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用于机动车的泊车设施的制作方法

2022-07-10 18:50: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泊车设施,包括泊车架,该泊车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尤其是在一排中并排地布置的泊车格间和多个相叠地布置的泊车层,其中该泊车层包括最上面的泊车层、最下面的泊车层和至少一个位于其间的中间层,并且至少一个泊车层能够与进入通道连接,其中泊车架在泊车格间与泊车层的交叉区域处限定用于机动车的泊车位,并且泊车架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具有至少一个空位,其中泊车设施还包括用于机动车的接纳装置,所述接纳装置可定位在泊车位中。


背景技术:

2.已知这种泊车设施,在这种泊车设施中出于存取时间和结构设计的原因,在最上面的泊车层和最下面的泊车层之间设有恰好一个中间层。在中间层处布置有用于驶入在中间层中的接纳装置的进入通道。接纳装置可以在中间层内水平移位。升降装置与最上面的泊车层的和最下面的泊车层的接纳装置联接,从而也可以将机动车存在最上面的泊车层和最下面的泊车层中。通过接纳装置在中间层中的横向移位,可以改变空位的位置,即在该时刻没有接纳装置位于该处的泊车位的位置。
3.de 10 200 4 024 066a1描述了一种泊车设施,该泊车设施具有能在竖直方向上借助链条升高和降低并且能在水平方向上借助驱动轮移位的泊车平台。
4.在本情况下,位置和定向信息应当理解为参照泊车设施的常规的安装和常规的使用。在此,泊车格间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优选地沿竖直方向取向。泊车层优选地水平地取向。这种位置和定向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上方”、“之上”、“竖直”、“水平”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自动泊车设施,利用该自动泊车设施能够实现在可接受的存取时间的情况下提高的泊车位密度。
6.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自动泊车设施得以实现,该自动泊车设施包括:
7.泊车架,其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并排布置的泊车格间和多个相叠布置的泊车层,其中该泊车层包括最上面的泊车层、最下面的泊车层和至少一个位于其间的中间层,并且至少一个泊车层与进入通道连接或能够与进入通道连接,其中泊车架在泊车格间与泊车层的交叉区域处限定用于车辆的泊车位,并且泊车位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具有至少一个空位;
8.用于机动车的接纳装置,其可定位在泊车位中;
9.在相应的泊车位处起作用的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其用于使接纳装置在相应的泊车层中移位;
10.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其具有升降元件,其中在每个泊车格间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该升降元件能够可选地与接纳装置中的一个接纳装置联接,以用于在泊车格间内竖直地运输接纳装置;
11.控制装置,其用于操控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和至少一个升降装置;
12.其中:
13.至少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接纳装置构造为,通过由控制装置操控至少一个移位装置而在泊车格间中具备运输态位,在该运输态位中接纳装置与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联接以用于竖直运输;
14.并且具备至少一个通行态位,在该通行态位中,该接纳装置借助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在泊车格间内在侧向上相对于运输态位移位成,使得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借助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在泊车格间中能竖直移动并且在此通行过相应的接纳装置。
15.在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中,相应的接纳装置可以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具备至少两个态位。该态位包括运输态位和至少一个通行态位。在运输态位中,接纳装置可以与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联接并且由此升高或降低。在至少一个通行态位中,接纳装置在泊车格间内相对于运输态位移位成,使得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能够移动经过接纳装置,即能够通行过该接纳装置。这提供了下述可行性方案,即接纳装置尽可能地或甚至完全地留在泊车格间内。能够以这种方式将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横向移位保持为尽可能少。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可以在通行过接纳装置之后被运输至其他泊车层中的接纳装置并且优选地与其联接用于竖直运输。这例如提供了下述可行性方案,即使在多于三个的泊车格间相叠地布置的情况下,也较少地保持对接纳装置的存取时间。同时,在泊车架中优选地实现高的泊车位密度。
16.尤其在泊车架的横向方向上、横向于并且尤其垂直于接纳装置的纵向方向借助至少一个移位装置进行移位。
17.在泊车位中,接纳装置例如可以停放在承载装置上,该承载装置固定在泊车架处或者由泊车架形成。
18.由控制装置对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和至少一个升降装置进行操控。控制装置优选地包括关于在哪个泊车位处布置有接纳装置的信息。优选地,接纳装置在此是个体化的或可识别的,从而控制装置分别知道哪个接纳装置定位在泊车架内的哪个位置处。
19.接纳装置的竖直运输尤其仅从进入通道连接的泊车层到设置有用于机动车的预设的泊车位的泊车层进行,反之亦然。
20.可以理解,泊车位可以配属于各个使用者或使用者模式(benutzerprofil),其中泊车位与使用者或使用者模式之间的与此相关的关联可以被存储在控制装置中。
21.尤其地,泊车层中的每个泊车层都可以是驶入层。然而优选地,驶入层是中间层。
22.有益的是,借助至少一个移位装置能够将接纳装置移位到至少一个相邻的泊车格间中。以这种方式,在借助另外的接纳装置存入和/或取出车辆时,可以在泊车格间内为竖直运输腾出泊车位。可以规定,移位到分别布置在待腾空的泊车格间的侧面的两个泊车格间中是可能的。
23.有利的是,在最上面的层中和/或在最下面的层中的接纳装置被构造用于具备运输态位和至少一个通行态位。这一点例如在下述情况下可以证明是有利的,即要借助至少一个升降元件降低或升高最上面的层和/或最下面的层的接纳装置。
24.接纳装置从运输态位到至少一个通行态位的移位行程(相应于两个态位的侧向偏差)与接纳装置的宽度之比优选地小于0.5、优选地小于0.25、更优选小于0.2。例如,该比例可以为约0.03至0.1。
25.可以规定,接纳装置在至少一个通行态位中局部地突出进入到相邻的泊车格间中。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泊车架的紧凑的结构形式。
26.布置在泊车架的端侧的端部格间中的接纳装置有利地构造成,在至少一个通行态位中在侧向上从端部格间突出。在侧向上并排布置的泊车格间尤其包括第一端部格间和第二端部格间,它们布置在泊车架的背离彼此的侧面处。在通行态位下,接纳装置可以移位远离相邻的泊车格间并且在此尤其从端部格间突出。
27.优选地,接纳装置构造成具备两个通行态位,在该两个通行态位中,接纳装置相对于运输态位在两个彼此远离的方向上移位。泊车设施以这种方式具有高的多样性。根据哪个通行态位尤其在短的存取时间方面是有利的,接纳装置可以移位到第一通行态位中或移动到第二通行态位中,其中移位方向彼此背离。
