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菌棒去袋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21:18: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菌类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菌棒去袋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香菇的种植过程中,菌棒培育到一定阶段后,需脱除菌棒外的菌袋,让栽培基质裸露出来,再进一步培养,可长出食用菌,脱袋直接关系到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3.现有技术中,脱袋时人工手持刀片在菌棒外袋上划出若干道口子,然后只能靠人工将外袋撕扯下来,使菌袋与菌棒脱离,上述操作费时费力,且撕扯下来的菌袋收集不便,影响工作环境的整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菌棒去袋回收装置,便于对菌棒进行脱袋,不但节省人力,还能对菌袋进行收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菌棒去袋回收装置,包括机架、传送组件、两组割袋组件、两组吸袋组件以及回收筒,传送组件设置于机架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传送菌棒,传送组件上设有沿其输送方向上下贯通的避让腔;两组割袋组件分别与机架转动连接,且分别位于传送组件的上下两侧,用于竖向摆动以切割菌袋的顶壁和底壁;两组吸袋组件设置于机架上,且分别位于传送组件的两侧,吸袋组件靠近传送组件的出口侧,具有用于靠近并吸附菌袋的吸盘;回收筒开口向上设置,回收筒位于吸袋组件的下方,用于收集菌袋。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传送组件包括驱动件、两个传动轴以及两个传送带,两个传动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上,其中一个传动轴的一端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两个传送带分别绕设于两个传动轴的外周,且间隔排布。
7.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传送带上分别设有相邻设置以承托菌棒的承托件,两个承托件之间形成避让间隙。
8.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传送带之间形成避让腔,避让间隙与避让腔上下对应,传送组件下侧的割袋组件能够竖向摆动并穿过避让腔与避让间隙以切割菌袋的底壁。
9.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承托件靠近菌棒来向的一侧连接有水平延伸的挡杆,挡杆能够限位菌棒向传送带的来向蹿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割袋组件包括割刀以及第一伸缩件,割刀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机架上,转轴垂直于传送组件的输送方向水平延伸;第一伸缩件固定端铰接于机架上、延伸端与割刀铰接,第一伸缩件用于带动割刀绕转轴摆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吸袋组件包括第二伸缩件以及安装板,第二伸缩件固定端与机架相连,外伸端向靠近传送组件的方向延伸;安装板设置于第二伸缩件的延伸端,吸盘连接于安装板靠近传送组件的一侧。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回收筒上滑动连接有抽屉,抽屉贯穿回收筒的侧壁设
置。
13.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筒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抽屉上方的插板,插板能够封堵回收筒的开口。
14.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筒内设有用于挤压菌袋的挤压件,挤压件包括第三伸缩件以及压板,第三伸缩件连接于回收筒的侧壁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压板设置于第三伸缩件的延伸端,用于挤压菌袋至回收筒的另一侧壁上。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去袋回收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去袋回收装置,将菌棒放置在传送组件上,并传送菌棒,菌棒到达割袋组件的下方时,上方的割袋组件向下摆动对菌袋的顶壁进行切割,下方的割袋组件向上摆动并穿过避让腔对菌袋的底壁进行切割。在割袋完成后的菌棒,在传送组件的带动下到达两个吸袋组件之间,两组吸袋组件相互靠近,并使吸盘分别吸附菌袋切口两侧的部分,此时传送组件继续传送,吸袋组件也逐渐远离传送组件,菌袋从切割口处撕扯开,并脱离菌棒,从而完成菌棒的脱袋。