邻的部分(与栅极配线11i交叉的部分等)沿着y轴方向大致笔直地延伸。栅极配线11i和源极配线11j分别连接到tft11f的栅极电极11f1和源极电极11f2,像素电极11g连接到tft11f的漏极电极11f3。并且,基于分别供应给栅极配线11i和源极配线11j的各种信号来驱动tft11f,随着tft11f被驱动,对像素电极11g的电位供应受到控制。像素电极11g的平面形状被设为纵长的大致平行四边形,在像素电极11g与在其短边方向(x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电极11g之间隔着源极配线11j,在像素电极11g与在其长边方向(y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电极11g之间隔着栅极配线11i。像素电极11g的长边与源极配线11j的斜延伸部11j1是并行的。
48.如图2和图4所示,在阵列基板11b的显示区域aa的内面侧,共用电极11h与所有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形式形成在比像素电极11g靠上层侧(靠近液晶层11c的一侧)。共用电极11h始终被供应大致固定的基准电位,在显示区域aa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延伸,在与每个像素
电极11g重叠的部分各开口形成有多个(在图2中为2个)纵长形状的像素重叠开口部(像素重叠狭缝、取向控制狭缝)11h1。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沿着源极配线11j的斜延伸部11j1(像素电极11g的长边)延伸。当随着像素电极11g被充电而在相互重叠的像素电极11g与共用电极11h之间产生了电位差时,会在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的开口缘与像素电极11g之间产生不仅包含沿着阵列基板11b的板面的成分还包含相对于阵列基板11b的板面的法线方向上的成分的边缘电场(斜电场),因此,能够利用该边缘电场来控制液晶层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的动作模式被设为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为2个的情况,但只要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至少有1个,就能够发挥取向控制功能以及显示功能。另外,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的延伸方向不限于1个方向,可以在1个像素部px内弯曲成
“く”
字型,还可以是,在y轴方向上相邻的像素部px中,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
49.如图4所示,在cf基板11a的内面侧的显示区域aa设置有呈现蓝色(b)、绿色(g)以及红色(r)这3个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k。相互呈现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k沿着栅极配线11i(x轴方向)反复排列多个,并且它们沿着源极配线11j(大体y轴方向)延伸,从而彩色滤光片11k整体上排列成条纹状。彩色滤光片11k包含:呈现蓝色的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呈现绿色的绿色彩色滤光片11kg、以及呈现红色的红色彩色滤光片11kr。在x轴方向上相邻且相互呈现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k配置为其边界(颜色边界)与源极配线11j及后述的遮光部11l重叠。该彩色滤光片11k配置为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像素电极11g重叠,与像素电极11g一起构成了像素部px。更详细地说,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与相对的各像素电极11g一起构成了蓝色像素部bpx,绿色彩色滤光片11kg与相对的各像素电极11g一起构成了绿色像素部gpx,红色彩色滤光片11kr与相对的各像素电极11g一起构成了红色像素部rpx。并且,在该液晶面板11中,由沿着x轴方向相邻的b、g、r这3个颜色的像素部bpx、gpx、rpx构成了能进行规定的灰度级的彩色显示的显示像素。像素部px的x轴方向上的排列间距例如设为10μm~30μm的程度。
50.如图2和图4所示,在cf基板11a的内面侧的显示区域aa形成有遮挡光的遮光部(像素间遮光部、黑矩阵)11l。遮光部11l的平面形状呈大致格子状,以将相邻的像素部px(像素电极11g)之间分隔开,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1b侧的像素电极11g的大部分重叠的位置具有像素开口部11l1。像素开口部11l1在cf基板11a的板面内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排列多个而配置成矩阵状。像素开口部11l1的平面形状仿照像素电极11g的外形而被设为纵长的大致平行四边形,其短边尺寸比像素电极11g的短边尺寸大,而长边尺寸比像素电极11g的长边尺寸略小。像素开口部11l1能使光透射过,从而能在像素部px进行显示。遮光部11l所发挥的功能是防止光在相邻的像素部px之间往来,确保各像素部px的灰度级的独立性,特别是沿着源极配线11j延伸的部分防止了呈现不同颜色的像素部bpx、gpx、rpx间的混色。遮光部11l设为在俯视时与阵列基板11b侧的栅极配线11i和源极配线11j重叠的配置。此外,在两基板11a、11b中的与液晶层11c接触的最内面分别形成有用于使液晶层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进行取向的取向膜(未图示)。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在取向膜与彩色滤光片11k之间隔着平坦化膜。
51.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兼具显示图像的显示功能和检测使用者基于显示的图
像所输入的位置(输入位置)的触摸面板功能(位置输入功能),将其中的用于发挥触摸面板功能的触摸面板图案进行了一体化(内嵌化)。该触摸面板图案被设为所谓的投影型静电电容方式,其检测方式被设为自电容式。如图1所示,触摸面板图案设置在一对基板11a、11b中的阵列基板11b侧,包括在阵列基板11b的板面内排列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14。触摸电极14配置在阵列基板11b的显示区域aa。因此,液晶面板11中的显示区域aa与能检测出输入位置的触摸区域(位置输入区域)大致一致,非显示区域naa与无法检测出输入位置的非触摸区域(非位置输入区域)大致一致。并且,当使用者想要基于视觉识别到的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aa的图像进行位置输入而使作为导电体的未图示的手指(位置输入体)靠近液晶面板11的表面(显示面)时,会在该手指与触摸电极14之间形成静电电容。从而,位于手指附近的触摸电极14所检测出的静电电容会随着手指的靠近而发生变化,变得与位于远离手指处的触摸电极14不同,因此,能基于此来检测输入位置。