28.有益地,通行态位相对于运输态位的相应的在侧向上的偏差是相同的。
29.可以规定,针对在层内的每个可能的移位方向可以具备恰好一个通行态位。在横向移位的情况下,由此明确地限定相应的通行态位。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此相应地可以设置恰好两个通行态位。
30.尤其可以规定,在运输态位中,由接纳装置限定的轴线与由相应的泊车格间限定的轴线对齐。在至少一个通行态位中,轴线与此相应地彼此间隔开。
31.有益的是,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将接纳装置移位成,使得接纳装置在至少一个基本态位中具备至少一个通行态位。当不进行存入或取出过程时,尤其可以具备基本态位。如果启动这种过程,则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可以以节省时间的方式移动经过接纳装置,由此可以保持少的存取时间。
32.有益的是,接纳装置在此以在相应的格间内相叠地定位的方式移位到通行态位中。尤其可以规定,仅当应借助相应的接纳装置存入或取出机动车时,才将接纳装置移位到运输态位中。
33.可以有益的是,控制装置被配置成,将接纳装置移位成,使得在没有操纵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和至少一个移位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在不进行存入过程或取出过程的情况下),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尤其是所有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泊车格间没有接纳装置,并且其余的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在背离首先提到的泊车格间的方向上移位到通行态位中。至少一个泊车格间由此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被腾出。在其余的泊车格间中,接纳装置在需要时具备通行态位,以便能够使至少一个升降元件移动经过接纳装置。
34.可以规定,在此布置在泊车架的端侧的端部格间中的接纳装置沿朝向外部的方向从端部格间移位到通行态位中。
35.泊车架优选地具有多于三个的泊车层。
36.泊车架在进入通道的泊车层中和/或在每个中间层中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空位,并且尤其是具有恰好一个空位。这一点被证明对于减少存取时间是有利的。尤其地,空位为了腾空泊车格间可以如前所述地通过下述方式相叠地布置,即接纳装置在泊车层中横向移位。
37.被证明有利的是,在相应的泊车格间处布置或形成用于引导至少一个升降元件的移动的至少一个引导装置。通过引导升降元件的移动,优选地确保泊车设施的可靠的功能。例如,通过引导部可以确保接纳装置和泊车架在竖直运输期间的明确限定的相对位置。
38.引导装置优选地包括由泊车架、例如由泊车架的竖梁构成的第一引导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元件,该第二引导元件布置在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处或由该升降元件构成。通过使用竖梁作为引导元件,泊车设施的结构设计可以保持简单并且可以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
39.至少一个第二引导元件尤其可以是升降元件处的引导滚轮或滑动引导元件。
40.优选地,在至少两个空间方向上设置引导部。尤其地,可以是泊车架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相应于接纳装置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
41.有利地,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形状配合地包围竖梁并且可以沿着竖梁行进或移位。这能够在紧凑的结构形式的情况下实现升降装置的可靠的功能。
42.优选地,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牵拉元件和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经由牵拉元件间接地或直接地与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联接。
43.有利地,至少一个牵拉元件是链条、齿形带或绳索。
44.例如,升降装置可以包括可驱动的驱动轴,该驱动轴与链条、齿形带或绳索联接。在驱动轴旋转时,升降元件可以被升高或降低。
4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泊车设施以配属于相应的泊车格间的方式包括升降装置、尤其是恰好一个升降装置。例如可以根据泊车格间的数量设置多个升降装置。在每个泊车格间内,可以利用相应的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升高和降低接纳装置。在此尤其存在下述可行性方案,即在不同的泊车格间中同时实施竖直移动。可以由控制装置进行与此相关的控制。
4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泊车设施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升降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配属于两个或更多个泊车格间的升降元件。在此可以规定,可以借助仅一个升降装置竖直地运输两个或更多个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可以规定,升降装置在一个时刻在一个泊车格间内运送仅一个接纳装置,而在至少一个其他的泊车格间中的接纳装置例如具备通行态位。替选地可以规定,在两个或更多个泊车格间中同时执行竖直运输。
47.尤其地,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泊车设施可以被证明是有利的,在该实施方式中泊车设施包括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配属于所有泊车格间的升降元件,其中尤其设有用于所有泊车格间的升降元件的一个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尤其可以针对整个泊车架具有仅一个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例如与相应的泊车格间的升降元件联接。尤其根据接纳装置在相应的泊车格间中具备运输态位还是通行态位,可以在泊车格间内执行竖直运输。这包括在两个或更多个泊车格间内或仅在一个泊车格间内执行竖直运输的可行性方案。
48.配属于两个或更多个泊车格间的升降装置优选地包括驱动单元和至少一个驱动元件,该驱动单元与相应的泊车格间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联接。驱动元件例如是驱动轴,该驱动轴能够与上述牵拉元件联接。
49.有益的是,在相应的泊车格间处布置有用于竖直运输该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的两个或更多个升降元件。在此,尤其可以规定,相对于接纳装置的纵向方向,在泊车架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这提供了下述可行性方案,即尤其在前侧处和在背侧处借助升降元件升高或降低接纳装置。纵向方向例如可以与驶入泊车格间中的驶入方向重合。
[0050]“前面”尤其是指背离驶入侧,“后面”是指朝向驶入侧。
[0051]“前面、前侧、后面、背侧/后侧”在此尤其涉及泊车设施的常规使用。在此,例如在向前方向上行驶接纳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接纳装置的前侧尤其布置在泊车架的前面,并且是接纳装置的布置有车辆的前侧的那侧。接纳装置的后侧尤其布置在泊车架的后面,并且是布置有车辆的后侧的那侧。前侧是背离驶入泊车位的驶入口的一侧。
[0052]
