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2022-07-10 09:1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高速磁浮轨道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轨道交叉导向网的构网及测量需要较高的精度,并且在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轨道控制网中通常没有地面设置的控制点或观测墩,因此,现有高铁级铁路常用的智能型全站仪不能用于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轨道交叉导向网的构网及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及系统,通过引入激光跟踪仪,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自由测站的测量反算出满足精度要求的各观测值,以构成满足要求的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
6.沿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待测轨道线路前进方向布设满足激光跟踪仪测量特性的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每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待测速轨道线路的两侧;
7.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8.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9.在上述方案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点之间距离为第一设定距离;沿所述前进方向等间距的布设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设定距离。
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11米;所述第二设定距离为50米。
11.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包括:
12.沿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所述前进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的中间作为一个自由测站;
13.将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每一个所述自由测站,利用边角交会方式观测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以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在站心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
1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在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的第一个自由测站和
最后一个自由测站时,仅观测两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在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的其余自由测站时,均观测三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所述第一个自由测站为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沿所述前进方向的第一个测站;所述最后一个自由测站为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沿所述前进方向的最后一个测站;所述其余自由测站为除所述第一个自由测站和所述最后一个自由测站之外的测站。
1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
16.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个自由测站进行观测时,采用闭合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闭合测量方式为所述激光跟踪仪沿所述前进方向按照顺时针顺序对所述自由测站需要测量的各所述第一控制点进行观测。
1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
18.对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观测预设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不小于10次。
19.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
20.记录所述激光跟踪仪对同一所述第一控制点各观测坐标信息;
21.基于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最大坐标分量较差;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坐标分量归零差;
22.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及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23.在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的平均坐标信息;所述平均坐标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24.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包括:
25.按照所述自由测站的测量顺序以及交叉导线网的构网要求,利用所述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反算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中各线段的方向及距离观测值,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26.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系统,所述构建系统包括:激光跟踪仪和多个反射器,其中;
27.所述多个反射器分别安装在沿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待测轨道线路前进方向布设满足激光跟踪仪测量特性的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每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待测速轨道线路的两侧;
28.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其中,所述构建方法包括:沿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待测轨道线路前进方向布设满足激光跟踪仪测量特性的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每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待测速轨道线路的两侧;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采用本发
