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两用折叠坐具的制作方法

2022-07-16 04:34: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两用折叠坐具。


背景技术:

2.现如今,越来越多人喜欢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使用舒适性更高的椅子,而不是更加方便的凳子;但凳子相较椅子来说,功能简单,方便携带,占用空间小,适合出行时携带,以提供最基本的休息;如在户外野餐、露营、写生、钓鱼时就坐、在位置坐满的公交车上休息、景区中徒步劳累后稍作片刻休息、手洗衣服时等各种情况下,使用凳子更加方便,故人们发明出来比起传统木质凳更加方便携带的折叠凳,折叠凳塞进包中就能携带;但现在市面上的折叠凳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使用者就坐时座面下陷影响就坐姿势、天气较冷情况下不适合使用。
3.cn201621094664.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凳子。该折叠凳子包括:外凳框、内凳框和软性材质的凳面;内凳框的左右边框位于外凳框内,且内凳框的左右边框分别与外凳框的左右边框连接,形成折叠凳架;凳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凳框的上端和内凳框的上端;折叠凳子折叠状态下,外凳框与内凳框相互贴合;贴合后,凳框左右边框的预定棱边线与上下框的预定棱边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该预定棱边线为边框上向前侧或向后侧突起最高位置点的连线。该实用新型的折叠凳子只能往一个方向打开,意味着它的支撑面只有一个,其使用环境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折叠坐具,该坐具具有两个支撑面可实现不同场景的两用情况。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两用折叠坐具,包括:
7.支撑座,配置为通过张力对人体臀部进行支撑,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
8.支撑框架,配置为支撑人体就坐的重量,支撑座设置在支撑框架上端;支撑框架包括外框架以及内框架,外框架与内框架转动连接;
9.外框架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外支脚以及连接在外支脚上端的外横杆;内框架包括至少两个平行的内支脚以及连接在内支脚上端的内横杆;所述的支撑座两端分别连接于外横杆与内横杆上,当外框架与内框架转动至外横杆与内横杆距离最远时,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中的一个朝上并支撑人体臀部;当外框架与内框架转动至外横杆与内横杆交换位置时,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中的另一个朝上并支撑人体臀部。
10.该坐具包括两种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使用状态;内、外框架相对转动使内、外横杆相互靠近直至外横杆位于内横杆正上方,此时两用折叠坐具处于折叠状态;当内、外框架相对转动使内、外横杆相互远离直至支撑座完全展开,此时两用折叠坐具处于使用状态;对第
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进行不同的配置,并通过两者的切换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两用功能。
11.作为优选,还包括坐垫,坐垫与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的其中一个通过魔术贴选择性粘接配合。坐垫可于天气较冷时使用。
12.作为优选,外支脚包括至少两段外弧线段,内支脚包括至少两段与外弧线段镜像的内弧线段,且内支脚均设置在外支脚之间。弧形的支脚能更好的受力并支撑人体重量,并且支脚跨度更大,更加美观。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弧线段与内弧线段均中心对称。这就使得折叠收拢时占用空间更小,更美观。
14.作为优选,当外框架与内框架转动至外横杆与内横杆距离最远时,第一支撑面或第二支撑面中的一个朝上,且内、外支脚下半部分呈类拱形;当外框架与内框架转动至外横杆与内横杆交换位置时,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中的另一个朝上,且内、外支脚的下端部与水平面的夹角更小。
15.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座为高强度的布料,支撑座两端缝有固定布套,两端的固定布套分别套设在外横杆与内横杆上。
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折叠坐具,相比现有技术而言:
18.1、该坐具在使用状态下,由于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的不同配置,并通过两者切换实现在不同场景下的两用功能;由于弧形支脚的存在,使得支架跨度更大,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增加。
