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副钢筋的预制构件与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13 01:24: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副钢筋的预制构件与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上下两层预制构件连接时,下层预制构件顶部的纵向钢筋和上层预制构件底部的纵向钢筋可能会采用某种方式进行连接。
3.发明人研发过一种预制构件,以cn110965667a公开的预制墙体为例,其底部具有现浇空腔,上下层预制墙体连接时,下层预制墙体顶部的纵向钢筋伸入到上层预制墙体底部的现浇空腔中。
4.这种连接方式虽然增加了纵向钢筋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提升了锚固强度,但是随着钢筋搭接倍数的增加,对预制构件的抗剪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样的连接结构可能会因为不具有有效的抗剪结构导致无法承受较高的钢筋搭接倍数。
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还发明过另一种预制构件的上下层连接结构,在连接结构中增加了抗剪力钢筋(见cn213014714u),抗剪力钢筋包括至少一条纵向布置的环形钢筋(一种依附于纵向主钢筋的副钢筋),所述环形钢筋的下端位于所述下层预制构件内,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封闭钢筋(即主钢筋)的上方。
6.由于环形钢筋下端位于下层预制构件的混凝土部分内,所以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时,需要在预制构件模具上设计出供环形钢筋通过的开口,以便在模具拆模时,模具能够从环形钢筋以及主钢筋中拖出,但是这样就会使得模具的设计变得非常复杂。
7.因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副钢筋的预制构件及其制作方法与连接结构,在预制构件的制作过程中不需要为模具设计复杂的,供副钢筋穿过的结构。
9.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副钢筋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主体,所述预制构件主体内具有纵向布置的主钢筋,所述主钢筋的顶部从预制构件主体的顶部伸出,在所述主钢筋伸出所述预制构件主体顶部的部分的侧面固定连接副钢筋;所述副钢筋的下端位于所述预制构件主体顶部的上方。
10.进一步地,所述副钢筋与所述主钢筋以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11.进一步地,所述副钢筋为环形钢筋。
12.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交汇形成连接点,自所述连接点将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直接连在一起。
13.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在交汇处沿着彼此的侧面背向延伸,分别形成首端延伸段和尾端延伸段。
14.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在高度上错开,使得首端的下表面和尾端
的上表面接触相连。
1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所述上层预制构件和所述下层预制构件均采用上述的预制构件,其中下层预制构件的主钢筋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底部的现浇区域,下层预制构件的副钢筋的顶端位于上层预制构件底部现浇区域内。
16.进一步地,在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之间还设有水平布置的穿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预制构件的副钢筋的底端位于预制构件主体的上方,可以在预制构件主体生产完成后,采用后置的方式与预制构件的主钢筋进行固定,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复杂的模具结构。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构件在上下层预制构件连接结构中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20.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副钢筋的侧视图;
21.图4为图3的副钢筋的连接点位置示意图;
22.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副钢筋的侧视图;
23.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副钢筋的侧视图;
24.图7为上层预制构件主钢筋的侧视图;
25.图8为下层预制构件主钢筋的侧视图;
26.图中:1-预制构件主体;2-主钢筋;3-副钢筋;4-穿筋;5-梁铁;201-第一封闭式结构;202-第四封闭式结构;301-第二封闭式结构;302-第三封闭式结构;303-连接点;304-首端延伸段;305-尾端延伸段;11-上层预制构件;12-下层预制构件;110-现浇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请参考图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副钢筋的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主体1,预制构件主体1内具有纵向布置的主钢筋2,主钢筋2的顶部从预制构件主体1的顶部伸出。本实施例中,主钢筋2包括沿着预制构件主体1水平方向布置的多组,每组主钢筋2包括前后布置的两条,两条主钢筋2的顶部具有第一封闭式结构201,本实施例中,第一封闭式结构201大体上呈弧形。在主钢筋2伸出所述预制构件主体1顶部的部分的侧面固定连接副钢筋3,副钢筋3的下端位于所述预制构件主体1顶部的上方。预制构件的副钢筋3的底端位于预制构件主体1的上方,可以在预制构件主体1生产完成后,采用后置的方式与预制构件1的主钢筋2进行固定,不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复杂的模具结构。
29.副钢筋3与主钢筋2以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焊接可以采用点焊、贴焊等多种方式。
30.本实施例中,副钢筋3为环形钢筋,即副钢筋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具有第二封闭式
结构301和第三封闭式结构302。
31.环形钢筋的形式有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交汇形成连接点303,自连接点将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直接连在一起。
3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钢筋的首端和尾端在交汇处沿着彼此的侧面背向延伸,分别形成首端延伸段304和尾端延伸段305,首端延伸段304和尾端延伸段305的侧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线性的连续连接,且相当于延长了环形钢筋的长度,增加了上下层预制构件连接处的抗剪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钢筋的首端延伸段304和尾端延伸段305在高度上错开,使得首端延伸段304的下表面和尾端延伸段305的上表面接触相连。
33.上述具有副钢筋的预制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34.步骤一:生产预制构件主体1,所述预制构件主体1内具有纵向布置的主钢筋2,所述主钢筋2的顶部从预制构件主体1的顶部伸出。
35.步骤二:在预制构件主体1生产完成后,将副钢筋3固定在所述主钢筋2的侧面,其中副钢筋3的下端位于所述预制构件主体1顶部的上方。副钢筋3与所述主钢筋2以绑扎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焊接方式同上介绍。由于副钢筋3采用后置的方式与预制构件的主钢筋2进行固定,不需要在生产预制构件主体的过程中设计复杂的模具结构。
36.一种上层预制构件和下层预制构件的连接结构,其中,上层预制构件11和下层预制构件12均采用上述的预制构件1,下层预制构件12的主钢筋2伸入到上层预制构件11底部的现浇区域110,与上层预制构件11底部的主钢筋2搭接,上层预制构件11底部的主钢筋2底端具有第四封闭式结构202。下层预制构件的副钢筋3的顶端位于上层预制构件11底部现浇区域110内。
37.在上层预制构件11和下层预制构件12之间还设有水平布置的穿筋4(具体穿过副钢筋3中间),以进一步提升连接结构的抗剪性。此外,上层预制构件11和下层预制构件12之间的梁铁5位于两条主钢筋2的内侧,且穿过副钢筋3的中间部分。
38.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