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产鱼苗生产系统及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2022-06-25 14:39: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生生物苗种培育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产鱼苗生产系统及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鱼苗培育一般通过鱼苗生产系统进行培育,苗种生产系统主要包括依序连接的受精卵孵化区、苗种培育区和集苗区。受精卵孵化区对漂流性受精卵、粘性受精卵和沉性受精卵进行孵化,受精卵孵化后进入到苗种培育区进行培育,在苗种培育区培育至所需的商品规格后,送至集苗区处集苗,鱼苗收集完成以后可就地打包运输。
3.鱼苗生产系统虽然可以实现鱼苗的培育,但受精卵孵化区的受精卵孵化后、以及苗种培育区的苗种培育成熟后,一般通过人工将孵化的受精卵和培育成熟的苗种分别搬运至苗种培育区和集苗区,但通过人工搬运过程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对苗种造成损伤,难以保证苗种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水产鱼苗生产系统及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鱼苗生产系统在搬运育苗过程中容易对鱼苗造成损伤,难以保证鱼苗质量的技术问题。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产鱼苗生产系统,包括:
6.培育模块,所述培育模块设置有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通过可通断的流道依序连通,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的地势依序降低,以使所述孵化模块内的净化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沿地势降低方向通过所述流道依次流入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内、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内、以及所述集苗模块内;
7.供水模块,所述供水模块与所述培育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提供净化水。
8.可选地,所述培育模块包括育种台、孵化桶、开口苗培育槽、育苗培育缸和集苗沟,所述育种台上设置有地势依序降低的孵化位、开口苗培育位、鱼苗培育位和集苗位,所述孵化桶、所述开口苗培育槽、所述育苗培育缸和所述集苗沟均分别固定于所述孵化位、所述开口苗培育位、所述鱼苗培育位和所述集苗位上,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孵化桶、所述开口苗培育槽、所述育苗培育缸和所述集苗沟内。
9.可选地,所述孵化位、所述开口苗培育位、所述鱼苗培育位和所述集苗位均为平面,所述孵化位、所述开口苗培育位、所述鱼苗培育位和所述集苗位沿的高度所述育种台的长度方向呈阶梯式结构依序降低。
10.可选地,所述孵化位和所述开口苗培育位均固定有护栏。
11.可选地,所述供水模块包括初步净化池、第一曝气池、调蓄池和供水单元,所述初步净化池、所述第一曝气池和所述初步净化池通过溢水管依序连通,所述初步净化池用于对原水进行沉淀和净化,所述第一曝气池用于对沉淀的原水进行曝气增氧,以形成净化水,所述调蓄池用于对净化水进行调蓄,所述供水模块用于将所述调蓄池内的净化水输送至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内。
12.可选地,供水单元包括驱动泵、水塔和消毒组件,所述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调蓄池内,所述水塔通过水管与所述驱动泵连接,所述驱动泵用于将所述调蓄池内的净化水驱动至所述水塔内,所述消毒组件与所述水塔连通,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均与所述消毒组件连通,所述消毒组件用于对经由所述水塔通向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的净化水进行消毒。
13.可选地,还包括尾水处理模块,所述尾水处理模块与所述培育模块和所述供水模块连接,用于对理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所产生的尾水进行净化,并将净化的尾水通入所述供水模块。
14.可选地,所述尾水处理模块包括连通的包括第一沉清池、第一过滤坝和生物净化池,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配水管与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连通,所述生物净化池与所述供水模块连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用于对所述孵化模块、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产生的尾水进行沉清,所述第一过滤坝用于对所述第一沉淀池的沉清水进行过滤,所述生物净化池用于对第一过滤坝过滤后的沉清进行微生物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沉清水通入所述供水模块。
15.可选地,所述尾水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曝气池和生态净化池,所述第二曝气池与所述第一过滤坝和所述生物净化池连通,用于对流至所述生物净化池的沉清水进行曝气增氧,所述生态净化池与所述生物净化池和所述供水模块连通,用于对微生物净化后的沉清水进行植物净化,并将植物净化后的沉清水通入所述供水模块。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水产鱼苗生产系统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培育模块和供水模块,培育模块设置有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供水模块可向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通入净化水;由于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通过可通断的流道依序连通;
