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6:1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护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能够进行调节的护理病床功能越来越多,能够给病人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但是对于长期卧床无法自理的人群,现有的病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翻身时无法很好地控制翻身过程,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翻身时无法很好地控制翻身过程,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该自动翻身护理床包括床架,在床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翻身气囊,在所述翻身气囊与所述床架之间设有多个弹性牵拉限位机构,在所述翻身气囊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的侧壁通过波纹管与翻身气囊上下两侧密封连接,弹性牵拉限位机构的上端穿过通孔后与翻身气囊上侧相对固定,所述翻身气囊充气后的高度由床架中部至侧部逐渐增加。
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牵拉限位机构为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上端穿过通孔后固定连接有一个上限位片,上限位片的直径大于通孔的直径,限位弹簧的下端穿过床架上的连接孔后连接有一个下限位片,下限位片的直径大于连接孔的直径。
7.进一步地,靠近所述床架侧部的限位弹簧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床架中部的限位弹簧的长度,且靠近所述床架侧部的限位弹簧的弹性系数小于靠近所述床架中部的限位弹簧的弹性系数。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牵拉限位机构为弹力带,弹力带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翻身气囊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通孔,弹力带的两端与床架固定连接,或者弹力带的两端穿过床架上的连接孔相互连接,靠近所述床架侧部的弹力带的长度大于靠近所述床架中部的弹力带的长度。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翻身气囊在靠近所述床架中部的一侧相互重叠。
10.进一步地,所述床架两侧还设有安全气囊,在所述床架的两侧设有人体感应机构。
11.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感应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床架两侧的重量传感器。
12.进一步地,所述床架的两侧还设有可折叠侧防护栏,床架上设有与可折叠侧防护栏相配合的感应开关机构,感应开关机构连接所述人体感应机构。
13.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开关机构包括滑动块和导电触头,滑动块滑动设置在床架的一侧,滑动块的外端为楔形,滑动块的内端固定有一个导电片,导电触头设置在床架上,人体感应机构的导线分别连接导电片与导电触头,滑动块滑动后带动导电片连接导电触头,滑动块与床架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导电触头与床架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14.进一步地,所述翻身气囊的上侧设有若干硬质条板,所述硬质条板沿所述翻身气
囊的长度方向设置。
15.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发明利用弹性牵拉限位机构对翻身气囊进行限位,控制翻身气囊各位置的膨胀高度,克服了气囊在充气时形变不可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兼具气囊结构简单的优点和安全优点。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自动翻身护理床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自动翻身护理床的主视图;
21.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感应开关机构的示意图;
24.图6为现有技术中两个翻身气囊并列设置的示意图;
25.图7为现有技术中两个翻身气囊并列时气囊充气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两个翻身气囊部分重叠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自动翻身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床架,2-可折叠侧防护栏,3-翻身气囊,4-限位弹簧,5-通孔,6-波纹管,7-上限位片,8-下限位片,9-硬质条板,10-重量传感器,11-滑动块,12-导电触头,13-第一复位弹簧,14-第二复位弹簧,15-导线,16-导电片,17-弹力带,101-连接孔,30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30.实施例1
31.参见图1~3,该自动翻身护理床包括床架1,在床架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翻身气囊3,在翻身气囊3与床架1之间设有多个弹性牵拉限位机构,在翻身气囊3上设有多个通孔
301,通孔301的侧壁通过波纹管6与翻身气囊3上下两侧密封连接,弹性牵拉限位机构的上端穿过通孔301后与翻身气囊3上侧相对固定,翻身气囊3充气后的高度由床架1中部至侧部逐渐增加。
32.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牵拉限位机构为限位弹簧4,靠近床架1侧部的限位弹簧4的长度大于靠近床架1中部的限位弹簧4的长度,且靠近床架1侧部的限位弹簧4的弹性系数小于靠近床架1中部的限位弹簧4的弹性系数。通过不同长度以及弹性系数的限位弹簧4对使得翻身气囊3在充气时能够缓慢膨胀,并且形成由床架1中部至床架1侧部逐渐向上抬升的楔面,从而辅助长期卧床无法自理的病人翻身。
33.参见图4,限位弹簧4的上端穿过通孔301后固定连接有一个上限位片7,上限位片7的直径大于通孔301的直径,限位弹簧4的下端穿过床架1上的连接孔101后连接有一个下限位片8,下限位片8的直径大于连接孔101的直径。在未充气时,限位弹簧4向下垂落,利用上限位片7实现与翻身气囊3的相对固定,当充气时限位弹簧4向上升起后逐渐形成对翻身气囊3的限位,此时下限位片8实现限位弹簧4与床架1的相对固定。
34.本实施例在翻身气囊3的上侧设有若干硬质条板9,硬质条板9沿翻身气囊3的长度方向设置,该长度方向是指床架1的长度方向。利用硬质条板9可以使翻身气囊3在长度方向上保持同步抬升,实现对病人身体的整体翻转。
35.床架1两侧还设有安全气囊5,在床架1的两侧设有人体感应机构。人体感应机构感应病人是否处于掉落床架1的危险情况,一旦出现危险,安全气囊5打开,防止病人掉落。
36.参见图5,人体感应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床架1两侧的重量传感器10。利用重量传感器10感应重量变化,从而判断病人所处的位置。床架1的两侧设有可折叠侧防护栏2,床架1上设有与可折叠侧防护栏2相配合的感应开关机构,感应开关机构连接人体感应机构。在可折叠侧防护栏2打开时,无需安全气囊5工作,通过感应开关机构将重量传感器10关闭,只有可折叠侧防护栏2被放下,并且重量传感器10的中开关打开时,重量传感器10才进行检测。
37.参见图5,感应开关机构包括滑动块11和导电触头12,滑动块11滑动设置在床架1的一侧,滑动块11的外端为楔形,滑动块11的内端固定有一个导电片16,导电触头12设置在床架1上,重量传感器10的导线15分别连接导电片16与导电触头12,滑动块11滑动后带动导电片16连接导电触头12,滑动块11与床架1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3,导电触头12与床架1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4。可折叠侧防护栏2放下时会推动滑动块11向床架1内侧滑动,从而带动导电片16与导电触头12接触,实现导线15的导通。
38.本实施例中两个翻身气囊3在靠近床架1中部的一侧相互重叠,因为如果床架1两侧的两个翻身气囊3独立设置,翻身气囊3充气时经常出现无法实现病人充分翻身的情况出现。
39.如图6~7所述,通常病人会床的中间,在一个翻身气囊3充气时,气囊只能翻转病人一半的身体,病人很容易或出现如图所示的状态,此时病人会非常不舒服。
40.如图8所示,本技术由于两个翻身气囊3存在部分重叠,一个翻身气囊3在充气时就会作用于病人的大部分身体,从而实现病人身体的完全翻转。
41.本发明利用限位弹簧4对翻身气囊3进行限位,控制翻身气囊3各位置的膨胀高度,克服了气囊在充气时形变不可控,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兼具气囊结构简单的优点和安全
优点。
42.实施例2
43.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牵拉限位机构为弹力带17,弹力带17的两端分别穿过位于翻身气囊3长度方向上的两个通孔301,弹力带17的两端与床架1固定连接,或者弹力带17的两端穿过床架1上的连接孔101相互连接,靠近床架1侧部的弹力带17的长度大于靠近床架1中部的弹力带17的长度,本实施例利用不同长度的弹力带17实现对翻身气囊3膨胀形态的控制。
44.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