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2022-06-29 21:19: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料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2.皮带是港口、矿山、电厂等企业运输煤炭、矿石的重要工具和设备。传统的皮带控制系统对于料流只有一个简单的检测,很少做相关精确追踪,为此,皮带空转和料流超载时有发生,造成设备磨损和能源的浪费。
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一些港口采用激光、雷达等设备进行料流位置监测,其成本非常高且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受现场恶劣环境的影响,有个别研究料流追踪的机构,也只是简单的通过皮带速度和料流开关结合进行一个简易的计算,位置计算的精度较差,也没有对实时的体积进行追踪。因此,急需提供一种精度和稳定性都有保障的料流追踪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该方法包括:
6.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每条待监测皮带按预设的固定刻度划分为多段,每条待监测皮带上的每段皮带对应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属性相同的数组元素按照对应的皮带分段顺序依次排列形成料流数组;数据元素包括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和皮带料流的位置信息;
7.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是指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运行的距离;
8.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头指针用于存放上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尾指针用于存放皮带下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包括上料流重量,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的步骤包括:
10.对于未配套安装皮带秤的皮带,确定皮带的周期上料量为对应上游传送设备在单位扫描周期内的落料量;
11.对于配套安装有皮带秤的皮带,则获取皮带秤的瞬时流量并根据瞬时流量和单位扫描周期确定皮带的周期上料量;
12.根据周期上料量和扫描时间获得各条待监测皮带的上料流重量。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
进行料流追踪”包括:
14.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的周期上料量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上料口的各数组元素。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对于未配套安装皮带秤的皮带,确定皮带的周期上料量为对应上游传送设备在单位扫描周期内的落料量”包括:
16.根据单位扫描周期时间t(i)、皮带秤的瞬时流量f(i)和以下表达式,计算第i次采样时皮带的周期上料量z(i):
17.z(i)=f(i)
×
t(i),其中i表示采样过程中各时刻对应的采样点。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的周期上料量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上料口的各数组元素”包括:
19.若第n次采样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未超过预设的固定刻度的长度,则确定第n次采样时,一条待监测皮带头指针指向的位置所对应的同属性的数组元素ad[t]和相邻数组元素ad[t 1]对应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为:
[0020]
ad[t]=z(1) z(2)

z(n);
[0021]
ad[t 1]=ad[t 2]=
……
=ad[t m-1]=0;
[0022]
其中,m表示待监测皮带属性相同的数组元素数量;
[0023]
若第n次采样皮带周期运行距离超过预设的固定刻度的长度,则确定第n次采样时,确定数组元素ad[t],ad[t 1]对应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为:
[0024][0025][0026]
其中,k为预设的固定刻度的长度,l(n)为第n次采样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
[00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元素包括当前条被监测皮带与上游传送设备之间传送料流的累积重量,该方法还包括:
[0028]
将当前条被监测皮带对应的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累加,得到当前条被监测皮带与上游传送设备之间传送料流的累积重量。
[002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包括:
[0030]
根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下料量。
[0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检测脉冲信息包括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检测脉冲数和脉冲计算速度,步骤“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包括:
[0032]
根据脉冲计算速度和皮带运行速度,获得相邻脉冲间对应的皮带运行距离;
[0033]
根据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检测脉冲数n和相邻脉冲间对应的皮带运行距离s1和以下表达式,获得皮带周期运行距离s:
[0034][0035]
其中,np为单位扫描周期内的平均脉冲数。
[0036]
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皮带料流追踪装置,该装置包括:
