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储泥池污泥缓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7-12 19:5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泥池污泥缓降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cass工艺或氧化沟工艺进行污水处理,cass工艺和氧化沟工艺都会产生剩余污泥进入储泥池由于含量不大,需要通过储泥池进行初步储存过滤以及脱水,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固含量,然后再将污泥集中输入至污水脱泥机中进行处理。
3.现有的储泥池设计通常不是很大,当进泥口连续进泥时,污泥泵将污泥直接泵入储泥池中,储泥池下面的污泥在沉淀,但是在持续的进泥过程中,进来的新泥会对下面沉淀的污泥产生扰动,影响沉淀的效果,导致储泥池底部污泥浓度降低,污泥含水率上升,使储泥池泵入到脱泥机中的污泥含水率比较高,直接导致了脱泥机上机污泥含水率提高;此外现有的储泥池的性能较为单一,不能够实现自动化效果,导致其实用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污水厂内储泥池污泥沉降效率低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储泥池污泥缓降装置,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位于储泥池内壁侧的上部,所述分流机构的上方设有污泥输入管,所述污泥输入管的末端贯穿至分流机构内且与分流机构连通,分流机构底部开设有分流孔。
7.通过设置分流机构可以有效对污泥输入管流入的污水进行分流,使其均匀缓慢的落入至储泥池内,降低对储泥池内污水的冲击力,进而加速储泥池内污泥的沉降,防止污水流入的冲击力导致污水在储泥池内再次浑浊。
8.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框,所述储泥池内壁侧的上部设有分流框,所述分流框的底部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分流框的顶部一端开设有防溅板,所述污泥输入管的末端位于防溅板的下方。
9.采用该分流机构,一方面可以方便的安装,直接将分流框设置在储泥池1的边缘即可,实现固定,另一方面通过防溅板的设置,可以尽量避免污泥输入管输出的污泥冲与分流框底部接触时反溅起来。有效缓解污泥输入管输入时对储泥池底部的冲击,使污水得以分流缓慢流落至储泥池内,加速储泥池内部的污泥沉降。
10.作为优选,所述分流框的内壁靠近防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污泥输入管的末端的下方。通过在分流框内污泥输入管的正下方设置导向板,可以有效扩散污泥输入管喷出的污水流,使污水流可以快速分散在分流框内,进行缓流下落,还可以防止污水流集中一点对分流框进行冲击,进而防止分流框底部变形。
11.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板朝向分流框底部倾斜设置。具体的实施时所述导向板与水平面呈四十五度夹角。导向板倾斜设置可以对新进污泥的导向作用更强。
12.作为优选,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储泥池的内壁且位于分流机构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分流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与储泥池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滑槽,所述储泥池内壁且位于分流框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所述滑条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杆相匹配的滑孔,所述滑条通过滑孔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外侧且位于滑条的下方套设有弹簧,所述滑条远离分流框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储泥池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销杆,所述销杆的一端贯穿储泥池的侧壁并延伸至滑槽内,所述储泥池的外侧且位于销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13.通过在分流框的两侧设置缓冲机构,可以在污水流流入分流框对其造成冲击时,对分流框进行纵向缓冲,防止污水冲击分流框导致其变形,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4.作为优选,所述销杆和限位块均为l型结构,所述销杆的外侧下部套设有铁环,所述限位块远离储泥池的一侧安装有磁石;所述插槽的尺寸与销杆相匹配,且所述销杆靠近插槽的一端为圆台型结构。
15.通过磁石和铁环的配合,便于当销杆拉出解除对滑条的限位时,可以通过铁环吸附在限位块外侧的磁石处,防止其掉落,便于后续的使用。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17.1.污泥缓降:通过在储泥池内侧上方设置分流机构,有效缓解污泥输入管输入时对储泥池底部的冲击,使污水得以分流缓慢流落至储泥池内,加速储泥池内部的污泥沉降,防止污水在储泥池内收到冲击变得浑浊,从而使储泥池底部污泥浓度上升,污泥脱水机污泥上机浓度保持较高水平,降低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保证污泥脱泥效果。