吸袋组件在回收筒的上方将吸附下来的菌袋释放,对菌袋进行了回收,避免了菌袋的四处堆放。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菌棒去袋回收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两个割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承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吸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图1中挤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4.10、菌棒;100、机架;200、传送组件;210、传送带;211、避让腔;220、驱动件;230、传动轴;300、割袋组件;310、第一伸缩件;320、割刀;321、转轴;400、吸袋组件;410、第二伸缩件;420、安装板;430、吸盘;500、回收筒;510、插板;600、承托件;610、避让间隙;620、挡杆;700、挤压件;710、第三伸缩件;720、压板;800、抽屉。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去袋回收装置进行说明。菌棒去袋回收装置,包括机架100、传送组件200、两组割袋组件300、两组吸袋组件400以及回收筒500,传送组件200设置于机架100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用于传送菌棒10,传送组件200上设有沿其输送方向上下贯通的避让腔211;两组割袋组件300分别与机架100转动连接,且分别位于传送组件200的上下两侧,用于竖向摆动以切割菌袋的顶壁和底壁;两组吸袋组件400设置于机架100上,且分别位于传送组件200的两侧,吸袋组件400靠近传送组件200的出口侧,具有用于靠近并吸附菌袋的吸盘430;回收筒500开口向上设置,回收筒500位于吸袋组件400的下方,用于收集菌袋。
29.本实施例提供的菌棒去袋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去袋回收装置,将菌棒10放置在传送组件200上,并传送菌棒10,菌棒10到达割袋组件300的下方时,上方的割袋组件300向下摆动对菌袋的顶壁进行切割,下方的割袋组件300向上摆动并穿过避让腔211对菌袋的底壁进行切割。在割袋完成后的菌棒10,在传送组件200的带动下到达两个吸袋组件400之间,两组吸袋组件400相互靠近,并使吸盘430分别吸附菌袋切口两侧的部分,此时传送组件200继续传送,吸袋组件400也逐渐远离传送组件200,菌袋从切割口处撕扯开,并脱离菌棒10,从而完成菌棒10的脱袋。吸袋组件400在回收筒500的上方将吸附下来的菌袋释放,对菌袋进行了回收,避免了菌袋的四处堆放。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传送组件200采用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及图4,特征传送组件200包括驱动件220、两个传动轴230以及两个传送带210,两个传动轴230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100上,其中一个传动轴230的一端与驱动件220的驱动端连接;两个传送带210分别绕设于两个传动轴230的外周,且间隔排布。
31.具体地,驱动件220驱动其中一个传送轴转动,然后驱动传送带210传动菌棒10。传送带210上的菌棒10的轴线与传送带210的传送方向平行,两个传送带210之间形成避让腔211,菌棒10的两侧分别搭接在两个传送带210上,菌棒10的底部位于避让腔211内,使两个割袋组件300分别沿菌棒10的轴向对菌袋进行切割,方便了吸袋组件400对切割后的菌袋的吸附。
32.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传送带210上分别设有相邻设置以承托菌棒10的承托件600,两个承托件600之间形成避让间隙610。
33.具体地,避让间隙610的设置,方便了位于下方的割袋组件300穿过避让腔211与避让间隙610对菌袋进行切割。
34.两个承托件600的顶面围合成用于容纳菌棒10的弧形下凹面,避免了菌棒10沿垂直于传送带210传送方向的方向滚动,起到了对菌棒10在传送带210上位置的固定,使菌袋的切口位置相对稳定。
35.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传送带210之间形成避让腔211,避让间隙610与避让腔211上
下对应,传送组件200下侧的割袋组件300能够竖向摆动并穿过避让腔211与避让间隙610以切割菌袋的底壁。
36.具体地,避让腔211与避让间隙610上下对正,上方的割袋组件300向下摆动沿菌棒10的轴线从上方切割菌袋;下方的割袋组件300,向上摆动穿过避让腔211与避让间隙610,在菌棒10的下方沿菌棒10的轴向从下方切割菌袋,刚好将菌袋切割成两部分,更便于配合两个吸附组件对菌棒10和菌袋进行分离。切割完菌袋的菌棒10经过两个吸袋组件400后,一个吸袋组件400吸附其中一半的菌袋,另一个吸袋组件400吸附另一半的的菌袋,在此过程中菌棒10持续传送,吸袋组件400在吸附完菌袋后,逐渐远离传送带210,从而菌袋从切口处撕扯开来,两个吸袋组件400将吸附的菌袋释放到回收筒500内。