52.并且,如图1所示,该触摸电极14由设置于阵列基板11b的共用电极11h构成。共用电极11h不仅具有已述的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还具有将相邻的触摸电极14之间分隔开的分隔开口部(分隔狭缝)11h2。分隔开口部11h2包括沿着x轴方向横贯共用电极11h的整个长度的部分和大体沿着y轴方向纵贯共用电极11h的整个长度的部分,整体上在俯视时呈大致格子状。共用电极11h包括多个触摸电极14,多个触摸电极14在俯视时被分隔开口部11h2分割为棋盘格状且相互电独立。由分隔开口部11h2将共用电极11h分隔而成的触摸电极14在显示区域aa中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分别排列多个而配置成矩阵状。触摸电极14在俯视时呈方形,一边的尺寸被设为几mm(例如约2~4mm)的程度。因此,触摸电极14在俯视时的大小远远大于像素部px(像素电极11g),配置于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分别跨越多个(例如几十或几百的程度)像素部px的范围。在多个触摸电极14选择性地连接有设置于阵列基板11b的多个触摸配线(位置检测配线)15。触摸配线15在阵列基板11b中以与源极配线11j并行的形式大体沿着y轴方向延伸,选择性地连接到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摸电极14中的特定的触摸电极14。而且,触摸配线15与未图示的检测电路连接。可以是驱动器12具备检测电路,但也可以是经由柔性基板13在液晶面板11的外部具备检测电路。触摸配线15将显示功能所涉及的基准电位信号和触摸功能所涉及的触摸信号(位置检测信号)以不同的定时供应给触摸电极14。其中的基准电位信号在相同的定时传送至所有触摸配线15,从而,所有触摸电极14变为基准电位而作为共用电极11h发挥功能。此外,图1示意性地表示出触摸电极14的排列,关于触摸电极14的具体的设置数量、配置,除了图示以外也能适当进行变更。
53.在此,说明层叠形成在阵列基板11b的内面侧的各种膜。如图3所示,在阵列基板11b上,从下层侧起按顺序层叠形成有第1金属膜(第1导电膜)16、栅极绝缘膜17、半导体膜18、第1透明电极膜19、第2金属膜(第2导电膜)20、层间绝缘膜(绝缘膜)21、第2透明电极膜22。第1金属膜16被设为包括1种金属材料的单层膜或包括不同种类的金属材料的层叠膜、合金,从而具有导电性和遮光性,构成栅极配线11i、tft11f的栅极电极11f1等。栅极绝缘膜17包括氮化硅(sin
x
)、氧化硅(sio2)等无机材料,将下层侧的第1金属膜16与上层侧的半导体膜18、第1透明电极膜19及第2金属膜20保持为绝缘状态。半导体膜18包括例如使用了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等作为材料的薄膜,在tft11f中构成连接到源极电极11f2和漏极电极11f3的沟道部(半导体部)11f4等。第1透明电极膜19包括透明电极材料(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构成像素电极11g等。第2金属膜20与第1金属膜16同样地,被
设为包括1种金属材料的单层膜或包括多种金属材料的层叠膜、合金,从而具有导电性和遮光性,构成源极配线11j和触摸配线15、或者tft11f的源极电极11f2和漏极电极11f3等。层间绝缘膜21与栅极绝缘膜17同样地,包括氮化硅(sin
x
),氧化硅(sio2)等无机材料,将下层侧的半导体膜18、第1透明电极膜19及第2金属膜20与上层侧的第2透明电极膜22保持为绝缘状态。第2透明电极膜22与第1透明电极膜19同样地包括透明电极材料,构成共用电极11h(触摸电极14)等。
54.详细说明tft11f和像素电极11g的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tft11f具有从栅极配线11i分支而成的栅极电极11f1。栅极电极11f1是使栅极配线11i中的与源极配线11j交叉的部分沿着y轴方向朝向成为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11g侧突出而成的,在俯视时呈大致方形。栅极电极11f1基于供应给栅极配线11i的扫描信号来驱动tft11f,从而控制源极电极11f2与漏极电极11f3之间的电流。tft11f具有由源极配线11j中的与栅极电极11f1重叠的部分构成的源极电极11f2。源极电极11f2包括源极配线11j中的沿着y轴方向大致笔直地延伸的部分。tft11f具有配置于在源极电极11f2之间空开间隔的位置的漏极电极11f3。漏极电极11f3在俯视时呈大致l字型,其一端侧与源极电极11f2呈相对状且连接到沟道部11f4,而另一端侧连接到像素电极11g。包括第2金属膜20的漏极电极11f3的另一端侧部分与包括层叠在其正下方的第1透明电极膜19的像素电极11g直接接触。
55.如图2和图3所示,像素电极11g包括:大致平行四边形状的像素电极主体11g1,其与遮光部11l的像素开口部11l1重叠;以及接触部11g2,其从像素电极主体11g1沿着y轴方向向tft11f侧突出,其中的接触部11g2连接到漏极电极11f3。tft11f具有沟道部11f4,沟道部11f4隔着栅极绝缘膜17与栅极电极11f1重叠,并且连接到源极电极11f2和漏极电极11f3。沟道部11f4以横穿栅极电极11f1的形式沿着x轴方向延伸,其一端侧连接到源极电极11f2,另一端侧连接到漏极电极11f3。并且,当基于供应给栅极电极11f1的扫描信号而使tft11f变为了导通状态时,供应给源极配线11j的图像信号(信号、数据信号)会从源极电极11f2经由包括半导体膜18的沟道部11f4被供应给漏极电极11f3,其结果是,像素电极11g被充电。
56.接下来,详细说明触摸配线15的构成。如图2和图4所示,触摸配线15包括与源极配线11j相同的第2金属膜20,与第1透明电极膜19同样地层叠在层间绝缘膜21的上层侧。也就是说,触摸配线15与源极配线11j及包括第1透明电极膜19的像素电极11g配置在同一层,因此,通过在x轴方向(与源极配线11j和触摸配线15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与它们空开间隔地配置从而避免了短路。另外,包括具有遮光性的第2金属膜20的触摸配线15以不与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形式配置,从而避免了使像素部px的开口率徒然下降,还避免了由于在像素电极11g与触摸配线15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导致的显示质量的下降。另外,触摸配线15的线宽度被设为与源极配线11j的线宽度是同等的。
57.并且,如图2和图4所示,触摸配线15以在x轴方向上介于源极配线11j与像素电极11g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以将多个像素电极11g和多个源极配线11j夹在中间的形式间歇地配置。具体来说,在在x轴方向上间歇地排列的触摸配线15之间夹着数量与彩色滤光片11k的颜色数相同的3个像素电极11g和3个源极配线11j。夹在一对触摸配线15之间的3个像素电极11g分别构成了蓝色像素部bpx、绿色像素部gpx以及红色像素部rpx。根据这种构成,如果与将多个触摸配线以分别与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每一个像素电极11g相邻的形式配
置的情况相比,触摸配线15的设置条数及其配置空间得到削减,因此,能够确保各像素电极11g的配置空间较宽,从而,在实现像素部px的开口率的提高这一点上是优选的。