17.鱼苗培育时,将鱼苗的受精卵投放于所述孵化模块内进行孵化脱膜,形成卵黄苗,再打开所述孵化模块和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之间的流道,由于孵化模块的地势高于开口苗培育模块的地势,可使卵黄苗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开口苗培育模块;卵黄苗在开口苗培育模块培养至开口鱼苗后,打开开口苗培育模块和鱼苗培育模块之间的流道,由于开口苗培育模块的地势高于鱼苗培育模块的地势,可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开口苗培育模块进入鱼苗培育模块;开口鱼苗在鱼苗培育模块培养至规格鱼苗后,打开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之间的流道,由于鱼苗培育模块的地势高于集苗模块的地势,可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所鱼苗培育模块进入所述集苗模块,最终实现对规格鱼苗进行收集;规格鱼苗于集苗模块收集后,便可进行打包运输。
18.通过以上设置,可使得鱼苗供水模块在培育鱼苗过程中,仅需依靠重力即可实现鱼苗于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之间的搬运,可有效减少人工
对鱼苗的干涉,避免鱼苗的损伤,有效保证鱼苗的质量,同时降低鱼苗培育过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
19.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s100:供水模块向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通入净化水;
21.s200:将受精卵投放于所述孵化模块内进行孵化脱膜,形成卵黄苗;
22.s300:打开所述孵化模块和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之间的流道,以使卵黄苗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孵化模块进入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
23.s400:将卵黄苗于开口苗培育模块培养至开口鱼苗;
24.s500:打开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鱼苗培育模块之间的流道,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进入所述鱼苗培育模块;
25.s600:将开口鱼苗于开口苗培育模块培养至规格鱼苗;
26.s700:打开所述鱼苗培育模块和所述集苗模块之间的流道,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鱼苗培育模块进入所述集苗模块,对规格鱼苗进行收集。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有益效果包括:通过以上步骤,可使得鱼苗生产系统在培育鱼苗过程中,仅需依靠重力即可实现鱼苗于孵化模块、开口苗培育模块、鱼苗培育模块和集苗模块之间的搬运,可有效减少人工对鱼苗的干涉,避免鱼苗的损伤,有效保证鱼苗的质量,同时降低鱼苗培育过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水产鱼苗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水产鱼苗生产系统的培育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水产鱼苗生产系统的供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水产鱼苗生产系统的尾水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3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4.10—培育模块
ꢀꢀꢀꢀꢀꢀꢀꢀꢀꢀ
11—孵化模块
ꢀꢀꢀꢀꢀꢀꢀꢀꢀ
12—开口苗培育模块
35.13—鱼苗培育模块
ꢀꢀꢀꢀꢀꢀ
14—集苗模块
ꢀꢀꢀꢀꢀꢀꢀꢀꢀ
15—孵化桶
36.16—开口苗培育槽
ꢀꢀꢀꢀꢀꢀ
17—育苗培育缸
ꢀꢀꢀꢀꢀꢀꢀ
18—集苗沟
37.19—管沟
ꢀꢀꢀꢀꢀꢀꢀꢀꢀꢀꢀꢀꢀꢀ
20—供水模块
ꢀꢀꢀꢀꢀꢀꢀꢀꢀ
21—初步净化池
38.22—第一曝气池
ꢀꢀꢀꢀꢀꢀꢀꢀ
23—调蓄池
ꢀꢀꢀꢀꢀꢀꢀꢀꢀꢀꢀ
24—供水单元
39.30—尾水处理模块
ꢀꢀꢀꢀꢀꢀ
31—第一沉清池
ꢀꢀꢀꢀꢀꢀꢀ
32—第一过滤
40.33—第二曝气池
ꢀꢀꢀꢀꢀꢀꢀꢀ
34—生物净化池
ꢀꢀꢀꢀꢀꢀꢀ
35—生态净化池
41.36—第二过滤坝
ꢀꢀꢀꢀꢀꢀꢀꢀ
37—洁水池
ꢀꢀꢀꢀꢀꢀꢀꢀꢀꢀꢀ
38—水泵
42.40—育种台
ꢀꢀꢀꢀꢀꢀꢀꢀꢀꢀꢀꢀ
41—孵化位
ꢀꢀꢀꢀꢀꢀꢀꢀꢀꢀꢀ
42—开口苗培育位
43.43—鱼苗培育位
ꢀꢀꢀꢀꢀꢀꢀꢀ
44—集苗位
ꢀꢀꢀꢀꢀꢀꢀꢀꢀꢀꢀ
45—管沟位
44.46—护栏
ꢀꢀꢀꢀꢀꢀꢀꢀꢀꢀꢀꢀꢀꢀ
181—排水管
ꢀꢀꢀꢀꢀꢀꢀꢀꢀꢀ
221—溢水管
45.241—驱动泵
ꢀꢀꢀꢀꢀꢀꢀꢀꢀꢀꢀ
242—水塔
ꢀꢀꢀꢀꢀꢀꢀꢀꢀꢀꢀꢀ
243—消毒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产鱼苗生产系统及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
48.实施例1:
49.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水产鱼苗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培育模块10和供水模块20,培育模块10设置有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通过可通断的流道依序连通,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地势依序降低,以使孵化模块11内的净化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流道流入所述开口苗培育模块12内、开口苗培育模块12内的净化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流道流入鱼苗培育模块13内、以及鱼苗培育模块13的净化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流道流入集苗模块14内;
50.供水模块20与培育模块10连接,用于向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提供净化水;
51.具体地,通过设置培育模块10、供水模块20和尾水处理模块30,培育模块10设置有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供水模块20可向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通入净化水;由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通过可通断的流道依序连通;
52.鱼苗培育时,将鱼苗的受精卵投放于孵化模块11内进行孵化脱膜,形成卵黄苗,再打开孵化模块11和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的流道,由于孵化模块11的地势高于开口苗培育模块12的地势,可使卵黄苗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开口苗培育模块12;卵黄苗在开口苗培育模块12培养至开口鱼苗后,打开开口苗培育模块12和鱼苗培育模块13之间的流道,由于开口苗培育模块12的地势高于鱼苗培育模块13的地势,可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开口苗培育模块12进入鱼苗培育模块13;开口鱼苗在鱼苗培育模块13培养至规格鱼苗后,打开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的流道,由于鱼苗培育模块13的地势高于集苗模块14的地势,可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所鱼苗培育模块13进入集苗模块14,最终实现对规格鱼苗进行收集;规格鱼苗于集苗模块14收集后,便可进行打包运输。
53.通过以上设置,可使得鱼苗供水模块20在培育鱼苗过程中,仅需依靠重力即可实现鱼苗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的搬运,可有效减少人工对鱼苗的干涉,避免鱼苗的损伤,有效保证鱼苗的质量,同时降低鱼苗培育过程对人力物力的消耗。
54.可以理解的,培育模块10可以为一个单一设备,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均设置在该单一设备当中,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在该设备的高度逐渐递减,以形成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地势逐步递减;同时培育模块10可为多个设备的组合,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设置于各设备当中,各设备安装于斜坡表面或者各高度不同的平台表面,最终实现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地势逐步递减。
55.本实施例中,孵化模块11和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和鱼苗培育模块13之间、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均设置有管道,启闭阀安装于管道上。流道为管道,管道上安装有启闭阀,以用于控制管道的通断,启闭阀为电磁阀,其可在通电条件下实现管道的通断。
56.本实施例中,孵化模块11包括孵化桶、孵化槽及其他类型的孵化器。孵化桶、孵化槽及其他类型的孵化器可设置为圆筒形、方形等类型结构。
57.本实施例中,为避免鱼苗在管道内输送过程中受到损伤,孵化模块11和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和鱼苗培育模块13之间、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的管道均设置为弯管。
58.可以理解的,供水模块20可为任意能够向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净化水的供水设备,供水设备通过一根主管与供水模块20上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连通的各支管连接,供水设备可通过重力作用或水泵的驱动,将净化水通入主管和各支管通入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内。
59.可选地,如图1~2所示,培育模块10包括育种台40、孵化桶15、开口苗培育槽16、育苗培育缸17和集苗沟18,育种台40上设置有地势依序降低的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集苗位44,孵化桶15、开口苗培育槽16、育苗培育缸17和集苗沟18均分别固定于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集苗位44上,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分别设置于孵化桶15、开口苗培育槽16、育苗培育缸17和集苗沟18内。
60.具体地,育种台40通过设置地势依序降低的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集苗位44,孵化桶15、开口苗培育槽16、育苗培育缸17和集苗沟18分别设置于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集苗位44上,实现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地势逐步降低。
