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7-16 12:24: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穿戴设备成为人们日常所需,比如,通话手表、健康监测手表、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3.在使用穿戴设备时,通过识别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利于防止穿戴设备丢失,或者检测穿戴设备是否正确穿戴等。
4.常用的穿戴状态识别方式为电容检测识别,即在穿戴设备中设置有电容传感器,以通过电容值的变化判断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5.但此种方式对于穿戴设备放置于大理石等材质的桌面上时,其电容变化量与穿戴设备处于佩戴状态下的电容变化量相差不大,会造成对穿戴状态识别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对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识别准确性。
7.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
8.设备本体;
9.固定带,固定带与设备本体连接;
10.第一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根据固定带的锁合状态发生变化;
11.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根据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发生变化;
12.处理器,分别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电连接,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与所述设备本体连接的固定带、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该方法包括:
14.获取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
15.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值和所述第二检测值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1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穿戴设备进行改进,其中,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固定带、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和处理器,固定带与设备本体连接,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根据固定带的锁合状态发生变化,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根据穿戴
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发生变化,处理器分别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电连接,并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其中,处理器通过对第一检测值进行处理,即可判断出固定带的锁合状态,而通过对第二检测值进行处理,即可判断出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之后结合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确定出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以此避免了对穿戴状态识别错误的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出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仰视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立体图。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3.标注说明:10、固定带;11、第一固定带;12、第二固定带;20、设备本体;131、第一导线;132、第二导线;133、端口引脚;134、接地引脚;111、锁合件;121、锁合口;122、锁合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6.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测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变化以判断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以当电容值变大时判定穿戴设备处于穿戴状态,否则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但此种方式存在误判的弊端,比如,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当用户将智能手表放置在大理石等材质的桌面上时,智能手表所检测的电容变化量与用户佩戴智能手表时的电容变化量相差不大,此时,智能手表会判断其处于穿戴状态,显然,此结论是错误的。
27.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对穿戴设备的结构,以及穿戴设备中处理器能够调用的计算机程序均进行了改进。使得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与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与穿戴设备和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相关联,进而通过结合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双向判断穿戴状态。以此,能够准确识别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28.其中,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应用于通话手表、健康监测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项链、智能眼镜、智能腰带等能够穿戴在人体上的任意设备。
29.此处提供一应用场景进行举例说明,比如,将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智能手
表时,固定带则为表带,设备本体则为表盘。表带的锁合状态有两种,即锁合和解锁,表盘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也有两种,即已接触和未接触。若表带锁合或表盘与待穿戴对象已接触,可初步判定待穿戴对象可能穿戴该智能手表,只有表带锁合且表盘与待穿戴对象已接触时,可进一步确定待穿戴对象已穿戴该智能手表,在未能同时满足该两种条件时,则说明待穿戴对象未穿戴该智能手表。再比如,将本技术实施例的方案应用于智能项链时,固定带则为链条,设备本体则为项坠,当链条锁合或项坠与待穿戴对象已接触时,可初步判定该智能项链可能穿戴在待穿戴对象上,只有当链条锁合且项坠与待穿戴对象已接触时,才能进一步确定智能项链已穿戴在对穿戴对象上;当链条解开时,说明该智能项链未穿戴在对穿戴对象上,或项坠与待穿戴对象未接触时,也可说明该智能项链未穿戴在对穿戴对象上。
30.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根据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判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避免了将穿戴设备接触物体时误判为已穿戴状态,或者避免了固定带锁合但待穿戴对象未穿戴该穿戴设备时将穿戴状态误判为已穿戴状态,进而提高了识别穿戴状态的准确性。