58.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第2金属膜20的触摸配线15通过在层间绝缘膜21开口形成的接触孔23连接到成为连接对象的触摸电极14。触摸配线15的在x轴方向上与tft11f(漏极电极11f3)相邻的部位局部地被加宽,其加宽部15a能作为与触摸电极14的连接焊盘发挥功能。该加宽部15a分别形成在以横穿沿着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tft11f的形式延伸的触摸配线15中的与各tft11f相邻的部位,而接触孔23仅与这些加宽部15a中的一部分(一个或多个)选择性地重叠配置。触摸配线15虽以横穿所有触摸电极14的形式大体沿着y轴方向延伸,但根据接触孔23的平面配置而仅与特定的触摸电极14选择性地连接。因此,成为触摸电极14的连接对象的触摸配线15和不是触摸电极14的连接对象的触摸配线15分别隔着层间绝缘膜21与触摸电极14重叠配置。
59.而且,如图2和图4所示,多个源极配线11j中的、将像素电极11g和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一对源极配线11j的间隔p1比将像素电极11g夹在中间而不将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一对源极配线11j的间隔p2宽。也就是说,像素部px的x轴方向上的排列间隔有两种。具体来说,将像素电极11g和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源极配线11j间的间隔p1比将像素电极11g夹在中间而不将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源极配线11j间的间隔p2宽的量是,将触摸配线15的线宽度、与触摸配线15和源极配线11j之间的间隔相加所得的尺寸的量的程度。与此相伴地,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宽度尺寸(x轴方向上的尺寸)w1和面积被设为与其中的不会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宽度尺寸w2和面积同等(当然包含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包含由于尺寸公差等而产生了差异的情况等)。另外,连接到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tft11f与连接到不会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tft11f的结构(形状)、大小以及电特性等被设为相同。从而,与由各个颜色的像素部bpx、gpx、rpx进行的显示有关的白平衡的调整不是特殊的调整,而成为一般的调整,并且,各像素电极11g的显示亮度容易最大化。而且,在各像素电极11g与各源极配线11j或栅极配线11i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不易产生差。此外,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在x轴方向上夹在源极配线11j与触摸配线15之间,而不会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在x轴方向上被一对源极配线11j从两侧夹着。另外,如图4所示,设置在cf基板11a中的遮光部11l的多个像素开口部11l1中的、与和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像素开口部11l1的宽度尺寸w3被设为与不和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像素开口部11l1的宽度尺寸w4是同等的。从而,各个颜色的像素部bpx、gpx、rpx的开口率(开口面积)被均匀化。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得到抑制。
60.如图4所示,触摸配线15以夹在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与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重叠的像素电极11g、与源极配线11j之间的形式配置。也就是说,与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重叠的像素电极11g配置为与触摸配线15相邻(夹在触摸配线15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与绿色彩色滤光片11kg重叠的像素电极11g以及与红色彩色滤光片11kr重叠的像素电极11g配置为不会与触摸配线15相邻(夹在一对源极配线11j之间)。在此,对于与源极配线11j之间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以及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不会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这两者来说,前者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后者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有可能会产生差,并由于该差而致使前者产生显示不良。具体来
说,例如在采用了通过对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源极配线11j交替地供应相反极性的图像信号来消除在源极配线11j与相邻的像素电极11g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的手法的情况下,有如下可能:与源极配线11j之间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产生的寄生电容会比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不会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产生的寄生电容大,致使前者出现显示不良。对此,由于与源极配线11j之间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是与视觉识别性(视觉吸引力、视觉灵敏度)比绿色彩色滤光片11kg或红色彩色滤光片11kr低的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重叠的,因此,即使是在产生了因上述的寄生电容的差而引起的显示不良的情况下,该显示不良也不易醒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适当地得到抑制。
61.如图2所示,源极配线11j以与成为信号的传送对象(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11g相邻的形式配置。相对于此,触摸配线15以介于源极配线11j与不是该源极配线11j所传送的信号的传送对象(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11g之间的形式配置。在此,“成为源极配线11j的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11g”是指,经由tft11f电连接到对信号进行传送的源极配线11j的像素电极11g,“不是源极配线11j的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11g”是指,不会经由tft11f电连接到对信号进行传送的源极配线11j的像素电极11g。因此,触摸配线15以相对于源极配线11j在与该源极配线11j经由tft11f而电连接的像素电极11g侧相反的一侧空开间隔地相邻的形式配置。根据这种构成,在信号被传送到源极配线11j时(显示期间),由于触摸配线15被供应基准电位信号而被设为与共用电极11h相同的基准电位(相同电位),因此,能够通过成为与共用电极11h相同电位的触摸配线15将不是源极配线11j的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11g从由源极配线11j发生的电场(源极电场)屏蔽开。因此,能够抑制液晶层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由于源极电场而产生取向不良,另外,能够使与像素电极11g有关的寄生电容的总和在各像素电极11g中成为同等的,从而显示质量良好。