有益的是,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包括同步装置,该同步装置将泊车格间的前面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和泊车格间的后面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机械地联接。借助同步装置可以通过例如能够避免升降元件的倾斜(verkanten)来确保升降装置的可靠的功能。
[0053]
优选地,同步装置包括具有锥齿轮传动装置的联接轴、链条或带,经由其使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分别与升降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联接的驱动轴互相作用连接。这提供了被动同步装置的可行性方案,由此同步装置优选地可以限制于唯一的驱动单元。
[0054]
优选地,可以设置电子同步装置,在电子同步装置中例如两个电驱动单元通过控制技术互联(zusammenschalten)成,使得前面和后面的升降元件例如可以通过驱动轴同步地竖直移动。
[0055]
有利的是,在相应的泊车格间处布置有用于竖直运输该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的四个升降元件,其中两个升降元件布置在泊车架的前面并且两个升降元件布置在泊车架的后面,以分别与接纳装置的彼此对置的侧面联接。例如,四个升降元件在接纳装置的角区域处或附近与接纳装置联接。相对于接纳装置的优选地与机动车方向重合的纵向方向,尤其将两个升降元件布置在前面并且两个升降元件布置在后面,其中升降元件优选地分别定位在彼此对置的侧面处、尤其左前和右前或左后和右后。
[0056]
在泊车设施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每个泊车格间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尤其是两个或更多个、并且尤其是四个升降元件只能与该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联接。在相应的泊车格间处与此相应地布置有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其中该升降元件只能与该泊车格间内的接纳装置一起起作用。
[0057]
在泊车设施的另外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有益的是,在分别相邻的泊车格间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升降元件,以用于当相邻的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具备运输态位时与相应相邻的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联接,而当接纳装置具备通行态位时升降元件不与接纳装置联接。这提供了下述可行性方案,即相邻的泊车格间在一定程度上“共用”一个升降元件。如果相应的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具备运输态位,则其可以与升降元件联接。在接纳装置的通行态位中,升降元件可以行进经过接纳装置。这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下述情况下被证明是有利的,即泊车格间配设有共同的升降装置。仅一个这种具备运输态位的接纳装置竖直移动。无需移动的接纳装置可以事先行进到通行态位中。
[0058]
尤其地,在后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接纳装置的纵向方向,可以在泊车架的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这种类型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
[0059]
有利地,在前面和后面分别设置两个这种升降元件,它们能够在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的角区域处或附近与相应的接纳装置联接。
[0060]
可以与两个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联接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优选地布置在竖梁处,泊车格间在该竖梁处彼此邻接。优选地,由竖梁形成引导元件。
[0061]
至少一个升降元件优选地包括或构造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其中接纳装置优选地分别包括或构造保持元件,以用于当接纳装置具备相应的运输态位时放置在至少一个支撑元
件上。保持元件例如是接纳装置处的突出部,其能够放置在升降元件上。这实现了泊车设施的结构上简单的设计方案。
[0062]
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例如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布置在接纳装置处和/或端部区段处。
[0063]
有益的是,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具有两个间隔开的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朝向相应的相邻的泊车格间并且被构造为当该接纳装置具备运输态位时与该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联接。在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该实施方式被证明是有利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升降元件与相邻的泊车格间的接纳装置一起起作用。根据接纳装置应该在左泊车格间中还是在右泊车格间中被运送,两个支撑元件中的一个支撑元件可以与接纳装置的相应的保持元件一起使用。
[0064]
至少一个支撑元件优选地构成用于使至少一个保持元件和至少一个支撑元件相对于彼此对准的定心区域。这简化了接纳装置与升降元件的联接,在确保可靠的功能的情况下简化了泊车设施的移动的部件的间隙并且有助于补偿构件公差。
[0065]
定心区域例如是或包括用于保持元件的凹部和/或定心斜面。
[0066]
优选地,接纳装置能够悬挂到泊车格间处的至少一个升降元件中,以便与该升降元件联接,并且能够解除悬挂,以便与该升降元件脱开。
[0067]
优选地,尤其以与最后提及的有利的实施方式组合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升高接纳装置,即升降元件从下方移动到保持元件处并且该保持元件借助至少一个升降元件被升高。以这种方式在可靠的功能同时实现特别简单的结构。例如,升降元件相对于保持元件的相对取向由此变得非常简单。
[0068]
尤其有利的可以是,相应的接纳装置没有被驱动的主动元件,以能够实现与至少一个升降元件的联接。例如,保持元件如所提及的那样以不可移动的方式保持在接纳装置处。在没有主动元件的情况下,接纳装置的结构可以保持为简单的,这对制造成本和功能安全性产生有利影响。尤其是可以节省用于这种主动元件的、尤其也在接纳装置本身处的例如通过电池或拖拉电缆的能量供应。
[0069]
被证明有益的是,泊车设施在相应的泊车位处包括至少一个移位装置,以用于移位布置在该泊车位处的接纳装置。
[0070]
例如可以在泊车架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布置有具有驱动单元的主动移位装置,以移位接纳装置。
[0071]
替选地,例如可以仅在前面或仅在后面设置有具有驱动单元的(主动)移位装置。接纳装置可以分别在另外的侧面处例如在移位装置或承载装置处被动一起运动地承载。例如,接纳装置被动地在滚轮上或在移位轨道上运行。
[0072]
有利的可以是,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尤其是多个移位装置设计为链式运输机、带式运输机或辊式运输机。接纳装置可以借助链条、皮带或滚轮在泊车层内移位。
[0073]
