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压变换器用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2:44: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电压变换器用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压变换器用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燃料电池汽车( fcv) 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车载燃料电池装置所使用的燃料为高纯度氢气或含氢燃料经重整所得到的高含氢重整气。与通常的电动汽车比较, 其动力方面的不同在于fcv 用的电力来自车载燃料电池装置, 电动汽车所用的电力来自由电网充电的蓄电池。因此, fcv的关键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也可以算作电动汽车,但你可以在五分钟内给电池灌满燃料,而不是等上几个小时来充满电。燃料电池汽车也是电动汽车,只不过“电池”是氢氧混合燃料电池。和普通化学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可以补充燃料,通常是补充氢气。一些燃料电池能使用甲烷和汽油作为燃料,但通常是限制在电厂和叉车等工业领域使用;
3.而燃料电池用大功率电压变换器在长时间高功率点运行时,因负载需求功率大,碳化硅mos管将长时间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在搞占空比大电流状态碳化硅mos管会产生大量热量,目前采用底板散热方式虽然有一定控温效果,但因电压变换器壳体内环境温度较高,导致散热能力较差,无法发挥碳化硅mos管最大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变换器用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电压变换器用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装置,包括有安装板和散热盖以及底板,所述散热盖为空腔结构且安装在安装板的上端,所述散热盖的空腔与安装板相贯通,所述安装板和散热盖之间安装有四个碳化硅mos管,四个所述碳化硅mos管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均位于散热盖的外侧,所述安装板的前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液导管,所述冷却液导管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相连接,且所述冷却液导管经过散热盖分别环绕住四个碳化硅mos管,所述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四个所述安装槽靠外一侧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组件,四个所述定位组件均包括有插块,四个所述插块分别对应四个安装槽的位置,所述插块靠外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靠外一侧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适配。
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靠外一侧面均为由上至下向外侧倾斜的斜面结构。
8.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在定位槽内固定后,所述定位块的横向宽度小于定位槽的横向宽度。
9.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靠外一侧内壁面积小于其底面面积,所述定位块靠近压缩
弹簧一侧安装有限制环。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防滑垫。
11.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盖的外表面涂有耐高压绝缘层,所述耐高压绝缘层为xlpe交联聚乙烯涂层。
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盖的内部与碳化硅mos管的间隙均填充有高导热胶。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装置将碳化硅mos管用散热盖包裹,留出两端用于对外的连接铜排,以实现散热效率最大化;从冷却液进口引入冷却液,冷却液依次从四个碳化硅mos管周圈经过,从而有效的实现碳化硅mos管的冷却,最后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流出,通过该设计,有效解决了大功率电压变换器内部的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问题;同时碳化硅mos管在此散热装置的散热保护下,可提高其工作效率,同工况下可以选择更小规格的产品,降低电压变化器整体成本及体积;提高碳化硅mos管的散热性能,可有效提高碳化硅mos管的使用寿命,减低电压变化器故障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内部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组件区域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盖结构层次图;
19.图中:1、安装板;2、散热盖;3、碳化硅mos管;4、底板;5、定位组件;6、冷却液导管;7、耐高压绝缘层;8、高导热胶;11、冷却液进口;12、冷却液出口;13、安装槽;14、定位槽;31、连接铜排;41、防滑垫;51、插块;52、容纳槽;53、压缩弹簧;54、定位块;55、限制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压变换器用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装置,包括有安装板1和散热盖2以及底板4,所述散热盖2为空腔结构且安装在安装板1的上端,所述散热盖2的空腔与安装板1相贯通,所述安装板1和散热盖2之间安装有四个
碳化硅mos管3,四个所述碳化硅mos管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铜排31,所述连接铜排31均位于散热盖2的外侧,所述安装板1的前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1和冷却液出口12,所述安装板1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液导管6,所述冷却液导管6的两端分别与冷却液进口11和冷却液出口12相连接,且所述冷却液导管6经过散热盖2分别环绕住四个碳化硅mos管3,所述安装板1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安装槽13,四个所述安装槽13靠外一侧均设置有定位槽14,所述底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定位组件5,四个所述定位组件5均包括有插块51,四个所述插块51分别对应四个安装槽13的位置,所述插块51靠外一侧设置有容纳槽52,所述容纳槽52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53,所述压缩弹簧53靠外一侧连接有定位块54,所述定位块54与定位槽14相适配,本装置将碳化硅mos管3用散热盖2包裹,留出两端用于对外的连接铜排31,以实现散热效率最大化;从冷却液进口11引入冷却液,冷却液依次从四个碳化硅mos管3周圈经过,从而有效的实现碳化硅mos管3的冷却,最后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12流出,通过该设计,有效解决了大功率电压变换器内部的功率碳化硅mos管散热问题3;同时碳化硅mos管3在此散热装置的散热保护下,可提高其工作效率,同工况下可以选择更小规格的产品,降低电压变化器整体成本及体积;提高碳化硅mos管3的散热性能,可有效提高碳化硅mos管3的使用寿命,减低电压变化器故障率。
24.请着重参考附图3所示,所述定位块54靠外一侧面均为由上至下向外侧倾斜的斜面结构,从而在插块51插入安装槽13内时,无需特意按压定位块54使其回缩,增加便捷性;所述定位块54在定位槽14内固定后,所述定位块54的横向宽度小于定位槽14的横向宽度,从而使定位块54不会超出定位槽14,防止误触。
25.请着重参考附图3所示,所述容纳槽52靠外一侧内壁面积小于其底面面积,所述定位块54靠近压缩弹簧53一侧安装有限制环55,从而防止定位块54从容纳槽52内脱离,且还能保持定位块54横向运动的平衡性;所述底板4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防滑垫41,从而在该装置放置时,可增加摩擦阻力,更好的放置。
26.请着重参考附图4所示,所述散热盖2的外表面涂有耐高压绝缘层7,所述耐高压绝缘层7为xlpe交联聚乙烯涂层,通过耐高压绝缘层7可避免电气短路或绝缘故障;所述散热盖2的内部与碳化硅mos管3的间隙均填充有高导热胶8,从而使使散热效率最大化。
2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8.首先将底板4安装在安装板1的下面,再将四个插块51分别对齐插入四个安装槽13内,通过压缩弹簧53的作用力使定位块54在定位槽14内弹出,从而实现固定,之后从从冷却液进口11引入冷却液,并添加水泵,冷却液依次从四个碳化硅mos管3周圈经过,从而有效的实现碳化硅mos管3的冷却,最后冷却液从冷却液出口12流出,通过该设计,有效解决了大功率电压变换器内部的功率碳化硅mos管3散热问题;同时碳化硅mos管3在此散热装置的散热保护下,可提高其工作效率,同工况下可以选择更小规格的产品,降低电压变化器整体成本及体积;提高碳化硅mos管3的散热性能,可有效提高碳化硅mos管3的使用寿命,减低电压变化器故障率。
29.上述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