62.如图4所示,如上所述,触摸配线15和源极配线11j均包括第2金属膜20,与包括第1透明电极膜19的像素电极11g配置在同一层,在触摸配线15及源极配线11j与包括第2透明电极膜22的共用电极11h之间所隔着的、与在像素电极11g与共用电极11h之间所隔着的是相同的层间绝缘膜21。因此,如果与触摸配线和源极配线相对于像素电极11g隔着第2层间绝缘膜配置在下层侧(与共用电极11h侧相反的一侧、里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第2层间绝缘膜,能够削减与此相应的制造成本。
63.另外,如图2和图4所示,构成触摸电极14的共用电极11h以与触摸配线1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24。开口部24以与触摸配线15并行的形式大体沿着y轴方向延伸,被设为在俯视时纵长的形状(将触摸配线15的延伸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长条形状)。开口部24(后述的分隔开口部11h2除外)被设为其长度尺寸(y轴方向上的尺寸)比像素电极11g的长度尺寸短,并与共用电极11h的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的长度尺寸是同等的。另外,开口部24被设为其宽度尺寸(x轴方向上的尺寸)比源极配线11j或触摸配线15的宽度尺寸大,并与共用电极11h的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的宽度尺寸是同等的。通过该开口部24,在触摸配线15与不与该触摸配线15连接的触摸电极1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小。从而,检测手指的输入位置时的检测灵敏度良好。
64.在共用电极11h中,如图2所示,将相邻的触摸电极14之间分隔开的分隔开口部11h2也作为开口部24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分隔开口部11h2以与触摸配线15的一部分(x轴方向上的源极配线11j侧的部分)重叠的形式配置。分隔开口部11h2在y轴方向上沿着显示
区域aa的整个长度延伸,因此,在触摸配线15的大致整个长度范围内与其一部分重叠。这样,能够使用作为已有的结构的分隔开口部11h2,减小在触摸配线15与不与该触摸配线15连接的触摸电极1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另外,共用电极11h的除了上述的分隔开口部11h2以外的开口部24配置为在y轴方向(与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对齐。根据这种构成,如果与开口部配置为在y轴方向上不与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对齐的情况相比,能高效地配置开口部24和像素重叠开口部11h1,另外,能够降低将共用电极11h分割而成的触摸电极14的电阻值。
65.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0具备:多个像素电极11g;多个源极配线(信号配线)11j,其分别传送供应给多个像素电极11g的信号,以与像素电极11g相邻的形式配置;多个共用电极11h,其以至少一部分隔着层间绝缘膜(绝缘膜)21与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形式配置;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14,其是将共用电极11h分割而成的,与作为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的手指之间形成静电电容,检测作为位置输入体的手指的输入位置;以及多个触摸配线(位置检测配线)15,其与共用电极11h之间至少隔着层间绝缘膜21,并通过至少形成于层间绝缘膜21的接触孔23连接到触摸电极14,并且,上述多个触摸配线15以介于源极配线11j与像素电极11g之间且将至少多个像素电极11g和多个源极配线11j夹在中间的形式配置,多个源极配线11j配置为,将像素电极11g和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一对源极配线11j的间隔比将像素电极11g夹在中间的一对源极配线11j的间隔宽。
66.根据这种构成,在像素电极11g与至少一部分隔着层间绝缘膜21与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共用电极11h之间,能产生基于由源极配线11j传送并供应给像素电极11g的信号的电位差,使用该电位差进行显示。另一方面,与共用电极11h之间至少隔着层间绝缘膜21配置的多个触摸配线15通过接触孔23连接到将共用电极11h分割而成的触摸电极14。触摸电极14能够与作为进行位置输入的位置输入体的手指之间形成静电电容,使用由触摸配线15供应的信号来检测作为位置输入体的手指的输入位置。
67.多个触摸配线15以介于源极配线11j与像素电极11g之间且将多个像素电极11g和多个源极配线11j夹在中间的形式配置,因此,如果与将多个触摸配线15以分别与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每一个像素电极11g相邻的形式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各像素电极11g的配置空间较宽,在实现开口率的提高这一点上是适合的。而且,多个源极配线11j中的、将像素电极11g和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一对源极配线11j的间隔比将像素电极11g夹在中间而不将触摸配线15夹在中间的一对源极配线11j的间隔宽,因此,能将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大小和不会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设为同等的大小。从而,例如,在由各像素电极11g控制的显示呈现不同颜色的情况下,白平衡的调整成为一般的调整,并且各像素电极11g的显示亮度容易最大化。而且,在各像素电极11g与各源极配线11j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不易产生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得到抑制。
68.另外,具备多个彩色滤光片11k,多个彩色滤光片11k以与多个像素电极11g分别重叠的形式配置,至少呈现蓝色、绿色以及红色,触摸配线15以夹在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与呈现特定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k重叠的像素电极11g、与源极配线11j之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一来,至少呈现蓝色、绿色以及红色的多个彩色滤光片11k以与多个像素电极11g重叠的形式配置,因此,能基于由多个源极配线11j传送并供应给多个像素电极11g的信号而显示规