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可以限定与接纳装置的支撑元件重合的接触面。例如由链条、皮带或滚轮限定接触面。接触面例如可以平行于用于车辆的接纳装置的承载面取向和/或水平取向。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规定,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0074]
可以有益的是,接触面相对于水平面取向成,使得该接触面从泊车架的前侧或后侧开始朝泊车架的中心的方向上升。例如,滚轮或用于链条或皮带的驱动元件的转动轴线可以从前侧或后侧开始上升地取向。
[0075]
在移位装置处和在接纳装置处优选地布置有对应的引导元件,以用于引导接纳装置的移位运动。例如可以规定,在移位装置处布置引导轨道,在接纳装置处的引导滚轮可以贴靠在该引导轨道处,或者反之亦然。
[0076]
例如可以有利的是,在接纳装置处布置有多个在移位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间隔开的引导滚轮。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尤其可以是,当接纳装置从泊车格间移位到相邻的泊车格间中时,引导滚轮可以贴靠在相邻的泊车格间的移位装置的引导轨道处,便引导到相邻的泊车格间中的移位。
[0077]
可以理解,接纳装置优选地在从泊车格间移位到相邻的泊车格间中时暂时同时地贴靠在两个泊车格间的移位装置处,且尤其可以放置在其上。
[0078]
为了将接纳装置保持在相应的泊车位中,优选地设有至少一个承载装置,用于当接纳装置布置在泊车位处时承载接纳装置。有益的是,接纳装置放置在至少一个承载装置上。
[0079]
优选地,在相应的泊车位处布置有至少一个承载装置。例如可以在泊车架的前面和后面分别布置承载装置。
[0080]
有利的是,至少一个移位装置构成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尤其是一个移位装置分别构成一个承载装置。由此可以避免单独的承载装置。
[0081]
承载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接纳装置可以如前所述地被承载并且在移位时被动地在承载装置上一起运动。与此相应地,例如被动的移位装置也可以构造成承载装置。
[0082]
与具备运输态位或至少一个通行态位无关,接纳装置优选地可以在泊车位中由至少一个承载装置承载。
[0083]
有利的是,至少在至少一个中间层中的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尤其是多个承载装置能够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中并且反之亦然,在承载态位中,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在泊车位处承载接纳装置,在释放态位中,释放泊车格间,以借助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将接纳装置竖直地运输经过承载装置。为了能够实现接纳装置在泊车格间中的运输,例如一个或多个承载装置可以在承载态位之上或之下转移到释放态位中。以这种方式,泊车格间内的截面被释放,使得能够实现待移动的接纳装置的竖直运输。
[0084]
优选地,这也适用于在最上面的泊车层中和/或在最下面的泊车层中的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尤其是多个承载装置。
[0085]
例如,在最上面的泊车层中的接纳装置可以首先由承载装置升高,紧接着该承载装置转移到释放态位中,以便能够实现接纳装置的向下运输。
[0086]
在最下面的泊车层中例如可以规定,承载装置刚性地并且不可移动地布置在泊车架处,因为接纳装置仅需停放在承载装置上并且不必向下被运输到承载装置之下。
[0087]
被证明有利的是,用于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以及反之亦然的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可枢转地支承在泊车架处、尤其支承在竖梁或横梁处。
[0088]
可以有益的是,至少一个承载装置为了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和/或反之亦然包括能由控制装置操控的驱动单元。替选地或补充地可以规定,至少一个承载装置与至少一个升降元件和/或接纳装置联接并且能够借助其转移。与此相应地,可以在使用驱动单元的情况下设置承载装置的主动的转移或者被动的转移,其中例如在承载装置和升降元件和/或接纳装置处的对应的止挡部尤其机械地共同作用,以便转移承载装置。
[0089]
已经提到的是,接纳装置能够借助至少一个移位装置优选地移位到至少一个相邻的泊车格间中。在这种情况下有益的是,在泊车格间处布置有阻挡元件,当布置在该泊车格间处的接纳装置具备释放态位时,利用该阻挡元件能够阻挡接纳装置向泊车格间中的移位,其中在承载装置的承载态位中阻挡元件不起作用。以这种方式提高泊车设施的运行安全性。阻挡元件例如可以是机械止挡部。
[0090]
例如可以规定,阻挡元件布置在相邻的泊车格间的承载装置处并且与该承载装置机械地联接。通过将承载装置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中,阻挡元件优选地可以从非阻挡态位转移到阻挡态位中,并且反之亦然。
[0091]
接纳装置优选地被设计为泊车平台,该泊车平台也可以称为托板。
[0092]
泊车设施有利地包括与控制装置联接的传感器装置,以用于查明相应的接纳装置在泊车格间内的位置,尤其是查明接纳装置具备运输态位和/或至少一个通行态位。根据传感器装置的信号,控制装置可以操控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和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必要时也可以操控至少一个承载装置。
[0093]
传感器装置例如布置在至少一个移位装置处和/或在至少一个接纳装置处。
[0094]
有益地,传感器装置可以以光学的和/或感应的和/或机械的和/或无接触的和/或有接触的方式设计或起作用。
[0095]
可以规定,泊车设施包括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在至少一个接纳装置处包括充电单元,定位在接纳单元上的机动车可以经由至少一个电连接导线与该充电单元联接或者感应地与该充电单元联接。这使得可以在在泊车位中停留期间给机动车的电池充电。当接纳装置布置在泊车位中时,例如借助拖拉电缆或优选地通过接触连接来供应电能。例如,为此在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处设置有电接触部。
[0096]
可以规定,控制装置将至少一个移位装置操控成,使得可以有时间延迟地实施多个接纳装装置在泊车层内的移位。以这种方式可以将作用到泊车架上的机械负荷保持为很小。
[0097]
特别有益的是,泊车架除了在侧向上并排布置的泊车格间之外还包括横向于在侧向上并排布置的泊车格间的布置与这些泊车格间中的一个泊车格间相邻地定位的至少一个泊车格间,并且在至少一个泊车层中车辆可以在这些泊车格间之间驶过。在此尤其可以理解为,泊车格间可以相对于机动车的驶入方向相继地布置。
[0098]
例如优选地,在进入通道所处的驶入层中,可以经由至少一个接纳装置穿过至少一个泊车格间驶入位于其后的泊车格间中。与此相应地,泊车架的泊车位不仅可以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二维地布置,而且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三维地布置。
[0099]
优选地,借助钢结构实施泊车架。
[0100]
优选地可以借助仅一个框架来实现泊车架。替选地可以考虑,泊车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是架单元。例如,并排或相继定位的泊车格间具有单独的框架。两个或更多个框架可以互相连接或彼此分开。
附图说明
[0101]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用于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在附图中:
[010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动泊车设施的示意性立体图;