[0037]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每条待监测皮带按预设的固定刻度划分为多段,每条待监测皮带上的每段皮带对应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属性相同的数组元素按照对应的皮带分段顺序依次排列形成料流数组;数据元素包括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和皮带料流的位置信息;
[0038]
皮带周期运行距离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是指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运行的距离;
[0039]
料流追踪模块,用于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头指针用于存放上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尾指针用于存放皮带下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
[0040]
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0041]
上述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通过将每条皮带进行分段,对于每段皮带通过对应的数组元素去追踪该段皮带的料流重量,确定料流位置,各类数组元素按照皮带划分顺序依次排序形成料流数组,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形成多个料流数组,在皮带运行过程中,通过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然后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是指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运行的距离,最后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动态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
附图说明
[0042]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料流追踪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0043]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料流追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4]
图3为再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料流追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5]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料流追踪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46]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料流追踪模型示意图;
[0047]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悬皮头部料流追踪模型示意图;
[0048]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悬皮头部料流追踪动态示意图;
[0049]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料流经皮带转接处的追踪动态示意图;
[0050]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皮带下料口料流的追踪动态示意图;
[0051]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料流追踪装置的结构框图;
[0052]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54]
本技术提供的皮带料流追踪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皮带秤104进行通信。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控制器、工业电脑、嵌入式控制面板、plc设备,皮带秤104用于测量皮带瞬间流量。
[005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该方法包括:
[0056]
s200: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每条待监测皮带按预设的固定刻度划分为多段,每条待监测皮带上的每段皮带对应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属性相同的数组元素按照对应的皮带分段顺序依次排列形成料流数组;数据元素包括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和皮带料流的位置信息。数组元素可以有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例如,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和皮带的总上料流量、总的下料流量等于重量有关的信息可以作为同属性的数组元素进行存储。而像料流的煤种信息及料流的起始位置等信息可作为同一属性的数组元素进行存储。数组是指一组个数固定,类型相同的数组元素组成的阵列。数组和数组元素的关系可参见现有技术中的介绍,在此不做赘述。预设的固定刻度是为实现料流的精准追踪所设置的分段度量衡,固定刻度的长度可根据实际待监测皮带的长度和皮带运行速度进行设置。例如,预设的固定刻度可设置为5米,此时煤炭运输的效率和皮带上煤炭料流追踪的精度可以得到双重保障,可基于料流的精准追踪,避免料流超载或皮带空转等情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包括皮带单位扫描周期的上料流重量和累计重量。
[0057]