61.可以理解的,育种台40的表面可设置为层叠式结构(即孵化位41位于开口苗培育位42的正上方,开口苗培育位42位于鱼苗培育位43的正上方,鱼苗培育位43位于集苗位44的正上方)、斜面结构或阶梯式结构。
62.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孵化桶15设置有多个,以实现对漂流性受精卵、粘性受精卵和沉性受精卵等不同卵性的受精卵同时进行孵化。
63.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培育模块10还包括管沟19,育种台40上还设置有管沟位45,管沟位45位于开口苗培育位42和鱼苗培育位43之间,管沟位45的地势低于鱼苗培育位43的地势,管沟19固定于管沟位45上。
64.本实施例中,孵化模块11和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和鱼苗培育模块13之间、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管道可埋入育种台40的内部,或布置于育种台40的表面。
65.可选地,如图1~2所示,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所述集苗位44均为平面,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集苗位44的高度沿育种台40的长度方向呈阶梯式结构依序降低。具体地,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所述集苗位44设置为平面可方便工作人员的作业,孵化位41、开口苗培育位42、鱼苗培育位43和
集苗位44的高度沿育种台40的长度方向呈阶梯式结构依序降低,实现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地势的逐渐降低,阶梯式结构可便于人员的行走以及方便管道的布置。
66.本事实例中,如图1~2所示,孵化位41和开口苗培育位42均固定有护栏46。
67.可选地,如图1和3所示,供水模块20包括初步净化池21、第一曝气池22、调蓄池23和供水单元24,净化池、第一曝气池22和净化池通过溢水管221依序连通,初步净化池21用于对原水进行沉淀和净化,第一曝气池22用于对沉淀的原水进行曝气增氧,以形成净化水,调蓄池23用于对净化水进行调蓄,供水模块20用于将调蓄池23内的净化水输送至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内。
68.具体地,原水经过初步净化池21初步净化和沉淀后,再经过第一曝气池22内的好氧微生物对第一曝气池22内的原水进行再次净化,再将净化后的原水通入调蓄池23进行调蓄,最后通过供水单元24将净化水根据需要通入供水模块20。
69.可以理解的,供水单元24可以为多个电控水泵,通过多个水泵分别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连接,实现对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供水。或者可设置为水泵和水塔242的组合,先通过水泵将净化水抽至水塔242,再通过水塔242分别对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进行供水。
70.本实施例中,初步净化池21的原水通入口设置有目筛绢网,目筛绢网拦截敌害生物后进入初步净化池21。
71.可选地,初步净化池21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用于对沉淀池内的原水进行净化。具体地,挺水植物可实现对原水的生态净化,以及方便原水的沉淀。
72.可选地,如图1和3所示,供水单元24包括驱动泵241、水塔242和消毒组件243,驱动泵241设置于调蓄池23内,水塔242通过水管与驱动泵241连接,驱动泵241用于将调蓄池23内的净化水驱动至水塔242内,消毒组件243和水塔242连通,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均与消毒组件243连通,消毒组件243用于对经由所述水塔242通向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的净化水进行消毒。具体地,通过驱动泵241将净化水抽至水塔242,再通过水塔242通向消毒组件243,经消毒组件243消毒后再分别对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进行供水。
73.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臭氧消毒池和增氧池,臭氧消毒池与水塔连通,增氧池一侧与臭氧消毒池连通,增氧池的另一侧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连通,消毒组件243包括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臭氧发生器和纳米增氧装置,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安装于臭氧消毒池与水塔之间的水管上,臭氧发生器与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连通,纳米增氧装置与臭氧发生器连通,水塔内的净化水通入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前,首先经过过流式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紫外线消毒,再将紫外线消毒器消毒后的净化水通入臭氧消毒池,经过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
74.然后通入增氧池中,经纳米增氧装置氧对净化水进行增氧,纳米增氧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对流,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加快对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低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
