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

2022-06-28 21:53: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近视控制镜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周边近视性离焦和近用附加度数的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


背景技术:

2.目前近视已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预防高度近视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在青少年儿童时期进行早期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最常用于控制近视发展多借助于光学手段,以角膜塑形镜、离焦rgp、离焦框架眼镜等为典型代表,从而使视网膜周边的成像形成近视性离焦,借此减少眼轴的代偿性增长,最终减缓眼轴的增长速并延缓青少年近视加深。
3.然而,临床上观察到佩戴现有市面上的离焦镜片的青少年存在视近模糊等近距离视觉质量下降的情况,同时伴随戴镜儿童出现代偿头位及厌学心理、戴镜依从性下降等问题。
4.有研究发现近距离阅读时距离越近,人眼睫状肌收缩痉挛造成的调节滞后、视网膜上形成的远视性离焦越明显,当其持续时间越长,这种因素对近视进展影响越大。因此,长期佩戴现有市面上的离焦镜片进行近距离工作,依然会像普通框架眼镜一样,使人眼出现调节滞后和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影响近视进展的控制效果,眼轴持续增长,近视度数增高。
5.基于近视控制的重要性和目前近视离焦镜片的局限,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近视镜片技术。
6.当前有学者设计出相关的多焦点复合型离焦镜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其模型存在下方镜片度数变化设计局限,无法充分放松戴镜者视近时产生的调节反应,戴镜对象局限于内隐斜近视患者;有其他学者设计成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但其模型制作工艺复杂、造价昂贵,同时因佩戴隐形眼镜易出现角结膜并发症,戴镜操作繁琐,不方便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尤其对于年幼的儿童。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通过对镜片本体前表面透镜的直径、屈光度数及排列密度的设计,结合镜片本体后表面下方的渐进镜设计,保证人眼在视近时周边离焦状态保持不变,同时放松人眼调节。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后表面自中心点向边缘延伸有近视矫正区,所述近视矫正区下边缘以下设有中用、近用区,所述镜片前表面设有离焦区,离焦区位于与镜片后表面近视矫正区对应区域的外侧,所述离焦区以中央水平线分为上方离焦区和下方离焦区。
9.所述近视矫正区为靠近镜片中心直径9mm的圆。
10.所述离焦区环设于与镜片后表面近视矫正区对应区域的外侧,以圆形微小透镜排
列形成具有近视离焦信号的9mm~40mm 直径环带。
11.所述上方离焦区的微小透镜的离焦信号为 3.50d,下方离焦区的微小透镜的离焦信号由中央水平线向下方从 3.50d逐渐减少,降至中下部的 2.00d,最终至下方离焦区边缘处的 1.00d的离焦信号。
12.所述中用、近用区为向镜片内侧放射状区域,该放射状区域的两条边线与近视矫正区两侧边缘相切。
13.所述中用、近用区由近视矫正区下边缘向下从0d渐进增大至最下方 2.00~ 2.50d 的近用附加度数。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焦点的近视镜片,戴镜者视远时可以通过镜片的近视矫正区满足远视力的需求;看近时通过附加正镜度数的中用、近用区,放松睫状肌、缓解调节痉挛以减少调节滞后,最终避免视近时出现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更有效地控制近视进展;
16.2、镜片中央保持远距离视力足矫的情况下,镜片周边附加度数以保持视远、视近时,视网膜周边成像均处于近视离焦状态,防止眼轴代偿性增长最终控制近视。
17.3、本镜片结合了近视眼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和调节功能异常的理论,在不同的用眼工作距离均可对近视患者进行有效的近视进展控制。
18.4、镜片下方的中用、近用区域进行了更为严谨的附加屈光度数设计,可充分放松戴镜者的调节痉挛并减少调节滞后,确保用眼的舒适感,防止出现看近模糊等不良影响。
