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的制作方法

2022-07-06 04:23: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撒料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微生物菌种分饲料发酵菌种和生物肥发酵菌种,发酵饲料是以微生物、复合酶为生物饲料发酵剂菌种,将饲料原料转化为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活性小肽类氨基酸、微生物活性益生菌、复合酶制剂为一体生物发酵饲料。该产品不但可以弥补常规饲料中容易缺乏的氨基酸,而且能使其它粗饲料原料营养成份迅速转化,达到增强消化吸收利用效果。
3.相关技术中,在饲养家禽的过程中需要对家禽进行投喂,投喂的过程中,通常是饲养人员将饲料堆放在小推车内,然后通过小推车将饲料运输至饲养棚内,之后再通过铲子将饲料铲至料槽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随着饲养规模的增加,人工手动投喂的效率较低,且投喂的过程中不能均匀的控制投放饲料的多少,从而容易导致最后一个料槽内发生没有饲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人工手动投喂的效率较低,容易导致最后一个料槽内发生没有饲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包括底座架,所述底座架上转动架设有输送带,且所述底座架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输送带在所述底座架上转动,所述底座架是设置有移动件,所述移动件驱动所述底座架移动,所述底座架上架设有料斗,且所述料斗的一端朝向所述输送带。
8.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均转动架设在所述底座架上,且所述输送带的两端均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上;所述底座架上架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9.可选的,所述移动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且所述滚轮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滚轮远离所述底座架的一侧。
10.可选的,所述料斗内设置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在所述料斗内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板的一端均与所述料斗固定,另一端均向靠近所述料斗的内侧呈向下延伸。
11.可选的,所述底座架上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呈竖直设置,且所述底座架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刮板上的固定槽并与所述底座架固定。
12.可选的,所述滚轮上设置有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绕所述滚轮的轴线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所述防滑条均与所述滚轮固定。
1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有益技术效果:
14.运用中,饲养人员将底座架搭设在料槽上,然后向料斗内添加饲料,之后驱动件驱动输送带在底座架上转动,料斗内的饲料掉落在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的转动,饲料再掉落在料槽内,随着输送带向料槽运输饲料的同时,移动件驱动底座架在料槽上移动,随着饲养规模的增加,省去了人工手动投喂,提升投喂效率,且投喂的过程中能够均匀的控制投放饲料的多少,从而保证每一个料槽内的饲料都一样,使得每一个家禽吃到的饲料相同。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施例主要体现底座架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底座架;11、输送带;12、刮板;121、固定槽; 13、固定螺栓;2、料斗;21、引导板;3、驱动件;31、第一转动轴; 32、第二转动轴;33、驱动电机;34、主动齿轮;35、从动齿轮;4、移动件;41、滚轮;42、限位槽;43、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20.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1.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
23.参照图1,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包括底座架1,底座架 1上转动架设有输送带11,且底座架1上设置有料斗2,料斗2内的饲料掉落在输送带11上,且底座架1上设置有驱动件3,使用时,驱动件3驱动输送带11在底座架1上转动,底座上还设置有移动件 4,移动件4驱动底座架1在料槽上移动,当输送带11向料槽内输送饲料时,移动件4驱动底座架1在料槽上移动,省去了人工手动投喂,提升投喂效率,且投喂的过程中能够均匀的控制投放饲料的多少,从而保证每一个料槽内的饲料都一样,使得每一个家禽吃到的饲料相同。
24.底座架1整体呈长方体框形,驱动件3包括第一转动轴31与第二转动轴32,第一转动轴31与第二转动轴32的轴线方向与底座架1 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2分别与底座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转动连接,输送带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转动轴31 与第二转动轴32上,通过第一转动轴31与第二转动轴32带动输送带11转动,以使得,输送带11转动的便捷性得以提升。
25.驱动件3还包括驱动电机33,驱动电机33可拆卸固定在底座架 1上,且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34,主动齿轮34与驱动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且第一转动轴31上设置有从动齿轮35,从动齿轮35与第一转动轴31固定,主动齿轮34与从动齿轮35之间啮合,使用时,驱动电机33带动主动齿轮34转动,主动齿轮34带动第一转动轴31转动,第一转动轴31带动输送带11转动。
26.移动件4包括滚轮41,滚轮41与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 32的两端对应,滚轮41整体呈圆柱状,且滚轮41与对应的第一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2的两端固定、滚轮41上开设有限位槽42,限位槽42整体呈圆环状,且限位槽42的轴线与滚轮41的轴线同轴,限位槽42位于滚轮41背离底座架1的一侧,使用时,滚轮41通过限位槽42搭设在料槽上,当输送带11转动的同时,第一转动轴31 与第二转动轴32带动滚轮41转动,滚轮41再带动底座架1在料槽上移动,使用时,输送带11不仅起到了输送饲料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传动的作用,以使得,滚轮41带动底座架1在料槽上移动的便捷性得以提升。
27.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饲料堆放在料斗2内,底座架1整体的重量较大,滚轮41与料槽之间容易发生打滑的情况,设计人员改进后,滚轮41的限位槽42内设置有防滑条43,防滑条43与滚轮41固定,且防滑条43绕滚轮41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个,通过防滑条 43的设置,以使得,滚轮41与料槽之间的摩擦力得以提升。
28.料斗2的一端与底座架1固定,另一端向远离底座架1的一侧移动,且料斗2内设置有引导板21,引导板21沿底座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引导板21的一端均与料斗2固定,另一端均向相互靠近的一侧呈向下延伸。使用时,饲料从两个引导板 21之间掉落在输送带11上,防止饲料掉落过快造成饲料不必要的浪费。
29.底座架1上设置有刮板12,刮板12整体呈长方形板状,刮板12 的长度方向与底座架1的长度方向相同,宽度方向呈竖直设置,且刮板1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槽121,固定槽121的截面呈长方形,且固定槽121的长度方向与挂板的宽度方向相同,且底座架1 上还设置有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13的一端穿过刮板12上的固定槽121与底座架1螺纹连接,固定螺栓13的一端与刮板12抵触,使用时,通过您拧松固定螺栓13,调节刮板12与料槽之间的间距,通过刮板12来控制料槽内饲料的数量,使得,饲养人员控制家禽使用饲料数量的便捷性得以提升。
3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轨道式生物菌种撒料车的实施原理为:运用中,将底座架1上的滚轮41搭设在料槽的两侧,然后向料斗2内添加饲料,饲料通过两个引导板21之间掉落在输送带11上,之后驱动电机33带动主动齿轮34转动,主动齿轮34带动第一转动轴31转动,在第一转动轴31驱动输送带11转动,输送带11转动将上侧的饲料输送至料槽内,同时,第一转动轴31与第二传动轴上的滚轮41带动底座架1在料槽上移动。
3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