19.2、该坐具在折叠状态下,由于弧形支脚的存在,使得收拢时占用空间更小,且更美观。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配合坐垫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第一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与坐垫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与坐垫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在第一使用状态下的侧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在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坐具在第二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各附图标记为:支撑框架1;支撑布2;外框架3;内框架4;固定布套5;外支脚6;外横杆7;内支脚8;内横杆9;转轴孔10;转轴11;坐垫12;第一支撑面13;第二支撑面14;魔术贴公贴15;魔术贴母贴16;外弧线段17;内弧线段18。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用折叠坐具,包括支撑座以及支撑框架1;支撑座配置位通过张力对人体臀部进行支撑,支撑框架1配置为支撑人体就坐时的重量,支撑框架1包括外框架3以及内框架4,外框架3与内框架4转动连接,支撑座的两端连接在外框架3与内框架4的上端,当内框架4与外框架3相对转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夹角变大时,支撑座被撑开,直至内框架4与外框架3之间的夹角被支撑座限制住,此时支撑座表面的张力使得支撑座具有支撑人体臀部的能力。
33.所述的支撑座可以是一整块高强度的支撑布2也可以是多条支撑带,本实施例中以一整块高强度的支撑布2作为支撑座;下面将具体描述该折叠凳的组装:
34.所述的支撑布2两端缝有固定布套5;所述的外框架3包括两个平行的外支脚6以及连接在外支脚6上端的外横杆7,内框架4包括两个平行的内支脚8以及连接在内支脚8上端的内横杆9;内支脚8或外支脚6下端插入固定布套5中,并将固定布套5向内横杆9或外横杆7上拖扯,最终使支撑布2两端的固定布套5分别套设在内横杆9与外横杆7上;所述的内支脚8与外支脚6的中心位置上均开设有转轴孔10,并用转轴11将相邻的外支脚6与内支脚8转动连接。
35.如图2-4所示,该折叠凳还包括坐垫12,坐垫12可用于天气较冷时使用,以提升折叠凳的使用舒适性;所述的支撑布2包括第一支撑面13与第二支撑面14,所述的第一支撑面13上设有魔术贴公贴15,所述的坐垫12底面设有魔术贴母贴16,当第一支撑面13朝上支撑人体臀部时,将坐垫12与第一支撑面13通过魔术贴公贴15与魔术贴母贴16粘接,使人体臀部可以落座在更为柔软保暖的坐垫12上。
36.如图5-7所示,该折叠凳包括三种状态,折叠状态、第一使用状态以及第二使用状态;内、外框架相对转动使内、外横杆相互靠近直至外横杆7位于内横杆9正上方,此时两用折叠坐具处于折叠状态;当内、外框架相对转动使内、外横杆相互远离直至第一支撑面13朝上完全展开,并将坐垫12粘接到第一支撑面13上,此时两用折叠坐具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当内、外框架相对转动并使外横杆7与内横杆9交换位置,此时第二支撑面14朝上完全展开,该状态为第二使用状态。
37.可以明确: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叠凳占用空间小,方便携带;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折叠凳适用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下;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折叠凳适用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下。
38.该折叠凳除了上述冷暖两用的特点外,其内、外支脚的形状并非市面上常见的直杆,而是具有两段弧度的弯曲杆,具体地说:
39.所述的内支脚8均设置在外支脚6之间,外支脚6包括两段外弧线段17,内支脚8包括两段与外弧线段17镜像的内弧线段18,并且所述的外弧线段17与内弧线段18均中心对称;弧线段中心对称的原因是使折叠凳处于折叠状态时,其宽度在允许范围内尽量的小。
40.在第一使用状态下,支撑布2上铺设有坐垫12,所以一般折叠凳凳面下陷的问题得到缓解,此时注重的是折叠凳的承托能力,因此在该状态下,内、外弧线段均向外突出弯曲,转轴孔10以下的内、外支脚共同构成了一个类拱形,以提升第一使用状态下的承托能力;在第二使用状态下,更注重凳面的张紧程度以免折叠凳严重下陷,因此在该状态下,由于内、外框架转动交换了位置,内、外弧线段均向内凹陷弯曲,内、外支脚的下端部与水平面的夹角更小,内、外支脚因受力而外张分离的趋势更大,意味着支撑布2在此状态下受力时更易张紧而不易下陷。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