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5:5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电器盒多为双层盒体结构,包括最外侧的钣金盒体以及设置于钣金盒体内的塑料盒体,电控板设置于塑料盒体内,以避免电控板直接与钣金盒体接触,从而防止漏电。钣金盒体和塑料盒体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以及固定的柱体,柱体通过螺钉将钣金盒体和塑料盒体固定;塑料盒体内设置有固定电控板的柱体,柱体通过螺钉固定电控板。
3.现有的电器盒需要增加多个打螺钉工序,降低了装配效率;同时塑料盒体的材料成本较高,造成整体生产成本和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器盒及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电器盒采用双层结构带来的成本高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器盒,用于安装电控板,所述电器盒包括:
7.盒体;
8.至少两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由绝缘材料制成,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板连接,以使所述电控板与所述盒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9.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卡接;
10.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板卡接。
11.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件包括:
12.支撑柱;
13.两个弹性卡爪,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两端,两个所述弹性卡爪中的一个穿过所述盒体并与所述盒体的外壁抵接,另一个能穿过所述电控板并与所述电控板抵接;
14.两个承载部,间隔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弹性卡爪之间,两个所述承载部中的一个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抵接,另一个与所述电控板抵接。
15.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弹性卡爪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卡接臂,两个所述卡接臂的一端均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两个所述卡接臂的另一端能与所述盒体的外壁或所述电控板抵接。
16.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承载部包括连接板和两个抵接臂,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柱垂直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呈夹角连接有所述抵接臂,所述抵接臂能与所述盒体的内壁或所述电控板抵接。
17.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抵接臂的端部构造有抵接弧面。
18.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柱连接有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端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
19.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盒体由钣金制成。
20.作为上述电器盒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盒体包括可拆装连接的底壳和盒盖。
21.一种空调器,包括电控板以及上述的电器盒,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盒中,通过绝缘的支撑件将电控板固定在盒体内,避免电控板直接与盒体接触,从而使盒体能够采用成本较低的钣金等制成。相比现有技术中在钣金盒体内设置塑料盒体来安装电控板,支撑件虽然需要使用绝缘材料,但支撑件使用的材料较少,能够降低电器盒的生产成本,且有利于减小钣金制成的盒体的尺寸,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支撑件来支撑电控板,能够提高对电控板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盒与电控板未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器盒与电控板安装后的剖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盒体;11、底壳;111、第二通孔;12、盒盖;121、加强筋;2、支撑件;21、支撑柱;22、第一卡接端;221、第一弹性卡爪;2211、第一卡接臂;222、第一承载部;2221、第一连接板;2222、第一抵接臂;23、第二卡接端;231、第二弹性卡爪;2311、第二卡接臂;232、第二承载部;2321、第二连接板;2322、第二抵接臂;24、加强肋;3、电控板;31、第一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
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电控板3和电器盒,电控板3固定于电器盒内。如图1-图2所示,电器盒包括盒体1和至少两个支撑件2。支撑件2设置于盒体1内,一端与盒体1连接,另一端用于固定电控,且支撑件2由绝缘材料制成。通过设置支撑件2,能够使电控板3与盒体1的内壁间隔设置,避免电控板3直接与盒体1接触,从而使得盒体1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钣金等制成。支撑件2虽然需要使用绝缘材料,但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塑料盒体1而言,支撑件2使用的材料较少,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器盒的生产成本。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支撑件2来支撑电控板3,能够提高对电控板3的固定效果。
34.可选地,盒体1由钣金制成。钣金成本低,加工方便,且具有足够的强度。示例性地,钣金可以为铝合金材料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35.一些实施例中,盒体1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具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
36.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支撑件2和电控板3,盒体1包括可拆装连接的底壳11和盒盖12。具体地,底壳11包括底板以及围绕底板周向设置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围成一端开口的槽体结构,支撑件2和电控板3可以由开关装入槽体结构内。为方便底壳11和盒盖12固定,侧板的背离底板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凸缘,盒盖12与固定凸缘抵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以实现盒盖12和底壳11的可拆装连接。
37.可选地,紧固件为螺钉。
38.可选地,侧板可以沿周向一周均设置有固定凸缘,也可以仅局部连接有固定凸缘,只要能够用于连接盒盖12即可。
39.本实施例中,底板为长方形,底板的四侧边缘均设置有侧板。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仅相对的两侧侧板连接有固定凸缘,以减少底壳11所需的材料。