s400: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是指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运行的距离。单位扫描周期是指检测脉冲的扫描周期。
[0058]
s600: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头指针用于存放上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尾指针用于存放皮带下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头指针、尾指针在料流数组的数组元素更新过程中的作用可参见传统技术中基于头指针、尾指针进行数组更新的实现。进行料流追踪是指确定能够确定料流的位置和皮带上料流的重量等相关信息的过程。进行料流追踪的结果可以以报表或动画的形式呈现,如,可发送更新后的各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至远程终端显示,供工作人员查看,并根据料流是否超载、皮带是否空转等实际情况控制皮带转速、上下料的速度。
[0059]
具体的,上述皮带料流追踪方法,通过将每条皮带进行分段,对于每段皮带通过对应的数组元素去追踪该段皮带的料流重量,确定料流位置,各类数组元素按照皮带划分顺序依次排序形成料流数组,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形成多个料流数组,在皮带运行过程中,利用指针的方式依次扫描皮带数组,将皮带上料口对应的位置设置为头指针,下料口对应的位置设置为尾指针,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上料量更新皮带上
料口的数组信息,根据尾指针指向的皮带数组信息和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得到皮带的下料量,动态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其中,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可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
[0060]
一方面利用皮带秤瞬时流量得到料流追踪的重量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皮带运行速度确定周期内料流运行距离,通过将瞬时流量进行积分再分配的方式确定皮带上料流重量和累积重量,并确定料流位置和每段重量信息。
[006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所述皮带运行速度和所述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包括:
[0062]
根据皮带速度和以下表达式,计算皮带周期运行距离s:
[0063]
s=vt;
[0064]
其中,v为皮带速度,t为单位扫描周期的时间长度。
[0065]
确定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后,便可进行料流追踪。料流追踪主要是对皮带上料口和下料口位置进行料流分析和计算,通过皮带秤瞬时流量或者上游转接塔的下料量可得到当前皮带的上料量,根据上料口对应头指针的位置和皮带运行距离,依次填充料流数组。通过皮带下料口尾指针的位置、皮带运行距离和料流重量,计算皮带下料的重量。
[0066]
所以,在计算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上料量的过程中,要判断皮带是否安装皮带秤,若没有安装皮带秤,皮带的周期上料量为对应上游转接塔等传送设备在单位扫描周期内的落料量,若安装有皮带秤,皮带的周期上料量由皮带秤的瞬时流量和单位扫描周期的时间长度决定。所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包括上料流重量,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的步骤s200包括:
[0067]
s220:对于未配套安装皮带秤的皮带,确定皮带的周期上料量为对应上游传送设备在单位扫描周期内的落料量;
[0068]
s240:对于配套安装有皮带秤的皮带,则获取皮带秤的瞬时流量并根据瞬时流量和单位扫描周期确定皮带的周期上料量;
[0069]
s260:根据周期上料量和扫描时间获得各条待监测皮带的上料流重量。
[00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600“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包括:
[0071]
s620: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的周期上料量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上料口的各数组元素。
[007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对于未配套安装皮带秤的皮带,确定皮带的周期上料量为对应上游传送设备在单位扫描周期内的落料量”包括:
[0073]
根据单位扫描周期时间t(i)、皮带秤的瞬时流量f(i)和以下表达式,计算第i次采样时皮带的周期上料量z(i):
[0074]
z(i)=f(i)
×
t(i),其中i表示采样过程中各时刻对应的采样点。
[007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的周期上料量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上料口的各数组元素”包括:
[0076]
若第n次采样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未超过预设的固定刻度的长度,则确定第n次采样时,一条待监测皮带头指针指向的位置所对应的同属性的数组元素ad[t]和相邻数组元素
ad[t 1]对应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为:
[0077]
ad[t]=z(1) z(2)

z(n);
[0078]
ad[t 1]=ad[t 2]=
……
=ad[t m-1]=0;
[0079]
其中,m表示待监测皮带属性相同的数组元素数量;
[0080]
若第n次采样皮带周期运行距离超过预设的固定刻度的长度,则确定第n次采样时,确定数组元素ad[t],ad[t 1]对应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为:
[0081][0082][0083]
其中,k为预设的固定刻度的长度,l(n)为第n次采样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