18.2.提升寿命:通过在分流框内污泥输入管的正下方设置导向板,可以有效扩散污泥输入管喷出的污水流,使污水流可以快速分散在分流框内,进行缓流下落,还可以防止污水流集中一点对分流框进行冲击,进而防止分流框底部变形。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储泥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销杆和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储泥池,2-污泥输出管, 301-分流框,302-分流孔,303-加强杆,304-防溅板,305-导向板,306-滑条,4-污泥输入管, 501-滑槽,502-滑杆,503-弹簧,504-插槽,505-销杆,50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见图1-4,一种储泥池污泥缓降装置,储泥池1的一侧下方连通有污泥输出管2,储泥池污泥缓降装置还包括分流机构和缓冲机构,分流机构位于储泥池1内壁侧的上部,分流机构的上方设有污泥输入管4,污泥输入管4的末端贯穿至分流机构内且与分流机构连通,储泥池1的内壁且位于分流机构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缓冲机构,分流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与储泥池1内壁活动连接。
28.污泥输入管新进的污泥首先进入分流机构内,在分流机构内污泥的冲击力被缓冲一下,然后污泥再通过分流机构底部的分流孔302进入储泥池1中,从而尽可能的消减了泵入储泥池内的污泥的冲击力,减少了新进污泥对储泥池底部已沉淀污泥的扰动,提高储泥池内污泥的沉淀效果。具体实施时,分流机构的边缘可以直接放置在储泥池1的边缘进行固定。通常情况下分流机构占据储泥池1的顶部的一半,储泥池顶部的另一半上放置不锈钢网提高安全性,防止有杂物或工作人员不落入。其中,污泥输入管4与外部污泥输入泵连接,将剩余污泥输入至储泥池1内,而污泥输出管2则与外部污泥输出泵连接,负责将污泥输出至外部污泥脱水机内。
29.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分流框,所述储泥池内壁侧的上部设有分流框,所述分流框的底部开设有分流孔,所述分流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分流框的顶部一端开设有防溅板,所述污泥输入管的末端位于防溅板的下方。所述分流框的内壁靠近防溅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污泥输入管的末端的下方。所述导向板朝向分流框底部倾斜设置。具体的实施时所述导向板与水平面呈四十五度夹角。
30.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当污泥输入管4将污水冲入储泥池1内时,首先流入分流框301内,通过导向板305的导向均匀流入至分流框301内壁底部,然后缓慢渗漏至储泥池1内,污水在储泥池1内缓慢聚集,污泥缓慢沉降,不会受到冲击导致污水再次浑浊。
31.进一步的,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储泥池的内壁且位于分流机构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缓冲机构,所述分流机构通过缓冲机构与储泥池内壁活动连接;缓冲机构包括滑槽501,储泥池1内壁且位于分流框30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501,滑槽501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滑杆502,滑条306的顶部开设有与滑杆502相匹配的滑孔,滑条306通过滑孔与滑杆502滑动连接,滑杆502的外侧且位于滑条306的下方套设有弹簧503,滑条306远离分流框301的一侧开设有插槽504,储泥池1的两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销杆505,销杆505的一端贯穿储泥池1的侧壁并延伸至滑槽501内,储泥池1的外侧且位于销杆50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06,销杆505和限位块506均为l型结构,销杆505的外侧下部套设有铁环,限位块506远离储泥池1的一侧安装有磁石,插槽504的尺寸与销杆505相匹配,且销杆505靠近插槽504的一端为圆台型结构。
32.具体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污水在流入分流框301内时,对分流框301进行冲击,在此之前,首先将销杆505从插槽504内拔出,并将销杆505外侧的铁环贴合在限位块506
外侧的磁块上,防止销杆505晃动而掉落或者重新插回至插槽504内,让后滑条306失去限位,在滑槽501内滑动,当污水冲击分流框301时,分流框301向下滑动,同时弹簧503对其进行缓冲,使其复位,并对分流框301进行保护,防止其受冲击而形变。
33.所述储泥池污泥缓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34.首先将污泥输入管4和污泥输出管2分别和外部的外部污泥输入泵以及污泥输出泵连接,污泥输入泵将污水通过污泥输入管4输入至储泥池1内,污泥从污泥输入管4下落时,首先掉落至分流框301内,经过导向板305的导向,均匀落在分流框301的内壁底部,然后污水通过分流孔302渗落至储泥池1内,污泥缓慢沉降,储泥池1底部的污泥通过污泥输出管2排出至外部污泥脱水机内;与此同时,分流框301收到污泥冲击时向下移动,带动滑条306在滑槽501内向下滑动,滑槽501下方的弹簧503对其进行缓冲,进而对分流框301进行缓冲,防止其受冲击而形变。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