31.可以理解地,基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实现对不同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进行准确识别,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适用于如上提及的任意穿戴设备,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仅以智能手表为例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内容如下:
32.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立体图。其中,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20、固定带10、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处理器(图中未示出),其中,固定带10与设备本体20连接,用于将设备本体20固定在待穿戴对象上,而第一检测组件与固定带10的锁合状态相关联,即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随固定带10的锁合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检测组件与设备本体20和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相关联,即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根据设备本体20和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发生变化。而处理器分别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33.其中,固定带10可固定连接于设备本体20两端,也可活动连接于设备本体20两端,具体的连接方式此处并不限定,只要固定带10的至少一端与设备本体20连接即可。
34.当然地,固定带10的材质、条数等,此处也并不进行限定,比如材质可为金属材质、塑料材质、皮质、尼龙材质等,条数可为一条、两条或多条。示例性地,第一检测组件可全部设置于固定带10中,也可一部分设置于固定带10中,另一部分设置于设备本体20中。其中,第一检测组件沿固定带10延伸方向设置,便于检测固定带10的锁合状态,且第一检测组件与设备本体20电连接,设备本体20用于为第一检测组件提供电源。
35.其中,第二检测组件可设置于设备本体20中,且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检测组件可为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传感器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理解地,只要能够对穿戴状态的识别起辅助作用的检测方式,均可用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检测组件。
36.示例性地,处理器分别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电连接,在判断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时,可获取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以及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进而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综合判断穿戴状态。其中,第一检测值与固定带10的锁合状
态相关联,第二检测值与待穿戴对象和穿戴设备的接触情况相关联。因此,可根据第一检测值的变化反推固定带10的锁合状态,以及根据第二检测值的变化反推带待穿戴对象与穿戴设备的接触情况,进而结合接触情况和锁合状态识别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比如,固定带10处于锁合状态说明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固定带10处于解锁状态,可初步说明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待穿戴对象与穿戴设备未接触,可初步说明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待穿戴对象与穿戴设备已接触,可初步说明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进而只当待穿戴对象与穿戴设备已接触且固定带10处于锁合状态时才判定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从而避免误判,以此,能够提高对穿戴状态识别的准确性。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带10上设置有锁合件111,第一检测组件包括端口引脚133、接地引脚134,以及连通端口引脚133和锁合件111的第一导线131、连通接地引脚134和锁合件111的第二导线132。
38.示例性地,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设置在设备本体20上,通过设备本体20可为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提供电压。其中,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还可设置在设备本体20的主控芯片上,通过主控芯片可以为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提供电压。
39.本实施例中,通过为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提供不同的电压,使得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的电平值不同,其中,电平值是相对而言的,可分为高电平和低电平,其可用电压表示,当电压处于高压范围内时,电平值可为高电平,当电压处于低压范围内时,电平值可为低电平。
40.比如,为接地引脚134提供低电压,接地引脚134的电平值可为低电平,为端口引脚133提供高电压,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可为高电平。再比如,还可使得接地引脚134的电平值为0,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为高电平或低电平中的任意一种。具体的设置方式此处并不限定,只要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设置的电平值不同即可。
4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端口引脚133可为通用输入或输出端口(也称i/o端口,或者简称gpio)的引脚,而接地引脚134可为电线接地端的引脚(也简称gnd),表示主控芯片电路中的地线。其中,接地引脚134的电平值为0,而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可通过主控芯片调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设定,比如,通过计算机程序将端口引脚133设置为内部上拉时,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为高电平,通过计算机程序将端口引脚133设置为内部下拉时,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为低电平。一般地,默认端口引脚133设定为内部上拉,当需要改变端口引脚133的设置方式时,可由用户通过操作应用层的软件界面,而主控芯片中的计算机程序响应用户操作,进而实现切换端口引脚133的设定方式。