[008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元素包括当前条被监测皮带与上游传送设备之间传送料流的累积重量,该方法还包括:
[0085]
将当前条被监测皮带对应的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累加,得到当前条被监测皮带与上游传送设备之间传送料流的累积重量。
[0086]
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的下料量,是根据尾指针位置和对应分段的料流重量以及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决定。所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600“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包括:
[0087]
s640:根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下料量。
[0088]
可通过尾指针位置对应分段的流量重量和皮带周期运行距离,知道下一时刻,有多少料流传送至下一皮带或者转接塔,通过更新下料量和上料量,可确定每条皮带上当前的料流总重量,以此判断是否存在超载。
[008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皮带检测脉冲信息包括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检测脉冲数和脉冲计算速度,步骤“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包括:
[0090]
根据脉冲计算速度和皮带运行速度,获得相邻脉冲间对应的皮带运行距离;
[0091]
根据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检测脉冲数n和相邻脉冲间对应的皮带运行距离s1和以下表达式,获得皮带周期运行距离s:
[0092][0093]
其中,np为单位扫描周期内的平均脉冲数。
[0094]
为更好的说明本技术提供的皮带料流追踪方法的实现过程,以取装线为例,整个料流追踪模型示意图如图5所示。取料机斗轮取料,经过悬臂皮带、bq皮带(取料皮带)、bj皮带(转接皮带)、bm皮带(装船皮带)和转船机皮带,最后到达船舱,其中取料机悬臂皮带和bj
皮带对应安装有如图5所示的皮带秤。
[0095]
以应用在煤炭料流监测的场景为例,可将每条皮带划分为k米一格的方式来实时更新每k米皮带对应的数组元素可存储煤的重量和煤种信息等,皮带划分长度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分配,最后不足k米的自动补齐,各个小分段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在每条皮带的上料点和出料点分别用一个指针来做记录,每扫描一个周期,指针更新一次数据,实时计算每个小分段的煤的吨数,并将吨数信息存储在重量数组里面。下面将以5米一段为例,分情况具体讨论。
[0096]
对于皮带上料口的料流追踪:
[0097]
图5所示的模型下,以取料机斗轮至取料机悬皮皮带秤的料流追踪与料流吨数统计说明单个皮带的上料追踪过程。
[0098]
将悬皮皮带秤至斗轮之间的皮带按5米一格进行划分,假设一共划分了m格,设置了2个料流数组,其中ad数组保存料流的重量信息,bd数组保存料流的煤种、起始位置等信息,且bd数组与ad数组一一对应,模型如图6所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此处ad数组和bd数组的命名,是为了更清楚的举例说明上述料流数组可按照数组元素的属性划分为多组,但不局限于此处所举的两种。
[0099]
根据斗轮的抓斗容积以及悬臂皮带称头部的压力数据,可以计算出斗轮作业时的流量数据。根据单次采样获得的料流吨数与皮带周期运行距离,不断进行累积,建立基于动态指针的料流动态方程。
[0100]
假设单次采样的皮带行走距离为l(i),周期扫描时间为t(i),料流的瞬时流量为f(i),料流单位周期的上料量为z(i)=f(i)
×
t(i),其中i表示某个时刻的采样点,斗轮开始取料时,若当第1次采样时,皮带行走的距离小于5米,则第一个5米间隔ad[t]的吨数数据为:
[0101]
ad[t]=z(1);
[0102]
ad[t 1]=ad[t 2]=ad[t 3]=ad[t 4]=0。
[0103]
bd[t]保存对应ad[t]料流数据的起始位置和料流相对位置、煤种等信息。
[0104]
假设第n(n大于等于2)次采样时皮带行走的距离刚好超过5米,则说明第n-1次采样时,还未发生料流跨段运行,所以第n-1次采样时,头指针对应的ad[t]的料流吨数和其相邻的位置对应的数组元素ad[t 1]的料流重量分别为:
[0105]
ad[t]=z(1) z(2)

z(n-1);
[0106]
ad[t 1]=ad[t 2]=ad[t 3]=ad[t 4]=0;
[0107]
第n次采样皮带行走刚好超过5米,则第n次采样的部分料流数据会前移更新到ad[t 1]中,对应ad[t],ad[t 1]的料流重量为:
[0108][0109][0110]
bd[t]保存对应ad[t]料流数据的起始位置和煤种等信息。
[0111]
以此类推,根据采样次数可以得出整个ad数组料流重量信息的统计和对应bd数组
的料流起始位置、煤种等料流信息。料流追踪的动态效果示意图如图7所示。
[0112]
根据ad数组中的每段皮带对应的料流重量信息,累加可得到斗轮至悬皮皮带秤之间的料流重量数据th(单位可以是吨)。
[0113]
从图5料流追踪模型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取料机悬臂皮带和bj皮带上安装皮带秤。料流经过悬皮皮带秤或者地面皮带秤的追踪方式、当前皮带的料流吨数统计与斗轮处的料流追踪方法相同,对于经皮带秤后的料流追踪与重量统计,只需将悬皮头部斗轮的预估瞬时流量替换为皮带秤测得的瞬时流量。
[0114]
对于经转接处后料流的追踪实现:
[0115]
在图5中bq皮带、bj前半段皮带、bm皮带、装船机皮带的料流来源于皮带之间的转接塔,而皮带之间转接塔的入料量为上游皮带的落料量。料流经皮带转接后的追踪模型如下图8所示,上游皮带料流经过取料机下料口后,到转接塔,经过转接塔分料口后,到下游皮带上。
[0116]
料流经过转接处的追踪方式、当前皮带的料流重量与斗轮处的料流追踪方法相同,只需将悬皮头部斗轮的预估瞬时流量替换为上游皮带的落料量。
[0117]
对于皮带下料口的料流追踪:
[0118]
皮带上游单位扫描周期的落料量为下游对应转接塔的上料量,因此准确计算皮带落料量对于实现准确料流追踪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皮带尾指针对应数组元素中的重量信息和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建立动态指针的料流动态方程。
