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

2022-07-13 00:33: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超声介入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腔内超声探头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用腔内超声探头引导进行超声介入操作的临床应用中,需要在超声探头上安装穿刺导针装置。目前大部分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导针槽为封闭式导管结构,在某些临床应用场景下,例如腔内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置管引流术中,在引流管放置到目标位后,需要将腔内探头和穿刺导针装置从人体中取出来,而引流管继续放置在体内进行引流,由于封闭式的导管结构,限制了腔内探头及穿刺导针装置与引流管的分离,从而限制了腔内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置管引流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使得引流管轻松实现分离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
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包括导针座和上盖,所述导针座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配合安装的安装结构,所述上盖可分离地装配于所述导针座上形成贯通穿刺方向上前后两端的导针通道,其中:
5.所述上盖的前端形成凸缘并在凸缘后部的两侧分别向外凸伸出第一限位柱,所述导针座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壁并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凸缘以限制上盖前端左右移动的容置槽,所述第一限位壁的后端开设供所述第一限位柱卡入的向后开口的第一卡槽;
6.所述上盖的后端两侧分别向外凸伸出第二限位柱,所述导针座的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限位壁并在所述第二限位壁的后端开设供所述第二限位柱卡入的向后开口的第二卡槽;
7.所述导针座的上部和所述上盖的下部还分别设有相配合以引导上盖紧贴导针座平移滑动的上滑移引导面和下滑移引导面;所述上盖紧贴导针座从导针座的后端向前平移滑动使凸缘容置于导针座的两个第一限位壁之间的容置槽内且凸缘两侧的第一限位柱卡于第一卡槽内时,所述上盖后端的第二限位柱正好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8.所述上盖和所述导针座的后端还设有相配合以限制第二限位柱从第二卡槽内脱出的可拆卸的限位结构。
9.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柱为圆柱,所述向后开口的第一卡槽的前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圆柱面相适配的内表面。
10.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柱为圆柱,所述向后开口的第二卡槽的前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圆柱面相适配的内表面。
11.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的限位结构包括螺纹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限位柱上以旋转至与第二限位壁相抵紧的锁紧螺母。
12.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螺母的内端形成锥形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壁的外侧面开设与所述锥形凸台相适配的锥形槽。
13.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拆卸的限位结构包括所述上盖和所述导针座上分别设置的相配合的弹性卡扣结构。
14.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腔内超声探头前端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从导针座的前端两侧延伸出的两个抱臂,所述两个抱臂的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前端两侧设置的凹槽或凸台相扣合的凸台或凹槽。
15.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包括与腔内超声探头后端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从导针座的后端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固定夹、从导针座的后端另一侧延伸出的第二固定夹和与所述第二固定夹的下端转动连接的第三固定夹;所述第一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分别具有与腔内超声探头的后端上部外轮廓相贴合的第一包围面和第二包围面;所述第一固定夹和第三固定夹的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后端两侧设置的凸台或凹槽相扣合的凹槽或凸台;所述第三固定夹和第二固定夹之间还设有促使第三固定夹相对于第二固定夹转动从而使第三固定夹的下端与腔内超声探头扣合抵紧或解除扣合松开的调节结构。
16.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纹连接穿设于第三固定夹的上端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旋转至末端与第二固定夹外部设置的抵接面相抵紧时,促使第三固定夹相对于第二固定夹转动至第三固定夹的下端与腔内超声探头扣合抵紧。
17.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针通道由所述上盖的下部或所述导针座的上部开设的导针槽提供;或者,所述导针通道由所述上盖的下部和所述导针座的上部分别相对开设的导针槽共同提供。
18.实施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根据本技术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采用上盖和导针座分离式设计,上盖从导针座的后端向前端平移滑动到位后通过相应限位结构固定,便可提供导针通道引导穿刺器械操作,完成后解除限位将上盖与导针座分离后移出上盖,进而将导针座和腔内超声探头一起移出,便可将穿刺器械留置在人体内进行后操作。该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既能满足腔内超声引导经阴道穿刺置管引流术中把引流管单独留在人体的需求,也能适用于一般的腔内超声引导穿刺操作,同时可分离的结构可以在清洗及消毒灭菌过程中打开穿刺通道,从而实现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1.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与腔内超声探头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前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1中所示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后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图1中所示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后端与腔内超声探头装配的准备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25.图5是图1中所示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后端与腔内超声探头装配的锁紧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26.