定的彩色图像。在此,对于与源极配线11j之间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以及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不会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这两者来说,前者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后者与源极配线11j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有可能会产生差,并由于该差而致使前者产生显示不良。对此,由于与源极配线11j之间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是与呈现特定颜色的彩色滤光片11k重叠的,因此,即使是在产生了因上述的寄生电容的差而引起的显示不良的情况下,特定颜色以外的颜色的显示不良也不易醒目。因此,通过适当地选择上述的特定颜色,能适当地抑制显示质量的下降。
69.另外,触摸配线15以夹在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与呈现蓝色的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重叠的像素电极11g、与源极配线11j之间的形式配置。蓝色的视觉识别性比绿色或红色低,因此,通过将与源极配线11j之间隔着触摸配线15的像素电极11g设为与呈现蓝色的蓝色彩色滤光片11kb重叠的像素电极11g,从而,即使是在产生了因上述的寄生电容的差而引起的显示不良的情况下,该显示不良也不易醒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适当地得到抑制。
70.另外,多个源极配线11j以与成为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11g相邻的形式配置,而多个触摸配线15以介于源极配线11j与不是该源极配线11j所传送的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11g之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一来,在信号被传送到源极配线11j时,由于触摸配线15被设为与共用电极11h相同的电位,因此,能够通过成为与共用电极11h相同电位的触摸配线15将不是源极配线11j的信号的传送对象的像素电极11g从由源极配线11j发生的电场(源极电场)屏蔽开。因此,能够抑制液晶层11c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由于源极电场而产生取向不良,另外,能够使与像素电极11g有关的寄生电容的总和在各像素电极11g成为同等的,从而显示质量良好。
71.另外,多个触摸配线15和多个源极配线11j与像素电极11g配置在同一层。这样一来,在触摸配线15及源极配线11j与共用电极11h之间所隔着的、与在像素电极11g与共用电极11h之间所隔着的是相同的层间绝缘膜21。因此,如果与触摸配线和源极配线中的任意一方相对于像素电极11g隔着第2层间绝缘膜配置在与共用电极11h侧相反的一侧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第2层间绝缘膜,能够削减与此相应的制造成本。
72.另外,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面积、与多个像素电极11g中的不与触摸配线15相邻的像素电极11g的面积被设为同等。这样一来,例如,在由各像素电极11g控制的显示呈现不同颜色的情况下,白平衡的调整成为一般的调整,并且各像素电极11g的显示亮度容易最大化。而且,在各像素电极11g与各源极配线11j等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不易产生差。从而,显示质量的下降得到抑制。
73.<实施方式2>
74.根据图5或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变更了触摸配线115的配置的构成。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75.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触摸配线115以在它们之间夹着6个像素电极111g和6个源极配线111j的形式间歇地配置。也就是说,在x轴方向上间歇地排列的触摸配线115之间夹着数量为彩色滤光片111k的颜色数的2倍(多倍)的数量的像素电极111g和源极配线111j,触摸配线115的排列间隔变宽至上述实施方式1的约2倍。夹在一对触摸配线
115之间的6个像素电极111g中包含:2个构成蓝色像素部bpx的像素电极111g、2个构成绿色像素部gpx的像素电极111g、以及2个构成红色像素部rpx的像素电极111g。根据这种构成,与如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那样,将夹在触摸配线15之间的像素电极11g的数量设为与彩色滤光片11k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的情况(参照图4)相比,触摸配线115的设置数量减少约一半左右。与该触摸配线115的设置数量和配置空间所减少的量相应地,能够确保多个像素电极111g的配置空间更宽。从而,能实现像素部px的开口率的进一步提高。
76.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多个彩色滤光片111k,多个彩色滤光片111k以与多个像素电极111g分别重叠的形式配置,至少呈现蓝色、绿色以及红色,多个触摸配线115以将数量为彩色滤光片111k的颜色数的多倍的数量的像素电极111g夹在中间的形式配置。这样一来,如果与将夹在触摸配线之间的像素电极111g的数量设为与彩色滤光片111k的颜色数相同的数量的情况相比,触摸配线115的设置数量变少,因此,能够确保多个像素电极111g的配置空间更宽。从而,实现开口率的进一步提高。
77.<实施方式3>
78.根据图7或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触摸配线215的配置的构成。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79.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个触摸配线215以在它们之间夹着2个像素电极211g和2个源极配线211j的形式间歇地配置。因此,与源极配线211j之间夹着触摸配线215的像素电极211g不会构成呈现特定颜色的像素部px。根据这种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构成相比,触摸配线215的排列间隔变窄,并且设置数量变多,因此,能增加相对于触摸电极214的连接部位,从而,在提高相对于触摸电极214的连接可靠性这一点上是适合的。
80.<实施方式4>