[0103]
图2示出了图1的泊车设施的前视图;
[0104]
图3示出了在取出车辆时图2中的细节a的放大图;
[0105]
图4示出了图2中的细节b的局部剖切的放大俯视图;
[0106]
图5示出了图3中的细节c的局部剖切的放大俯视图;
[0107]
图6示出了可在竖梁处移位的升降元件的放大立体图;
[0108]
图7示出了图6的升降元件的前视图;
[0109]
图8示出了沿图7中的线8-8的剖视图;
[0110]
图8a示出了图1的泊车设施的立体细节图,从下方示出泊车平台和用于泊车平台的移位装置;
[0111]
图9示出了图1的泊车设施的局部视图,其中承载装置具备承载态位;
[0112]
图10示出了承载装置的一部分转移到释放态位之后对应于图9的视图;
[0113]
图11示出了图1中的泊车设施的放大的局部视图,在该局部视图中示出了与进入通道的连接;
[0114]
图12示出了图1中的细节d的放大图;
[0115]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0116]
图14示出了图13的泊车设施的细节的放大图,在该放大图中示出了可移位的升降元件和接纳装置;
[0117]
图15示出了沿图14中箭头“15”的观察方向的视图;
[0118]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的移位装置的立体图,该移位装置同时形成承载装置;
[0119]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的承载装置的立体图;
[0120]
图18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的局部视图,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6的移位装置和放置其上的泊车平台;和
[0121]
图19示出了根据图18的在泊车平台升高并且移位装置从根据图18的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中之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22]
图1和图2示出了整体用附图标记10标记的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的有利的实施方式。泊车设施10包括借助钢结构实施、在本实施方式中借助框架实施的泊车架12。泊车架12用于停放机动车(以下称为车辆)14。
[0123]
用于存入和取出车辆14的过程可以由使用者通过操纵操作单元触发或自动地触发并且由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的泊车设施10的控制装置控制。为了存入车辆14,使用者优选地行驶至要被存入车辆的泊车格间中的空的接纳装置。
[0124]
泊车架12定位在搭建面16上并且包括互相连接的、竖直延伸的竖梁18以及将这些竖梁互相连接的、水平延伸的横梁20。此外,可以设置纵梁(图1)。
[0125]
泊车架12具有多个泊车格间22,其在一排中在侧向上并排地布置。在端侧,在泊车架12的背离彼此的侧面处布置端部格间24。
[0126]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六个泊车格间22,其中泊车格间的数量也可以是不同的。
[0127]
泊车架12具有多个泊车层2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五个泊车层26,其中泊车层的数量也可以是不同的。
[0128]
泊车层26包括最上面的泊车层28,最下面的泊车层30和三个位于其间的中间层32。
[0129]
同时用作离开通道的进入通道34与泊车层26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三个中间层32中的处于中间的层连接。替选地,进入通道34可以与其他泊车层26中的一个泊车层连接。
[0130]
泊车架12在泊车格间22与泊车层26的交叉处限定泊车位36。在本实施方式中总共设有30个泊车位36,然而这些泊车位并非全部用于存入车辆14。为了储存和运输相应的车辆14设置有接纳装置38,其分别设计为泊车平台40(以下称为托板),然而其中也可以设置不同的设计方案。
[0131]“在泊车架的前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背离驶入侧,“在泊车架的后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朝向驶入侧。
[0132]
托板40的纵向方向可以与车辆14的纵向方向一致。参照到泊车架12中的通常的驶入方向42,托板40具有前侧44和后侧46。前侧44和车辆14的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常规使用中布置在泊车架12的前面,并且后侧46以及车辆14的后侧布置在泊车架12的后面。
[0133]
托板40在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的角区域处分别包括设计为突出部、用于在泊车格间22内竖直运输的保持元件48。下面还将探讨保持元件48。
[0134]
在本情况下,接纳装置38的数量小于泊车位36的数量。在此规定,在每个中间层32中设有至少一个在所观察的时刻没有接纳装置38定位在其中的空位50。
[0135]
然而要指出的是,空位50由于托板40的可能的竖直移动和横向移位而在泊车架12中是位置可变的。然而,有益地使托板40移位成,使得如果没有车辆14被存入或取出,则空位50位于中间层32中。
[0136]
可以考虑不同数量的空位50。需要至少一个空位50。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中间层32中预留恰好一个空位50,这提供了相对高的泊车位密度,同时对托板40的存取时间尽可能少。
[0137]
可以出于安全原因规定,当没有车辆14移动时,在进入通道34的泊车层26中不设置空位50。
[0138]
如尤其从图3、图8a、图9和图10中得知,泊车架12在每个泊车位36的前面和后面包括相应的承载装置52。为了定位在泊车位36中,托板40可以定位在承载装置52上并且由其承载。前面和后面的承载装置52可以是结构相同的。
[0139]
在泊车设施的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应的布置在泊车位36处的移位装置54构成承载装置52。借助移位装置54,定位在其上的托板40可以在泊车层26内水平移位。移位方向在泊车设施的横向方向上、横向于并且尤其垂直于托板40的纵向方向延伸。
[0140]
移位的量值可以是可自由调节的,其中优选地,如下所述,可以预设一定的移位范围。
[0141]
为了使托板40移位,可以激活移位装置54的相应的驱动单元56。驱动单元56与泊车设施10的控制装置58处于作用连接并且可以由该控制装置操控。
[0142]
托板40的移位可以在相应的泊车层26内在每个泊车位36处在两个彼此远离的方向上进行。这也适用于端部格间24。
[0143]
移位装置54在本实施方式中设计为链式运输机60。替选的设计方案是带式运输机、移位轨道(verschiebebahn)或辊式运输机。链式运输机60包括支架62,其通过保持元件64固定在横梁20处。
[0144]
在支架62处固定有链轮66。通过链轮66张紧链条68,能够借助驱动单元56驱动链条。托板40位于链条68上并且可以以这种方式水平移位。
[0145]
可以规定,仅一侧(前侧或后侧)被驱动用于移位运动,并且另一侧被动地一起运动。
[0146]
支架62在除最下面的泊车层30之外的所有泊车层26中分别可枢转地支承在保持元件64处。围绕枢转轴线70进行枢转。枢转轴线70平行于横梁20的长度水平地延伸。
[0147]
移位装置54被设计为,具备承载态位。在承载态位中,移位装置54突出进入到泊车格间22的截面中如此远,使得托板40能够利用端部区段处的相应的支撑元件停放在链条68上(图9)。
[0148]
移位装置54构造成,由相应的链条68限定接触面69(图9)。接触面69平行于用于车辆14的托板40的承载面73地取向,并且在本情况下接触面60水平地取向。该取向是指移位装置54具备承载态位。
[0149]
移位装置54可以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中。为了枢转到释放态位中,移位装置54离开泊车格间22的截面朝向横梁20的方向枢转。由此增大泊车格间22内的自由的截面(图10)。