[0119]
假设料流初始位置位于ad[t]对应的区间,距ad[t]右侧s米,ad[t]区间初始料流重量为a1吨,ad[t 1]区间初始料流重量为a2吨,单次采样的皮带行走距离为l(i)(l(i)《5),其中i表示某个时刻的采样点,模型如图9所示。
[0120]
数组元素还包括周期内下料量。皮带开始运行时,若当第j次采样时,皮带尾指针刚好指向ad[t]的右侧,那么第j ka次采样对应ad[t]的料流重量信息和周期内下料量g为:
[0121]
g=0;
[0122]
ad[t]=a1;
[0123]
假设第j kb次采样时(且),皮带位置刚好超过料流位置,那么第j kb次采样,对应ad[0]的料流吨数和周期内下料量g为:
[0124][0125]
ad[t]=ad[t]-g;
[0126]
假设第j kc次采样时(且),皮带周期内行走位置在距离ad[0]右侧s米和5米之间,那么第j kc次采样,对应ad[0]的料流吨数和周期内下料量g为:
[0127][0128]
ad[t]=ad[t]-g;
[0129]
假设第j kd次采样时(且),皮带行走的距离刚好超过5米,则第j kd次采样时,周期内下料量g为:
[0130][0131]
此时ad[t]区间的料流全部流完,ad[t]和ad[t 1]区间的料流吨数变为:
[0132]
ad[t]=0;
[0133][0134]
bd[t]中保存对应ad[t]料流数据的起始位置和煤种等信息也相应为0。
[0135]
bd[t]=null;
[0136]
以此类推,根据采样次数可以得出整个皮带下料的总重量和煤流信息等。
[0137]
对于转接塔下料口的料流追踪,可近似看成皮带料流追踪,其追踪方式相同,但是转接塔是一个桶状结构,可能会存在积料情况,受最大流量限制。
[013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0139]
在转接塔未积料的情况下,若通过计算得到的下料量g小于qz_max,则流出转接塔的流量为g,若计算得到的下料量g大于qz_max,则流出转接塔的流量为qz_max,此时转接塔开始积料,需要报警提醒工作人员。qz_max为转接处的最大流量。
[0140]
假设转接塔开始积料,积料量为r,若通过计算得到的下料量g与积料量r的和小于qz_max,则流出转接塔的重量为g r,若g r》qz_max,则流出转接塔的重量为qz_max,转接塔积料量变为g r-qz_max。
[0141]
如此,可以得出转接塔料流的重量、积料量、料流信息等。
[0142]
根据计算得出各条皮带以及皮带转接塔的料流吨数,结合各个皮带动态指针的数据,则可得出整条流程内任意皮带区间内的料流吨数。
[014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皮带料流追踪方法,通过对皮带料流追踪,可以实时得到料流位置及皮带上每段料流信息。避免皮带出现超载、转接塔堵塞的情况,提高了对整个皮带输送线的管理能力,为智能化控制奠定基础。
[0144]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x-y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0145]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皮带料流追踪装置,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0146]
信息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皮带运行速
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每条待监测皮带按预设的固定刻度划分为多段,每条待监测皮带上的每段皮带对应多个属性的数组元素,属性相同的数组元素按照对应的皮带分段顺序依次排列形成料流数组;数据元素包括每段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和皮带料流的位置信息;
[0147]
皮带周期运行距离获取模块400,用于根据皮带运行速度和皮带检测脉冲信息计算得到皮带周期运行距离;皮带周期运行距离是指单位扫描周期内皮带运行的距离;
[0148]
料流追踪模块600,用于根据头指针指向的位置、尾指针指向的位置、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周期运行距离和各条待监测皮带的皮带料流的重量信息更新各条待监测皮带的各数组元素,进行料流追踪;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头指针用于存放上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每条待监测皮带的尾指针用于存放皮带下料口对应的料流数组的存储地址。
[0149]
关于皮带料流追踪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皮带料流追踪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皮带料流追踪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0150]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nfc(近场通信)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皮带料流追踪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0151]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技术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0152]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并实现相应的有益效果。
[0153]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并实现相应的有益效果。
[015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
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0155]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5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