40.为提高盒体1的强度,盒盖12上设置有加强筋121。进一步地,盒盖12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1,多条加强筋121横纵连接,以形成网格状,从而进一步提高盒盖12的强度。
41.可选地,为了简化加工步骤,盒盖12上的加强筋121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形成。
42.进一步地,支撑件2的一端与盒体1卡接,另一端与电控板3卡接。支撑件2通过卡接的方式分别与盒体1和电控板3固定,相比现有技术中通过螺钉固定,能够省去打螺钉工序,减少螺钉使用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此外,不需要设置柱体来与螺钉配合,能够减小盒体1的尺寸,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43.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的一端构造为第一卡接端22,另一端构造为第二卡接端23,第一卡接端22与电控板3卡接,第二卡接端23与盒体1卡接。如图2所示,支撑件2包括支撑柱21、两个弹性卡爪和两个承载部。支撑柱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弹性卡爪和一承载部,两端的支撑柱21、弹性卡抓和承载部分别组成第一卡接端22和第二卡接端23。为方便介绍,将第一卡接端22的弹性卡爪称为第一弹性卡爪221,第一卡接端22的承载部称为第一承载部222。对应地,将第二卡接端23的弹性卡爪称为第二弹性卡爪231,第二卡接端23的承载部称为第二承载部232。
44.如图1和图3所示,电控板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1,第一弹性卡爪221能穿过第一通孔31,以由电控板3的一侧伸至电控板3的另一侧外。当第一弹性卡爪221在第一通孔31内时,第一弹性卡爪221受挤压变形,当第一弹性卡爪221伸至电控板3的另一侧后,第一弹性
卡爪221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展开,并与电控板3抵接,以实现第一弹性卡爪221与电控板3的卡接。该结构使得电控板3上只需设置通孔即可,对电控板3的结构改动小,使得该电器盒的通用性更好。
45.进一步地,第一弹性卡爪221和第一承载部222间隔设置,第一承载部222和第二承载部232设置在第一弹性卡爪221和第二弹性卡爪231之间。当第一弹性卡爪221通过第一通孔31伸至电控板3的另一侧后,电控板3位于第一弹性卡爪221和第一承载部222之间,第一承载部222能够与电控板3抵接,以支撑电控板3,提高电控板3的稳定性,同时第一承载部222和第一弹性卡爪221配合能够实现电控板3沿支撑柱21轴向定位。
46.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卡爪22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第一卡接臂2211,两个第一卡接臂2211的一端连接后与支撑柱21的端部连接,两个第一卡接臂2211的另一端相互背离,使得第一弹性卡爪221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弹性卡爪221在穿过第一通孔31时,两个第一卡接臂2211连接的一端首先进入第一通孔31内,随着第一弹性卡爪221伸入第一通孔31内的深度增大,第一卡接臂2211与第一通孔31的内壁之间的抵接力逐渐增大,从而趋势第一弹性卡爪221变形,使两个第一卡接臂22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而保证第一弹性卡爪221能够顺利穿过第一通孔31。第一弹性卡爪221穿过第一通孔31后,第一卡接臂2211不再受到第一通孔31的抵接力,从而使两个第一卡接臂2211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第一卡接臂2211与电控板3的另一侧抵接,避免第一卡接端22与电控板3脱离。
47.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222包括第一连接板2221和两个第一抵接臂2222,第一连接板2221与支撑柱21垂直连接,第一连接板2221的两端分别呈夹角连接有第一抵接臂2222,第一抵接臂2222能与电控板3抵接。上述结构使得第一承载部222整体大致呈梯形,两个第一抵接臂2222的自由端的距离逐渐增大,以提高两个第一抵接臂2222与电控板3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一承载部222对电控板3的支撑效果。
48.为避免第一抵接臂2222划伤电控板3,第一抵接臂2222的端部构造有抵接弧面,抵接弧面与电控板3接触,以避免第一抵接臂2222上的棱角或棱边划伤电控板3。
49.如图1和图3所示,盒体1的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1,第二弹性卡爪231能穿过第二通孔111,以由盒体1的内侧伸至盒体1外侧。当第二弹性卡爪231在第二通孔111内时,第二弹性卡爪231受挤压变形,当第二弹性卡爪231伸至盒体1外后,第二弹性卡爪231在自身弹性力作用下展开,并与盒体1的外壁抵接,以实现第二弹性卡爪231与盒体1的卡接。该结构使得盒体1上只需设置通孔即可,盒体1的结构简单,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50.进一步地,第二弹性卡爪231和第二承载部232间隔设置。当第二弹性卡爪231通过第二通孔111伸至盒体1外后,底板位于第二弹性卡爪231和第二承载部232之间,第二承载部232能够与底板的外侧壁抵接,能够实现底板沿支撑柱21轴向定位,以提高第二卡接端23与盒体1的卡接效果。
51.进一步地,第二弹性卡爪23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两个第二卡接臂2311,两个第二卡接臂2311的一端连接后与支撑柱21的端部连接,两个第二卡接臂2311的另一端相互背离,使得第二弹性卡爪231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二弹性卡爪231在穿过第二通孔111时,两个第二卡接臂2311连接的一端首先进入第二通孔111内,随着第二弹性卡爪231伸入第二通孔111内的深度增大,第二卡接臂2311与第二通孔111的内壁之间的抵接力逐渐增大,从而趋势第
二弹性卡爪231变形,使两个第二卡接臂231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进而保证第二弹性卡爪231能够顺利穿过第二通孔111。第二弹性卡爪231穿过第二通孔111后,第二卡接臂2311不再受到第二通孔111的抵接力,从而使两个第二卡接臂2311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大,第二卡接臂2311与底板的外侧壁抵接,避免第二卡接端23与盒体1脱离。
52.进一步地,第二承载部232包括第二连接板2321和两个第二抵接臂2322,第二连接板2321与支撑柱21垂直连接,第二连接板2321的两端分别呈夹角连接有第二抵接臂2322,第二抵接臂2322能与底板的内壁抵接。上述结构使得第二承载部232整体大致呈梯形,两个第二抵接臂2322的自由端的距离逐渐增大,以提高两个第二抵接臂2322与底板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提高第二承载部232对盒体1的支撑效果。
53.可选地,为避免第二抵接臂2322划伤盒体1,第二抵接臂2322的端部构造有抵接弧面,抵接弧面与盒体1接触,以避免第二抵接臂2322上的棱角或棱边划伤盒体1。
54.可选地,第一承载部222中两个第一抵接臂2222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第二承载部232中两个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第一承载部222能够更稳定地支撑电控板3。
55.可选地,支撑柱21连接有加强肋24,加强肋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承载部222和第二承载部232连接。通过设置加强肋24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件2的强度,从而满足支撑件2对电控板3的支撑要求。
56.本实施例中,加强肋24和支撑柱21构成十字形结构,以进一步提高支撑件2的强度。
5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