42.示例性地,以端口引脚133设定为内部上拉时为例,在主控芯片供电后,端口引脚133处于高电平(在数字电路中,电平值为1),接地引脚134处于低电平(在数字电路中,电平值为0)。其中,端口引脚133连接有第一导线131,而第一导线131的另一端与锁合件111连接,接地引脚134连接有第二导线132,第二导线132的另一端与锁合件111连接。
43.其中,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是分置于锁合件111两侧的,且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是根据锁合件111的锁合状态的变化而发生连接状态的变化。锁合件111的锁合状态分为锁合和解锁。当通过主控芯片为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供电之后,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中存在电流,其中,端口引脚133、第一导线131、锁合件111、第二导线132和接地引脚134之间可构成可通断回路。
44.示例性地,可设置锁合件111解锁时,端口引脚133为高电平、接地引脚134为低电平。请参阅图1,当锁合件111解锁时,可通断回路中断,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之间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端口引脚133为高电平,接地引脚134为低电平。请参阅图2,当锁合件111锁合时,可通断回路导通,也即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之间相互导通,此时,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短接,即端口引脚133由原来的高电平被下拉至低电平。
45.在本实施例中,设定穿戴设备的端口引脚133处于高电平时,固定带10的锁合状态为锁合,当端口引脚133处于低电平时,固定带10的锁合状态为解锁。
46.以上述智能手表为例,比如,用户需要穿戴智能手表时,将智能手表通过表带与手腕接触,而后通过表带上的锁合件111将两条表带固定,当两条表带被锁合件111固定时,两条表带上的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导通,第一检测组件中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此时,判定智能手表的表带处于锁合状态。再比如,用户需要解开智能手表时,通过对锁合件111进行解锁,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之间中断,则与第一导线131连接的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值由低电平恢复至原来的高电平,此时,判定智能手表的表带处于解锁状态。
47.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为端口引脚133和接地引脚134设定不同的电平值,并通过第一导线131将端口引脚133和锁合件111导通,通过第二导线132将端口引脚133和锁合件111导通,以通过将锁合件111锁合使得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导通,通过将锁合件111解锁使得第一导线131和第二导线132中断,实现了以端口引脚133的电平变化判定锁合件111的锁合状态,进而为分析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提供依据,此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对穿戴状态识别的准确性。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带10可为两个,请参阅图1和图2,分为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其中,第一固定带11上设置有锁合件111和第一导线131,第二固定带12上设置有第二导线132,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通过锁合件111连接。当然,锁合件111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固定带12上,在此不做限制。
49.其中,锁合方式可为插针式、折叠式、按压式、单扣式等,上述设置方式可作为折叠式或按压式的实例,作为另一种实施例,以下以插针式为例进行说明。
50.在该实施例中,锁合件包括锁合扣122和锁合口121,锁合扣122和第一导线131设置于第一固定带11上,锁合口121和第二导线132设置于第二固定带12上。其中,锁合扣122用于与第二固定带12上的锁合口121进行配合,使得锁合件111锁合或解锁。为改变两条固定带10围成封闭圆环的内径,还可在第二固定带12上设置多个锁合口121,以使得锁合件111上的锁合扣122能够插入任意一个锁合口121,使得锁合件111在该锁合口121上锁合,以将第一固定带11和第二固定带12连接。
51.其中,对于在第二固定带10上设置的第二导线132,请参阅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可通过绕设的方式将第二导线132设置于锁合口121边缘,使得每一锁合口121和第二导线132相导通,而第一导线131还可延伸至锁合件111的锁合扣122上,使得锁合件111上的锁合扣122与任意一个锁合口121接触时,锁合口121上的第二导线132与锁合扣122上的第一导线131相导通。
52.此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改变固定带10在待穿戴对象上的绕设内径,方便用户使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对锁合状态的识别,使得穿戴设备的使用和状态识别较为灵活。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检测组件可为传感器,该传感器并不限于上述提及的温度传感器、电容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等,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54.比如,第二检测组件为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获取温度值,因人体体温值是处于一定范围内的,通过将温度值与人体体温值进行比较,即可判定穿戴设备是否与人体接触。
55.再比如,第二检测组件为电容传感器,当人体接触设备本体20时,由于人体的导电性,会形成对电容传感器的并联电容,使得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变大,以此,能够通过对电容值的变化判定穿戴设备是否与待穿戴对象接触。
56.示例性地,在设置电容传感器时,可将电容传感器设置在设备本体20靠近待穿戴对象的一侧,以智能手表为例,即将电容传感器设置在表盘的相对内侧,使得电容传感器与手腕距离相近,便于检测电容值的变化,且避免了其它导电体误碰触智能手表带来的检测误差。
57.在一些实施例中,以上述电容传感器为例,第二检测值可包括电容值,而第一检测值可包括电平值,其中,该电平值可以包括端口引脚的电平值。处理器还能够根据电容值和电平值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其中,穿戴状态包括已穿戴状态和未穿戴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即,可以只包括已穿戴状态,或者只包括未穿戴状态,还可以包括已穿戴状态和未穿戴状态,具体如下:
58.若电平值不大于预设电平阈值,且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则判定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若电容值不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或电平值大于预设电平阈值,则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其中,预设电平阈值和预设电容阈值均可预设设置并存储于穿戴设备中。