[0150]
如果移位装置54具备释放态位,则托板40可以竖直地在泊车格间22内运输并且尤其可以被升高和降低,而不会与移位装置54碰撞。
[0151]
在最下面的泊车层30中不需要枢转移位装置54,因为托板40仅必须停放在链条68上,而不必被运输经过移位装置54。
[0152]
尤其是在通过控制装置58操控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主动地借助图8a和图9所示的驱动单元71将移位装置54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和/或反之亦然。替选地,可以设置被动的转移。在此,例如可以在移位装置54处和在托板和/或下面阐述的升降元件处设置相应的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在托板40竖直运输时起作用。
[0153]
为了在泊车格间22内竖直地运输托板40,泊车设施10包括升降装置7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恰好一个升降装置72,可以利用该升降装置在所有泊车格间22中升高或降低托板40。在通过控制装置58进行的操控的情况下对升降装置72进行操纵。
[0154]
在本情况下规定,在相应的泊车格间22内竖直地运输仅一个托板40。然而,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考虑,通过在每个泊车格间22内相叠地设置多个升降元件,可以同时竖直地运送定位在彼此之上的多个托板40。
[0155]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相应的方式规定了,在泊车设施10中,在泊车格间22内竖直地运输仅一个托板40,而在其余的泊车格间22中的托板40保留在泊车位36处。然而本发明规定(vorbehalten),在不同的泊车格间22中、在相同的泊车层32之内和/或在不同的泊车层32中可以同时竖直地运输多个托板40。
[0156]
通过设置仅一个升降装置72可以实现结构上简单的设计方案。
[0157]
升降装置72包括驱动单元74(图1和图12)。驱动单元74例如在上侧装配在泊车架12上。借助驱动单元74可以转动地驱动呈驱动轴76形式的驱动元件。驱动轴76在横向方向
上水平地延伸过泊车格间22。
[0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轴76布置在泊车架12的前面。其他驱动轴78布置在泊车架12的后面。驱动轴76和78借助升降装置72的同步装置80互相联接。同步装置80例如包括在驱动轴76和78之间在引导部中交叉地延伸的链条82。由此,借助驱动单元74可以共同地、但是反向地驱动两个驱动轴76、78。
[0159]
替选于链条82,可以使用具有锥齿轮传动装置(winkelgetriebe)的联接轴。
[0160]
可以考虑用于驱动轴76和78的单独的驱动单元或电子同步装置。
[0161]
在驱动轴76和78处分别固定有多个牵拉元件84。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应于竖梁18的数量,在前面设有七个牵拉元件84并且在后面设有七个牵拉元件84(相应于泊车格间22的数量加上其他的竖梁18)。牵引元件84分别构造为环绕的链条86。
[0162]
为了升高托板40并与托板联接,升降装置72包括升降元件8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竖梁18处布置有升降元件88,例如在泊车设施10处布置有七个(相应于泊车格间22的数量加上竖梁18)。这既适用于泊车架12的前面,也适用于泊车架的后面。
[0163]
因为升降装置72的功能在前面和后面是相同的,所以下面仅参考布置在泊车架12的前面的升降元件88来探讨。这同样适用于承载装置和移位装置54。
[0164]
相应的升降元件88固定在链条86处并且由此可以在驱动轴76旋转时被升高或降低。
[0165]
在泊车设施10中,除了在最外侧的竖梁18处的升降元件88之外,升降元件88分别配属于两个泊车格间22。可能的是,利用每个升降元件88运输定位在相邻的泊车格间22之一中的托板40。
[0166]
因此在最外侧的竖梁18处这已经是不可能的,因为该竖梁在侧向上限界端部格间24。然而,为了简化制造可以有益地规定,在最外侧的竖梁18处使用与在位于内部的竖梁18处相同的升降元件88,该位于内部的竖梁分别在两侧将泊车格间22彼此分开。
[0167]
如尤其从图4至图8中得知,升降元件88设计成能够沿着竖梁18移位的滑座90的形式,该滑座形状配合地包围竖梁18。
[0168]
升降元件88包括基板92和两个固定在基板处的侧板94。在侧板94处固定有呈引导滚轮96形式的引导元件。在此,在每个侧板94处设置有两个用于在前面贴靠在竖梁18处的引导滚轮96和两个用于在后面贴靠在竖梁18处的引导滚轮96。
[0169]
其他的引导滚轮98布置在保持在板94处的突出部100处。引导滚轮98在侧向上贴靠在相应的竖梁18处。
[0170]
代替滚轮引导部,可以设置滑动引导部。
[0171]
链条86例如保持在基板92处。
[0172]
竖梁18形成与引导滚轮96、98相对应的引导元件,从而为相应的升降元件88设置引导装置102。升降元件88可以通过引导装置102可靠地并且没有错误地在竖梁18处移位。
[0173]
升降元件88从竖梁18突出到相应的泊车格间22的自由截面中。
[0174]
升降元件88包括用于接纳至少一个托板40的接纳装置104。接纳装置104从基板92突出到泊车格间22的截面中。
[0175]
在接纳装置104处构成在泊车架12的横向方向上间隔开的、用于托板40的保持元件48的两个接纳部。接纳部设计为支撑元件106,其向上敞开并且具有向下逐渐变细的定心
区域108。由此在俯视图中,接纳装置104具有大致w形的区段。
[0176]
支撑元件106的尺寸确定为,使得相应的保持元件48能够放置在其上。通过定心区域108实现了托板40相对于升降元件88的取向。以这种方式,托板40可以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悬挂在升降元件88处。在悬挂状态下,保持元件48借助弯曲的突出部110包围支撑元件106(图8a和9)。
[0177]
为了运输在泊车格间22中的托板40,托板40利用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所有四个保持元件48悬挂在升降元件88处。在此,相应使用朝向托板40的支撑元件106。另一个相应的支撑元件106保持自由(图4)。该支撑元件106用于竖直地运输相邻的泊车格间22的托板40。
[0178]
可以规定,升降元件88包括仅一个支撑元件106。
[0179]
有益的是,为了与升降元件88联接以进行竖直移动和为了借助链式运输机60进行横向移动,托板40都没有受驱动的主动元件。尤其地,可以省去在相应的托板40处用于这种主动元件的能量供应。
[0180]
下面,在尤其参照图1至图5的情况下探讨泊车设施10的工作原理。
[0181]
托板40可以通过借助移位装置54在通过控制装置58操控的情况下移动而具备运输态位。在运输态位中,托板40尤其居中地布置在泊车格间22中,使得泊车格间22的轴线112与托板40的轴线114对齐。
[0182]
在运输态位中,托板40相对于邻接的竖梁18的升降元件88取向成,使得保持元件48能够与支撑元件106联接。这能够使得托板40悬挂在升降元件88处以升高或降低。如果托板40具备运输态位,则配属于该泊车格间22的升降元件88不能移位经过托板40。
[0183]
为了实现这一点,即升降元件88行进经过在泊车位36中的托板40,每个托板40可以转移到至少一个通行态位中。
[0184]
通过借助移位装置54在泊车格间22内进行横向移位而转移到通行态位中。
[0185]
在此,托板40可以在泊车位36内移位如此之远,使得升降装置72可以移位经过托板40。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这一点,其中在附图中左侧示出的托板40与在附图中右侧示出的托板40同样向左移位。后者相对于图4的图示向左移位。
[0186]
有利的是,每个托板40可以具备两个通行态位。可能的是,借助移位装置54实施朝向两个分别相邻的泊车格间22的方向的移位。在相应的通行态位中,托板40局部地突出进入到相邻的泊车格间22中。
[0187]
托板40在端部格间24中也可以沿双向的移位方向移位。在向外移位时,托板40局部地从端部格间24突出。
[0188]
在相应的通行态位中,托板40的轴线114与泊车格间22的轴线112彼此间隔开(图2)。