81.根据图9至图1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共用电极311h的开口部324的构成。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82.如图9至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共用电极311h的开口部324的开口缘中的第1开口缘24a配置为比第2开口缘24b靠近触摸配线315,其中,第1开口缘24a在x轴方向(开口部324的宽度方向、多个触摸配线315和源极配线311j的排列方向)上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位于像素电极311g侧(图9至图11所示的左侧),第2开口缘24b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位于与像素电极311g侧相反的一侧,也就是源极配线311j侧(图9至图11所示的右侧)。开口部324中的配置为相对更靠近触摸配线315的第1开口缘24a配置为比第2开口缘24b相对更靠近cf基板311a中的遮光部311l的像素开口部311l1的开口缘,而配置为相对更远离触摸配线315的第2开口缘24b配置为比第1开口缘24a相对更靠近在cf基板311a中在x轴方向上相邻且相互呈现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311k的颜色边界。
83.在此,如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那样,如果共用电极11h的开口部24被设为比触摸配线15宽,在其宽度方向的两开口缘与触摸配线15之间在俯视时分别空开有间隙,则有可能会由于从临近这些间隙的上述两开口缘产生的电场而从间隙附近产生光的漏出,致使显示质量恶化(参照图2和图4)。要防止该漏光,例如只要扩大cf基板11a侧的遮光部11l的形成范围即可,但这样一来,又可能会缩小像素开口部11l1而使像素部px的开口率的下降。
对于这一点,如图10和图11所示,如上所述,只要将共用电极311h中的开口部324的第1开口缘24a配置为比第2开口缘24b靠近触摸配线315,那么,在开口部324中的第1开口缘24a附近,与第2开口缘24b附近相比,会被触摸配线315遮挡更多的光。因此,与从第2开口缘24b产生的电场所引起的漏光相比,更不易产生从第1开口缘24a产生的电场所引起的漏光。从而,在开口部324的第1开口缘24a附近,也就是触摸配线315的像素电极311g侧(像素开口部311l1的开口缘侧)不易产生漏光。因此,遮光部311l无需在触摸配线315的像素电极311g侧太扩大形成范围,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像素开口部311l1的大小。从而,像素部px的开口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84.在此,如图10所示,遮光部311l设置于与阵列基板311b贴合的cf基板311a,因此,要想可靠地对上述的漏光进行遮光,需要考虑贴合两基板311a、311b时的对位的容限(margin)来进行尺寸设计。不过,如上所述,若是采用在触摸配线315的像素电极311g侧(开口部324的第1开口缘24a附近)不易产生漏光的结构,那么,在进行遮光部311l的尺寸设计时,主要考虑触摸配线315的源极配线311j侧(彩色滤光片311k的颜色边界侧)的漏光就够了,上述容限设为一半左右(例如5μm的程度)即可。因此,特别是在像素部px的排列间距随着高清晰化而变窄的构成中,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像素部px的开口率的下降。并且,由于共用电极311h和触摸配线315均设置于阵列基板311b,因此,在设计共用电极311h中的开口部324的第1开口缘24a和第2开口缘24b与触摸配线315的位置关系时,无需考虑上述容限。从而,即使是在cf基板311a的遮光部311l的尺寸设计时另加了上述容限,也会充分抑制像素开口部311l1的缩小,从而开口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85.如图10和图11所示,共用电极311h的开口部324的第2开口缘24b设为不与触摸配线315重叠,而第1开口缘24a与触摸配线315的一部分重叠。此外,在图11中,以阴影状示出了触摸配线315与共用电极311h中的开口部324的第1开口缘24a的重叠范围oa。详细地说,开口部324配置为第1开口缘24a与触摸配线315中的x轴方向上的像素电极311g侧(像素开口部311l1的开口缘侧)的缘部重叠,而第2开口缘24b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中的x轴方向上的源极配线311j侧(彩色滤光片311k的颜色边界侧)的缘部是向源极配线311j侧分开的,也就是配置为不重叠。第1开口缘24a与触摸配线315的重叠范围oa的宽度尺寸比第2开口缘24b与触摸配线315之间的间隔小,也就是比非重叠范围noa的宽度尺寸小,具体来说是设为上述非重叠范围noa的宽度尺寸的一半左右。另外,第1开口缘24a与触摸配线315的重叠范围oa的长度尺寸与开口部324的长度尺寸一致。根据这种构成,在开口部324中的第2开口缘24b与触摸配线315之间在俯视时空开间隙,而开口部324中的第1开口缘24a与触摸配线315之间不存在这种间隙。因此,从背光源装置照射的光中的去往第2开口缘24b附近的光可能会从间隙向液晶层311c侧侵入,并由于从第2开口缘24b产生的电场而成为漏光,而去往第1开口缘24a附近的光被触摸配线315遮挡的可靠性高,不易成为漏光。从而,即使不依靠cf基板311a的遮光部311l,在触摸配线315的像素电极311g侧防止漏光的可靠性也更高,因此,能够在遮光部311l中确保较大的像素开口部311l1,从而,在抑制像素部px的开口率的下降方面更为适合。
86.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遮光部311l,遮光部311l遮挡光,并具有以与像素电极311g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配置的像素开口部311l1,具备多个触摸电极314,而多个触摸配线315通过接触孔323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触摸电极314,共用电极
311h以与触摸配线31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324,开口部324的开口缘中的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位于像素电极311g侧的第1开口缘24a配置为比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位于与像素电极311g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开口缘24b靠近触摸配线315。这样一来,共用电极311h以与触摸配线31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324,因此,在触摸配线315和不与该触摸配线315连接的触摸电极31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在此,如果在共用电极的开口部中的开口缘与触摸配线315之间在俯视时空开有间隙,则有可能会由于从临近该间隙的上述开口缘产生的电场而从间隙附近产生光的漏出,致使显示质量恶化。要防止该漏光,例如只要扩大遮光部311l的形成范围即可,但这样一来,又可能会缩小像素开口部311l1而使开口率下降。对于这一点,由于共用电极311h的开口部324的开口缘中的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位于像素电极311g侧的第1开口缘24a配置为比相对于触摸配线315位于与像素电极311g侧相反的一侧的第2开口缘24b靠近触摸配线315,因此,在触摸配线315的像素电极311g侧不易产生漏光。因此,遮光部311l无需在触摸配线315的像素电极311g侧太扩大形成范围,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像素开口部311l1的大小。从而,开口率的下降得到抑制。
