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马达盖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7-09 21:16: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组装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马达盖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2.在马达组装时,通常需要将马达盖定位于马达组装设备上,现有技术中,是利用气缸驱动抵压块抵压在马达盖的轴承顶部,在实际加工时,马达盖的轴承顶部与抵压块之间容易出现偏移错位现象,导致马达盖的定位受到负面影响,相应地,后续对马达盖的加工(例如点胶等)精度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还有,现有技术中,是通过气缸驱动抵压块与马达盖的轴承顶部形成刚性抵压接触,受限于气源稳定性,容易出现下压过度导致抵压块与马达盖的轴承顶部形成过压撞击,造成抵压块受损。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盖定位机构,其实现了对马达盖的可靠定位,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马达盖的轴承顶部与抵压块之间容易出现偏移错位现象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马达盖定位机构,包括有转盘、设置于转盘上的若干治具、位于转盘下方的上顶驱动组件以及位于转盘上方的下压定位组件;其中:
7.所述转盘可水平旋转式设置,以使治具可选择性地正对位于上顶驱动组件的上方,所述上顶驱动组件的顶部可顶推于治具底部;
8.所述下压定位组件包括有下压轴件和驱动下压轴件升降动作的下压驱动单元,所述下压轴件具有下压轴主体,所述下压轴主体的上端具有用于伸入马达盖的轴承内圈的径向定位轴部,所述下压轴主体的周侧凸设有用于抵压在马达盖的轴承顶端的轴向定位部,所述轴向定位部位于径向定位轴部的上方。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向定位部为凸环,所述凸环的下端面用于抵压在马达盖的轴承顶端。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径向定位轴部的下端周缘设置有自下而上渐大设置的导入锥形面。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驱动单元为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缓冲基座,所述缓冲基座上设置有竖向导轨,所述下压轴件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适配于竖向导轨并沿竖向导轨可上下缓冲位移,所述滑块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缓冲基座,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滑块。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基座的上端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导柱孔,所述滑块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导柱,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导柱上,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连接于顶板,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连接于滑块的顶部,所述导柱伸入导柱孔内。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块的下端连接有下压轴件安装座,所述下压轴件安装于下压轴件安装座上。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轴件安装座包括有横向座和安装于横向座上且向下延伸的竖向座,所述竖向座的下端具有安装位,所述下压轴件可拆卸式安装于安装位。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压轴件的底部设置有向上贯穿下压轴件内部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位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孔,所述下压轴件通过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连接于第二连接孔以达成固定。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顶驱动组件包括有上顶气缸和旋转电机,所述上顶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电机板,所述旋转电机安装于电机板上,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驱转适配部,所述治具的底部设置有凹位,所述驱转适配部可选择性地伸入凹位以带动治具旋转。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转适配部的周侧伸出有一个以上的限位销,所述凹位的周侧壁设置有销槽,所述限位销伸入销槽内。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通过转盘、设置于转盘上的若干治具、位于转盘下方的上顶驱动组件以及位于转盘上方的下压定位组件的结构设置,利用径向定位轴部伸入马达盖的轴承内圈形成径向定位,利用轴向定位部抵压在马达盖的轴承顶端形成轴向定位,实现了对马达盖的可靠定位,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马达盖的轴承顶部与抵压块之间容易出现偏移错位现象的问题。