[0189]
在实践中的泊车设施的实施方式中,在运输态位和通行态位之间的侧向偏差例如为约5cm至30cm、优选地约10cm至20cm。
[0190]
例如,托板40从运输态位到至少一个通行态位中的移位行程(相应于侧向偏差)与托板40的宽度之比为约0.03至0.1。
[0191]
托板40的宽度例如可以为约240cm至280cm。
[0192]
例如可以根据图2看出上面阐述的情况。在其中,在两个上部中间层32中存在相叠
布置的空位50。
[0193]
在空位50两侧的托板40分别在远离具有空位50的泊车格间22的方向上向外移位并且在此分别具备通行态位。这具有下述优点,即升降元件88可以在这些泊车层26内自由移动。
[0194]
在最下面的中间层32中同样存在空位50。在侧向上相邻的托板40同样远离空位50向外移位并且具备通行态位,从而在此也可以使升降元件88移位。
[0195]
如果可能,当没有执行车辆14的取出过程或存入过程时,托板40由控制装置58定位在基本态位中。基本态位优选地对应于通行态位,以便于升降元件88的行进并且由此缩短存取时间。
[0196]
最下面的泊车层30的托板40也具备通行态位,使得升降元件88可以向上或向下行进经过托板40,而不必使托板40首先横向移位。然后,托板40可以向左或向右被移位到运输态位中并且借助升降元件88升高。
[0197]
在最上面的泊车层28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位50之上的托板40具备运输态位,而在侧向上布置在其旁边的托板向外移位到通行态位中。在最上面的泊车层28中也可以规定,托板40可以具备对应于通行态位的基本态位。
[0198]
可以规定,在不存在车辆14的取出过程或存入过程的情况下,将托板40移位成,使得空位50相叠地布置并且位于相同的泊车格间22内。于是,除了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泊车层28、30之外的泊车格间22被腾空。
[0199]
泊车设施10包括传感器装置140,其与控制装置58联接。借助传感器装置140可以查明相应的托板40在泊车格间22中的位置(图8a),尤其是查明具备运输态位和通行态位之一。
[0200]
为此目的,传感器装置140包括两个传感器元件142,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彼此间隔开地定位在支架62处或例如在横梁20处。在托板40之下设置有对应的突出部144。
[0201]
传感器元件142例如是感应式传感器元件,其在存在或不存在相应的突出部144时提供不同的信号。
[0202]
在托板40的运输态位中,突出部144与每个传感器元件142对置。在通行态位中,一个传感器元件142是空闲的并且突出部144与相应另一个传感器元件142对置。根据哪个传感器元件142提供信号,控制装置58能够将运输态位和通行态位彼此区分。
[0203]
下面阐述用于在图1至图3中在最上面的中间层32且从左侧数的第二泊车格间22中示出的车辆14的取出过程。在不限制通用性的情况下,假定托板40具备在图2中示出的态位(运输态位或通行态位)。
[0204]
托板40在泊车位36中放置在移位装置54上。
[0205]
为了能够将托板40运输到中间的中间层32处的进入通道34,必须首先移除车辆14之下的托板40。这借助移位装置54在中间的中间层32中(箭头116)进行。
[0206]
为了能够竖直地运送具有车辆14的托板40,激活驱动单元74。升降元件88可以全部在竖梁18处移动,因为至少在相关的泊车层26之下所有托板40具备通行态位。
[0207]
托板40借助移位装置54从通行态位移动到运输态位中,在附图中向右移动(箭头118)。
[0208]
当然,可以同时实施不能彼此影响的横向移位和竖直移动。
[0209]
升降元件88从下方移位到保持元件48处,并且托板40悬挂在四个升降元件88处(图3)。托板40利用升降元件88被略微升高。有利的是,最多升高到,使得移位装置54从承载态位枢转到释放态位中。
[0210]
利用箭头120标示托板40的升高。
[0211]
如果移位装置54具备释放态位,则竖直的运输方向可以被反转并且托板40被降低(箭头122),直到托板到达进入通道34的层并且可以停放在该处的移位装置54上。
[0212]
为了减少在随后的过程中的移位运动,有利的是,在最上面的中间层32中的所产生的空位50之一又装备有托板40。
[0213]
可以以相应的方式取出下部泊车层26之一的车辆14。在此,可能的托板40在上方通过横向移位从泊车格间22中移除。
[0214]
至少在升降元件88必须在其中行进的泊车层26中,托板40具备通行态位。升降元件行进到保持元件48下方,并且相应的托板40连同车辆14行进到运输态位中。位于上方的移位装置54行进到释放态位中,并且托板40可以与车辆14一起被升高。
[0215]
当然,移位装置54可以按照标准再次转移到承载态位中。
[0216]
图13至图15以附图标记13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在泊车设施130中,与泊车设施10相同或作用相同的特征和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可利用泊车设施10实现的优点同样可以在泊车设施130中实现。参考上述实施方式。仅探讨主要的区别。
[0217]
在泊车设施130中,在每个泊车格间22处设有具有自身的驱动单元74的独立的升降装置72。例如在此也设有驱动轴76、78和同步装置80。
[0218]
在泊车设施130中,每个泊车格间22配设有四个独立的升降元件88,其用于仅在该泊车格间22中竖直地运输托板40。
[0219]
图14和图15示例性地示出了这一点,其中升降元件88在这种情况下布置在单独的竖梁18处。可以规定,两个升降元件88可行进地一起布置在横梁20处。
[0220]
代替两个支撑元件106,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仅一个支撑元件106,因为利用相应的升降元件88本来就只能运输相同的泊车格间22的一个托板40。
[0221]
图15示出了:在附图中左侧的托板40处于运输态位,而在附图中右侧的托板40具备通行态位。
[0222]
在泊车设施130中具有下述优点,即可以在不同的泊车格间22中彼此独立地执行竖直运输。
[0223]
如已经提到的那样,在泊车设施10、130中,承载装置52可以布置在泊车架12的前面和后面,该承载装置在两种情况下由相应的主动移位装置54构成,或者反之亦然。图9至图11示例性地以泊车设施10的实施例示出了这一点。
[0224]
利用前面和后面的相应的端部区段148处的相应的支撑元件146将托板40放置在链条68上(图11)。链条68和支撑元件146当在泊车格间22内移位和/或移位到相邻的泊车格间22中时形成用于托板40的引导装置的对应的引导元件。
[0225]
如同样已经提到的那样可以规定,一个移位装置54构成了一个承载装置52。两个承载装置52尤其可以从承载态位转移到释放态位并且反之亦然。
[0226]
图17至图19示出了承载装置52,其可以代替此前阐述的承载装置52应用在泊车设
施10或130中。仅探讨与前述设计方案的最重要的区别。其余参考上述实施方式。
[0227]
两个承载装置52由一个移位装置构造而成。
[0228]
优选地在此规定,主动移位装置54布置在泊车架12的前面,而被动移位装置54布置在泊车架12的驶入侧。因为在驶入侧的区域中通常比在泊车架的前面积聚更多的污物,所以以这种方式保持尽可能少的污物进入到在泊车架的前面的主动移位装置54中。与此相应地,根据图16、图18和图19的移位装置54优选地布置在泊车架的前面,而根据图17的被动移位装置54或承载装置52布置在驶入侧。
[0229]
两个承载装置52分别包括支架62,其中,支架可以设计成结构基本上相同的。相应的支架62借助支承元件150以可围绕枢转轴线70枢转的方式支承在泊车架12处,在本情况下支承在竖梁18处。驱动单元71用于枢转。
[0230]
根据图17的后面的被动的承载装置52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多个滚轮152。滚轮152在支架62的纵向延伸上、在彼此相邻的横梁20之间、在侧向上并排地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支架62处。滚轮152例如可以以相对于彼此等距的方式布置在支架62处。
[0231]
托板40可以以后面的端部区段148放置在滚轮152上(未示出)。滚轮152的接触面69在此例如可以平行于托板40的承载面73取向。
[0232]
前面的主动移位装置54同样设计为具有链轮66和链条68的链式输送机60。驱动单元56可由控制装置58操控。