37.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承托件600靠近菌棒10来向的一侧连接有水平延伸的挡杆620,挡杆620能够限位菌棒10向传送带210的来向蹿动。
38.具体地,挡杆620对两个承托件600进行连接固定,挡杆620设置在靠近承托件600的顶部位置,避免了挡杆620与下方的割袋组件300发生干涉。而且在割袋组件300对菌袋进行切割时,会对菌棒10施加沿传送带210传送方向的反方向的力,使菌棒10具有向传送带210的来向移动的趋势,挡杆620的设置避免了菌棒10向传送带210的来向移动。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割袋组件300采用如图1至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3,特征割袋组件300包括割刀320以及第一伸缩件310,割刀320中部通过转轴321转动连接于机架100上,转轴321垂直于传送组件200的输送方向水平延伸;第一伸缩件310固定端铰接于机架100上、延伸端与割刀320铰接,第一伸缩件310用于带动割刀320绕转轴321摆动。
40.具体地,在菌棒10到达两个割袋组件300之间后,传送组件200上方的第一伸缩件310伸长带动割刀320向下摆动对菌袋的顶壁进行切割,传送组件200下方的第一伸缩件310伸长带动割刀320向上摆动对菌袋的底壁进行切割,沿菌棒10的轴向将菌袋割开两道切口,然后传送组件200继续将切割完菌袋的菌棒10传送到两个吸袋组件400之间,两组吸袋组件400相互靠近,并分别吸附菌袋切口两侧的部分,此时传送组件200继续传送,吸袋组件400也逐渐远离传送组件200,菌袋从切割口处撕扯开,并脱离菌棒10,从而完成菌棒10的脱袋。
4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吸袋组件400采用如图1、图2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及图5,特征吸袋组件400包括第二伸缩件410以及安装板420,第二伸缩件410固定端与机架100相连,外伸端向靠近传送组件200的方向延伸;安装板420设置于第二伸缩件410的延伸端,吸盘430连接于安装板420靠近传送组件200的一侧。
42.具体地,吸盘430通过软管与真空发生器连接,传送组件200两侧的第二伸缩件410分别带动各自连接的安装板420和吸盘430靠近切割菌袋后的菌棒10,此过程中真空发生器打开,当吸盘430与菌袋接触后,吸盘430分别吸附菌袋切口两侧的部分,此时传送组件200继续传送,吸袋组件400也逐渐远离传送组件200,菌袋从切割口处撕扯开,从而完成菌棒10与菌袋的分离。
43.可选的,吸盘430沿安装板4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个,增大了与菌袋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吸附效果。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特征回收筒500采用如图1、图2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及图6,特征回收筒500上滑动连接有抽屉800,抽屉800贯穿回收筒500的侧壁设
置。
45.具体地,吸袋组件400释放下来的菌袋,落入回收筒500内的抽屉800内,在菌袋积攒到一定程度后,只需拉出抽屉800,并将菌袋倾倒到预定位置,然后将抽屉800插入回收筒500内继续收集菌袋。
46.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筒500上滑动连接有位于抽屉800上方的插板510,插板510能够封堵回收筒500的开口。
47.具体地,在菌袋收集到一定程度后,插上插板510,菌袋继续落在插板510上,然后拉出抽屉800,将抽屉800内的菌袋倾倒在预定位置,再将抽屉800插入回收筒500,最后抽出插板510,插板510上的菌袋落到抽屉800内,抽屉800继续收集菌袋,避免了菌袋落在回收筒500的底壁再人工清理的繁琐过程。
48.一些实施例中,回收筒500内设有用于挤压菌袋的挤压件700,挤压件700包括第三伸缩件710以及压板720,第三伸缩件710连接于回收筒500的侧壁上,且沿水平方向延伸;压板720设置于第三伸缩件710的延伸端,用于挤压菌袋至回收筒500的另一侧壁上。
49.具体地,抽屉800包括用于与回收筒500侧壁抵接的抵接板,以及与设置在抵接板底部、且水平延伸的承托板。在菌袋收集到一定程度后,插上插板510,菌袋继续落在插板510上,然后第三伸缩件710伸长带动压板720向靠近与压板720相对的回收筒500侧壁的方向移动,压板720与回收筒500的侧壁配合将菌袋挤压成型,拉出抽屉800,将抽屉800内的菌袋倾倒在预定位置,避免了在移动抽屉800到预定位置的过程中菌袋四处散落的情况。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