明实施例提供的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及系统,可以采用激光跟踪仪进行自由测站的测量,激光跟踪仪的测量精度能够满足高速磁浮交通工程对于测量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例提供的cfiii控制网的控制点位布设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激光跟踪仪的交叉导线网外业测量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激光跟踪仪的cfiii平面网交叉导线网测量网形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的具体工作流程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7.参看附图1,其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中,所述构建方法可以包括:
38.s101:沿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待测轨道线路前进方向布设满足激光跟踪仪测量特性的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每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待测速轨道线路的两侧。
39.需要说明的是,该构建的交叉导线网是针对高速磁浮轨道精密控制网(cfiii)设计的。应该了解的是,交叉导线网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中较为常见的控制网网形,在带状控制网测量中具有良好的表现。而激光跟踪仪又是一款工业测量领域常用的测量仪器,其测量精度高于智能型全站仪,因此,将其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测量的精度,比如,在未来高速磁浮轨道建设的测量交叉导线网时,若引入激光跟踪仪取代智能型全站仪进行交叉导线网的测量,势必会提到现有带状控制网的测量精度。但是由于激光跟踪仪没有光学或激光对中装置,而且轨道控制网中通常没有测量观测墩(已知坐标的用于放置激光跟踪仪的观测),所以激光跟踪仪无法直接套用智能型全站仪隧道洞内交叉导线网的测量方法,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构建方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所述cfiii进行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cfiii中各控制点的测量坐标,最后利用这些测量的坐标反算cfiii的交叉导线网的构网。
40.在实际应用中,高速磁浮交通工程中,用于轨道梁安装测控的三维控制网称之为高速磁浮轨道精密控制网(cfiii网),其是在参照高铁cpiii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符合高速磁浮交通工程轨道梁安装测控需求的新型控制网,分为轨道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这里,所说的待测轨道线路为所述高度磁浮交通工程整条线路中的某一段,应该理解的是,高度磁浮交通工程整条线路跨度比较长,其安装测控三维控制网的测设需要一段一段的进行的。所说的前进方向可以是指高速磁浮列车在该待测轨道线路上行进的方向。
4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点之间距离为第一设定距离;沿所述前进方向等间距的布设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设定距离。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11米;所述第二设定距离为50米。
43.前述描述的是,根据线路控制点的布设原则,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主体结构安装测控三维控制网应该沿待测轨道线路布设在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线路旁和便于相关结构安装测控的稳定基础上,参照运营中的上海高速磁浮以及既有的轮轨高铁,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结构应该是以桥梁为主,那么最理想的方式就是把控制点按照桥墩的间距成对布设在桥墩顶部轨道梁上的线路两侧,这样既保证了所述第一控制点的稳定性,又方便控制网的使用。同时,为适应激光跟踪仪的测量特性,所述多个第一控制点按纵向50米、横向11米间距成对布设为宜,第一控制点位布设示意图如下图2所示。
44.在图2中,该待测轨道线路布设可8个第一控制点对,沿前进方向,相邻两个第一控制点间距50米,比如,第一控制点cfiii-01与相邻的第一控制点cfiii-03之间的间距为第二设定距离,比如,50米。每一个第一控制点对中的两个第一控制点之间的间距为第一设定距离,比如,沿前进方向,第一对第一控制点对cfiii-01与cfiii-02,二者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设定距离,比如,前述的11米。
45.应该理解的是,前述的第一设定距离和第二设定距离也可以是其他值,具体如何布设控制点,要根据实际测设的轨道线路而定。
46.s102: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47.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交叉导线网外业观测需要将智能型全站仪架设于某一地面控制点上观测与该地面控制点相邻的控制点以获取方向和距离观测值。由于高速磁浮轨道控制网中通常不会有地面控制点或观测墩,且激光跟踪仪又没有光学或激光对中装置,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利用激光跟踪仪获取各布设的第一控制点在站心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再用这些坐标信息按照交叉导线网构网要求的网形反算相邻各个第一控制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观测值,以此方法来获取cfiii网的交叉导线网中的所有观测值。
48.其中,站心坐标系可以是指用户所在位置点p为坐标原点,三个坐标轴分别指向相互垂直的东向、北向以及天向,该坐标系也可以称之为东北天坐标系。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可以包括:
50.沿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所述前进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的中间作为一个自由测站;
51.将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每一个所述自由测站,利用边角交会方式观测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以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在站心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在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的第一个自由测站和最后一个自由测站时,仅观测两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在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的其余自由测站时,均观测三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所述第一个自由测站
为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沿所述前进方向的第一个测站;所述最后一个自由测站为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沿所述前进方向的最后一个测站;所述其余自由测站为除所述第一个自由测站和所述最后一个自由测站之外的测站。