[0233]
如尤其从图18和图19中得知,在托板40处在前面的端部区段148处布置有支撑元件146。支撑元件146相对于承载面73倾斜地设计并且在托板40的横向方向上延伸。
[0234]
链条68与支撑元件146之间的接触面69相对于承载面73并且相对于水平线倾斜地设计。在此,当移位装置54具备承载态位(图18)时,接触面69从泊车架12的前侧开始向后上升。链轮66的转动轴线160在移位装置54具备承载态位时相对于承载面73斜向地取向并且相对于水平线斜向地取向。在此,转动轴线160从泊车架12的前侧开始向后上升(图18)。
[0235]
如果托板40经由支撑元件146放置在链条68上,则可以以这种方式实现在泊车架12的纵向方向上的定心。
[0236]
为了附加地支撑托板40,在托板40和移位装置54处设置引导元件,其构造了用于当托板40在泊车格间22内移位和/或移位到相邻的泊车格间22中时引导托板40的引导装置。
[0237]
在本情况下,移位装置54包括作为引导元件的引导轨道154,其被设计为沿着支架62的长度的板条。
[0238]
在托板40处布置有作为引导元件的引导滚轮156。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例如四个引导滚轮156。引导滚轮156优选地在托板40的横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等距地布置。在将托板40移位到相邻的泊车格间22中时,引导滚轮优选地可以与相邻的泊车格间22的移位装置54的引导轨道154共同作用。
[0239]
引导滚轮156的转动轴线158优选地横向于并且尤其垂直于支撑元件146的平面取向,并且因此在放置在链条68上时横向于并且尤其垂直于接触面69取向(图18)。当托板40放置在链条68上时,由于接触面69的倾斜态位而产生的定心使得引导滚轮156贴靠在引导轨道154上并且具备其期望位置(solllage)。
[0240]
图19示出移位装置54具备释放态位。为此目的,如前所述借助在图18和图19中未
示出的升降元件88升高托板40。在释放态位中,托板40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经过移位装置54并且以相应的方式在驶入侧经过根据图17的具备释放态位的被动承载装置52。
[0241]
在根据图16至图19的承载装置52处分别布置有阻挡元件162,该阻挡元件朝向相应的相邻的泊车格间22。布置在端部格间24中的承载装置52至少朝向相邻的泊车格间22包括阻挡元件162。
[0242]
阻挡元件162在本示例中与支架62机械联接并且设计为构造止挡部的杆164。在泊车架12处布置有用于杆164的止挡元件166(图18和图19)。杆164可相对于支架62枢转。
[0243]
在承载装置52从承载态位枢转到释放态位中时,杆164在止挡元件166的作用下相对于支架62枢转。杆164以这种方式转移到阻挡态位中(图19)。
[0244]
在阻挡态位中,杆164通过其用作用于托板40的止挡部来防止托板40被推入到泊车格间中。
[0245]
在承载装置52转移到承载态位中时,杆164又在止挡元件166的作用下相对于支架62枢转到非阻挡态位中。在非阻挡态位中,释放用于移位托板40的截面,使得托板可以移位到相邻的泊车格间中。
[0246]
总之,在根据本发明的泊车设施中有益的是,优选地在承载装置处设有阻挡元件,利用该阻挡元件能够阻挡接纳装置被推入泊车格间中。
[0247]
附图标记说明
[0248]
10
ꢀꢀꢀꢀꢀꢀꢀꢀꢀꢀꢀꢀꢀꢀꢀꢀ
泊车设施
[0249]
12
ꢀꢀꢀꢀꢀꢀꢀꢀꢀꢀꢀꢀꢀꢀꢀꢀ
泊车架
[0250]
14
ꢀꢀꢀꢀꢀꢀꢀꢀꢀꢀꢀꢀꢀꢀꢀꢀ
机动车
[0251]
16
ꢀꢀꢀꢀꢀꢀꢀꢀꢀꢀꢀꢀꢀꢀꢀꢀ
搭建面
[0252]
18
ꢀꢀꢀꢀꢀꢀꢀꢀꢀꢀꢀꢀꢀꢀꢀꢀ
竖梁
[0253]
20
ꢀꢀꢀꢀꢀꢀꢀꢀꢀꢀꢀꢀꢀꢀꢀꢀ
横梁
[0254]
22
ꢀꢀꢀꢀꢀꢀꢀꢀꢀꢀꢀꢀꢀꢀꢀꢀ
泊车格间
[0255]
24
ꢀꢀꢀꢀꢀꢀꢀꢀꢀꢀꢀꢀꢀꢀꢀꢀ
端部格间
[0256]
26
ꢀꢀꢀꢀꢀꢀꢀꢀꢀꢀꢀꢀꢀꢀꢀꢀ
泊车层
[0257]
28
ꢀꢀꢀꢀꢀꢀꢀꢀꢀꢀꢀꢀꢀꢀꢀꢀ
最上面的泊车层
[0258]
30
ꢀꢀꢀꢀꢀꢀꢀꢀꢀꢀꢀꢀꢀꢀꢀꢀ
最下面的泊车层
[0259]
32
ꢀꢀꢀꢀꢀꢀꢀꢀꢀꢀꢀꢀꢀꢀꢀꢀ
中间层
[0260]
34
ꢀꢀꢀꢀꢀꢀꢀꢀꢀꢀꢀꢀꢀꢀꢀꢀ
进入通道
[0261]
36
ꢀꢀꢀꢀꢀꢀꢀꢀꢀꢀꢀꢀꢀꢀꢀꢀ
泊车位
[0262]
38
ꢀꢀꢀꢀꢀꢀꢀꢀꢀꢀꢀꢀꢀꢀꢀꢀ
接纳装置
[0263]
40
ꢀꢀꢀꢀꢀꢀꢀꢀꢀꢀꢀꢀꢀꢀꢀꢀ
泊车平台/托板
[0264]
42
ꢀꢀꢀꢀꢀꢀꢀꢀꢀꢀꢀꢀꢀꢀꢀꢀ
驶入方向
[0265]
44
ꢀꢀꢀꢀꢀꢀꢀꢀꢀꢀꢀꢀꢀꢀꢀꢀ
前侧
[0266]
46
ꢀꢀꢀꢀꢀꢀꢀꢀꢀꢀꢀꢀꢀꢀꢀꢀ
后侧
[0267]
48
ꢀꢀꢀꢀꢀꢀꢀꢀꢀꢀꢀꢀꢀꢀꢀꢀ
保持元件
[0268]
50
ꢀꢀꢀꢀꢀꢀꢀꢀꢀꢀꢀꢀꢀꢀꢀꢀ
空位
[0269]
52
ꢀꢀꢀꢀꢀꢀꢀꢀꢀꢀꢀꢀꢀꢀꢀꢀ
承载装置
[0270]
54
ꢀꢀꢀꢀꢀꢀꢀꢀꢀꢀꢀꢀꢀꢀꢀꢀ
移位装置
[0271]
56
ꢀꢀꢀꢀꢀꢀꢀꢀꢀꢀꢀꢀꢀꢀꢀꢀ
驱动单元
[0272]
58
ꢀꢀꢀꢀꢀꢀꢀꢀꢀꢀꢀꢀꢀꢀꢀꢀ
控制装置
[0273]
60
ꢀꢀꢀꢀꢀꢀꢀꢀꢀꢀꢀꢀꢀꢀꢀꢀ
链式运输机
[0274]
62
ꢀꢀꢀꢀꢀꢀꢀꢀꢀꢀꢀꢀꢀꢀꢀꢀ
支架
[0275]
64
ꢀꢀꢀꢀꢀꢀꢀꢀꢀꢀꢀꢀꢀꢀꢀꢀ
保持元件
[0276]
66
ꢀꢀꢀꢀꢀꢀꢀꢀꢀꢀꢀꢀꢀꢀꢀꢀ
链轮
[0277]
68
ꢀꢀꢀꢀꢀꢀꢀꢀꢀꢀꢀꢀꢀꢀꢀꢀ
链条
[0278]
69
ꢀꢀꢀꢀꢀꢀꢀꢀꢀꢀꢀꢀꢀꢀꢀꢀ
接触面
[0279]
70
ꢀꢀꢀꢀꢀꢀꢀꢀꢀꢀꢀꢀꢀꢀꢀꢀ
枢转轴线
[0280]
71
ꢀꢀꢀꢀꢀꢀꢀꢀꢀꢀꢀꢀꢀꢀꢀꢀ
驱动单元
[0281]
72
ꢀꢀꢀꢀꢀꢀꢀꢀꢀꢀꢀꢀꢀꢀꢀꢀ
升降装置
[0282]
73
ꢀꢀꢀꢀꢀꢀꢀꢀꢀꢀꢀꢀꢀꢀꢀꢀ
承载面
[0283]
74
ꢀꢀꢀꢀꢀꢀꢀꢀꢀꢀꢀꢀꢀꢀꢀꢀ
驱动单元
[0284]
76
ꢀꢀꢀꢀꢀꢀꢀꢀꢀꢀꢀꢀꢀꢀꢀꢀ
驱动轴
[0285]
78
ꢀꢀꢀꢀꢀꢀꢀꢀꢀꢀꢀꢀꢀꢀꢀꢀ
驱动轴
[0286]
80
ꢀꢀꢀꢀꢀꢀꢀꢀꢀꢀꢀꢀꢀꢀꢀꢀ
同步装置
[0287]
82
ꢀꢀꢀꢀꢀꢀꢀꢀꢀꢀꢀꢀꢀꢀꢀꢀ
链条
[0288]
84
ꢀꢀꢀꢀꢀꢀꢀꢀꢀꢀꢀꢀꢀꢀꢀꢀ
牵拉元件
[0289]
86
ꢀꢀꢀꢀꢀꢀꢀꢀꢀꢀꢀꢀꢀꢀꢀꢀ
链条
[0290]
88
ꢀꢀꢀꢀꢀꢀꢀꢀꢀꢀꢀꢀꢀꢀꢀꢀ
升降元件
[0291]
90
ꢀꢀꢀꢀꢀꢀꢀꢀꢀꢀꢀꢀꢀꢀꢀꢀ
滑座
[0292]
92
ꢀꢀꢀꢀꢀꢀꢀꢀꢀꢀꢀꢀꢀꢀꢀꢀ
基板
[0293]
94
ꢀꢀꢀꢀꢀꢀꢀꢀꢀꢀꢀꢀꢀꢀꢀꢀ

[0294]
96
ꢀꢀꢀꢀꢀꢀꢀꢀꢀꢀꢀꢀꢀꢀꢀꢀ
引导滚轮
[0295]
98
ꢀꢀꢀꢀꢀꢀꢀꢀꢀꢀꢀꢀꢀꢀꢀꢀ
引导滚轮
[0296]
100
ꢀꢀꢀꢀꢀꢀꢀꢀꢀꢀꢀꢀꢀꢀꢀ
突出部
[0297]
102
ꢀꢀꢀꢀꢀꢀꢀꢀꢀꢀꢀꢀꢀꢀꢀ
引导装置
[0298]
104
ꢀꢀꢀꢀꢀꢀꢀꢀꢀꢀꢀꢀꢀꢀꢀ
接纳装置
[0299]
106
ꢀꢀꢀꢀꢀꢀꢀꢀꢀꢀꢀꢀꢀꢀꢀ
支撑元件
[0300]
108
ꢀꢀꢀꢀꢀꢀꢀꢀꢀꢀꢀꢀꢀꢀꢀ
定心区域
[0301]
110
ꢀꢀꢀꢀꢀꢀꢀꢀꢀꢀꢀꢀꢀꢀꢀ
突出部
[0302]
112
ꢀꢀꢀꢀꢀꢀꢀꢀꢀꢀꢀꢀꢀꢀꢀ
轴线
[0303]
114
ꢀꢀꢀꢀꢀꢀꢀꢀꢀꢀꢀꢀꢀꢀꢀ
轴线
[0304]
116、118、120、122 箭头
[0305]
130
ꢀꢀꢀꢀꢀꢀꢀꢀꢀꢀꢀꢀꢀꢀꢀ
泊车设施
[0306]
140
ꢀꢀꢀꢀꢀꢀꢀꢀꢀꢀꢀꢀꢀꢀꢀ
传感器装置
[0307]
142
ꢀꢀꢀꢀꢀꢀꢀꢀꢀꢀꢀꢀꢀꢀꢀ
传感器元件
[0308]
144
ꢀꢀꢀꢀꢀꢀꢀꢀꢀꢀꢀꢀꢀꢀꢀ
突出部
[0309]
146
ꢀꢀꢀꢀꢀꢀꢀꢀꢀꢀꢀꢀꢀꢀꢀ
支撑元件
[0310]
148
ꢀꢀꢀꢀꢀꢀꢀꢀꢀꢀꢀꢀꢀꢀꢀ
端部区段
[0311]
150
ꢀꢀꢀꢀꢀꢀꢀꢀꢀꢀꢀꢀꢀꢀꢀ
支承元件
[0312]
152
ꢀꢀꢀꢀꢀꢀꢀꢀꢀꢀꢀꢀꢀꢀꢀ
滚轮
[0313]
154
ꢀꢀꢀꢀꢀꢀꢀꢀꢀꢀꢀꢀꢀꢀꢀ
引导轨道
[0314]
156
ꢀꢀꢀꢀꢀꢀꢀꢀꢀꢀꢀꢀꢀꢀꢀ
引导滚轮
[0315]
158
ꢀꢀꢀꢀꢀꢀꢀꢀꢀꢀꢀꢀꢀꢀꢀ
转动轴线
[0316]
160
ꢀꢀꢀꢀꢀꢀꢀꢀꢀꢀꢀꢀꢀꢀꢀ
转动轴线
[0317]
162
ꢀꢀꢀꢀꢀꢀꢀꢀꢀꢀꢀꢀꢀꢀꢀ
阻挡元件
[0318]
164
ꢀꢀꢀꢀꢀꢀꢀꢀꢀꢀꢀꢀꢀꢀꢀ

[0319]
166
ꢀꢀꢀꢀꢀꢀꢀꢀꢀꢀꢀꢀꢀꢀꢀ
止挡元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