87.<实施方式5>
88.根据图12至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构成中追加了第2层间绝缘膜25的构成。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89.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411b设置为,在第1透明电极膜419与第2金属膜420之间隔着第2层间绝缘膜(第2绝缘膜)25。第2层间绝缘膜25与层间绝缘膜421同样地,包括无机材料,将第1透明电极膜419与第2金属膜420保持为绝缘状态。第1透明电极膜419相对于第2层间绝缘膜25配置在上层侧,而第2金属膜420相对于第2层间绝缘膜25配置在下层侧。在这种构成中,会配置为在包括第2透明电极膜422的共用电极411h及触摸电极414与包括第2金属膜420的触摸配线415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421和第2层间绝缘膜25。因此,如图12和图13所示,用于连接触摸电极414与触摸配线415(加宽部415a)的接触孔423以与层间绝缘膜421和第2层间绝缘膜25连通的形式开口形成。根据这种构成,由于触摸配线415和不与该触摸配线415连接的触摸电极414之间的z轴方向上的距离变大了与第2层间绝缘膜25的膜厚相应的量,因此,在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进一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另外,构成tft411f并包括第2金属膜420的漏极电极411f3通过在第2层间绝缘膜25开口形成的像素接触孔26连接到包括第1透明电极膜419的像素电极411g的接触部411g2。像素接触孔26平面配置在各tft411f的漏极电极411f3与各像素电极411g的接触部411g2的重叠位置。
90.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多个触摸电极414,多个触摸配线415相对于像素电极411g隔着第2层间绝缘膜25配置在与共用电极411h侧相反的一侧,并通过形成于层间绝缘膜421和第2层间绝缘膜25的接触孔423选择性地连接到多个触摸电极414。这样一来,会在共用电极411h与触摸配线415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421和第2层间绝缘膜25。因此,在触摸配线415和不与该触摸配线415连接的触摸电极41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进一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
91.<实施方式6>
92.根据图15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5所记载的构成中追加了第3金属膜27的构成。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5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93.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阵列基板511b设置为,在第2层间绝缘膜25与层间绝缘膜521之间隔着第3金属膜27。第3金属膜27与第1金属膜(省略图示)和第2金属膜520同样地,被设为包括1种金属材料的单层膜或包括多种金属材料的层叠膜、合金,从而具有导电性和遮光性,构成触摸配线515。与此相伴地,第2金属膜520不会构成触摸配线515,而是构成了源极配线511j或省略图示的tft的源极电极和漏极电极等。因此,触摸配线515在第2层间绝缘膜525的上层侧配置为与像素电极511g在同一层,而源极配线511j相对于像素电极511g隔着第2层间绝缘膜525配置在下层侧、也就是与共用电极511h侧相反的一侧。然而,共用电极511h具有与触摸配线51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开口部524,因此,在触摸配线515和不与该触摸配线515连接的触摸电极51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而另一方面,当信号被传送到源极配线511j时,有可能会在源极配线511j与共用电极511h中的开口部524的开口缘之间产生电场,并因此而诱发从开口部524附近产生漏光。对于这一点,如上所述,由于在共用电极511h与源极配线511j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521和第2层间绝缘膜525,因此,在源极配线511j与共用电极511h之间可能产生的电场被削弱。从而,不易因源极配线511j而从开口部524附近产生漏光。
94.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共用电极511h以与触摸配线51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形式具有开口部524,多个源极配线511j相对于像素电极511g隔着第2层间绝缘膜525配置在与共用电极511h侧相反的一侧。这样一来,共用电极511h具有与触摸配线515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开口部524,因此,在触摸配线515和不与该触摸配线515连接的触摸电极514之间可能产生的寄生电容得以减小。从而,位置检测的灵敏度良好。而另一方面,当信号被传送到源极配线511j时,有可能会在源极配线511j与共用电极511h中的开口部524的开口缘之间产生电场,并因此而诱发从开口部524附近产生漏光。对于这一点,由于在共用电极511h与源极配线511j之间隔着层间绝缘膜521和第2层间绝缘膜525,因此,在源极配线511j与共用电极511h之间可能产生的电场被削弱。从而,不易由于源极配线511j而从开口部524附近产生漏光。
95.<实施方式7>
96.根据图16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式7中,示出在上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变更了源极配线611j和触摸配线615的构成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的说明。
97.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源极配线611j和触摸配线615分别被设为第1透明电极膜619与第2金属膜620的层叠结构。根据这种构成,在制造阵列基板611b时,能用1个光掩模将像素电极611g、源极配线611j以及触摸配线615图案化。另外,通过将源极配线611j和触摸配线615设为第1透明电极膜619与第2金属膜620的层叠结构,能够使配线电阻下降。而且,能够使源极配线611j和触摸配线615具有冗余性,因此,能够使发生断线的概率下降。即,要想将像素电极611g、源极配线611j以及触摸配线615图案化,首先,在连续形成第1透明电极膜619和第2金属膜620之后形成光致抗蚀剂膜,然后使用未图示的半色调掩模进行曝光。半色调掩模具有:透射区域,其以大致100%的透射率使从曝光装置照射的曝光用光