53.上面描述的测量过程如上图3所示,在每两相邻第一控制点对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每个测站仅观测由测站位置往前进方向的第一对第一控制点,以及将该对第一控制点作为交叉导线网测站点时需要观测的相邻第一控制点对,也即除首尾自由测站(也即第一个自由测站和该待测轨道线路上的最后一个自由测站,如图3中的cz01和cz08)只观测两对第一控制点对外,其余自由测站均观测三对第一控制点对。例如,图4中首自由测站cz01只观测cfiii-01至cfiii-04两对控制点,该测量可以模拟将第一控制点cfiii-01、cfiii-02作为交叉导线网的固定测站点来对第一控制点cfiii-03、cfiii-04进行方向和距离观测。再比如,自由测站cz02观测第一控制点cfiii-01至cfiii-06三对第一控制点对,该测量可以模拟将第一控制点cfiii-03、cfiii-04作为交叉导线网的固定测站点来对第一控制点cfiii-01、cfiii-02与第一控制点cfiii-03、cfiii-04进行方向和距离观测,以此类推。下图4所示为通过图3的测量方式获得各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后反算方向和距离观测值所模拟的交叉导线网测量网形示意图。
5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可以包括:
55.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个自由测站进行观测时,采用闭合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闭合测量方式为所述激光跟踪仪沿所述前进方向按照顺时针顺序对所述自由测站需要测量的各所述第一控制点进行观测。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57.对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观测预设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不小于10次。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可以包括:
59.记录所述激光跟踪仪对同一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各观测坐标信息;
60.基于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最大坐标分量较差;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坐标分量归零差;
61.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及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第二条件;
62.在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的平均坐标信息;所述平均坐标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63.上述描述的也就是,在所述激光跟踪仪安装在每个自由测站进行观测时,所述激光跟踪仪沿前进方向按照闭合测量方式对各个目标点(也即第一控制点)中的每一个第一控制点进行预设次数以上(比如,10次以上)的观测,获得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各观测坐标信息。之后,基于各目标点的各观测坐标信息确定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最大坐标分量较差;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坐标分量归零差。之后,再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及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在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的平均坐标信息;所述平均坐标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64.其中,所述闭合测量方式为所述激光跟踪仪沿所述前进方向按照顺时针顺序对所述自由测站需要测量的各所述第一控制点进行观测,比如以激光跟踪仪设置在cz01这个自由测站点为例进行说明,其观测cfiii-01和cfiii-02、cfiii-03和cfiii-04两对第一控制点对,按照顺时针顺序对这四个第一控制点进行观测,也就是按照cfiii-01、cfiii-03、cfiii-04、cfiii-02、cfiii-01的顺序进行测量。需要说明的是,当每个自由测站完成对所有目标点的观测后,还应再对起始方向的目标点(比如,cfiii-01)再进行一组观测,利用最后一组cfiii-01的观测值结果与首次cfiii-01观测值结果进行较差,以此作为归零差。
65.这里所说的同一测量方向可以是指站心坐标系下的东向、北向以及天向之一。所说的同一测量方向上的最大坐标分量较差可以是指在前述任一方向上对于同一第一控制点测量的预设次数的各观测值之间的最大差值,比如,若预设次数为10,且所述第一控制点cfiii-01的10次观测坐标以依次为(a0、b0、c0);(a1、b1、c1);(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a7、b7、c7);(a8、b8、c8);(a9、b9、c9),其中,ai表示站心坐标系下的东向坐标分量;bi表示站心坐标系下的北向坐标分量;ci表示站心坐标系下的天向坐标分量。该cfiii-01对应的同一测量方向的最大坐标分量较差可以是各ai之间差值的最大值或各bi之间差值的最大值或各ci之间差值的最大值。
66.若归零差与各方向目标点观测值的最大较差均满足要求(也即满足第一条件和第二条件),则认为该自由测站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合格,否则认为结果不可靠,该自由测站应该重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为满足高速磁浮测量限差要求所需的条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67.在得到符合外业观测数据质量的各个第一控制点中的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预设次数的观测后,求取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各预设次数观测坐标值的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坐标信息。
68.比如,若预设次数为10,且所述第一控制点cfiii-01的10次观测坐标以依次为(a0、b0、c0);(a1、b1、c1);(a2、b2、c2);(a3、b3、c3);(a4、b4、c4);(a5、b5、c5);(a6、b6、c6);(a7、b7、c7);(a8、b8、c8);(a9、b9、c9),其中,ai表示站心坐标系下的东向坐标分量;bi表示站心坐标系下的北向坐标分量;ci表示站心坐标系下的天向坐标分量,那么,所述第一控制点cfiii-01的坐标信息可以为[(a0 a1
……
a9)/10,(b0 b1
……
b9)/10,(c0 c1
……
c9)/10]。
[0069]
s103: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可以包括:
[0071]
按照所述自由测站的测量顺序以及交叉导线网的构网要求,利用所述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反算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中各线段的方向及距离观测值,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0072]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自由测站的测量顺序可以是沿所述待测轨道线路前进方向,所述激光跟踪仪在各自由测站测量的顺序。所说的交叉导线网的构网要求可以是指对高速磁浮测量所需的限差要求。这里描述的反算过程也就是,按照测量顺序以及交叉导线网的构网要求,利用所述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对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