的发生。同时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虾类的生长,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纳米增氧装置采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输气管道,送入纳米管,以微气泡形式分散到水中,微气泡由底向上升浮,促使氧气充分溶入水中,还可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使池塘上层富含氧气的水带入底层,实现增氧池内净化水的均匀增氧。
75.增氧池内设置有氧含量传感探头,氧传感探头可控制罗茨鼓风机的启停,以控制增氧池内7.5~12毫升增氧量。
76.增氧池内还设置有盐含量感应探头,用于感应增氧池内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过高时,生产系统将自动报警,以确保水体符合繁育用水标准。
77.本实施例中,水塔242的地势高于孵化模块11的地势。
78.可选地,如图1和4所示,还包括尾水处理模块30与培育模块10和供水模块20连接,用于对理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所产生的尾水进行净化,并将净化的尾水通入供水模块20。具体地,尾水处理模块30可对供水模块20培养育苗过程中产生的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并可将净化的尾水再次通入供水模块20中进行循环利用。
79.可选地,如图1和4所示,尾水处理模块30包括连通的包括第一沉清池31、第一过滤坝32和生物净化池34,第一沉淀池通过配水管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连通,生物净化池34与供水模块20连通,第一沉淀池用于对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产生的尾水进行沉清,第一过滤坝32用于对第一沉淀池的沉清水进行过滤,生物净化池34用于对第一过滤坝32过滤后的沉清进行微生物净化,并将净化后的沉清水通入供水模块20。
80.具体地,理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所产生的尾水通过排水管181进入到第一沉清池31进行沉清,再经过第一过滤坝32过滤后,由通过生物净化池34对沉清水进行初步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澄清水可通入供水模块20的初步净化池21中,通过初步净化池21再次净化后循环流入供水模块20内。
81.可选地,如图1和4所示,尾水处理模块30还包括第二曝气池33和生态净化池35,第二曝气池33与第一过滤坝32和生物净化池34连通,用于对流至生物净化池34的沉清水进行曝气增氧,生态净化池35与生物净化池34和供水模块20连通,用于对微生物净化后的沉清水进行植物净化,并将植物净化后的沉清水通入供水模块20。
82.具体地,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所产生的尾水通过排水管181进入到第一沉清池31进行沉清,再经过第一过滤坝32过滤后,由第二曝气池33进行曝气处理后,再经过生物净化池34和生态净化池35完全净化后,直接通入供水模块20的水塔242内,以实现尾水的循环利用。第二曝气池33和生态净化池35可减轻供水模块20的负载,提升尾水的净化效率。
8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尾水处理模块30还包括第二过滤坝36和洁水池37,第二过滤坝36与生态净化池35连通,洁水池37与第二过滤坝36和水塔242连通,洁水池37内设置有水泵38,第二过滤坝36对生态净化池35净化的净化水过滤后再通过洁水池37调蓄,最终通过洁水池37内的水泵通入水塔242中进行循环利用。
84.实施例2:
85.本发明的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水产鱼苗的生产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86.s100:供水模块20向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通入净化水;
87.s200:将受精卵投放于孵化模块11内进行孵化脱膜,形成卵黄苗;
88.s300:打开孵化模块11和开口苗培育模块12之间的启闭阀,以使卵黄苗在重力作用下从孵化模块11进入开口苗培育模块12;
89.s400:将卵黄苗于开口苗培育模块12培养至开口鱼苗;
90.s500:打开开口苗培育模块12和鱼苗培育模块13之间的启闭阀,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开口苗培育模块12进入鱼苗培育模块13;
91.s600:将开口鱼苗于开口苗培育模块12培养至规格鱼苗;
92.s700:打开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的启闭阀,以使开口鱼苗在重力作用下从鱼苗培育模块13进入集苗模块14,对规格鱼苗进行收集。
93.具体地,通过以上步骤,可使得鱼苗供水模块20在培育鱼苗过程中,仅需依靠重力即可实现鱼苗于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的搬运,可有效减少人工对鱼苗的干涉,避免鱼苗的损伤,有效保证鱼苗的质量,同时减轻鱼苗培育过程的人力物力。
94.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为管道,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控制管道通断的启闭阀,流道通过启闭阀的打开和关闭实现通断。
95.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00前,孵化模块11、开口苗培育模块12、鱼苗培育模块13和集苗模块14之间的启闭阀处于闭合状态。
96.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