透射过;半透射区域,其以例如10%~70%的程度的透射率使该曝光用光透射;以及遮光区域,其遮挡该曝光用光,透射区域或遮光区域配置为在俯视时与源极配线611j和触摸配线615的形成范围重叠,半透射区域配置为在俯视时与像素电极611g的形成范围重叠。当在使用这种半色调掩模进行曝光后进行了蚀刻时,第1透明电极膜619与第2金属膜620均残留的部分成为源极配线611j和触摸配线615,仅残留有第1透明电极膜619的部分成为像素电极611g。如上所述,由于能用1个光掩模将像素电极611g、源极配线611j以及触摸配线615图案化,因此,在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这一点上是适合的。
98.<其它实施方式>
99.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00.(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沿着x轴方向排列的触摸配线之间夹着2个、3个或6个像素电极以及2个、3个或6个源极配线的情况,但也能采用在触摸配线之间夹着4个、5个或7个以上像素电极以及4个、5个或7个以上源极配线的构成。此时,只要采用实施方式2所记载的手法,采用将数量为对彩色滤光片的颜色数乘以3以上的整数所得的数量的像素电极和源极配线夹在触摸配线之间的构成,就能够设为在与呈现特定颜色的彩色滤光片重叠的像素电极与源极配线之间夹着触摸配线的配置。
10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除了实施方式3)中,示出了触摸配线以夹在与蓝色彩色滤光片重叠的像素电极与源极配线之间的方式有规则地配置的情况,但也能是,触摸配线不会夹在与蓝色彩色滤光片重叠的像素电极与源极配线之间,而是以夹在与绿色彩色滤光片或红色彩色滤光片重叠的像素电极与源极配线之间的方式有规则地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触摸配线以夹在与呈现红色的红色彩色滤光片重叠的像素电极与源极配线之间的形式有规则地配置,红色的视觉识别性较低且仅次于蓝色。
102.(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彩色滤光片由红色、绿色以及蓝色这3个颜色构成,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具备由红色、绿色、蓝色、以及黄色或白色这4个颜色构成的彩色滤光片的构成中。另外,也能将彩色滤光片的颜色数设为5个以上。
103.(4)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示出了共用电极的开口部中的第1开口缘与触摸配线的一部分重叠的配置,但也可以是共用电极的开口部中的第1开口缘和第2开口缘分别不与触摸配线重叠的配置。
104.(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共用电极中的分隔开口部与触摸配线重叠的情况,但也可以是分隔开口部不与触摸配线重叠的配置。
105.(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透明电极膜相对配置在下层侧、第2金属膜相对配置在上层侧的情况,但也能使第1透明电极膜与第2金属膜的层叠顺序相反。
106.(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源极配线相对于触摸配线空开间隔地配置在被作为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侧的情况,但也能采用源极配线相对于触摸配线空开间隔地配置在不是连接对象的像素电极侧的构成。
107.(8)当然也能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事项适当地组合。
108.(9)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相对配置在下层侧的第1透明电极膜构成像素电极、相对配置在上层侧的第2透明电极膜构成共用电极的情况,但也可以是第1透明电极膜构成共用电极、第2透明电极膜构成像素电极。
109.(10)在上述实施方式5中示出了在共用电极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晶层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像素重叠开口部的情况,但也能在像素电极设置用于控制液晶层中包含的液晶分子的取向的开口部。
110.(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源极配线具有斜延伸部的情况,但也可以是源极配线不具有斜延伸部而仅包括沿着y轴方向笔直地延伸的部分的构成。
111.(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遮光部设置在cf基板侧的情况,但遮光部也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侧。
112.(13)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构成tft的沟道部的半导体膜也可以是多晶硅。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tft设为底栅型。
113.(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触摸面板图案被设为自电容式的情况,但触摸面板图案也可以是互电容式。
114.(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透射型的液晶面板,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反射型的液晶面板或半透射型的液晶面板。
115.(1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或背光源装置)的平面形状设为纵长的长方形的情况,但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形状也可以是横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长圆形、椭圆形、梯形等。
116.(1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为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构成的液晶面板,但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材料以外的功能性有机分子的显示面板。
117.附图标记说明
118.10

液晶显示装置(带位置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11a、311a

cf基板(相对基板),11b、311b、411b、511b、611b

阵列基板,11g、111g、211g、311g、411g、511g、611g

像素电极,11h、311h、411h、511h

共用电极,11j、111j、211j、311j、511j、611j

源极配线(信号配线),11k、111k、311k

彩色滤光片,11kb

蓝色彩色滤光片(呈现蓝色的彩色滤光片),11kg

绿色彩色滤光片(呈现绿色的彩色滤光片),11kr

红色彩色滤光片(呈现红色的彩色滤光片),11l、311l

遮光部,11l1、311l1

像素开口部,14、214、314、414、514

触摸电极(位置检测电极),15、115、215、315、415、515、615

触摸配线(位置检测配线),21、421、521

层间绝缘膜(绝缘膜),23、423

接触孔,24、324、524

开口部,24a

第1开口缘,24b

第2开口缘,25、525

第2层间绝缘膜(第2绝缘膜),p1、p2

间隔。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