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支架、保护壳、移动电源及杯子的制作方法

2022-06-29 04:45: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和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保护壳、移动电源及杯子。


背景技术:

2.现在的消费者为了电子产品(平板电脑、手机)的使用方便,通常会为电子产品配备支架使用,支架可以方便用户将电子产品以一定的角度稳定的放置于平面上,也可以通过支架进一步方便手持电子产品;但是,现有的支架的设计还不够巧妙,手指和支架之间的接触受力面积小,存在夹持手感不佳、夹持不稳固的问题。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及保护壳,其通过在基体的后侧面相向设置有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使得,在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展开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指夹持支架,手指夹持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由于夹持时手指有多个受力点,夹持的舒适感更好、稳定性也更佳;也可以将其搭配电子产品稳定的支撑放置于桌面上使用;可转动式设置,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将支撑体收起,减小支架体积,便于收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支架,包括有基体、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均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具有第一支撑部和连接于第一支撑部中部的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上端和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基体;
6.所述第二支撑体具有第二支撑部和连接于第二支撑部中部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上端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基体;
7.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于所述基体的后侧面相向布置;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朝向第二支撑体所在侧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体朝向第一支撑体所在侧可转动设置。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支撑边,所述第二支撑部具有第二支撑边;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边、第二支撑边均为圆弧边。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前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侧面和基体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指孔位;所述第二止挡部的前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侧面和基体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指孔位;
10.所述第三止挡部的前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侧面、和基体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第三指孔位;所述第四止挡部的前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下侧面和基
体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四指孔位。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前侧边、第二止挡部的前侧边、第一连接部的上侧边、第一连接部的下侧边、第三止挡部的前侧边、第四止挡部的前侧边、第二连接部的上侧边、第二连接部的下侧边均为圆弧边。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或第二支撑体上设置有花纹。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体设置有用于和电子产品粘贴的粘胶层;或者,所述基体设置有用于和电子产品吸附的磁吸件。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体具有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可转动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用于连接电子产品;其中: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可拆卸式连接。
15.一种保护壳,包括有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具有用于容纳电子产品的保护腔;所述保护壳的后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前述的一种支架。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架的基体一体成型于所述保护壳本体。
17.一种移动电源,包括有移动电源本体,其应用有前述的一种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可拆式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或者,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
18.一种杯子,包括有杯子本体,其应用有前述的一种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可拆式连接于所述杯子本体;或者,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于所述杯子本体。
1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基体的后侧面相向设置有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使得,在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展开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指夹持支架,手指夹持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由于夹持时手指有多个受力点,夹持的舒适感更好、稳定性也更佳;也可以将其搭配电子产品稳定的支撑放置于桌面上使用;可转动式设置,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将支撑体收起,减小支架体积,便于收纳。
20.还有,通过设计一种保护壳、移动电源、杯子,其设置有前述支架,使得保护壳、移动电源、杯子具备相应的夹持功能和支撑功能,方便了使用
21.其次,当两个支撑体展开时,其形态如张开的翅膀,富有美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一立体示意图(两支撑体展开状态);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中支撑体的平面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三立体示意图(支撑体收起状态);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三立体示意图(一支撑体展开状态);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31.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一应用示意图(侧视);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一应用示意图(后视);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一的第二应用示意图;
35.图13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保护壳示意图;
36.图14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分解示意图;
37.图15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剖面示意图;
38.图16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39.图17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40.图18为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剖面示意图。
41.附图标识说明:
42.10、基体;101、第一基体;1011、环形卡槽;102、第二基体;1021、卡凸;11、粘胶层;12、磁吸件;20、第一支撑体;201、第一止挡部;202、第二止挡部;21、第一支撑部;211、第一支撑边;22、第一连接部;23、第一指孔位;24、第二指孔位;30、第二支撑体;301、第三止挡部;302、第四止挡部;31、第二支撑部;311、第二支撑边;32、第二连接部;33、第三指孔位;34、第四指孔位;200、电子产品;300、保护壳;301、保护腔;400、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44.参照附图1至图18,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例,实施例一:一种支架,包括有基体10、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均可转动式连接于所述基体10;所述第一支撑体20具有第一支撑部21和连接于第一支撑部21中部的第一连接部22,且,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上端和第一连接部22之间形成有第一止挡部201,所述第一支撑部21的下端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2之间形成有第二止挡部202;所述第一连接部22连接于所述基体10;