19.其次是,通过缓冲弹簧的设置,使得下压轴件不会出现下压过度的现象,对下压轴件起到保护作用。
2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图;
23.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下压定位组件);
24.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下压定位组件);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上顶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示图;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上顶驱动组件、马达盖、下压定位组件的分解状态局部截面示图;
27.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上顶驱动组件、马达盖、下压定位组件的组装状态局部截面示图;
28.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下压轴件、驱转适配部的局部结构示图。
29.附图标识说明:
30.转盘10
ꢀꢀꢀꢀꢀꢀꢀꢀꢀꢀꢀꢀꢀꢀ
治具20
31.凹位21
ꢀꢀꢀꢀꢀꢀꢀꢀꢀꢀꢀꢀꢀꢀ
上顶驱动组件30
32.上顶气缸31
ꢀꢀꢀꢀꢀꢀꢀꢀꢀꢀ
旋转电机32
33.驱转适配部321
ꢀꢀꢀꢀꢀꢀꢀ
电机板33
34.下压定位组件40
ꢀꢀꢀꢀꢀꢀ
下压轴件41
35.下压轴主体411
ꢀꢀꢀꢀꢀꢀꢀ
径向定位轴部412
36.轴向定位部413
ꢀꢀꢀꢀꢀꢀꢀ
下压驱动单元42
37.缓冲基座43
ꢀꢀꢀꢀꢀꢀꢀꢀꢀꢀ
竖向导轨431
38.顶板432
ꢀꢀꢀꢀꢀꢀꢀꢀꢀꢀꢀꢀꢀ
滑块44
39.导柱441
ꢀꢀꢀꢀꢀꢀꢀꢀꢀꢀꢀꢀꢀ
缓冲弹簧45
40.马达盖50
ꢀꢀꢀꢀꢀꢀꢀꢀꢀꢀꢀꢀ
轴承60。
具体实施方式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42.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3.一种马达盖定位机构包括有转盘10、设置于转盘10上的若干治具20、位于转盘10下方的上顶驱动组件30以及位于转盘10上方的下压定位组件40;所述治具20相对转盘10可转动式设置;其中:所述转盘10可水平旋转式设置,以使治具20可选择性地正对位于上顶驱动组件30的上方,所述上顶驱动组件30的顶部可顶推于治具20底部;所述下压定位组件40包括有下压轴件41和驱动下压轴件41升降动作的下压驱动单元42,所述下压轴件41具有下压轴主体411,所述下压轴主体411的上端具有用于伸入马达盖50的轴承60内圈的径向定位轴部412,所述下压轴主体411的周侧凸设有用于抵压在马达盖50的轴承60内圈顶端的轴向定位部413,所述轴向定位部413位于径向定位轴部412的上方。如此,利用径向定位轴部412伸入马达盖50的轴承60内圈形成径向定位,利用轴向定位部413抵压在马达盖50的轴承60顶端形成轴向定位,实现了对马达盖50的可靠定位。
44.优选地,所述轴向定位部413为凸环,所述凸环的下端面用于抵压在马达盖的轴承顶端,对轴承的顶部形成均衡抵压定位。所述径向定位轴部412的下端周缘设置有自下而上渐大设置的导入锥形面,方便下压轴件41的伸入。
45.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驱动单元42为下压气缸,所述下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缓冲基座43,所述缓冲基座43上设置有竖向导轨431,所述下压轴件41连接有滑块44,所述滑块44适配于竖向导轨431并沿竖向导轨431可上下缓冲位移,所述滑块44连接有缓冲弹簧45,所述缓冲弹簧45的一端连接于缓冲基座43,所述缓冲弹簧45的另一端连接于滑块44。所述缓冲基座43的上端连接有顶板432,所述顶板432上设置有导柱孔,所述滑块44连接有向上延伸的导柱441,所述缓冲弹簧45套设于导柱441上,所述缓冲弹簧45的上端连接于顶板432,所述缓冲弹簧45的下端连接于滑块44的顶部,所述导柱441伸入导柱441孔内。通过缓冲弹簧45的设置,使得下压轴件41不会出现下压过度的现象,对下压轴件41起到保护作用。所述滑块44的下端连接有下压轴件41安装座,所述下压轴件41安装于下压轴件41安装座上。所述下压轴件41安装座包括有横向座和安装于横向座上且向下延伸的竖向座,所述竖向座的下端具有安装位,所述下压轴件41可拆卸式安装于安装位。所述下压轴件41的底部设置有向上贯穿下压轴件41内部的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位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连接
孔,所述下压轴件41通过螺丝穿过第一连接孔连接于第二连接孔以达成固定。
46.以及,所述上顶驱动组件30包括有上顶气缸31和旋转电机32,所述上顶气缸31的活塞杆连接有电机板33,所述旋转电机32安装于电机板33上,所述旋转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有驱转适配部321,所述治具20的底部设置有凹位21,所述驱转适配部321可选择性地伸入凹位21以带动治具20旋转。所述驱转适配部321的周侧伸出有一个以上的限位销,所述凹位21的周侧壁设置有销槽,所述限位销伸入销槽内。
4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转盘10、设置于转盘10上的若干治具20、位于转盘10下方的上顶驱动组件30以及位于转盘10上方的下压定位组件40的结构设置,利用径向定位轴部412伸入马达盖的轴承内圈形成径向定位,利用轴向定位部413抵压在马达盖的轴承顶端形成轴向定位,实现了对马达盖的可靠定位,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马达盖的轴承顶部与抵压块之间容易出现偏移错位现象的问题。
48.其次是,通过缓冲弹簧45的设置,使得下压轴件41不会出现下压过度的现象,对下压轴件41起到保护作用。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