线网中的各线段的方向及距离的观测值依次进行反算,以实现模拟交叉导线网构网测量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可以是指对反算的各线段的方向及距离观测值按照工程测量平差处理的一般流程进行平差处理,以验证得到的交叉导线网是否满足要求。若得到的交叉导线网不满足要求时,则在不影响构网要求的前提下对反算的各线段的方向及距离观测值进行重新计算或剔除问题的观测值,直到达到精度要求。
[0073]
总体来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测设高速磁浮轨道(梁)安装测控用精密三维控制网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下图5为工作流程图:
[0074]
第一步,自由测站外业观测。将激光跟踪仪架设于各相邻第一控制点对中间,对各个第一控制点进行自由测站测量,获取各个第一控制点的站心坐标。也即站心坐标系下的坐标。
[0075]
第二步,外业观测质量控制。观测完成后,检核每自由测站同一方向最大坐标分量较差与坐标分量归零差,若不满足要求,则视具体情况来剔除问题观测值或进行补测。外业观测质量合格后,分别对各测站的各方向的坐标观测值取均值,将其作为最终的坐标观测值。
[0076]
第三步,反算交叉导线观测值。按照测站顺序与交叉导线网的构网要求,反算各段的方向与距离观测值,以实现模拟交叉导线网构网测量的目的。
[0077]
第四步,构网平差处理。按照工程测量平差处理的一般流程,对上述反算的交叉导线网的观测值进行平差处理。若平差结果不满足要求,则在不影响构网的前提下对交叉导线网观测值重新计算或剔除问题观测值,直至达到精度要求。
[007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方法,通过激光跟踪仪实现交叉导线网构网测量,其精度高于智能型全站仪;通过自由测站坐标观测值建立交叉导线网的方法,可适用于大多数成点对布设控制点的带状控制网测量,且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0079]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系统包括:激光跟踪仪和多个反射器,其中;
[0080]
所述多个反射器分别安装在沿高速磁浮交通工程的待测轨道线路前进方向布设满足激光跟踪仪测量特性的多对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每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对称的分布在所述待测速轨道线路的两侧;
[0081]
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点之间距离为第一设定距离;沿所述前进方向等间距的布设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设定距离。
[008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11米;所述第二设定距离为50米。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之间进行一次自由测站测量,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包括:
[0085]
沿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所述前进方向将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控制点对的中间作为一个自由测站;
[0086]
将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每一个所述自由测站,利用边角交会方式观测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以获得所述多对第一控制点对中每一个第一控制点在站心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
[008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在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的第一个自由测站和最后一个自由测站时,仅观测两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所述激光跟踪仪设置在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的其余自由测站时,均观测三对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其中,所述第一个自由测站为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沿所述前进方向的第一个测站;所述最后一个自由测站为所述待测轨道线路中沿所述前进方向的最后一个测站;所述其余自由测站为除所述第一个自由测站和所述最后一个自由测站之外的测站。
[008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构建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激光跟踪仪在每个自由测站进行观测时,采用闭合测量方式进行测量,其中,所述闭合测量方式为所述激光跟踪仪沿所述前进方向按照顺时针顺序对所述自由测站需要测量的各所述第一控制点进行观测。
[0089]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观测预设次数,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不小于10次。
[0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激光跟踪仪记录所述激光跟踪仪对同一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各观测坐标信息;基于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控制点对应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最大坐标分量较差;所述第二参数用于表征同一测量方向上的坐标分量归零差;判断所述第一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条件;以及判断所述第二参数是否满足第二条件;在所述第一条件和所述第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各观测坐标信息的平均坐标信息;所述平均坐标信息为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
[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进行反算,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包括:
[0092]
按照所述自由测站的测量顺序以及交叉导线网的构网要求,利用所述每一个所述第一控制点的坐标信息反算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中各线段的方向及距离观测值,以构建满足要求的所述待测轨道线路的交叉导线网。
[009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速磁浮轨道交叉导线网的构建系统与构建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此处出现的名词在前述已经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09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