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移动端无侵入式事件监听通用上链机制的制作方法

2022-06-25 08:0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移动端无侵入式事件监听通用上链机制。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出海量的应用(application),而良好的运营策略是移动application营销推广最重要的方面。数据运营作为移动application营销运营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发挥重要作用。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存储、应用是数据运营的基础支撑,而用户行为数据采集的准确与否、完整与否、及时与否直接决定数据运营的质量。
3.目前基本上是通过接入区块链实现事件监听,主要有2种方式:1.自研或者引入区块链厂家的底层平台设施,通过私有化部署将数据上链;2.采用区块链厂家的sdk,将对应的数据进行上链,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1.区块链开发成本较高,接入成本较高;2.在已开发完成的系统中重新引入区块链较为耗时耗力;3.系统耦合性较高的时候,加入该内容对原有系统入侵性较大。鉴于此,发明人提出一种移动端无侵入式事件监听通用上链机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原有系统耦合性较高的时候,加入新的区块链会导致对原有系统入侵性较大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基础方案:
6.一种移动端无侵入式事件监听通用上链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s001:在原有系统旁加上事件监听机制,调用事件监听机制中的sdk对原有系统api进行监听;
8.步骤s002:原有系统通过sdk可以对区块链内容进行查询;
9.步骤s003:通过sdk调用区块链上链前置服务。
10.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11.1.与现有技术相比,区块链开发成本较高,本机制可以降低接入成本。
12.2.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已经开发完的系统中使用时,无须对原有系统做任何修改,无入侵式,减少系统接入时需要修改调整。
13.3.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开发者即插即用,类似于插件形式,可以很方便快捷的使用在自己的项目上。
14.进一步,在步骤s001中,当原有系统接入sdk并开启后,通过针对不同移动设备的系统提供的录音、录像与录屏事件开启的api的优化处理监听并获取到相关数据。
15.进一步,在步骤003中,通过移动端设备或者数据大屏对区块链上链前置服务中的上链数据进行查询,并对上链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播放。
16.进一步,其中sdk对原有系统api进行监听的步骤如下:
17.步骤s004:检查是否有配置初始api,如果没有则跳过,如果有则访问该初始api;
18.步骤s005:检查是否有历史扫描信息,如果没有则跳过,如果有则获取历史扫描节点信息;
19.步骤s006:获取当前区块链的扫描协议,取出扫描协议中定义的扫描端口和扫描结果,依次向所述待扫描api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如果没有响应,则这个api无效;如果有响应进而确定响应是否符合区块链协议,如果符合则为有效api节点,如果不符合则为无效节点;
20.步骤s007:获取到有效api节点后,既实现sdk与api的连接,既完成sdk与api的的监听。
21.进一步,将上链数据加密后广播至区块链中各个节点中,如节点a、节点b、节点c和节点d,使区块链对数据共识通过后,将数据加密后的信息持久化,持久化之后的上链数据通过移动端设备或者数据大屏进行展示。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移动端无侵入式事件监听通用上链机制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如图1所示:
25.一种移动端无侵入式事件监听通用上链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s001:在原有系统旁加上事件监听机制,调用事件监听机制中的sdk对原有系统api进行监听;
27.步骤s002:原有系统通过sdk可以对区块链内容进行查询;
28.步骤s003:通过sdk调用区块链上链前置服务。
29.在步骤s001中,当原有系统接入sdk并开启后,通过针对不同移动设备的系统提供的录音、录像与录屏事件开启的api的优化处理监听并获取到相关数据;
30.具体的:
31.其中sdk对原有系统api进行监听的步骤如下:
32.步骤s004:检查是否有配置初始api,如果没有则跳过,如果有则访问该初始api;
33.步骤s005:检查是否有历史扫描信息,如果没有则跳过,如果有则获取历史扫描节点信息;
34.步骤s006:获取当前区块链的扫描协议,取出扫描协议中定义的扫描端口和扫描结果,依次向所述待扫描api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如果没有响应,则这个api无效;如果有响应进而确定响应是否符合区块链协议,如果符合则为有效api节点,如果不符合则为无效节点;
35.步骤s007:获取到有效api节点后,既实现sdk与api的连接,既完成sdk与api的的监听;
36.在步骤003中,通过移动端设备或者数据大屏对区块链上链前置服务中的上链数据进行查询,并对上链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播放;
37.将上链数据加密后广播至区块链中各个节点中,如节点a、节点b、节点c和节点d,使区块链对数据共识通过后,将数据加密后的信息持久化,持久化之后的上链数据通过移动端设备或者数据大屏进行展示。
38.本设计无需改变原有业务系统:原有的移动端app业务系统无需进行任何业务上的改变,若有录音、录像与录屏相关功能,即可使用sdk通过此上链系统进行录音、录像与录屏数据的实时上链。
39.对原有业务系统进行事件监听:
40.在原有系统接入sdk并开启后,通过针对不同移动设备的系统提供的录音、录像与录屏事件开启的api的优化处理监听并获取到相关数据,以苹果设备的ios系统录像功能为例,利用ios系统的kvo机制监听系统录像会调用的系统captureoutput方法,并获取到录像的最原始的数据进行编码后实时推流到服务端进行上链,录像完成后即能成功上链,上链成功后在sdk提供的回调方法中可进行原来系统业务自定义化的处理(包含不进行任何处理)。
41.数据上传:
42.移动端设备通过设备的摄像头以及麦克风进行录音、录像或者录屏实时获取到原始的音视频数据,即对该数据进行监听,实时获取设备的视频原始yuv数据以及音频原始pcm数据,通过设备系统提供的硬编码分别对音视频进行aac与h264的实时硬编码,并通过rtmp协议实时上传到服务端,在服务端将编码后的音视频合成为flv格式的视频或者wav格式的音频并做相应的音视频格式处理后即实现实时上链成功。
43.数据使用:
44.移动端设备或者数据大屏通过对区块链上链前置服务对上链数据进行查询,并对上链后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播放等操作。
45.综上:
46.1.与现有技术相比,区块链开发成本较高,本机制可以降低接入成本。
47.2.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已经开发完的系统中使用时,无须对原有系统做任何修改,无入侵式,减少系统接入时需要修改调整。
48.3.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开发者即插即用,类似于插件形式,可以很方便快捷的使用在自己的项目上。
49.本机制解决了当原有系统耦合性较高的时,加入新的区块链会导致对原有系统入侵性较大的问题。
50.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
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和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