图6是图1中所示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后端与腔内超声探头装配的打开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27.图7是图1中所示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的上盖与导针座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1与腔内超声探头2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示的腔内超声探头2具有穿刺方向上的前端21和后端22,并在前端垂直于超声图像平面方向上的两侧具有凹槽211,在后端垂直于超声图像平面方向上的两侧具有凸台221。可分离式腔内穿刺导针装置1主要由导针座11和上盖12两部分装配而成。导针座11的前端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前端21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结构13,导针座11的后端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后端22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结构14。上盖12与导针座11装配后形成贯通穿刺方向上前后两端的导针通道15,上盖12与导针座11分离后打开导针通道15。
30.具体参见图2所示,上盖12的前端沿穿刺方向向前凸伸出凸缘121,并在凸缘121的后部两侧分别沿与超声图像平面垂直的方向向外凸伸出第一限位柱122。导针座11的前端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出第一限位壁111和112,并在第一限位壁111和112之间形成正好容置凸缘121的容置槽113。第一限位壁111和112的后端则分别开设有向后开口的第一卡槽114。上盖12贴着导针座11从导针座11的后端向前端平移滑动,使第一限位柱122卡入第一卡槽114内,便可限制上盖12的前端相对于导针座11向前和上下移动,同时凸缘121被第一限位壁111和112之间的容置槽113限位,可限制上盖12的前端相对于导针座11左右移动。图示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柱122为圆柱,第一卡槽114的前部具有与第一限位柱122的圆柱面相适配的内表面,正好将第一限位柱122卡于其中,第一卡槽114的后部开口尺寸则可大于第一限位柱122,方便第一限位柱122卡入。根据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柱122和第一卡槽114可具有其他相适配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实施例所示。
31.进一步参见图3所示,上盖12的后端两侧分别沿与超声图像平面垂直的方向向外凸伸出第二限位柱123。导针座11的后端两侧分别向上延伸出第二限位壁115和116,并在第二限位壁115和116的后端分别开设有向后开口的第二卡槽117。当上盖12紧贴导针座11从导针座11的后端向前平移滑动至第一限位柱122卡于第一卡槽114内时,上盖12后端的第二限位柱123正好卡于第二卡槽117内,起到限制上盖12的后端相对于导针座11向前和上下移
动的作用。同样地,图示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柱123为圆柱,第二卡槽117的前部具有与第二限位柱123的圆柱面相适配的内表面,正好将第二限位柱123卡于其中,第二卡槽117的后部开口尺寸则可大于第二限位柱123,方便第二限位柱123卡入。但是根据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中,第二限位柱123和第二卡槽117可具有其他相适配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中实施例所示。
32.进一步如图3所示,上盖12一侧的第二限位柱123外端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124,将锁紧螺母向内旋转至与正对的第二限位壁116相抵紧,产生的摩擦力便可将第二限位柱123固定于第二卡槽117内,防止第二限位柱123从第二卡槽117中脱出,从而限制上盖12的后端相对于导针座11向后移动,实现上盖12和导针座11的装配。优选实施例中,锁紧螺母124的内端还可形成锥形凸台,对应的第二限位壁117的外侧面开设与该锥形凸台相适配的锥形槽,旋转锁紧锁母124使其锥形凸台锁定到第二限位壁117的锥形槽中,可以更好地防止脱开。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中,上盖12和导针座11的后端还可设置其他形式的限制第二限位柱123从第二卡槽117内脱出的可拆卸限位结构,例如各种相配合将上盖12往前顶或卡紧的弹性卡扣结构等,解除限位即可实现上盖12相对于导针座11向后滑移彼此分离。
33.进一步如图1和图7所示,上盖12和导针座11装配后形成贯通前后两端的导针通道15,引导穿刺器械例如引流管进行穿刺引流手术。通过导针通道15将穿刺器械引导到人体目标位置后,可以旋开锁紧螺母124,平移上盖12向后滑出导针座11,然后从上方移走上盖12,然后导针座11和腔内超声探头2安装一体地从穿刺器械的下方移开,完成分离动作使穿刺器械可以单独留置在人体中进行后续的手术操作。具体参见图7所示,导针通道15主要由导针座11的上部贯通前后两端开设的导针槽118提供。导针座11还在导针槽118的两侧形成上滑移引导面119a和119b,上盖12的下部设有下滑移引导面125与导针座11的上滑移引导面119a和119b紧贴,从而引导上盖12相对于导针座11前后平移滑动。此外,根据本技术的不同实施例中,导针通道15还可主要由上盖12的下部贯通前后两端开设的导针槽来提供,或者由上盖12的下部和导针座11的上部分别相对开设的导针槽共同提供。
34.再参见图2所示,导针座11的前端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前端21配合安装的第一安装结构13。第一安装结构13包括从导针座11的两侧延伸出的两个抱臂131。两个抱臂131可分别具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前端21外轮廓接近的形状,以抱住腔内超声探头2,同时又不会产生太明显的突兀感。两个抱臂131的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前端两侧设置的凹槽211相扣合的凸台132,凸台132卡入凹槽211内,限制导针座11前端左右晃动和向上翘起。
35.再参见图3所示,导针座11的后端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后端22配合安装的第二安装结构14。第二安装结构14包括第一固定夹141、第二固定夹142和第三固定夹143。第一固定夹141和第二固定夹142分别从导针座11的后端两侧延伸出,第三固定夹143在其中部通过转轴144与第二固定夹142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夹141和第二固定夹142的内侧分别具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后端上部外轮廓222相贴合的第一包围面1411和第二包围面1421,用于抱住腔内超声探头2的后端上部。第一固定夹141和第三固定夹143的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与腔内超声探头2后端两侧设置的凸台221相扣合的凹槽1412和1433。而且,第三固定夹143和第二固定夹142之间还设有调节结构,该调节结构用于促使第三固定夹143相对
于第二固定夹142转动从而使第三固定夹143下端与腔内超声探头2扣合抵紧或解除扣合松开。具体如图3所示,该调节结构包括一调节螺栓1432,调节螺栓1432螺纹连接穿设于第三固定夹143的上端。当旋进调节螺栓1432使其末端与第二固定夹142外部对应设置的抵接面1423相抵紧时,便促使第三固定夹143相对于第二固定夹142转动至第三固定夹143下端的凹槽1433与腔内超声探头2的凸台221扣合抵紧,此时第一固定夹141下端的凹槽1412亦与腔内超声探头2另一侧的凸台221扣合抵紧。这样,导针座11的后端便通过第二安装结构14稳固安装在腔内超声探头2上。分离时,只需向外旋开调节螺栓1432,使第三固定夹143相对于第二固定夹142反向转动张开,便可使导针座11的后端脱离腔内超声探头2两侧的凸台221,后端抬起再向后退便可使前端凸台132脱离腔内超声探头2两侧的凹槽211,方便地实现导针座11的拆卸,操作简单便捷。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