59.当处理器判断出电平值不大于预设电平阈值,同时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时,也是表示穿戴设备的固定带处于锁合状态,且穿戴设备已与人体接触,由此可以确定为已穿戴状态;当处理器判断出电平值大于预设电平阈值,或者电容值不大于预设电容阈值,则相应的表示穿戴设备的固定带处于解锁状态,或者穿戴设备未与人体接触,由此可以确定为未穿戴状态。
6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电平值能够判断表带是否锁合,通过电容值能够判断手表是否接触手腕。此种方式能够避免当表带锁合放置在桌面上时,将智能手表的穿戴状态误判为已穿戴状态。通过此种方式,结合锁合件111的锁合状态以及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判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避免了对穿戴状态的误判,极大地提高了对穿戴状态识别的准确性。便于用户及时发现穿戴设备脱落,或者穿戴设备是否正确穿戴等,便于用户使用。
61.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穿戴设备还存在续航能力差的弊端,比如出于对穿戴设备的轻便设计,穿戴设备的电池容量需要较小化设计,但穿戴设备同时会随着市场需求而不断增加多种功能,比如步数计量、通话、健康检测等功能。当穿戴设备运行多种功能所需的功耗较大时,致使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较差,使得用户可使用时长较短,并不便于用户使用。
62.因此,为提高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本技术实施例还将穿戴状态与穿戴设备的处理器关联,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确定出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之后,还用于根据穿戴状态切换设备本体20的运行模式。
63.具体地,运行模式包括第一预设模式和第二预设模式中的至少一种。当识别出穿戴状态处于已穿戴状态时,可通过处理器将设备本体20的运行模式切换为第一预设模式,当识别出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可通过处理器将设备本体20的运行模式切换为第二预设模式,其中,穿戴设备以第二预设模式运行时的功耗小于以第二预设模式运行时的功耗。以此,能够实现当用户不适用穿戴设备时,使得穿戴设备的功耗较小,能够节省穿戴设备的使用电量,延长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长,提高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
64.基于上述穿戴设备,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该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其中,该穿戴设备可以是通话手表、健康监测手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项链、智能眼镜、智能腰带等任意一种能够穿戴在人体上的设备。对于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中所应用的穿戴设备,其中,对穿戴设备的结构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内容,以下不再赘述。
65.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66.201、获取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以及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
67.202、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68.其中,通过设定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随固定带的锁合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以及设定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根据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发生变化。穿戴设备即可通过获取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反推固定带的锁合状态,还可通过获取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反推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进而结合接触情况和锁合状态综合判定穿戴状态,以提高识别穿戴状态的准确性。
69.比如,当固定带锁合时,第一检测值为第一数值,当固定带解锁时,第一检测值为第二数值,通过获取第一检测值,并判断第一检测值为第一数值还是为第二数值,即可分析出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例如,当第一检测值为第一数值时,说明固定带锁合,而当第一检测值为第二数值时,说明固定带解锁。
70.再比如,第二检测值为第三数值时,说明穿戴设备与人体接触,第二检测值为第四数值时,说明穿戴设备未与人体接触。
71.进而可结合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其中,穿戴状态包括已穿戴状态和未穿戴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72.比如,根据第一检测值可将固定带的锁合状态分为锁合和解锁,根据第二检测值可将穿戴设备与人体的接触情况分为已接触和未接触。在此种情况下存在多种检测结果,以上述提及的智能手表为例。
73.当智能手表的表带锁合,但智能手表未接触手腕时,说明智能手表仅表带锁合并搁置在某一物体上;当智能手表的表带锁合,且智能手表接触手腕时,说明智能手表已穿戴在手腕上;当智能手表的表带解锁,但智能手表接触手腕时,可能用户正在穿戴智能手表,或者正在将智能手表从手腕上解开;当智能手表的表带解锁,且智能手表未接触手腕时,说明未穿戴智能手表。
74.具体实施时,本技术不受所描述的各个步骤的执行顺序的限制,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些步骤还可以采用其它顺序进行或者同时进行。
75.通过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通过检测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
检测值,并通过对第一检测值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通过检测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并通过对第二检测值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出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进而可通过结合固定带的锁合状态以及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的接触情况识别穿戴状态,即当固定带锁合且穿戴设备与待穿戴对象接触时,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否则,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此种方式能够提高对穿戴设备识别的准确性。
76.根据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以下将举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77.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以及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包括:
78.获取端口引脚的电平值以及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
79.其中,第一检测值为电平值,通过检测端口引脚上的电平值,并将电平值与预设电平阈值进行比较。以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高电平和低电平为例,通过预设电平阈值即可判断出端口引脚的电平值是处于低电平还是高电平。
80.当电平值大于预设电平阈值时,说明电平值为高电平,即固定带上的锁合件未锁合(固定带处于解锁状态),可通断回路中断,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中断。当电平值不大于预设电平阈值时,说明电平值为低电平,即端口引脚由高电平被下拉至低电平,此时,固定带上的锁合件锁合(固定带处于锁合状态),可通断回路导通,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相连。
81.其中,第二检测值可为温度值、电容值、电压值等任意一种数值。当第二检测组件为电容传感器时,第二检测值为电容值,当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时,可说明待穿戴对象与穿戴设备已接触,当电容值不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时,可说明待穿戴对象与穿戴设备未接触。
8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控制穿戴设备根据穿戴状态发出提示信息,比如,当穿戴设备未穿戴时,发出提示信息“穿戴设备为穿戴”、“穿戴设备离体”等,当穿戴设备已穿戴时,发出提示信息“穿戴设备已穿戴”、“穿戴设备正常穿戴”等。当然地,也可将该类提示信息发送至用户终端,其中,用户终端可为手机、平板、电视、电脑等,也可为服务器,或者为其它穿戴设备等。
8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检测值和第二检测值确定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包括:
84.若电平值不大于预设电平阈值,且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则判定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
85.若电容值不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或电平值大于预设电平阈值,则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
86.其中,通过将电平值与预设电平阈值进行比较,即可判断锁合件是否锁合(即固定带是否锁合),比如,当电平值不大于预设电平阈值,即电平值为低电平时,则说明锁合件锁合,在此情况下,为防止误判,比如,智能手表表带锁合,但未佩戴手腕上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继续根据电容值判断穿戴设备是否接触人体,其中,当电容值增大,即电容值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时,说明穿戴设备接触人体,即可确定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而当电容值不变或变化不大时,即电容值不大于预设电容阈值时,说明穿戴设备未接触人体,即可确定穿戴设备实际处于未穿戴状态。而当电平值大于预设电平阈值,即电平值为高电平时,则说明锁合件解锁,可直接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
8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203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88.当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时,控制穿戴设备以第一预设模式运行。
89.当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时,控制穿戴设备以第二预设模式运行,穿戴设备以第二预设模式运行时的功耗小于以第一预设模式运行时的功耗。
90.其中,第一预设模式可为正常模式,第二预设模式可为节能模式,比如,在穿戴设备以第二预设模式运行时,穿戴设备的屏幕亮度会降低、后台应用会关闭,如定位功能、蓝牙功能、nfc功能等均可关闭,以此延长穿戴设备的待机时长。
91.可以理解地,第二预设模式中对功能或程序的关闭也可由用户自定义设定,比如,用户在软件中选择某些应用在第二预设模式下不能启用。或者,第二预设模式也可分为多个维度,比如,一般省电模式、超级省电模式等,具体的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再赘述。
92.在一些实施例中,穿戴设备还可为健康监测手表,通过根据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还可对健康监测手表的监测方式进行控制。
9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健康监测手表处于未穿戴状态时,可控制健康监测手表中对于健康监测的功能关闭,比如,关闭马达震动、关闭检测健康状况的各类传感器、关闭心率检测功能、关闭gps定位功能、关闭重力加速度测算功能以及陀螺仪功能等,以此能够极大地降低电量损耗。当健康监测手表处于已穿戴状态时,即可恢复此类功能。
94.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还可根据健康监测手表的作息表,并结合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以自动开启健康监测功能,或关闭健康监测功能,或者提醒用户需穿戴健康监测手表等。
95.比如,获取作息表,根据作息表上的健康监测内容,确定对用户的提醒方式。比如,当需要检测用户心率时,可先识别健康监测手表的穿戴状态,当用户未穿戴时,向用户的手机发送提示信息,提醒用户需要穿戴健康监测手表。当穿戴状态为已穿戴时,自动启用心率检测功能,而在非检测时间段内,可关闭该心率检测功能。可以理解地,可按照作息表控制穿戴健康监测手表中相应功能,此处不再赘述。
96.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通过获取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能够判断出穿戴设备的固定带是否锁合,以及通过获取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能够判断出穿戴设备是否接触待穿戴对象。继而当固定带解锁时,直接判定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而当固定带锁合时,继续进一步判断穿戴状态,当根据第二检测值判定穿戴设备接触待穿戴对象时,说明穿戴设备已穿戴在待穿戴对象上,穿戴设备处于已穿戴状态;而当根据第二检测值判定穿戴设备未接触待穿戴对象时,则判定穿戴设备并未穿戴在待穿戴对象上,穿戴设备处于未穿戴状态,以此能够提高识别穿戴状态的准确性。另外,还可在穿戴设备处于不同穿戴状态时,控制穿戴设备切换运行模式,能够利于提高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也利于及时提醒用户穿戴设备的状态,方便用户使用。
9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如下步骤:
98.获取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的第一检测值以及所述第二检测组件的第二检测值;
99.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值和所述第二检测值确定所述穿戴设备的穿戴状态。
100.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01.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rom/ram、磁碟、光盘等。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02.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