19.5、本镜片设计应用于框架眼镜,对戴镜者依从性要求较低,同时相比于角膜塑形镜等相关产品,适用的近视度数范围更广,视力矫正效果更好,同时优化了戴镜体验,操作方便,避免出现角膜上皮擦伤、角膜炎、结膜炎等相关并发症。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镜片前表面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右镜片后表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镜片侧面剖面示意图。
23.其中:
24.1-镜片,2-近视矫正区,3-离焦区,4-上方离焦区,5-下方离焦区,6-中用、近用区。
具体实施方式
25.实施例:以戴镜者近视度数=-2.00d为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所述镜片1距离人眼较远的一面称为前表面,反之称为后表面,所述镜片1靠近鼻区的一侧为镜片内侧;所述镜片1后表面自中心点向边缘延伸有近视矫正区2,近视矫正区为靠近镜片中心直径为9mm的圆,具有基础屈光力为-2.00d近视足矫度数,提供近视矫正信号;所述近视矫正区2下边缘以下设有中用、近用区6,中用、近用区6为向镜片1内侧的放射状区域,该放射状区域的两条边线与近视矫正区2两侧边缘相切,所述中用、近用区6由近视矫正区2下边缘,从0d向下渐进增大至最下方 2.50d 的近用附加度数,所述镜片1前表面靠近镜片中心直径9mm的圆形区域,基础屈光力为0d,离焦区3环设于该圆形区域的外侧,以圆形微小透镜均匀排列形成具有近视离焦信号的9mm~40mm直径环带,所述离
焦区3以中央水平线分为上方离焦区4和下方离焦区5,上方离焦区4的微小透镜的离焦信号为 3.50d,通过改变下方微小透镜的直径、屈光度数及分布密度,下方离焦区5的微小透镜的离焦信号自镜片1中央水平线向下逐渐减少,从 3.50d降至中下部的 2.00d,最终至下方离焦区边缘处提供 1.00d的离焦信号。
26.本实用新型基于近视周边离焦和调节痉挛这两大主流近视理论的结合,通过对镜片本体前表面透镜的直径、屈光度数及排列密度的设计,结合镜片本体后表面下方的渐进镜设计,保证人眼在视近时周边离焦状态保持不变,同时放松人眼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后表面自中心点向边缘延伸有近视矫正区,所述近视矫正区下边缘以下设有中用、近用区,所述镜片前表面设有离焦区,离焦区位于与镜片后表面近视矫正区对应区域的外侧,所述离焦区以中央水平线分为上方离焦区和下方离焦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矫正区为靠近镜片中心直径9mm的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离焦区环设于与镜片后表面近视矫正区对应区域的外侧,以圆形微小透镜排列形成具有近视离焦信号的9mm~40mm直径环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方离焦区的微小透镜的离焦信号为 3.50d,下方离焦区的微小透镜的离焦信号由中央水平线向下方从 3.50d逐渐减少,降至中下部的 2.00d,最终至下方离焦区边缘处的 1.00d的离焦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用、近用区为向镜片内侧放射状区域,该放射状区域的两条边线与近视矫正区两侧边缘相切。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用、近用区由近视矫正区下边缘向下从0d渐进增大至最下方 2.00~ 2.50d 的近用附加度数。

技术总结
一种渐进复合周边离焦型近视镜片,属于镜片领域。所述镜片后表面自中心点向边缘延伸有近视矫正区,所述近视矫正区下边缘以下设有中用、近用区,所述镜片的前表面设有离焦区,离焦区位于与镜片后表面近视矫正区对应位置的外侧,所述离焦区以中央水平线分为上方离焦区和下方离焦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对镜片本体前表面透镜的直径、屈光度数及排列密度的设计,结合镜片本体后表面下方的渐进镜设计,保证人眼在视近时周边离焦状态保持不变,同时放松人眼调节。放松人眼调节。放松人眼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张日平 陈文彬 张铭志 周幼明 黄泽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汕头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6/2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