45.所述第二支撑体30具有第二支撑部31和连接于第二支撑部31中部的第二连接部32,且,所述第二支撑部31的上端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有第三止挡部301,所述第二支撑部31的下端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有第四止挡部302;所述第二连接部32连接于所述基体10;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均大致呈“t”字形;以及,所述第一支撑体20和第二支撑体30于所述基体10的后侧面相向布置(对称布置);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体20朝向第二支撑体30所在侧可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体30朝向第一支撑体20所在侧可转动设置。
46.如此,在所述第一止挡部201的前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上侧面和基体10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第一指孔位23;所述第二止挡部202的前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下侧面和基体10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指孔位24;在所述第三止挡部301的前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上侧面和基体10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上的第三指孔位33;所述第四止挡部302的前侧面、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下侧面和基体10的后侧面三者围构形成有开口向下的第四指孔位34。
47.使用时,将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打开,人的两根手指其一手指依次穿过第一指孔位23、第三指孔位33,另一手指依次穿过第二指孔位24、第四指孔位34;便能够夹持住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32,即对支架形成夹持,从而对电子产品形成稳定夹持;其相较于现有的支架而言,支架和手指的接触面积(受力面)更大,增加夹持使用的舒适性;同时,通过可转动连接设置,也可以将电子产品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放置于桌面使用;还有,在指孔位相应形成有向前、向后的开口,方便了用户将手指进入、离开相应的指孔位;以及,作为支架使用时,当一个支撑体损坏时,另一个支撑体作为补充,而不至于整个支架报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4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和基体10之间设置有阻尼,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能够呈一定的角度打开,而不至于转动角度过大,出现支撑不到位、易滑动的问题;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4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21具有第一支撑边211,所述第二支撑部31具有第二支撑边311;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边211、第二支撑边311均为圆弧边;如此,当支撑体支撑于平面时,依据受力方向,能够迅速、合理地找到支撑边上对应的支撑点形成支撑。
50.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挡部201的前侧边、第二止挡部202的前侧边、第一连接部22的上侧边、第一连接部22的下侧边、第三止挡部301的前侧边、第四止挡部302的前侧边、第二连接部32的上侧边、第二连接部32的下侧边均为圆弧边。且,所述第一指孔位23、第二指孔位24、第三指孔位33、第四指孔位34均呈弧口状(参照人手的弧口)。
51.优选地,所述基体10设置有用于和电子产品200粘贴的粘胶层11;优选地,所述基体10包括第一基体101和第二基体102,所述粘胶层11设置于第一基体101的下侧面,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可转动式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102;其中:所述第一基体101和第二基体102可拆卸式连接。通常,所述第一基体101和第二基体102可以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基体101具有环形卡槽1011,所述第二基体102具有和环形卡槽1011适配的卡凸1021,且所述环形卡槽1011设置有用于卡凸1021进入的开口;连接时,所述卡凸1021从该开口进入环形卡槽1011中,并旋转定位于所述环形卡槽1011。
52.如此,通过对第一基体101和第二基体102的可分离式设计,使得其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能够快速拆装,当其用于一些电子产品200(如苹果公司的系列手机)时,能够拆下支撑体,来进行电子产品200的无线充电,保证电子产品200的充电稳定性。
5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20和第二支撑体30上均设置有花纹;如此,通过在支撑体上设置花纹,来提高支撑体的手感、质感,尤其是,当用户打开、收折时都会转动支撑体;同时,通过设计花纹,能够显著提高支架整体的外观,具体地说,两个支撑体打开时,其如一对张开的翅膀。
54.如图13至图14,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二的具体结构,其结构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基体10设置有用于和电子产品200吸附的磁吸件12,而不设置有粘胶层11;通常,电子产品200(如苹果手机)的内部也具备有磁吸件12,通过两个磁吸件12相互吸附,从而实现支架和电子产品200的可拆卸式设计;当然,当电子产品200不具备和磁吸件12匹配的磁铁(磁吸件12)上,只需在该电子产品200上安装和磁吸件12相应的磁铁(或磁吸件)即可。
55.此处,需强调的是,当基体10内设置有磁吸件12时,所述基体10可以不按照实施例
一中第一基体101、第二基体102的设计,只需在基体10中设置磁吸件12;因为其磁吸连接方式,已经能够实现快速拆装,从而满足相关电子产品的充电稳定性要求;当然,也可以出于其他考虑将基体10按照第一基体101、第二基体102的设计方式设计,只需将磁吸件置于第一基体101即可。
56.如图15至图17,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三的具体结构,其结构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上均不设置花纹,如此,具有更省工时的好处。且,所述第一支撑体20、第二支撑体30呈船锚状,且两个支撑体打开状态时,如一只蝙蝠。
57.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保护壳300,其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200的保护壳300,具体地说:
58.其包括有保护壳本体,所述保护壳本体具有用于容纳电子产品200的保护腔301;所述保护壳300的后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为前述的一种支架。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基体10一体成型于所述保护壳本体;当然,所述支架的基体10也可以以可拆卸式的方式连接于保护壳本体的支撑侧。
59.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移动电源,包括有移动电源本体,其应用有前述的一种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可拆式连接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或者,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于所述移动电源本体。
60.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杯子,包括有杯子本体,其应用有前述的一种支架;其中:所述支架可拆式连接于所述杯子本体;或者,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于所述杯子本体。
6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基体的后侧面相向设置有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以使得,在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展开时,使用者可以用手指夹持支架,手指夹持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由于夹持时手指有多个受力点,夹持的舒适感更好、稳定性也更佳;也可以将其搭配电子产品稳定的支撑放置于桌面上使用;可转动式设置,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将支撑体收起,减小支架体积,便于收纳。
62.还有,通过设计一种保护壳、移动电源、杯子,其设置有前述支架,使得保护壳、移动电源、杯子具备相应的夹持功能和支撑功能,方便了使用
63.其次,当两个支撑体展开时,其形态如张开的翅膀,富有美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6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